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经典讲义.doc_第1页
化学平衡经典讲义.doc_第2页
化学平衡经典讲义.doc_第3页
化学平衡经典讲义.doc_第4页
化学平衡经典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说明:本试卷1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3Y(g)2Z(g) 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高温 低温 高压 低压 加催化剂 分离出ZA B C D 2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速率vA:vB:vC:vD=m: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只有 B C D 3可逆反应mA(s)+nB(g)eC(g)+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j(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 + O2(g) 2 SO3(g) H= Q kJ/mol(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内能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内能B将2 mol SO2(g)、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 5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X +Y(g) Z(s)已达到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则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为非气态,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一定为气态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D若加入少量的Z,该平衡向左移动 6反应A(g)+3B(g)2C(g) 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8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NH3为0.8 mol,如果此时再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A.等于8 mol B.等于1.6 mol C.大于0.8 mol小于1.6 mol D.大于1.6 mol 9可逆反应A(g)+B C(g)+D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D不一定是具有颜色的气体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必是气体C.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 10对于平衡体系A(g)+B(g)C(g)+D(g) H 0,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则+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若+=+,则往含有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 D.若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来的1/2要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11(10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c(CO)=0.01 mol/L, c(H2O)=0.03 mol/L, c(CO2)=0.01 mol/L, c(H2)=0.05 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4)830,在1 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mol CO2和1 mol H2,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 H2的转化率为 。12(10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请填写下列空白:(1)该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_、b=_、c=_、d=_。(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物质D的聚集状态为_。(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3(10分)设反应Fe(s)+CO2(g)FeO(s)+CO(g) H = 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FeO(s)+H2(g) H = 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温度( T )K1K29731.472.3811732.151.67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是_(填“放”或“吸”)热反应;(2)现有反应H2(g)+CO2(g)CO(g)+H2O(g) H = Q3根据反应与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可推断反应是_(填“放”或“吸”)热反应。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CO的量 E升高温度根据反应与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 =_; 14(10分) 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为_。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_克? 15(10分)把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生物固氮和大气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属于自然固氮,这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工业固氮(合成氨)是目前人工固氮的主要方法。有关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平衡常数K值分别如下表一和表二。表一:N2+ O2?2NO 温度272000K值3.8410310.1表二:N2+ 3H2?2NH3温度25350400450K值51081.8470.5070.152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在常温下,大气固氮几乎不可能,而工业固氮非常容易进行b人类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是无意义的c在常温下,大气固氮与工业固氮完成程度相差很大d大气固氮与工业固氮都是放热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固氮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直至平衡,有人画出了下列图像a和b;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稀有气体或升高温度,有人又分别画出了如下图像c和d。其中有关图像正确的是_(填编号)。(3)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固氮反应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关图像如右图,则用H2表示从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_。 参 考 答 案1答案:C解析:该题全面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即反应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是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应低温、高压,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2答案:A解析:只有m+np+q时,体系的物质的量(或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所以不对。由于是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又因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因此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是平衡的标志。反应速率vA:vB:vC:vD=m:n:p:q也不能代表平衡,因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对。而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转化率或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正确。3答案:B解析:从(1)图中应先判断出T1与T2温度的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达到平衡时间越短。由此可知,T2T1。从图(1)分析可知温度较高时j(C)变小,说明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是正确的。从(2)图中,应先判断出P1与P2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压强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就越短,由此可知P2P1。从图中可知,压强增大时j(C)变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即ne+f,C项错误。由于使用催化剂,并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项错误。在化学平衡中,增大或减小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D项错误。4答案:D解析: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内能要大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内能,A错。热化学方程式2SO2(g) + O2(g) 2 SO3(g) H = Q kJ/mol(Q0)的意义为每生成2 mol SO2(g)放热QkJ,所以B错误,而D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是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的固定值,因而C错误。5答案:C 解析:因为容器的容积不变,即气体的体积不变,而升高温度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增大,说明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大了,说明反应逆向移动了。又因Y是气态,则X的状态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C正确。6答案:C解析:降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又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而降温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7答案:C解析:由平衡常数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2+H2=CO+H2O,因此D项错误。又因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说明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故A项正确。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不一定减小,如向容器通入稀有气体,所以B项也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项也是错误的。8答案:D解析:再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如果平衡不移动,NH3应为1.6 mol,但同时成比例增加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生成NH3应大于1.6 mol。9答案:B解析: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D不一定是具有颜色的气体,也可能C是有颜色的气体,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可能B、D均为气体,也可能B、D均为非气体,所以B项错误。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了,逆向是吸热方向,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正确。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而A的转化率降低,因此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即增大压强),假设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而实际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说明反应逆向移动了,则逆向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故+,A项正确。因为反应时,各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B项正确。若+=+,即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往含有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 mol,因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反应时消耗多少,就会生成多少,总量不变(可以通过计算证明),C项正确。D项错误。11答案:(1) K=c(CO)c(H2O)/c(CO2)c(H2) (2)吸热 (3)小 (4)CO2的转化率为1/3,H2的转化率为2/3。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c(CO)c(H2O)/c(CO2)c(H2); 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一般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表中数据知该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推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把起始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其比值小于800时的K值,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小;830时,平衡常数为1,设反应中转化的CO2浓度为x,则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为:CO2(g) + H2(g) CO(g) + H2O(g) 起始(mol/l) 2 1 0 0转化(mol/l) x x x x 平衡(mol/l) 2x 1x x x 据平衡常数的关系可得(2x) (1x )= xx,解得x=2/3, 则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1/3,H2的转化率为2/3.。12答案:(1)2 1 3 2 (2)气态 (3)放热解析:(1)由可逆反应:aA bB cC dD起始(mol) m m m m变化(mol) n n n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等于其物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得:abcd = n n = 2132, 即得:a = 2, b= 1, c= 3, d= 2(2)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说明反应体系中有气态物质;而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体积相同V前V后,即D必为气体。(3)升温后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而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吸热,所以其正反应方向为放热。 13答案:(1)吸热 (2) K3 = K1/K2 吸 DE Q3 = Q1Q2 解析:(1)由表得,K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反应正向移动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得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2)由K1、K2、K3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整理可得K3 = K1/K2。由表中可得,K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又由盖斯定律,反应可得反应,因而反应是的H= Q1Q20,故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D设法减少CO的量;E升高温度。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可得反应,故Q3 = Q1Q2。 14答案:(1)bc (2)b (3)SO2的转化率:97.4% (4)10.5g解析:(1)aSO2和SO3浓度相等,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平衡的标志。由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体积不变,所以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也不是平衡的标志。只有bc是平衡的标志。(2)a向装置中再充入N2,平衡不移动。b向装置中再充入O2,平衡正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