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_第1页
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_第2页
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_第3页
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_第4页
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第12题。1由图可知20世纪 A初期,乙国老龄人口多是因为死亡率高 B中期,甲、乙两国人口总量已达到最大 C末期,乙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于甲国D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2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A甲国有大量人口迁入 B甲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 C乙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 D乙国城市化问题凸显 下图为“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完成题。DB.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1970年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B.b曲线1980年后缓慢上升与a曲线变化无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D.1985年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根据该省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现阶段应该取消控制生育的政策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B. 从长远来看,a曲线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 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目前我国劳动力巳经实现充分就业D. 目前a曲线的变化巳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下图表示2005年人口自然变化对比(%)。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A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出生率是影响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因素D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6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进入老龄化社会B自然灾害频发C经济增长缓慢 D医疗卫生条件差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第题。AC图中反映中国A.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B. 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C.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 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A. 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 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C. 人口密度持续增大D. 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题。9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0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BB1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1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13.下图是某项资料在1965-2025年世界变化趋势图。该项资料反映的是 A.劳动力 B.贸易额 C.汽车数量 D.国内生产总额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值。专家曾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人口的红利期将结束,读我国“2009年全国及京、沪、湘、确人口抚养比指标”统计表,完成题。DD14关于图示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总抚养比小,社会承受的抚养压力最大 B湖南总抚养比大,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最多 C四川人口数量多于北京,所以少儿抚养比大于北京 D上海的老年抚养比最大,说明上海老龄人口比重较大15有利于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的措施,合理的是 A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劳动力数量 B提高银行储蓄利率,增加百姓幸福指数 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低投入、离耗能、高附加值产业 D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表1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11题。CA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6表l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17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系 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每年春运都是我国铁路、公路运输的高峰期,据此回答1819题。 BD18.近几年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B.扩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19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20题。C20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二、非选择题21.(20分)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华盛顿人口迁移方向北京(1)读图,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8分)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等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12分)22图甲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乙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图甲图乙(1)据图甲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4分)(2)据图乙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3)据图乙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12分)23.图a是华北地形结构图,图b图f依次表示华北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密度图。分析图a图f,回答下列问题。(20分)(1)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有何变化特点?(4分)(2)结合材料分析,在华北地区,影响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人口密度变化有何空间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6分)答案:选择题:1-10 DCDBC AACBD 11-20 BBADD CABDC非选择题:21.(共20分)(1)由亚洲(4分)和拉丁美洲(或南美洲)(4分)迁往美国。(2)观点一:美国经济发达,资源消耗量大(4分);地区开放程度高,境外资源利用量大(4分);消费水平高,废弃物排放量大(4分),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观点二:美国国土辽阔,开发空间广阔(4分);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资源丰富(4分);科学技术发达,资源利用率高(4分),国内环境人口容量大,不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两种观点任选其一,分析合理即可得12分) 22.本题共20分(1)城市数量增多;(2分)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2分)(2)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2分)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2分)(3)特点:出生率从1983年的17左右降至2007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或大于5.5小于6之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3年的11左右降至2007年的4以下。(4分)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2分)劳动力不足,(2分)退休、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负担。(2分)23.(20分)(1)从195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