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1课 魔幻的颜色 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2.过程与方法: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 颜色(间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及间色的调和教学难点用调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创作课前准备红、黄、蓝等绘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2.过程与方法: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 颜色(间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一、 引导阶段1.游戏:分小组利用两种颜色,互相混合,调出颜色并把颜色涂在小板上。2.小组展示作品并介绍怎样用两种颜色调出其余的色彩?导入课题并板书。介绍原色及间色知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3.考考你。设计小游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的变化。二、 发展阶段1.欣赏大师的作品:看一看给你什么感受?请几名学生谈一谈。2.分小组用自己涂的色块拼贴一幅作品,并展示到黑板上。3.欣赏美术书中的作品,看到这些画,你联想到什么?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些色彩?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请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4.欣赏示范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三原色创作出来的?利用准备的工具,小组研究,你们能用什么方法,用三原色变化出美丽的花纹?5.学生讨论,创作,教师辅导。6.展示作品,请同学结合作品,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7.小结: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魔幻的颜色,平时要多注意留心观察,我们制作的作品也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三、 课后拓展继续做调色练习,看看还能变化出什么颜色。尝试用所调出的颜色表达感觉、心情、天气等等。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2课 万花筒 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点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教学难点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1.引导阶段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2. 发展阶段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然后让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3. 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在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并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其探索欲,培养个性。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时能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画面主人公的“大”与“小”,注意合理的色彩组合等。课前准备动画短片、各种生活用品及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并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其探索欲,培养个性。一、 启发:1. 激趣: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了什么?遇到了那些奇怪的事情么?2. 谁有能变大又能变小的本事,使学生联想孙悟空并述说所见。二、 探索方法:1. 游戏一:比眼力出示准备的材料用具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让学生说说感受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显得非常小,请学生举例说明。2. 游戏二:比自己让学生自己出来站一站,比一比。3. 游戏三:说一说学生运用自己带的物品摆摆,探索说说大小是怎么看出来的。三、 发展欣赏:1. 欣赏教材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2. 比比谁的创意好。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用哪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会有哪些主体物?会用什么来衬托他的大或小呢?请学生畅谈一下。四、 教师示范1. 出示范作欣赏让学生谈谈色彩、构图、创意等各方面的感受。2. 学生总结:色彩组合要突出主体。构图要合理。创意要新颖。五、 创意作业,教师随机指导。六、 欣赏评价:1. 自我评价2. 教师评价七、 拓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大与小呢?例泥塑、纸雕等。同学们可尝试一下啊!5、 收拾与整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4课 前前后后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体会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远近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透视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课前准备(1) 具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2) 让学生课前观察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3)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体会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远近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透视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1. 让学生观察、欣赏图片等影像资料,并让学生讨论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近大远小)教师问:同学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呢?学生回答:长长的马路,看向远方,变得越来越窄。一排排的街灯,往远处看去会越来越矮了。飞机是很大的,升上天之后就变得很小了。教师总结,肯定学生们都说得非常好。2. 带领大家走出教室到校园中找一找,我们的校园里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寻找,看哪个小组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3. 图片展示、动手操作:把一张卡片放在另一张卡片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总结:同样的物体离我们近了就会感觉大一点,而离我们越远就会变得小了一些,这一近大远小的规律就是美术学所说的透视。4. 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存在的这一现象,并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进行了实地观察,考虑两个问题:你们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绘画过程中先画什么比较合适?学生讨论,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整理作业展评。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5课 登山游戏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进行登山游戏图纸、棋子、转盘的设计制作知识讲解。2.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用自己双手创造生活情趣。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2. 知识与技能:进行登山游戏图纸、棋子、转盘的设计制作知识讲解。2.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用自己双手创造生活情趣。一、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二、师生共同讨论 , 展示游戏棋的种类。