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2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 掌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4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5 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凝聚力和创造力 2 能力目标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一 二 三 一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一 二 三 思维拓展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意识形态 作为上层建筑 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它源于社会 既折射人类共同情感 又承载独特民族传统 它既包括文学 也包括书法 绘画 剪纸 舞蹈 武术 戏曲 篆刻等艺术 它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 二 三 二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1 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2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一 二 三 三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1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1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 二 三 2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一 二 三 思考探究有人认为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于中华大地 各地区 各民族文化差别不大 这种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 1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地区 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但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 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对于这一表现 要从文学艺术的地位 作用 特点以及科学技术的地位 作用 特点等方面理解 2 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对于这一表现 则要从区域文化的成因 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理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易混比较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建的 土楼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 答案 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特别提醒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 含义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 但又提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 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 形成了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 意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同时 这种包容性 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它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思维拓展图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郑和七下西洋 祈 和顺万方 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 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 指出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 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 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 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求同存异 建设和谐海洋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 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 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审设问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问题指向是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审材料 材料包含三条有效信息 一是中国古代 近代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二是西方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三是当前我国对海洋文化的主张 定思路 本题要求运用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为树立正确海洋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可首先答出文化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然后从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钣金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日语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房屋出租协议出租方示范文本
- 2025年个人住宅购买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初级建筑工程师设计原理与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医疗行业招聘面试模拟题及实战演练教程
- 波的干涉题目及答案
- 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珠海管道内检测施工方案
- 沟通与协调能力考核题库600题(答案)
-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工程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版本
- GB/T 45356-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统
- 石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策略
- ktv店长合同范本
- 科技辅导员培训课件
-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
- 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课件全套 赵国俊 第1-12章 电子政务概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 乡镇卫生院医用耗材监管制度
-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语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