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1页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2页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3页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4页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设计说明建筑部分一、 项目概况: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现代金融商务区,北临灞河西路、西临金融路,南侧为半岛环路。东临灞河,与生态景观区隔河相望。该地块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总用地面积约40,110平方米。主体由两栋超高层(35层)塔楼、5层裙房、2层地下室组成。塔楼为写字楼,裙房为酒店、银行、配套商业、餐饮等,地下室为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酒店配套用房。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是陕西中登投资有限公司在西安市投资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我国大型综合性企业,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创造和谐,追求完美”的企业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苏陕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城市标志性金融办公商业建筑,将承载着企业的新形象。我院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标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深化建筑方案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用地面积 40,110.13m2总建筑面积260,490.00 m2计入容积率面积200,800.00m2其中:裙房及配套面积80,800.00 m2塔楼建筑面积 120,000.00m2不计容积率面积 59,690.00 m2其中:骑楼建筑面积 1,630.00 m2架空层(避难层)面积 6,060.0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 52,000.0 m2建筑容积率 5.0建筑覆盖率 48.39%绿地率 15.67%建筑层数 3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 塔楼 144.35米(女儿墙顶:153.60米)裙房23.95米停车数 1008辆 (地面/地下 88 / 920 )二、 设计依据:1、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投标方案修改意见3、 国家及省、市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2.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2.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2.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2.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三、 建筑设计:1、设计理念 (1) 体现“以人为本,创造和谐,追求完美”的理念,表现中登作为大型企业的气魄和大家风范。(2) 强调与“大水大绿”、“城市绿肺”的浐灞生态区自然环境共生。与金融商务区建筑环境和谐统一又具特征。关注环境设计的整体性。(3) 提升和促进公众的生活质量;为公众提供完整、连续、有特色的空间体验。(4) 尊重城市设计逻辑和理念,突出建筑的主体地位。合理的功能布局,强化金融办公建筑对城市的服务作用。(5) 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2、总平面布置 两栋主体办公塔楼布置在用地南侧,裙房向北侧舒展铺开。酒店布置在用地东北侧。3、竖向和景观设计 (1) 基地内平整,南北道路高差约2米,利用基地周边与道路的高差关系,通过平台设计进一步凸出建筑的尺度感。 (2) 面向生态景观近6米高的入口广场平台和两侧的裙房界定出广场空间。用大台阶连接城市道路,广场上的人的视线不受环河路上车流的影响。台阶两侧跌落的水体和绿化和屋顶绿化连为一体。 4、外部交通组织 机动车出入口分别位于灞河西路、半岛环路和金融路,基地内裙房东侧和塔楼两侧分别设置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办公人员可以直接从地下车库进入办公各层平面。基地内地面和地下停车共计1008辆。 (1) 办公楼机动车流线:由金融路驶入办公门前下客后或直接进入办公楼地下车库。 (2) 酒店机动车流线:由沿河路驶入酒店前广场落客,由东侧规划路驶出,也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3)会议中心机动车流线:由环河路驶入会展中心前广场,从半岛环路离开,也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泊于专用室外停车位。 道路功能划分:与市内主要区县间联系:主干道路网;与设计范围以外各个片区间联系:主次干道路网。 四、 功能布局:高层办公主楼呈对称布置,功能清晰,交通便捷。首层办公入口大堂位于半岛环路一侧用地中部,酒店入口及礼仪性通高大堂入口位于灞水西路一侧用地中部。西侧为酒店服务性用房。沿街为银行和证券和金融服务。中央大堂下部设置宴会厅,车行直达,方便人员进入及疏散。 