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三、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四、学生尝试,实践总结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a 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b 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c 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d 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6、欣赏,并学习评价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7.请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戏棋。8.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9.要求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要选择一份共同的设计稿,围绕棋盘的装饰进行。10.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成员与众不同的创想。11.根据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游戏。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6课 黑与白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课前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二、发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五、展示评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7课 快 乐 的 回 忆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过程与方法: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课前准备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过程与方法: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一、引导阶段: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二、 发展阶段: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技法学习: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2、作业设置: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1、设计。2、制版。3、 添加背景4、剪、刻、品、贴。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吹塑纸这种材料现在已很少见,不如让他们选择比较易寻找的纸壳来制作,虽然比吹塑纸硬,但学生更好掌握。课题第8课 星空的联想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和课堂上观看太空电子资料,了解、欣赏、交流、想像、开拓学生思路。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星空幻想的造型表现。教学难点刮蜡的绘制技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星空的电子资料、示范作品及工具。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星空的信息、工具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和课堂上观看太空电子资料,了解、欣赏、交流、想像、开拓学生思路。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第一课时一、 引导活动1. 问:你看到天上有什么?你去过太空吗?一起欣赏西汉帛画,问古人是怎样猜想太空的?2. 太空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星空宇宙的电子材料。介绍我国载人飞船的有关知识。3. 通过刚才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把你了解的信息跟同学交流一下。二、 讨论活动1. 看到如此奥妙的星空你有什么想法?播放科幻片片段,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星空的幻想。2. 讨论:如果把这个幻想表现出来是个怎样的画面呢?用什么方法表现深遂的太空?三、 制作活动展示刮蜡范画,分组制作墨卡纸,比一比哪组同学最团结互助。1. 涂蜡:要求色彩缤纷,厚重。2. 涂墨浆:要求均匀,整齐。3. 自然晾干四、 讨论活动讨论用什么工具,怎样刮才能快捷、整齐地刮出不同的线、面。五、 制作活动1. 酝酿画面的形像、构图等。2. 和同学交流。3. 进行刮刻:要求形象清晰明白。六、 展示评价1. 同学互相欣赏后,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作品,说说理由。2. 各组申请团结默契奖。七、 课后拓展展示浩瀚星空的画面,拓展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存储更多的知识,积攒更多的力量,真正去太空探索它的奥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9课 天然的纹理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拓印添画的乐趣,培养艺术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总结出动手表现肌理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色、毛笔、调色盘、水罐等。2.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拓印添画的乐趣,培养艺术的创新意识。1.引导阶段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感受?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2.发展阶段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或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学生分组开始作业,时间要充分,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办法,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如果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3.课后拓展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0课 美丽的花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树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树杈的前后穿插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写生的方法,抓住植物枝叶、花瓣生长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在写生的过程中,表现出叶片、花瓣、枝杈的形态特点和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几盆盆栽和一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树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树杈的前后穿插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各种花卉植物)1. 引导阶段:A、思考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生答播放课件 :各种花卉植物 B、在讲台上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植物的树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花瓣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不同花瓣、枝叶的造型特征C 、学生通过观察盆栽植物 :从细心的观察中找出问题的答案2.发展阶段:深入欣赏课件A、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了解知识点) B、分析比较: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木工用的锔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还有仙人掌的植物特点 C、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比较,对各种盆栽植物有了一些了解,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身边的花卉。3. 完成阶段:根据学生对不同花卉植物的了解,选择一种用单线(线描)的形式写生一盆花卉植物, 要求: A、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的整体感觉。B、细心描绘植物的花瓣、叶片和枝杈的形态特征。C、适当添画背景,用点、线、面的规律组合来表现。欣赏课件中的优秀绘画作品,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4. 