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doc_第1页
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doc_第2页
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doc_第3页
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doc_第4页
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对艾滋病传播与预防知识知晓水平和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孕产妇的态度。方法 问卷调查云南省某县4乡怀孕28周至产后3个月的孕产妇223人,及社区相关人群310人。结果 孕产妇、丈夫、婆婆、育龄妇女、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1%,643%,382%,671%,923%和843%,对包括3条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的8个核心指标知晓率分别为54%,49%,0,33%,584%和150%。70%的孕产妇和50%的丈夫表示害怕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70%的丈夫、134%的婆婆、237%的育龄妇女、甚至10%的乡村干部表示会远离或抛弃感染HIV的孕产妇。结论 云南省农村孕产妇及相关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阻断知识了解甚少,对HIV感染者存在严重恐惧和歧视。 【关键词】 农村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孕产妇2004年底,云南省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孕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达038%,部分地区已超过1%,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1,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已迫在眉睫。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农村居民包括孕产妇及其家人、普通育龄妇女、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对艾滋病基础知识和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知晓水平及对HIV阳性孕产妇的接纳程度,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提供参考依据,于2005年12月,选取云南省艾滋病中度流行区一个县开展了孕产妇及相关人群的问卷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离城区较近和比较远各2乡共4个乡内开展调查,每乡怀孕28周以后至产后3个月内农村妇女(以下简称孕产妇)各50人,其中孕妇、产妇各半,这些孕产妇的丈夫(以下简称丈夫)、孕产妇的婆婆(简称婆婆)、拥有最小的孩子达1岁以上的40岁以上育龄妇女(简称育龄妇女)每乡分别15人,每组人群按抽样人数平均分到所辖各村;每乡乡卫生院妇幼卫生及检验人员4人、乡干部2人,每村村医的半数、村干部12人。结果共调查孕产妇223人,其中孕妇101人,产妇121人(占半年活产数的418%);丈夫61人、婆婆71人、育龄妇女61人,乡村医生77人,乡村干部40人,全部为合格问卷,合格率100%。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孕产妇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情况、艾滋病基础知识、母婴传播阻断知识、对HIV/AIDS的态度等,普通村民由经过培训的当地县、乡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干部和医生问卷在调查员监督下自行填写。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问卷中18个知识问题计算不同人群综合知识得分情况,答对1题得1分,全部答对为18分。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人群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用K-S方法对结果进行两两比较。计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3。选取不害怕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2 结果21 人口学特征 年龄分布:孕产妇、丈夫、婆婆、育龄妇女、乡村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为(24537),(27148),(53259),(28747),(39591)岁,医务人员年龄呈正偏态,最大60岁最小21岁,中位岁数28。孕产妇中年龄小于20岁的占36%。民族分布:所有调查对象中汉族占91%,少数民族占9%。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孕产妇占377%,丈夫占246%,婆婆占915%,育龄妇女占442%;935%的乡村医生、555%的乡村干部为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221 不同人群各知识点回答情况(表1) 3条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婆婆组最低,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回答正确率均在95%以上。普通人群对消毒不严的器械也会传播艾滋病问题的答对率仅为396%607%,非传播途径中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答对率最低,为155%443%。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在所有问题的回答中对艾滋病潜伏期和窗口期答对率最低。其他人群则更低。987%的乡村医生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为病毒,818%知道目前还无有效疫苗。但只有532%的乡村医生清楚常用消毒剂可以杀灭这种病原体,了解普通性防护原则内容者仅占26%。表1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及信息知晓率(略)注:*核心指标222 各类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各人群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孕产妇(611%)、丈夫(643%)、育龄妇女(671%)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乡村医务人员(923%)高于乡村干部(843%),乡村干部高于孕产妇、丈夫、育龄妇女,年龄较长的婆婆最低(382%),χ2检验,不同人群知识得分比较结果与知晓率结果一致。23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政策了解情况 近一半的孕产妇不知道艾滋病咨询和初筛检测是免费的,其中包括已经检测过的66人(296%)。母婴传播或阻断知识了解情况乡村医生和干部均优于普通村民。