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史-明清_第1页
室内设计史-明清_第2页
室内设计史-明清_第3页
室内设计史-明清_第4页
室内设计史-明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室内设计史 明清室内设计史 1 of 6 1 of 93 明清室内空间分析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 明清时期室内家具 明清室内设计史 1 of 6 2 of 93 明清室内空间分析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 明清时期室内家具 明清室内空间分析 3 of 93 一宫廷类 明永乐皇帝于1403年迁都北京 以宫廷为中心基础在元大都的上改建 扩建了北京城 明清盛行尚 大 之风 建于明初的北京故宫 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其群体布局具有强烈的王权意志和政治伦理意义 尊卑有制 严格对称 主要建筑整齐的排列在一条由南向北城市中轴上 4 of 93 紫禁城前期部分由南向北 形成7个庭院 主要建筑全部位于轴线 次要建筑则配置于两侧 体系重点是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三大殿 三大殿东西约236m 南北长426m 周围以廊庑 殿门及体仁 弘义两阁等围成殿庭 三大殿依次配置 其中的太和殿尺度最大 用材最精 紫禁城 太和殿 1 of 6 5 of 93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 等级最高的建筑 明代该殿面阔9间 进深5间宫殿的长宽比例精心设计成9 5代表 九五之尊 重修后的太和殿殿面阔11间 63 93m 进深5间 37 17m 高26 92m 殿身有72根立柱 1 of 6 6 of 93 顶部为精致的藻井 以蟠龙作为装饰 位于轴线上的宝座和后面的屏风金漆雕龙 置于高台上象征皇帝至高无上 宝座周围象征太平的 象驮宝瓶 象征皇帝贤明 象征延年益寿的 仙鹤 以及焚香用的香炉等 太和殿前幅设有前廊 进深一间 是内外空间的过渡 前廊外有一个平台 向南突出 丹陛之上陈列着18座铜鼎和一对铜龟铜鹤 鼎为国家重器 庄严而神圣 鼎为18座 与柱数为72根一样 均合崇 九 的寓意 1 of 6 7 of 93 二坛庙类 坛 古指平地上以土堆起的高台 是神之场所 庙 是古代祭祀祖宗和土地的建筑 1 of 6 8 of 93 北京天坛是坛庙的代表作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 1420年 是一个包括圜丘 祈年殿 皇穹宇等在内的建筑群 1 of 6 9 of 93 天坛圜丘 圜丘每年冬至日祭天处 为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坛 下层直径54 7米 坛外有两重矮墙 外方内圆 四个正方向都有白石做的棂星门 内外墙之间有祭祀用的燎炉和望灯 1 of 6 10 of 93 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是皇帝每年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地方 祈年殿 平面圆形 直径24 5米 周围十二柱 装隔扇 槛窗 蓝琉璃砖槛墙 上覆三重檐蓝色玻璃瓦攒尖顶 总高38米 1 of 6 11 of 93 祈年殿内外圈用十二根金柱 与十二根檐柱共同承托中 下檐 中心用四根高19 2米的龙井住承托天花藻井和上檐屋顶 以十二根金柱和檐柱象征十二月和十二时辰 1 of 6 12 of 93 天坛皇穹宇 祭天所用 皇天上帝 牌位平时即贮于此 它是一座圆形单檐攒尖蓝色琉璃瓦建筑 殿外有环形围墙 俗称回音壁 1 of 6 13 of 93 皇穹宇殿内有八根内柱 上部挑出镏金斗拱 承圆形天花 此殿内部构架精巧 艺术水平较高 