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1 燃烧热与中和热 能源一、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8H18(l)+O2(g)8CO2(g)+9H2O(l)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H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稀溶液;产物是1 mol液态H2O;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 H=57.3 kJmol1。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异同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放热H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H57.4 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0,则石墨能量较低、更稳定,故B错误;含20.0 g(即0.5 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1,选项中没有标明物质的状态,故C错误;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高,故H1H2,故D正确。【答案】D1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 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aq)+Ba2+(aq)+2OH(aq)BaSO4(s)+2H2O(l) H=57.3 kJ/mol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H=57.3 kJ/molCC8H18(l)+O2(g)8CO2(g)+9H2O(g) H=5 518 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H=5 518 kJ/mol过关秘籍(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之内。(2)用文字表述燃烧热和中和热时,不用带“”,而用H表示时,必须带“”。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l1或甲烷燃烧时H=890.3 kJ mol1。(3)中和反应的对象为稀溶液,且中学阶段一般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考向二 中和热的实验测定典例1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为57.3 kJmol1:_。(3)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温度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30.1227.027.427.233.3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 g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则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H_(取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_(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4)若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解析】(3)第2组数据偏差较大,应舍去,其他三组的温度差平均值约为4.0 。H(5030)mL1.0 gmL14.0 4.18103 kJg110.025 mol53.5 kJmol1。放出的热量少可能是散热、多次加入碱或起始温度读得较高等原因。(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NH3H2O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中和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H的关系)。【答案】(1)隔热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2)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H114.6 kJmol1(3)4.053.5 kJmol1b(4)H1H2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 mol/L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丁烷燃烧热的H为A8Q kJ/mol B16Q kJ/molC8Q kJ/mol D16Q kJ/mol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H283.0 kJmol1B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等于57.3 kJmol1,则CH3COOH和Ba(OH)2的中和热也等于57.3 kJmol1C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D已知:HH键的键能为a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b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则生成1 mol HCl放出的能量为 kJ5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化合物燃烧热/(kJmol-1)化合物燃烧热/(kJmol-1)甲烷891.0正丁烷2 878.0乙烷1 560.8异丁烷2 869.6丙烷2 221.52-甲基丁烷3 53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为3 540 kJmol-1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 4CO2(g)+6H2O(l)H=-1 560.8 kJmol-1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已知条件中和热:57.3 kJ/mol中和热:57.3 kJ/molH2的燃烧热:285.8 kJ/mol碳的燃烧热:393.5 kJ/mol对应反应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NH3H2O(aq)+H+(aq) (aq)+H2O(l)H2(g)+O2(g)H2O(g)2C(s)+O2(g)2CO(g)H=-114.6 kJ/mol=-57.3 kJ/mol-285.8 kJ/mol=-787 kJ/mol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2C(s) + O2(g)2CO(g)H=221 kJmol1,则C(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B已知氢气燃烧热H=285.5 kJmol1,则2H2O(l)2H2(g)+ O2(g) H=285.5 kJmol1C已知中和热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1 mol NaOH固体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热量28.7 kJ,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CH3COOH(aq)CH3COONa(aq) + H2O(l) H57.4 kJmol18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 H2O(l) H=57.3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 CH3COONa(aq)+H2O(l) H=Q1 kJmol1,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 H=Q2 kJmol1,HNO3(aq)+KOH(aq) KNO3(aq)+H2O(l) H=Q3 kJmol1,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9在如图所示的量热计中,将100 mL 0.50 molL1 CH3CO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5.0 升高到27.7 。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 所需的热量)是150.5 J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4.184 Jg11,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 gcm3。(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H_。(2)CH3COOH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6.1 kJmol1,则请你分析在(1)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_。(3)实验中NaOH过量的目的是_。10盐酸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方案一:按上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侧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后,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混合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编号盐酸氢氧化钠t/10.1 molL-10.05 molL-10.3520.1 molL-10.1 molL-1x30.2 molL-10.2 molL-11.4则x等于。(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锥形瓶内发生了反应。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 。11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g)2O2(g)=CO2(g)2H2O(g) H802.3 kJmol1H2O(l)=H2O(g) H44 kJmol1则356 g“可燃冰”(分子式为CH49H2O)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2)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常温常压时,当1 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试写出该状态下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4)环境保护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而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_(填序号)。