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_第1页
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_第2页
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_第3页
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_第4页
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高原地区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和对策新消防法颁布实施后,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这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大约30多万起,死亡10万余人,有大约40万人受伤,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20多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致灾因素的增加,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抢险救援在消防部队接出警总数中占到相当的比重,其中更是车辆交通事故比重不小,这也对消防部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高原地区车辆事故抢险救援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职能的不断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车辆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过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拥有量,也是造成近几年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情况概述。格尔木公安消防支队所参加的抢险救援多以交通事故、建筑塌方、化学危险品泄漏为主,以支队2011-2012年数据统计为例,抢险救援占全年接出警总量的65%以上,其中交通事故占到抢险救援的80%以上。结合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定位,以格尔木消防支队近几年的出警实际为依据,细致分析消防部队在高原地区车辆事故处置中的难点,深层次调研突出的热点问题,对于消防部队更好的履行职责使命,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高原车辆事故处置的特点。青藏高原青海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在雕刻了高原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使得消防官兵的救援行动增加了较低海拔地区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其中。高原地区车辆事故处置,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抢险救援难度大,救援时效性要求高。(1)交通事故主要以追尾、碰撞、侧翻为主,车辆变形严重并伴有人员受伤死亡等现象;(2)车辆事故阶段性频发。茫茫戈壁,巍巍昆仑,高原新城,物产丰饶。每年有大批驴友、探险爱好者自驾游,来此探险游览。同时运输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生活物资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车辆事故时有发生;(3)客观条件制约,救援时效性要求高。海拔2800-6700米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除市区及极个别的城镇有人居住外,都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许多抢险救援事故发生后,被困者所处地点往往据市区和城镇较远,使得被困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被困人员遭受重创后,生命体征本就脆弱,急需施救,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消防官兵在接警出动和救援时,提高行动的的时效性,时刻以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2、高原地区道路交通环境制约因素多。(1)道路平坦,路况单一,驾车易疲劳。格尔木辖区内道路平坦,双向两车道,路基平缓,路面狭窄,路边是清一色的戈壁滩无人区,远处昆仑山脉蜿蜒起伏。易给人造成视觉冲击,长时间的单调的景色,也极易造成驾驶员思想上麻痹、精力分散和产生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2)行车速度过快,造成事故后果严重。在车辆发生撞击的过程中,车速、精力、时间是影响安全的三大重要因素,而车速起着重要作用。车速影响最大是驾驶人员的视野范围。据测算,时速40公里时,驾驶人可以观察到90度到100(视野度)范围内的物体;时速为105公里时,就只能观察到40 度以内的物体了。速度和视野度成反比,超速行驶时,对前方突然出现的险情,难以及时、妥善处理。从格尔木支队近几年处置的一系列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来看,有95%的原因是超速行驶,疲劳驾车,车祸现场往往惨不忍睹,后果惨烈。3、高原地区救援行程远,救援难度大。(1)地广人稀,距离遥远,空气稀薄是高原显著特点。对救援人员自身素质要求高。格尔木地处高原,地势由东向西呈逐渐递增趋势,队员们在参加抢险救援任务时,遇到高原缺氧、操作强度大紧张等因素,对于救援人员自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2)事故现场路途远,联动性要求高。很多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多发生在远离城市驻地的位置,消防部队虽有部分专业、特种器材,但处置个别事故时,缺乏大型、特种装备器材,临时向有关部门调集时间周期较长,对施救工作有一定影响,联动能力差,器材准备工作较一般救援要求更高;(3)限制性因素增加,救援难度不小。高海拔地区的救援事故,较低海拔地区有更多限制性的因素,稍有不慎更易造成人员伤亡,在处置的多次交通事故的救援中,驾驶员长途奔袭路程长达四五百公里,这不仅对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也对装备器材车辆的极大考验;加之高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急剧下降,这也容易导致驾驶员长期驾车疲劳,反应迟钝,产生安全隐患;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道路崎岖、环境恶劣、灾情复杂,灾害事故呈现阶段性扎堆态势,车速快,载货载客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十分严重,增加了消防官兵的救援难度。