反馈阶段: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评价A、 运用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B、 能否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表现5. 教学拓展:A、 出示用其他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B、 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欣赏并了解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合理使用材料。教学难点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学生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等。课件、收集虎头鞋、凉鞋等别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几双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作范例。课前让学生穿好各种样式的鞋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并了解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一、 引导阶段:游戏:教师先根据学生穿的鞋子的样式,分别各请出一位同学站在规定的圈内;再随意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鞋子与圈内同学鞋子的样式,并进行比较,如果类似可以走到其圈内。之后每个圈内的同学观察讨论本圈内鞋子的结构及花色的特点。最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二、 发展阶段:欣赏(出示课件):展示历朝历代及少数民族的鞋,讨论交流不同时代及少数民族的鞋在造型、材料、图案和色彩的异同。展示课前收集的虎头鞋及有特色的凉鞋。展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的范作(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简单的讲解)。联想: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设计制作一双什么样的鞋子。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的鞋子可以飞起来吗?等等。1.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根据材料的质地、图形或色彩上能够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设计制作。2. 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启发学生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大胆随意创作。)3. 学生做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时,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三、 评述:每小组成员有秩序地轮流到每个小组进行欣赏、评论,将自己对作品的意见写在纸上并留在作品处。然后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2课 团包手工 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利用揉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 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难点1. 各种材料在组合使用时应用效果的分析。2.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的拓展。课前准备1. 各种彩色手工纸、皱纹纸及剪刀、胶水等相关手工工具。2. 各种形象的完成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利用揉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 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你能不能回答在我们生活中接触了或见过哪些纸(展示有关资料与图片),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纸都有哪些特点?这些各种各样的废纸,你是怎么处理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纸制作成美丽的手工作品(板书课题)。1. 欣赏生活中的事物作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 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建构原理。3. 欣赏课本范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二、 新授:通过刚才的欣赏,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1. 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揉、团、包成各种造型的方法。提出问题:你除了揉、团、包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造型?怎样才能让做好的造型比较牢固?(学生通过实验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可以采用揉、捏、弯、折等方法将皱纸团成各种形状,再用皱纸在外面包一层将造型固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团包的造型最多。2. 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学生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适当讲解几种有明显特征的物体的外形),要求学生所选择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3. 利用纸做好的各种皱纸团包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三、 课外拓展:1. 你能不能和自己的小伙伴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联合举办一次团包手工工艺作品展。2. 你能不能在课后用废旧报纸等做纸本立体作品,并且试试给做好的作品涂上你认为最漂亮的颜色呢?3. 欣赏其他(立体壁饰、礼品包装等)纸工艺作品,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探究。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课前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引导阶段:1.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都找到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你准备怎样利用它们?2. 欣赏与对比。教师出示几种工艺品和它们的原形,让学生欣赏。并仔细观察各种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讨论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 教师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从而让学生领会立体造型的表现方法。发展阶段:1.奇思妙想阶段:小组讨论,你们将如何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合作(启发学生在现有的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原有的形态,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和创作,制作一件立体的工艺品。)2.互赏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启发学生体会变废为宝和环保的乐趣)3.情感升华阶段:启发学生,原来我们身边的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制作出这么好看的工艺品来!既美化了生活,又美化了环境,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完成后,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三、 课后拓展:1. 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 在生活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4课 梦幻中的城堡 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城堡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一部分城堡作品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想象力,并指导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采用剪、折、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城堡,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有个性、新颖的城堡。教学重点巧妙运用各种手法及材料创作城堡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有个性、新颖的城堡。