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29)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29)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29)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29)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29)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列各句中,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莲,花之君子者也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B.C.D.4、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1)輮以为轮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3)蚓无爪牙之利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5)用心一也_(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5、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有删改)注数:术,即方法、途径。没:同“殁”,死亡。大分:大要,纲领。箸:通“著”,显明。端:通“喘”。蠕:微动。傲:浮躁。囋:形容言语琐碎。向:同“响”,回声。方:仿效。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即尚书,先秦“六经”之一。先秦“六经”还包括诗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性的含义。C.小人,通常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与“君子”相对。古时也可作为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D.学者,文中指通过学习而觉悟的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提出观点,荀子认为,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人应该终身学习。B.荀子认为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众多的道理。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亲近良师益友,亲近良师益友也是“善假于物”的一种体现,这样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非相荀子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楔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 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棋;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 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弃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注】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为孔子和赵襄子看过相。焉:同“颜”,这里指额。期思:地名,楚国之邑。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B.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C.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D.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2.下列对原文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人,指通过观察人的体貌特征来判断吉凶祸福。B.妖祥,迷信的人认为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所具有的特征。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D.文学,指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中指学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別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问句结尾,表明了自己的观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2)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主谓倒装句。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项与题干中的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古今都指“登上高处”。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今都指“片刻,一会儿”。古今都指“风和雨”。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答案及解析:答案:(1)把做成;(2)广泛地学习;(3)爪子和牙齿;(4)地下的水;(5)运用心思;(6)寄身,安身 5答案及解析: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答案及解析:答案:1.B2.D3.C4.(1)所以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下的。(2)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身;小人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解析:1.“君子之学也”中,“君子”作“学”的主语,“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句式对称原则,“布乎四体”与“形乎动静”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2.“学者”在文中指求学的人。3.“礼是学习的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终乎读礼”“故学至乎礼而止矣”。4.(1)有终:有尽头。若:如果。须臾:片刻(2)以:连词,表目的。美:完善。以为:把作为。【参考译文】学习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答:按学习的路径来说,就是从诵读古代经典开始,到阅读礼经结束;按学习的意义来说,就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结束。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停止。所以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去下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总要;诗经是和谐音乐的集结;礼经是行为规范的大要、法式律例的总纲。所以学到礼经就可以停止了。这可以说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经注重礼节,乐经中正平和,诗经尚书内容渊博,春秋言辞微妙,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君子学习,听在耳中,显明于心中,彰显于形体上,表现在举止上。或喘息微言,或稍微一动,都能够作为他人的表率。小人学习,从耳中进,从口中出。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完善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求学之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的求学之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身;小人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浮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啰唆。浮躁,是不对的;啰唆,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学习没有什么比亲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记载了法度,却没有详细阐明;诗经尚书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辞简要,因而不能使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问,就能普遍受到尊重,通晓世间的事理了。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亲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了。 7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3.C; 4.(1)但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2)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解析:1.“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2.“妖祥”指善恶的征兆。3.“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文中说的是“是非容貌之患也”。4. (1)关键词:无有,学者,道。(2)关键词:形相,岂,论。【参考译文】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世上,梁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赞他们的相术。但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所以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重要。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方法丑恶,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子弓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轰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这个地方的粗人,头先发少,左手长,身高不及车前的横木,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起自己的衣服。但是白公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其高矮,不是去比较其壮弱,不是去称量其轻重,而是要看他的志向如何。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再说徐偃王,其眼睛只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