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人间真情中一篇精读课文中的一首古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情谊深厚富有诗意的情节;孤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碧水中,而诗人还在望着好友离去的方向,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通过学习,让学生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停顿得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李白、孟浩然的生平; (2)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地读,在读中感悟诗中包含的深厚友情和离别的不舍之情,走入古诗营造的意境; (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好友间的深厚情谊; ()继续积累诗句的愿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诗中包含的深厚友情和离别的不舍之情,走入诗歌营造的意境。 五、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具有初步的学习送别诗的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但因为古诗毕竟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久远,学生很难产生共鸣,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中。因此,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地读和一些有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感悟诗歌的意境,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饶有兴趣地走入文本,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6、 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诗题 1、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25岁时离开了他的故乡四川,沿长江东下,到达襄阳时听说他的偶像就隐居在附近,那可是年轻人非常仰慕的诗人啊。年轻人马上动身前去偶像的住所。 一个人一边整理衣服,嘴里还念叨着:“终于有机会见到那个我很欣赏的人了。”一边跨出啊家门迎接。(老师扮演) 年轻人恭敬地鞠躬,抱拳介绍来意,“你好,我来自四川,非常仰慕您,听说您住在这,我就马上来拜访您了。”(老师扮演) 你们觉得年轻人和诗人相见后会发生什么呢?(学生猜想) 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一起学习了今天的故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便会知晓。(板书课题) 2、解题 (1)全班齐读诗题。(提醒孟、广是后鼻音,诗题较长要注意停顿) (2)读完题目后,你们知道老师故事中的年轻人和诗人是谁? (板书李白和孟浩然,提示孟字第一笔是横撇,浩字左小右大) (3)李白和孟浩然正在干什么?(提示:谁送谁?送到哪去?) (板书广陵,提示陵字右下角是折文) (4)广陵是地名,在今天的江苏省。诗题中哪个字是去(到)的意思?(之) 3、了解诗人 (1)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 (2)课件出示:(头像) 人物档案: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或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我们学过孟浩然的春晓、以后还会学习他的过故人庄等诗篇。 (3)课件出示:(头像) 人物档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传世诗作有3000余首。有“诗仙之称。 (4)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 (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5)诗中说他俩是(故人)也就是(老朋友) 4、再读诗题 师:可是,好友要出远门游历了,李白于是作诗 (全班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小短剧留下一个悬念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很自然会思考这首古诗的诗题的意思,通过让学生质疑、学生思考,理解诗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分享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的资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初读古诗,找准节奏 1、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古诗) 2、读出节奏 (1)诗词的朗读和一般的课文不太一样,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这样根据(4/3)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稍稍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着往下读?(学生举手读) (课件出示:4/3节奏划分的古诗) (2)学生根据4/3的节奏停连,小组比赛读。 (提示:气息不要断,慢慢的,缓缓的,脑袋可以随着节奏而晃动。) (3)七言古诗其实还有一种节奏划分。像这样,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学生指名读) (课件出示:2/2/3节奏划分的古诗) (4)根据2/2/3节奏停连,师生接读,全班读。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 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读古诗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是要把古诗的字音读准,节奏读对,为读出感情打好基础。 (三)初悟古诗,理解大意 1、弄清大意 (1)刚才读了这么多遍了,我来考考你们!诗的前两行写什么?后两行写什么? (前两行说老朋友在烟花三月要去扬州。) (2)前两行叙事,交代什么时间,谁在哪里送谁。那后两行写什么呢? (后两行写李白怎么送,写李白站在江边看到的景物。) (2)总结: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2、提出疑问 (1)学生提出不太明白、理解的字词。 (“西辞”、“烟花三月”、“孤帆”) (2)除了注释,我们还可以怎么弄懂这些不懂的字词?