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定语从句教学文档.doc_第1页
初中定语从句教学文档.doc_第2页
初中定语从句教学文档.doc_第3页
初中定语从句教学文档.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和探讨英语教学上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的问题;第二是:如何激活英语课堂。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 “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那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就是演员的角色,就像张艺谋与巩莉的关系一样。试想如果把巩莉与张艺谋的角色对调,那应是什么样的结果,当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影片的出现。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会不会是这样本末倒置呢?(一)在课上老师讲的太多。如:在讲述Whats your name?这样一个句型时,老师首先问一个学生,然后那个学生回答My name is_。然后一个接一个的问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_。然后问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学生齐声说Yes!然后又对另一排说:How old are you?Im_year old。还是一个一个的问,然后又接着问Do you understand?学生异口同声说yes!可是大家想一想,在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脱口秀”?而学生更象是观众,这样下来我们的口语得到很大提升而学生们真正练的机会却是少得可怜,这是不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啊!虽然在教案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又有几个能做的到位呢?(二)、老师“控制”着学生不让他们讲话我们有一个误解,只要学生们安安静静的在那听课那就算是一节好课,No!要知道,学生学习知识的20%是来源于智力因素,而80%是来源于与同学们的互助,换句话说:学生在我们老师这学到的还不如他们从同伴那学到的多。国外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把两个平行班,一个班按传统的讲授方式,另一个班进行互动式的活动课教学。一个学期下来,一检测有互动的班级学生智力普遍高于另一个班级,这足以说明没有互动和活动的课堂是缺乏思维活力的课堂,像这样的课堂终会被时代所淘汰。(三)、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在北京海淀区有关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英语的喜欢率。专家们奇怪的发现:一年级有96%的孩子喜欢英语;二年级94%,六年级50%;初中30%;高中5%10%。这个调查结果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果我们把学生教的大部分都不喜欢,我们这一科了。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改更新换代了呢?前两天我听了这样一节公开课,那老师既年轻又漂亮,一进教室,学生们就眼前一亮。她开口说“Today we will have a special lesson ;Well have birthday party。学生们都瞪起眼来了。她提问了一个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学生回答My_。然后老师说Good!Sit down。之后就转身在黑板上写A birthday part,而把学生们都亮在了那里,用后脑勺对着学生,可这时候学生们都等着有什么特殊的party了,她却说Well learn lesson7。When is your birthday?结果学生们头一下子就低下来了。就听有一个学生悄悄地说,还以为有什么新花样呢?原来还是那样。其实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我们的课,是咱们老师太在意自己了。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过吗?咱们知道我们的学生在想些什么吗?咱们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吗?我们不了解学生,而我们又放不下老师的架子。怎么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从而喜欢英语呢?往往我们会听到有些老师说:“今天班上某某人要是不来就好了”可是学生呢却希望那个老师生病该多好啊。那么不能不说我们我们的教学很失败,我们应该多了解我们的学生,应该考虑他们这个年龄喜欢什么,简言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贻。(四)、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问题。亲爱的老师们咱们先做个实验,各位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拿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黑点),各位老师,这么大的一张纸咱们没看到,这么一个黑点咱们倒是看到了。学生有许多的优点咱们没有发现,就一个缺点咱们却看到了。这个实验足以说明一切。平时和同事们聊天的时候总是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班的学生就是不爱回答问题,唉!真是让人头疼。”为了找到愿意我就去听课了,那天讲的是食物。有这样一句话,What your favourite food?老师说Who can?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非常高兴就让那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读的是Whats your favourit foot?老师马上说No,No,Whats your favourit food?学生说foot,不对food。学生说foot,老师又说不对不对是food,学生说老师我不会。,我讲到这有些老师笑了,看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位老师班上为什么没有愿意回答问题了,相反在国外老师同样的一个问题,他们都是给予肯定,并激励学生,所以下次老师说Who want to try?,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第一个举手.可想而然这激励和常识的效果有多有效。还有各位老师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还不错的请举手。很好那么认为老师的英语好学生的英语才能好的请举手,换一下认为学生的英语好,那么老师的英语一定好的请举手。那么你认为cctv10希望英语上的那些选手们他们的英语比你怎么样,所以老师英语好而且能激励他的学生才能把英语教的比自己还好,各位认同吗?反以说激励重要不重要。No,非常重要。(五)、只要教材里有的就一定要讲吗?不一定。新课标规定教师可以对教材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删减或补充,也就是说怎样设计一节课,老师是有自由按照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我个人认为教材就是语言训练的材料,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工具,教师可以自由而灵活运用这个工具,打一个比方,教材就像一个超市,教师想要什么要以到超市中去拿而不是把整个超市都买下来。新的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上,新的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凭借它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新的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变学会“ 用教科书教”。这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将教材同化为自己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实际驾驭课程和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不断开发与教材不同的教材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获的教材规定以外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理论,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依据冀教版教材,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对新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创造的使用了教材,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上面我个问题的探讨大家应该能到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第二部分结合教学案例一谈教案设计中的课堂评价环节。在这一部分我想谈一谈教案设计中的小结式课堂检测。教师想要了解,在课堂中学生是否真中的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就需要进行课堂检测。检测是很灵活多样的,可以在每次课快结束时,也可以在课堂训练中,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学生互检,也可以是教师提问。总之,教师要和学生形成一种互动。有很多老师经常会这样问学生:“会了吗?懂了吗?”学生们都会说会了,懂了。但实际上各位什么叫“会”,会是有标准的。现在大家一齐考虑什么叫“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我们就从学生学习的五个阶段进行评价。“会”分别是:understand、Remember、skill、export、apply。分别是理解、记忆、熟练、输出、应用。首先是理解,大家都知道,没有理解的内容是无法记住的。这也是一般人认为的会了,其实不然。理解只是第一步,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教学设计中的导入和呈现部分。只要能便于学生理解,这部分通常是老师来呈现,大家注意为什么我没有用“讲解”这个词而用的是“呈现”,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中单纯讲解是无法使学生理解的,所以老师应该有许多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老师无论用什么方法或故事或图片,或实物,或影音资料都可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book2 lesson37 这一课时就用两个方法进行导入,此课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天气和温度为主题,第二部分是以形状为主体展开对话。通过对课文的剖析,我认为可以将两部分的顺序打乱,现讲第二部分的内容,我用的实物直观导入法,和图片导入法,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并且学生不会发现,老师刻意设计的痕迹;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天气,所以从第二部分的训练到第一部分的过渡是教学设计的难题,后来在看电视的时候受到启发,就用天气预报开始的音乐进行导入。而且告诉学生,listen and have a rest .听音乐并休息一会,接着就问,听到这首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主题很简单,话题又很常见,学生们立刻就踊跃的举手,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呈现出本课的重要句型:“Whats the temperature?学生理解阶段就算告一段落,理解只是第一步,在学生理解了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就得记忆第二步,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如联想法、图片法、编故事、语音法等。如学习记忆这几个词Olympic hippo map family name banana 就可以用联想法等等。第三步,熟练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