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总结.ppt_第1页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总结.ppt_第2页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总结.ppt_第3页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总结.ppt_第4页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血液循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时相,历时,产生机制,去极化期,0期,1-2ms,1期(快速复极初期),2期 (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 (静息期),复极化期,10ms,100-150ms,100-150ms,刺激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快速内流,快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更多钾通道开放,K+外流,K+外流,Ca2+内流,Ca2+内流停止, K+快速外流,通过Na+- K+泵、Na+-Ca2+交换等机制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时相,产生机制,0期(去极化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2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自动去极化期),与心室肌细胞相似,K+外流,内向电流(Na+内流为主)进行性加强、而外向电流(K+外流)进行性衰减,Ca2+内流,0期(去极化期),3期(复极化期),4期(自动去极化期),K+外流进行性衰减、Ca2+内流、内向电流(Na+内流为主)加强,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特性,影响因素,兴奋性,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有典型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恢复正常。有效不应期很长,长于心肌收缩期,可防止心脏产生完全强直性收缩。但如果额外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后,可能产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细胞在无外来刺激条件下,自发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的细胞才有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是心脏正常起博点。其它自律组织受窦房结控制为潜在起博点,其自律性异常增高时可成为异位起博点,引起心律失常。,传导兴奋的能力。心脏有特殊的传导系统,按一定顺序传导兴奋。兴奋在房室交界传导最慢,在心室浦肯野纤维传导最快。心肌细胞间通过缝隙连接实现电耦联。,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Na+通道状态。,自律性,传导性,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结构因素,包括细胞的直径粗细和细胞间通道密度等;电生理因素,包括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膜电位水平、邻近部位细胞的兴奋性。,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时相,历时,瓣膜开关,心房收缩期,0.1s,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开,动脉瓣关,压力比较,血流方向,房室动脉,房 室,等容收缩期,0.05s,房室动脉,房室瓣关,动脉瓣关,房室瓣关,动脉瓣关,0.1s,0.15s,0.06-0.08s,0.22s,0.11s,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室动脉,房室动脉,房室动脉,房室动脉,房室动脉,房室瓣开,动脉瓣关,房室瓣开,动脉瓣关,房室瓣关,动脉瓣开,房室瓣关,动脉瓣开,房 室,房 室,室 动脉,室 动脉,心泵功能评定,指标,正常值,每搏输出量(SV),60-80ml,概念,一侧心室每次博出的血量,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博功(SW),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率,心输出量/体表面积,搏出量射血压力动能,50-60%,4.5-6.0L/min,3.0-3.5L/(minm2),87.7 gm,影响心输出量因素,因素,机制,前负荷(舒张末期心室容积),前负荷增加,使心肌初长度增大,活化横桥数量增多,心肌收缩加强,搏出量增加(Starling 机制,异长自身调节)。,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后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增加,使心输出量下降,后负荷增加,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还使心肌缩短速度减慢,继而引起搏出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后,机体可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改变收缩能力,使机体得以在动脉高压情况下,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如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心肌将长期处于收缩加强状态而肥厚,引起泵功能减退。,心率,在60-180次/min范围内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在此范围内心率增加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阶梯现象),继而引起搏出量增加。负性阶梯现象及心舒张期过短,充盈严重不足,搏出量减少。充盈达极限,射血次数过少影响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因素,如活化横桥数目和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活化横桥取决于胞浆内Ca2浓度和(或)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60 ,心输出量减少,180,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等长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形成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基本条件,正常值,血液充盈,影响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收缩压10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脉压30-40mmHg,搏出量增加,收缩期大动脉血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加,舒张期缩短,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舒张期流向外周血量减少,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能缓冲血压波动,减小脉压差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例,比值降低时血压下降。,组织液生成,生成动力,生成部位,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在静脉端重吸收。,毛细血管压增加,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生成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生成增多。淋巴回流堵塞,重吸收减少。,(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其为正值时,组织液生成,为负值时组织液重吸收。,自主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神经,作用,心交感神经,机制,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 促进钠、钙通道开放。 使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使心室肌细胞2期钙内流增加,肌浆网释放钙也增加,使收缩力增强。促进房室结细胞0期钙内流,使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增大,传导加快。,心迷走神经,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变传导,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促进钾通道开放,抑制钙通道开放。 使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心率变慢。使心室肌细胞2期钙内流减少,肌浆网释放钙也减少,使收缩力减弱。抑制房室结细胞0期钙内流,使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减小,传导变慢。,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控,神经,作用部位,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全身血管,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血管,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血管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外生殖腺血管,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血管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重要激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激素,来源,肾上腺素,作用,肾上腺髓质,与心脏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与皮肤、内脏血管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与骨骼肌血管2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生理剂量肾上腺素主要引起收缩压升高。,交感神经末梢、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对受体作用强于对受体的作用。与血管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于血压剧烈升高,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可使心率有所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心脏1受体的直接作用。,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作用于血管V1受体,使血管收缩;作用于肾小管V2受体,促进水钠重吸收,继而引起血压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主要在肺血管),氨基肽酶A,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使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起保Na保水作用,使细胞外液量增加。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心房钠尿肽,心房肌细胞,利尿和利尿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冠脉循环特点及其调节,特点,重要影响因素,血压高,血流量大;,血流调节,冠脉流量与心肌代谢水平成正比。代谢产物腺苷、CO2、H+、乳酸等使冠脉扩张。交感神经可激活冠脉平滑肌a受体,使血管收缩;又能激活心肌的受体,使心肌代谢增强,代谢产物增多,继而引起冠脉扩张。迷走神经可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