二、高原抢险救援车辆事故处置对策。“车祸猛于虎”,在我们痛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交通事故而瞬间逝去的时候,消防官兵作为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我们应该立足实际,认真总结吸取每一次救援事故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各个地方,各种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特点,扎扎实实研究在抢险救援实战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整和提高我们的技战法、技战术水平,努力增配装备器材,确保在人民生命受到威胁时,能够发挥消防部队的职能,现提几点处置对策:1、深刻认识抢险救援的重要性和地位,搞好先期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交通事故往往伴有人员受伤、死亡、甚至非常惨烈的场面:身体支离破碎、血肉模糊、脑浆迸裂,现场惨不忍睹。在处置时,对指战员身体及心理产生极大的考验,事后易留下心理阴影。针对此种种,我们必须搞好平时日常教育。人们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于危难,以一个救护者的身份出现,应有无限荣光。通过教育灌输克服恐惧思想,多模拟开展适应性训练。事后要开展心里疏导,安抚。消防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长期从事高危险、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其心理压力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群。因此我们必须要搞好救援前的心理辅导和事故救援后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消防官兵克服心理恐惧的思想影响,提高消防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为救援工作提供保证。2、加强装备建设,配备特种器材,落实安全责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针对实际,配备能够在高原的复杂环境中发挥作用的特种器材来开展救援工作。特种破拆装备是消防官兵破除障碍,挽救生命的利器!但由于种种原因,器材的适用性和本身的功能,往往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造成了救援时间的延误,所以必须购置高精尖、适用性强的器材。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更要强化装备器材使用的安全意识,确保人与器材的有效结合,发挥其最大效能。我们必须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履职。应适时邀请装备器材厂商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层次对装备器材给官兵系统进行讲解,确保使用器材的安全需要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3、加强协同配合能力和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根据实战经验,哪怕是看似简简单单的一起车祸,也并不是我们消防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处置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相互联动,共同配合,协调完成。多次的救援中,我们既要确保多个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又要确保多警联动,多部门配合。需要协调120、110、交警等多个部门人员参与,甚至需要政府参与,协调处理。通过开展多部门无预案演练,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将优势资源和力量整合,确保发挥最大作用,切实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大型事故的救援能力。4、强化研判能力,提高指挥员的临机处置水平。临场处置和战斗决心的下达是对指挥员一个极大的考验。交通事故往往伴有二次灾害的发生,总结多次救援经验和教训,指挥员的作用非常重要,指挥员的研判能力和临场处置水平的强弱,决定了救援任务完成的结果,甚至关系到我们战士生命的安全。这方面我们有血淋淋的教训:湖南怀化常吉高速液化气槽罐车爆炸事故,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等几个案例,是近两年影响比较大,社会舆论强烈的事故案例。我们为英雄的逝去而叹息的同时,更多的应该反思一下事故背后的教训和经验,太多的结果一念之间。虽说任何事不是以终点到起点的反推,但加强日常学习,多开展战评活动,在重大事故现场,现场指挥员应延展思维空间,果断决策,扩大警戒区,延伸安全距离,必要时可以用泡沫对事故车辆和现场进行覆盖,不间断冷却,设置侦检人员坚持不间断检测,并视情况制定撤退计划,以防二次事故的发生,切实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在指挥层面杜绝。指挥员应该具有进退之道、应变之力,退是为了有效的进攻,冒失的进攻可是要付出惨痛付代价。5、强化极端恶劣环境天气下的训练。远距离救援时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刚性的规定确保安全。距离超过200公里时,应配备不少于两名驾驶技术好的司机一同前往,随车干部不能睡觉,并且多做提醒。格尔木地区交通事故救援,少则十几公里,多则几百公里,时间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路途遥远,保障困难,所以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供给,如饮食、保暖物品等。高原地区,气候复杂多变,恶劣的天气对救援行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性的加强浓烟、黑暗、风雪等恶劣天气环境,救援工作的训练,将极大地提升我们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提升我们的初战决策水平和处置能力。车辆事故是驾驶员、车、道路环境因素在某一时刻构成的劣性组合。而在驾驶员、车、道路等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在高原地区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任务中,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