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doc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doc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doc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纲目一、 语法概要1.0词1.1语素1.2词的组成方式1.3词类2.0汉语的词组3.0汉语的句子3.1汉语的四种谓语句3.2汉语的四种功能句3.3汉语的复句二、 语法大纲条目1. 介绍与说明:“是”字句2. 疑问句:陈述句+吗?3. 否定的表达(1):不+动词+宾/不+形容词4. 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5. 疑问句:特指问句6. 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7. 汉语数字的读法8. 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形容词谓语句9. 状语10. 疑问句(省略问句):呢?11. 动作行为的进行:(主语+)动词(宾语)+呢?12. 动词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到+处所词+动词13. 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点词+动词14. 动作行为发生的时刻、过程和状态15. “的”字词组16. 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主语+动+宾语1+宾语217. 表达数量18. 代词19. 程度的加深与喜爱感情的表达:形容词的重叠20. 疑问句:特指疑问句+呢/吗?21. 疑问句:句子+疑问语气22. 疑问句:“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23. 疑问句:正反问句24. 动作行为的目的:来/去+地方+动词+宾语25. 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主语+状语+动词+宾语26. 距离的表达:离+距离27. 动作作定语:动词+的+名28. 年、月、日、星期的表达(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29. 年龄的询问和回答(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30. 疑问句: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高/长/重/宽/远)31. 时点的表达32. 征得他人同意:能/可以+动+宾语+吗?33. 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主语+会/要/能/想+动词+宾语34. 尝试、轻微和舒缓的语气35. 否定的表达没/没有+动;还没有呢。36. 疑问句(选择问句)(是)还是?37. 说明对象(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38. 指出不满意的地方:有(一)点儿形容词;形容词了(一)点儿39. 比较:形容词(一)点儿40. 比较:跟一样不一样41. 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了”的用法42. 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43. 动作的完成:动态助词“了”的用法44. 意念上的实现:动态助词“了”的用法45. 动作的方向:介词(往、向)方位词动词(看走跑拐)46. 方位的表达47. 存在的表达:有、是、在48. 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语)快要快就要就要动词了49. 时段的表达50. 一种情况或状态的延续时间51. 做某事客观上所需的时间52. 时间、地点、方式的表达顺序:时间地点方式行为动作53. 动作持续的时间: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的)宾语54. 动作经历的时间:动词时量补语55. 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56. 概数57. 感叹的表达58. 对事物性质程度的描述59. 询问经历60. 时空的起点到终点61. 动作的结果:动词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宾语)(了)62. 被动意义的表达:名词(受事)名词(施事)动词补语63. 一定时间发生的动作行为64. 两个动作行为发生的顺序:动词完(了)名再动词65. 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再动词”和“又动词”66. 劝告和禁止67. 提醒别人不要做某事68. 比较:最形容词(比较的方面)69. 比较:更形容词动词70. 比较:“比”字句71. 比较:不如(形容词)72. 数量、程度等差别73. 比较:有没有(这么那么)形容词74. 指使意义的表达(兼语句):动词名词动词名词75. 动作的持续:主语动词着宾语76. 动作进行的方式:动词着动词77. 两种动作同时进行:一边动词宾语,一边动词宾语78. 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79. 询问发生的情况:主语怎么了?80. 对象的描述(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81. 对过去经历、经验的叙述和说明:动词过82. 动作行为的实现:动词过了83. 动作进行次数的表达:动词下次回遍84. 评论或说明:程度补语85. 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信息86. 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简单趋向补语87. 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复合趋向补语88. 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89. 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能否实现:可能补语90. 动作行为不能发生或达不到某种结果:动词不了()91. 使某事物发生位移或改变状态:“把”字句92. 表达请求、命令和愿望:“把”字句93. 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把”字句94. 询问原因:怎么为什么不没(有)动词(宾语)95. 说明意愿:主语得()动词96. 评价与判断:动词起来副词形容词97. 被动意义的表达:“被”字句98. 强调否定:一量词名词都也没有动词99. 决心和命令:必须一定要动词;非不可100. 强调肯定:二次否定101. 动作结果获得不易:好容易好不容易才动词102. 无主句的用法103. 动作行为的方式:数量词重叠104. 反问句105. 变化的表达:越来越形;越越106. 疑问代词的活用107. 连续动作发生的顺序:先动词,再又动词,然后动词最后动词108. 假设与让步关系的表述109. 说明事情的原因与结果:因为所以110. “一就”的意义与用法111. 排除意义的表达:除了(以)外,也还112. 转折意义的表达:虽然但是却113. 说明条件:“只要就”和“只有才”114. 无选择条件的表述:无论还是,都115. 说明事物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另一方面116. 评述和估价:无论还是都117. 说明进一层的情况:不但而且118. “连都也”的用法119. 说明主观判断和推论120. 汉语的意合法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程度补语(P100)基本句式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主语+动词+得+不得了/得很/极了主语+形容词+极了基本语义a. 主语+宾语+动词+得+形容词:“动词”为已然的动作。“宾语”是“动词”的受事宾语。“得+形容词”表示对“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评价或说明。她汉语说得很好。我每天睡得很晚。b. 主语+动词+得+不得了/得很“得+不得了/得很”说明一种状态或已然动作的程度。北京的夏天热得不得了。香山秋天的风景美得很。c. 主语+形容词+极了我累极了。用法说明:程度补语用来评价、判断和描述的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动作或事件。有时还涉及与此有关的施事者或受事者。例如:a. 评价的表达:她(说)汉语说得不错。(已经停了她说的汉语。)他跑得很快。(可见他在跑或知道他跑的记录。)他(唱)歌唱得一般。(听了以后。)他起得很晚。(知道他9点才起床。)我们玩得很高兴。(正在玩或已经玩完了。)b. 描述动作的程度:得很/得+动词词组孩子们高兴得很。我比他差得远。她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她激动得跳了起来。学生可能出现的偏误举例该用程度补语而不用:*他说汉语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