课前准备彩纸、毛线、橡皮泥、废旧纸盒、吹塑板、剪刀、双面胶、废旧报纸、挂历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城堡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一部分城堡作品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想象力,并指导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采用剪、折、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城堡,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有个性、新颖的城堡。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考一考:学生随意板画房子,看谁能把它改建的更漂亮、更新颖(分四个大组)2. 比一比: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的意见二、 欣赏童话中的城堡,让学生分别观察主城堡的门窗、房顶等师:你最喜欢这个城堡的哪一部分,为什么?三、 探讨阶段:各个国王介绍自己的国家,想象:你的城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分组表演:让学生扮演王后与国王、王子与公主,分别夸张的描述自己城堡的外形,大臣们可以为他们出谋划策,让城堡变的更加完美。四、 动手实践1.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确定设计方案讨论内容:材料、城堡的风格、位置(如:太空、水果园、星球等)、颜色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如立体城堡等,并为自己组的作品起名字2.教师指导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手法制作,如剪、镂、折、贴、画等制作和表现手法。五、 评价阶段1. 各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2. 互相评价欣赏,教师适时加以点评3. 收拾整理六、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到生活中收集各种不同的材料,尝试制作更多更有趣的城堡及艺术作品。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15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以及用途;2.能够根据自行车的结构画出或制作出简单的自行车;教学难点能够有创意的去对自行车加以改进,使其变得更美观更实用。课前准备彩笔、一些吸管、废光盘、彩纸、胶水、剪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引导阶段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铁马不吃草,圆圆两只脚,停着站不住,骑着倒能跑。让同学们来猜是什么?教师可做一定的肢体动作,使谜语更形象。学生猜出后可展示自行车图片(各种颜色样式的自行车),并提问你的家里有自行车吗?是什么颜色的?漂亮吗?(请同学回答,引出自行车的普遍性与审美效果)询问学生有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导出新课:让我们自己来设计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吧!二、发展阶段1.认识自行车的结构:教师提问有谁来告诉老师你见过的自行车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几部分分别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1:车轮 2:辐条 3:刹车及变速把手 4:车把 5:竖杆 6:车架 7:车座 8:货架 9:飞轮 10:反光镜 11:脚撑 12:气门13:链条 14:脚踏 直把与弯把 大轱辘与小轱辘 有梁与没梁 变速与不变速 单座与多座 等等区别(体现自行车的多样性)2.了解自行车的功能:夸奖学生平时都很注意观察,提问学生知道自行车都有什么功能吗?请同学回答。(拉人、拉货物)引导学生思考,你想让你的自行车还能有什么功能?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再问自行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同学回答。(可与父母一起骑是一种娱乐、长时间骑自行车还可以锻炼身体、自行车不像其他机动车需要用油不会排出废气是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体积小使用方便)3.创作自行车: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你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呢?下面的时间就由你来设计一辆你想要的自行车(可绘画也可手工制作)让学生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物体的外姓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1.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相互讨论、补充,使草图更加完美。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或进行绘画)3.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的表扬。4.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与一定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同时感受到造型艺术的魅力。三、展评作业根据学生的创作,采取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的方式,根据能否把自己有新意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能否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自行车的造型是否美观,其功能是否有创意;分别设立最佳造型最佳创意最佳制作奖,积极鼓励同学的创作精神。有条件的可举办小型展览,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四、收拾与整理将材料分类放好以便下次使用,收拾好桌面、地面,保持教室卫生。五、课后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自行车,已经了解了它的构造、功能,并且根据自行想象的创作出了很多更有新意的未来自行车,都做的*,课堂效果不错。六、课后拓展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有些同学们可能还有其他更好更新颖的自行车没时间来做建议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设计一辆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资料:自行车的发明者人类使用车轮的历史大约有5000年之久了,但是在169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乘坐。一个中德?西弗拉克的法国人,曾做过一辆被称之为塞莱里弗勒的两轮车,使用方法是:两腿分开坐在车上,两脚蹬地使之滚动向前。1839年,麦克米伦发明了一种机械自行车。自行车的后轮通过连接到踏板上的曲柄驱动。有了自行车,人们获得了比步行快得多的速度。 1861年,一个叫布鲁内尔的法国人,把他的自行车带到马车匠人米肖那儿去修理,米肖的儿子欧内斯特看到那辆车后,提出:如果在前轮装上一个曲柄,并能够踏着转动的话,一定能命名这种脚踏车得到改进。还有一种叫维洛西皮德的脚踏车,踏板转一圈,轮子就转一周,这种车前轮很大,被人们称为高自行车:。它跑得快,就是不稳当。如果刹车,特别是下坡时刹车,骑车的人就可能被甩到把手前面,骑一天的车就得摔几次。但是人闪并没有被吓住。1884年,勇敢的马斯?史蒂文斯骑着,推着、有时甚至是扛着一辆叫平凡者的高自行车穿越了美国。 把自行车的前轮变小,从而使骑车更安全的尝试不断进行着,但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发明了链条传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用链条把踏板的运动传达给轮,并把前后轮的大小一致起来。为了加快行走速度,他党政军把脚踏板睥齿轮设计得大于后轮,以便后轮的转速大于脚踏的速度。这种自行车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把车座、踏板、把手以及前后轮的旋转轴这五个点,互相之间都构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2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经过斯塔利的改进,自行车变得安全可靠,而且效率大大提高了。于是,自行车在欧洲很快地普及开来。1888年,苏格兰人邓洛普又发明了内充空气的车胎。在此之前,自行车用的都是木轮或实心胶轮,这种轮子很重。邓洛普一心想加以改进,但又苦于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他在公园用橡胶水管浇花时受到启发,发明了带充气内胎的车轮,从而使自行车的性能得到飞跃性地提高,开创了一个自行车大普及的时代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课题第16课 新颖的电脑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用绘画或其他材料设计未来的电脑。教学难点谁的设计更新颖、奇特。课前准备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