中央大堂礼仪入口位于二层北侧,通过大台阶连接环河路,中央大堂内东、西两侧为商业;并与高层主体门厅连为整体。三层西侧考虑与灞河市政建筑连接,设计有餐饮、健身等休闲功能。东侧为酒店客房部分,多功能大厅和配套用房,南侧高层主体为办公用房。 四层和五层西侧为会议中心及健身会所,东侧为酒店客房部分。标准层为大开间标准化智能办公区,高层中部设置避难层。 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库、酒店配套用房等。中部结合上部叫通体布置桑拿、KTV娱乐用房。地下二层为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银行金库。 五、 内部功能流线:(1) 银行对外营业金融服务:沿金融路一侧,内部通过垂直交通与地下二层金库联系。 (2) 写字楼对外接待和礼仪:沿半岛环路一侧,或沿灞河西路一侧。或者由基地东西侧的办公次入口进入办公塔楼。 (3) 写字楼主要办公入口:沿半岛环路一侧。 (4) 会议中心流线:会议人流通过北广场的大台阶到达二层平台再进入会议中心门厅。 (5) 酒店:在沿河规划路一侧。(6) 后勤服务内部员工:用地东侧规划路。 (7) 厨房后勤:用地东侧规划路。 (8) 餐饮流线:可从用地北侧宴会入口到达宴会厅,也可从南侧进入一层食街餐厅,或从办公楼内直接到达餐厅。 (9)其他:营业办公人员可乘专用电梯到达地下库房;顾客可跟随办公人员乘专用垂直交通进入地下出租保险库房。 六、 空间形态与建筑造型: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造型设计紧扣西安市 “雄浑,厚重,质朴,实在”的城市精神。展示出中国北方最美的城市、宜居宜创业的第三代新城里缔造更为和谐生态的人居生活。 苏陕国际金融中心呈正方型布局,空间形态南高北低。高层主体布置在基地南部,最大程度地争取了更多的房间能够朝向宽广的水面。整体退台式裙房屋顶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延伸并和与水面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采用了双子座的基本形态,每个塔楼旋转45度后让建筑能有两个面获得了临水面的景观。沿河的界面采用了三层跌落的退台来弱化建筑的体量,宽敞入口广场用大台阶连接城市道路,有意识突出入口的空间尺度和形态变化,试图带给人们较强的震撼力。在沿河的城市景观中营造出开放的都市生活的景象。 充满阳光、具有个性化的中央大厅用系列化的空间进行强化。通高的空间把自然光带给了地下。为金融办公配套的服务性功能空间被整体融入到公共办公空间。使之具备具有生活化、人性化的复合型功能。 四层通高的入口大堂玲珑剔透,宛若一枚璀璨的水晶镶嵌其中。大堂内北面隔河相望的生态景观,形成了如诗如画般的自然景象和城市空间在交融对话。 华灯初上的城市夜幕中,建筑内部流光溢彩,映衬着大楼顶部的企业标志熠熠生辉,为城市生态区的夜景增添一笔令人向往的亮色。 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立面赋予了时尚的元素,主楼以玻璃和挺拔向上的竖向金属表面肌理为主,经过再此梳理得上部空间为办公空间提供了视野宽广的观景场所和公共交往空间。屋顶的玻璃大厅的造型和裙房上中庭的玻璃体相互呼应。 建筑裙房的形体虚实对比强烈,体块关系明确生动、现代简约时尚。裙房外墙面为经典冷灰色匀质竖向石材线条表皮,清新典雅,端庄稳重,表达着金融建筑的高贵气质与中登企业文化内涵。 大气恢宏的现代建筑,必将为人们留下波澜壮阔,蔚然壮观的唯美记忆,演奏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和谐乐章。 七、 结构选型与剖面设计: 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兼顾裙房酒店与地下机动车停放的需要,地下室柱网主要采用8.5米x8.5米的标准柱网。 裙房一层高5.5米,二至五层4.5米,办公标准层层高3.9米,塔楼屋面标高143.90米,女儿墙顶标高153.60米。每幢高层主体内共设18部电梯,其中两部为消防电梯。 八、 节能设计:在设计上,方案尽量利用自然的条件,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设计尽量引入天然光线,减低对人工照明的依附;减少太阳于夏季直接照射的热能效应,反之尽量利用冬季的太阳热能;减少日常运作所需的能源。办公楼采取了下列的方法及设计手法以达至上述的原则:朝向各个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线及景观面。引入绿化 为了体现建筑的生态性,改善室内环境,建筑结合酒店等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的空中花园。在建筑中引入绿色,解决通风、采光问题的同时,也提供了适宜的交流场所,并与裙房屋顶花园、空中会所,共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生态绿化体系。利用自然光项目拟使用轻镀膜的中空LOW-E玻璃以尽量使自然光线达至室内。自然通风有机地安排窗户、天窗、中庭等,利用热气上升流动的原则以增加空气流通。九、 消防设计:本项目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消防登高面设在塔楼西面与南面,保证充足的消防操作场地要求,同时结合基地周边道路形成消防环道。建筑设计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人员疏散的组织和计算。商业人流、办公人流则通过内部楼梯疏散到一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人流疏散,满足消防设计要求。首层平面较大,内部设专用疏散通道。结构部分一、自然条件及设计依据1、本工程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基本风压值为0.40kNm2(n=100)及0.35kNm2(n=5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2、依据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进行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由2幢35层的超高层办公楼组成,下设2层地下室,5层商业裙楼;裙楼的建筑高度为23.95m,塔楼的总建筑高度为144.35m。