约265%的孕产妇回答目前有母婴阻断措施,但是绝大部分孕产妇却说不出具体措施。24 对艾滋病及HIV感染孕产妇态度241 对本人感染可能性的认识 67%75%的村民认为自己完全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另有11%22%的人认为不太可能感染;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中分别有234%和575%认为自己完全不可能感染。242 艾滋病与道德评判的关联认识 396%的调查对象完全肯定,感染艾滋病就是有社会道德问题。其中,乡村干部(525%)和婆婆(519%)的这种关联性认识高于其他人群,医务人员的关联性认识也较高(429%),孕产妇(337%)和丈夫(281%)的关联性认识最低。243 对身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约70%的孕产妇和50%的丈夫明确表示害怕和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接触。如果自己的妻子是艾滋病感染者,有7%的丈夫选择和妻子离婚或不理她。如果儿媳感染了艾滋病,有134%的婆婆表示要让儿子和儿媳离婚或直接远离儿媳。有237%的育龄妇女表示会远离周围感染HIV的孕产妇,甚至10%的村干部也认为应隔离或远离本村感染的孕产妇。孕产妇、丈夫、婆婆、育龄妇女、乡村医生、干部分别有462%,426%,310%,590%,403%,575%认为HIV阳性孕妇应终止妊娠。244 可能减轻对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恐惧心理因素(表2)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问卷中筛选的22个可疑因素,有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知道与艾滋病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对减轻恐惧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了解目前已有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的药物。表2 对艾滋病恐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3 讨论云南省农村社区人群对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高,与黄莉芳等42004年对连云港农村居民的调查结果相似,高于黄莹等52002年云南省4个县农村妇女的调查结果(579%674%),提示云南省近年来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孕产妇、丈夫、育龄妇女、婆婆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王新伦等2005年6对辽宁省和湖北省农村居民调查的9条指标平均知晓率(736%)。普通村民对蚊虫叮咬和共用浴池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掌握程度虽然好于黄莹等的调查,但错误认识仍较严重,对非传播途径了解不多容易造成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不利于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6。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高于2004年对艾滋病预防关爱5个项目县7乡村医生的调查结果,也好于云南边境少数民族低流行区县、乡级预防保健人员8。主要是大多数乡村医生和干部已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他们作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已具有了对社区群众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储备。但是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和村民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均了解较少,调查还反映出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预防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多数乡村医生不了解普遍性防护原则。因此,在农村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之间,需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艾滋病预防专业知识和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的培训。农村社区不同人群对HIV阳性孕产妇普遍都存在严重恐惧和歧视的态度,可能会使这些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妇女状况更加雪上加霜。有研究显示,发动社区,保证男性的参与有助于减少对HIV感染孕产妇的歧视9。因此,农村社区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不能只针对孕产妇,而应包含孕产妇的家人及相关人群,营造社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爱氛围,同时健康教育知识不仅限于艾滋病传播途径,还应注重非传播途径和可能的治疗方法,增加艾滋病伦理和反歧视的内容,有利于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母婴阻断工作。【参考文献】 1 陆林,贾曼红,陆继云,等.云南省2004年艾滋病流行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72-174.2 陈潇潇,卫平民,黄明豪,等.流动人口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及知识遗忘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3.3 徐缓,贾中华,郭际东,等.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199-202.4 黄莉芳,姚敏芳,邱海岩.张家港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70-372.5 黄莹,李建明,肖霞,等.云南省四县农村妇女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2,16(3):13-15.6 王新伦,李雨波,武俊龙,等.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60-262.7 魏南方,许文青.乡村医生对艾滋病致孤儿童问题的认识与支持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79-380.8 陈青松,刘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艾滋病低流行地区预防保健工作者相关知识、态度及需求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49-751.9 Bassett MT.Ensuring a public heal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