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测、看图想象) 过渡语:接下来就运用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进一步弄懂这首诗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之前的诵读已经模糊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真正掌握课文的大意,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古诗中的情感;对于一首古诗学生自然会有疑问的地方,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引导地学生找到解决疑问的方法,那么最后得到的答案才会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记住。 (四)品读古诗,进入意境 课件出示前两句诗 1、直观理解“西辞” (1)板画一条长江,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图片,让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 (提示: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扬州在长江的下游) (2)请学生上台贴图。 (3)为什么这样贴?哪边是东,哪边是西? (4)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西辞) 2、想象理解“烟花三月” (1)介绍1200年前的扬州 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扬州这座城市,在唐朝,可是国际大都市,热闹非凡,李白也曾和友人在那儿流连许久。李白用什么形容三月的扬州?(烟花) (2)课件出示:“烟花”的注释 (3)学生齐读注释。 (4)古时候的烟花的意思和现今的意思可大有不同,古代的意思是(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你的脑海里有画面吗?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这两句诗,揣摩一下。 (5)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你想起什么描写花多、花美的词或者诗句? (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芬芳扑鼻) (6)请你们一起走进三月的扬州。 (课件出示三月扬州繁荣的图片) (7)指导学生带有美感读词语。 过渡语:古诗语言简练,咱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一个个简单的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 3、个性解读诗句 (1)好友孟浩然就要到扬州去了,李白的内心当时在想什么? (回忆起过去在扬州游玩的情景。好友要到远方去了,他很舍不得。) 出示后两句诗 4、针对“孤帆”质疑解疑 师过渡:载着孟浩然的船只,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搂头 学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200年前的唐朝,长江是一条重要的水上通道,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不可计数。 (课件出示千帆的图片,板画孤帆) (2)看完这个画面,再回到诗句来,你心里有疑问吗? (江上明明有无数的船只,李白为什么说“孤帆”?) (3)总李白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视,一心只送孟夫子。 (4)板画擦去孤帆 李白送了多久?从哪句诗中知道的? 引读:船儿已经消失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他还在目送 (齐读诗句) 5、利用插图内化感受 (1)我们把目光切换到李白身上,通过书上的插图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微风吹拂着李白的衣服,他的衣衫被风吹起来了!李白的身子往后仰,太抬得高高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孟浩然的小船。) (2)指出小细节,你看看看他的手,他在干嘛? (他的双手向着船儿消失的地方作揖) (3)学生想象发言,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说的话。 (4)引读:此时的李白,犹如一座雕像,目驻神驰,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追滔滔江水,定格在孟浩然消失的地方。读 (女生读)(男生读) 过渡语:整首诗只写眼前的景,无一个字直接写别情,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李白心中涌动的别情,李白果然是“诗仙”啊!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 受,并在读中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想象理解、个性解读、自主质疑、利用插画感受五种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中包含的深厚的友情和送别中不舍的情感,开始走进古诗营造的意境中。 (五)再读古诗,走进诗人 1、表演诵读,感受离别 (1)揭开谜底 同学们,现在知道老师故事中的年轻人和诗人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成为了忘年之交、知己、挚友) 课件出示资料: 李白比孟浩然整整小了12岁,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知己,忘年交,李白仰慕孟浩然,孟浩然欣赏李白,他们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曾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表达他对孟浩然的的仰慕。你看这句,多么直接地表白啊! (课件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2)角色扮演 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一位学生朗读古诗。 (提示:表演时要表演出离别中不舍的感觉,朗读古诗要读出深厚的友情和不舍的情感。) 2、配乐朗诵 古代交通不便,往往一别难再会,有诗道:相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酒瓶销售合同范本
- 承包荒山流转合同范本
- 嫁接果树售卖合同范本
- 社工站站长合同范本
- 餐饮加盟投资合同范本
- 单位汽车出租合同范本
- 深圳购房预售合同范本
- 租赁渔场合同范本
- 管道经销合同范本
- 物流报关合同范本
- GB 16808-2025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 医疗机构重点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WST860-2025解读宣贯
- 2025至2030中国制造仿真软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心血管内科医师执业考试题库
- 2025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当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兵团辅警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家电广告效果评估报告
- 锐澳RIO抖音dp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