三、结构体系1、塔楼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的混合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钢筋混凝土筒体抗震等级为特一级。2、裙楼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二级。3、填充墙部分:外墙、内隔墙为减轻结构自重,采用加气砼砌块。四、抗震设计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抗震设计要求: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为丙类。 3、荷载取值:基本风压为0.40kNm2(n=100)及0.35kNm2(n=50)。五、基础造型拟采用桩基,具体基础型式待地勘报造完成后再研究确定。给排水部分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总用地面积40,110.13 m2,总建筑面积约26万m2,是一座由两栋35层塔楼(办公)、5层裙房(商业、酒店及会议中心)和二层地下室(车库、设备用房)所组成的大型综合建筑。建筑总高度144.35m。本建筑属超高层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给水本工程水源分别接自北侧的灞河西路和南侧的半岛环路上的市政给水干管,两路接入DN200给水管,并在建筑红线内形成环状,供本建筑的生活和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为0.4MPa。本工程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成5个分区,即I区为2F5F,接自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水量可以满足要求;II区为6F13F, III区为14F21F,分别由设在地下泵房的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IV区为22F28F, V区为29F35F,分别由设在21层(避难层)生活泵房的变频供水设备供水,21层(避难层)生活泵房的水由地下泵房生活转输提供。本工程生活用水总量3060 m3/d,最大小时水量286.5 m3/h。所有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本工程卫生热水系统采用集中供应机械循环系统,热水分区情况同生活给水系统。热源采用城市热力管网。本工程不同性质的用水,分别设水表计量。三、排水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总量1228m3/d。生活污废水经管道集中后,排入小区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作为冲厕和绿化、浇撒用水。屋面和小区雨水经集中后排入市政雨水管。四、消防1. 消火栓系统 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40L/S,室外消火栓30L/S,消防延续时间3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由设于地下消防泵房内的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泵(一用一备)、屋顶消防水箱联合提供,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由小区内市政给水环管提供。 各层室内均布置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室内任何一点有二股水柱保护。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为13M。 屋顶最高处设18m3消防水箱,供消防初期水量。 消火栓系统屋顶设试验消火栓,一层室外设水泵接合器2套。 本工程周围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2. 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喷淋水量:按中危II级(地下车库)考虑8L/min.m2。地下车库及地面各建筑内均布置有自动喷淋系统,并在一层室外靠外墙设置水泵接合器三套。采用地下消防水池、水泵房喷淋泵、屋顶水箱和自动喷淋稳压泵联合供水方式。3. 地下消防水池、水泵房 地下室内设置消防加压泵房、水池。水池中消防贮水量580m3,泵房内设置室内消火栓泵、喷淋泵各两台,均为一用一备配置。4气体灭火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油箱间、高低压配电房及其它不宜用水灭火的房间,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具体由专业消防公司设计施工。5手提式灭火器 本工程地上部分按照A类火灾严重危险级布置磷酸氨盐手提式灭火器。地下车库按照B类火灾严重危险级布置磷酸氨盐手提式灭火器。设备用房另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电气部分一、 本工程拟设置: 高压供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安全及接地系统;防雷系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车库管理系统。二、变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1)消防设备、设施;银行金库计算机中心、安防中心、重要部位用电; 一类高层建筑所需一级负荷的场所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中银行金库、计算机中心、安防中心等负荷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2) 金融证券营业厅用电;餐饮娱乐的厨房、商业的1/2照明负荷、地下室照明为二级负荷。