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D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12016海南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 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A3.8104 kJmol1 B3.8104 kJmol1C3.4104 kJmol1 D3.4104 kJmol122015海南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55 kJB220 kJC550 kJD1108 kJ变式拓展1【答案】B【解析】A项,所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有两个错误,一是中和热是指反应生成 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二是当有BaSO4沉淀生成时,反应的热效应会有所变化,生成 1 mol H2O(l)时产生的热量不再是57.3 kJ,A项错误;B项正确;C项,燃烧热是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产生的热量,产物中的水应为液态水,C项错误;D项,当2 mol辛烷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11 036 kJ,且辛烷应为液态,D项错误。2【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偏小【解析】(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测得的反应热会偏小。3【答案】D【解析】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故正确;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则杀菌、消毒能力强,持效长,故正确;氧化镁、氧化铝的熔点高,则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故正确;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故可作为净水剂,故正确;水泥的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属于硅酸盐材料,故正确;机动车尾气含有氮的氧化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所以安装尾气净化器可以减少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故正确。考点冲关1【答案】D【解析】天然气、煤、石油都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的新能源有:沼气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所以D符合。2【答案】D【解析】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收能量,浓硫酸溶解时放热,所以A、B项错误;测中和热时为了使反应进行的充分,一般让酸或碱中的一种物质过量,C项不正确;环形玻璃搅拌棒是通过上下移动使溶液混合均匀的,D项正确。3【答案】D【解析】5 mol/L KOH溶液100 mL含有0.5 mol的KOH,生成正盐K2CO3,吸收CO2为0.25 mol。而1 mol丁烷中有4 mol碳原子,所以会生成4 mol CO2,现在生成0.25 mol CO2,可知燃烧了0.062 5 mol丁烷。那么完全燃烧1 mol丁烷,会产生16Q kJ热量,燃烧热的H均小于零,故为16Q kJ/mol,选D。4【答案】C【解析】CO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有CO(g)O2(g)=CO2(g)H283.0 kJmol1,从而可得2CO2(g)=2CO(g)O2(g)的H566.0 kJmol1,A错误。CH3COOH是弱酸,电离过程中要吸收能量,故CH3COOH和Ba(OH)2的中和热不等于57.3 kJmol1,B错误。等物质的量的S(g)具有的能量高于S(s),故等物质的量的S(g)和S(s)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C正确。已知H2(g)Cl2(g)=2HCl(g)的H-285.8 kJ/mol。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2,故A错。已知氢气燃烧热H=285.5 kJmol1,则H2O(l)H2(g)+ O2(g) H=285.5 kJmol1,故B错。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已知中和热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1 mol NaOH固体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C错。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热量28.7 kJ,则1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热量57.4kJ,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所以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CH3COOH(aq)CH3COONa(aq) + H2O(l) H57.4 kJmol1,故D正确。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和热的概念和反应热的比较。HNO3和KOH分别为强酸和强碱,其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 H2O(l) H=57.3 kJmol1,即Q3=57.3,CH3COOH为弱酸,电离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Q1 57.3,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Q2Q3Q1,故选C。9【答案】(1)53.3 kJmol1(2)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温度计不够精确等(3)使碱稍稍过量,为了能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解析】(1)CH3COOH完全反应,NaOH有剩余,反应中放出热量为Qcmt4.184 Jg11200 g(27.725.0) 150.5 J1(27.725.0) 2.666 kJ,故CH3COOH的中和热H53.3 kJmol1。(2)实验值(53.3 kJmol1)比文献值(56.1 kJmol1)偏低,其可能原因是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温度计不够精确等。(3)中和热测定实验中NaOH稍过量,其目的是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10【答案】(1)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2)0.7(3)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稀硫酸具有一定的体积,冒出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引起的在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和锥形瓶之间连接一橡胶管【解析】(1)方案一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使广口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2)方案二中由反应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来看,1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都是0.510-3 mol,温度升高0.35 ,3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都是210-3 mol,为1号实验的4倍,而温度变化量也是4倍,由此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变化量成正比。2号实验中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是1号实验的2倍,故温度变化量也应为1号实验的2倍,为0.7 。(3)方案三中稀硫酸具有一定的体积,冒出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引起的。可以在分液漏斗上部塞子和锥形瓶之间连接一橡胶管。如图所示。11【答案】(1)1 780.6 kJ(2)B2H6(g)3O2(g)=B2O3(s)3H2O(l)H2 165 kJmol1(3)C4H10(g)O2(g)=4CO2(g)5H2O(l)H2 900 kJmol1(4)C【解析】(1)题给反应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2可得CH4(g)2O2(g)=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页岩气开采技术环境影响与生态修复策略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设备用隔热板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性能技术纺织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Unit 1 Go to bed early.教学设计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外研版(一起)
-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植物动物人-苏教版
- 单元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2019
- 2025年中国高纯度亚硫酸乙烯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纯八氟环戊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钢管混凝土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医疗救助知识培训课件
- 氢气使用操作安全培训课件
- (正式版)DB61∕T 1511-2021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
- 小学红色诗词教学课件
- 生存分析教学课件
- 2024年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癫痫患者的麻醉管理
- 【艾青诗选】批注
- 左传人物关系表还原版
- 快手磁力聚星星选达人认证考试试卷答案
- 临高县和舍镇先光村民委员会诉海南省国营西流农场土地纠纷一案
-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