(3)除一、二级负荷外的其它负荷为三级。2负荷估算: 地下室: 400 KW; 塔楼: 2X7000=14000 KW;裙房: 10000 KW; 24400KW Sj19000KVA3、 根据负荷等级及计算,需由市政引入两路10KV独立高压进线,在A、B栋地下室设变配电所,内设15台1600KVA干式节能变压器,以供除B栋21层及以上各层外的设备用电,在B栋21层设一变配电所,内设5台400KVA 干式节能变压器,以供B栋21层以上各层设备用电。在地下室变电所设两台1800KVA应急发电机组为备用电源,要求市电停电时在15S内自启动,以备消防及重要负荷备用之需。三、照明主要采用节能型灯具,按GB50034-2004要求设计;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电磁干扰,等电位等保护措施。按二类防雷建筑要求设置防雷设置。四、 本工程设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在一层设消防控制室、设消防广播、对讲系统、设漏电报警系统。五、 配合当地相关部门要求设计通讯、有线电视、综合布线、安防、车库管理等系统。空调部分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裙房、二栋塔楼、地下室组成。其中塔楼建筑面积120,000m2,裙房建筑面积80,800m2,地下室建筑面积52,000m2,整个建筑物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为全年性中央空调。本次方案包括:(1)建筑物地下室平时通风及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2)塔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3)裙房中央空调系统设计;(4)公共卫生间、有污染源房间的通风排气系统;(5)内走道排烟、中庭、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2年)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3)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5) 建筑专业的有关文件6) 建设单位有关要求 二、室外主要气象参数 台站位置:东经10856北纬34181)夏季 a. 大气压力 959.2hPa(mbar) b. 空调计算温度 35.2 c空调日平均温度 30.7 d. 通风计算温度 31.0 e.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6.0 f. 室外平均风速 2.2m/s g. 极端最高温度 39.4 2)冬季 a. 大气压力 978.7hPa(mbar) b. 空调计算温度 -0.8 c空调日平均温度 -12.3 d. 采暖计算温度 -5 e. 通风计算温度 -1.0 f.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67% g. 室外平均风速 1.8m/s h. 极端最高温度 -11.8三、室内设计标准 1)夏季:会议室 温度: 25 相对湿度 : 55-65%办公室 温度: 25 相对湿度: 55-65%客房 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60%2)冬季会议室 温度: 17 相对湿度 : -办公室 温度: 19 相对湿度: -客房 温度: 20 相对湿度: 30%四、冷热负荷1)夏季a、塔楼中央空调总冷负荷约16744KW,计4762冷吨(USRT)。b、裙房中央空调总冷负荷约11274KW,计3206冷吨(USRT)。2) 冬季a、塔楼中央空调总热负荷约12000KW。b、裙房中央空调总热负荷约7500KW。五、空调水系统塔楼与裙房分别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主机均设在地下二层制冷机房内,夏季冷源采用电制冷机组,冷却水源采用灞河水,冬季热源采用城市热力管网。电制冷机组塔楼部分设置900冷吨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5台,裙房部分设置550冷吨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5台。冷水泵分别设置5台,不设备用泵。热水泵分别设置4台,三用一备。冬夏季采用手动切换或者采用电动阀电气控制切换。空调冷热水温度为:冷水供回水温度为低区: 513高区: 614 热水供回水温度为低区: 5545 高区: 5444 冷热水温差分别为8和10,由于采用了大温差输送冷热水,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将有很大的降低,满足节能要求。冷热水系统采用闭式机械循环,不同的中央空调系统分别设置管井,塔楼部分垂直方向根据建筑物性质及使用要求冷热水系统分为高低2个区。在二十一层避难层设置板式换热器,使得高低区中央空调系统承压均为10kg/cm2,板换设置2台,冷热水泵3台,2用1备。冷水机组使用满足大气环保要求的环保冷媒HCFC-134a。六、空调风系统(1)活动式区域及大空间用房大空间区域采用立式或者吊装式空气处理机。立式或者吊装式空气处理机为低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按照空间使用功能的不同设置若干个空调系统。新风由外墙百叶窗采入,然后进入吊装式新风机,经空气处理机冷却、除湿、加压后经风管、散流器送至空调区域。(2)办公用房、客房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卧式暗装风机盘管装在吊顶内,上回侧送或散流器平送,新风经新风机处理后送入,新风管接入风机盘管送风管或直接通过新风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