1 of 6 14 of 93 三陵墓 明十三陵 是明清帝陵的代表作 明长陵祾恩殿为长陵的享店 建于1415年 面阔9间 进深5间 通面阔66 64m 通进深29 3m 重檐庑殿顶 有3层白石栏杆环绕 内有32根直径1米以上的本色楠木巨柱 雄壮雅洁 为国内仅见 1 of 6 15 of 93 16 of 93 四王府 明初 实行封建之制 封诸多子侄为王 他们各据一方 修建王府 类似紫禁城 只不过规模较小 无离宫别馆而已 此时王府 均取 前朝后寝 的形式 殿堂平面多为工字形 清王府集中于北京 绝无 城 的特征 采用的都是北方官式建筑 17 of 93 按 大清会典 规定 亲王府中轴上可建屋5重 正殿即银安殿7间 两侧冀楼各9间 后殿5间 后寝7间 后楼也7间 郡王府等的规格依次适度降低 从总体看 清王府仍取 前堂后寝 制 前堂 为主要礼制场所 为序列中的高潮 后寝 为生活起居之所 幽深私密 前堂 的配殿进深较小 多为两层 总体上仍取院落式布局 但往往中 东 西几路 每路又有两进或3进等多个庭院明初 实行封建之制 封诸多子侄为王 他们各据一方 修建王府 类似紫禁城 只不过规模较小 无离宫别馆而已 此时王府 均取 前朝后寝 的形式 殿堂平面多为工字形 18 of 93 五民居类 1西北窑洞民居 远古的洞穴 明 清时已经绝迹 但作为穴居的继承和发展的窑洞 却广泛存在于西北和华北黄土区 此时的窑洞 空间扩大了 功能也复杂了 除居室外 还有粮仓 畜舍和机房等空间 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较少占用地面和破坏自然风貌 体现了融于自然的空间意向 表现出强烈的 亲地 情结 明清窑洞可分三大类 即靠山窑 地坑窑 箍窑 19 of 93 靠山窑靠山窑又称靠崖窑 是由黄土崖壁向内开挖的横 穴 往往数崖相靠 形成一排 20 of 93 地坑窑地坑窑又称天井窑 建于无崖可靠的地方 做法是现在平地上挖一个边长大约10m 深5m以上的深坑 再向四个坑壁挖横 穴 用坡道和地面相通 深坑平面也可为长方形或丁字形 地坑窑由于三面或四面有窑 有 正房 厢房之分 已受四合院的影响 更能反映传统的伦理观念 21 of 93 箍窑用土坯或砖石砌筑 取窑洞的形式 而不是挖成的 由于顶部覆土 又称覆土窑 22 of 93 窑洞内景 23 of 93 2北方院落式民居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 是具有高级文化形态的民居类型 北京四合院有大小之分 小的只有一个院 大些的有前院和后院 典型的四合院平面约为正方形 四周建房 以房之后墙为院墙 正房坐北朝南 尺度最大 地位最显 左右为东西两厢 东厢住兄弟 东厢住姐妹 正房与厢房间的庭院是交通 绿化用地和家人的活动场所 庭院南端正个有垂花门 出门 为一东西向的狭长小院 其南的房子称 倒座 是客房 男佣住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 院子的大门开在在东南角 在明清人看来 此乃吉利的方向 1 of 6 24 of 93 山西大宅山西大宅是官商文化的典型 因为这种住宅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晋商建造 山西大宅一般规模巨大 楼房较多 厢房单坡内向 四面高墙 一般为日字形 从南往北依次为房门 大厅 后楼 前后院都有厢房 正房 厢房全是两层楼 正方比厢房高 东西两厢也不一样高 按传统看法 东为上 东厢住兄弟 故东厢比西厢高一些 厢房进深较小 是为了不使院子过窄 让院子的比例更合适 25 of 93 2南方院落式民居 与北方院落式民居相比 南方院落民居的特点是更灵活 其院有大有小 云南 四川 浙江等地均有典型的实例 26 of 93 四川民居四川民居多处丘陵地带 平面及朝向多自由 这些民居往往以院坝为中心围成三合院 正中建堂室 供奉祖先和待客 侧室供长辈居住 两厢住晚辈或做厨房及仓库 由于气候温湿 祛湿成了突出的问题 四川更讲通透 除了天井通风采光外 长在屋后与围墙之间 再留一个1m多宽的抽风天井或通风口 也有居民不做院墙 而是顺从地形 融于乡野 因此 往往更清新与别致 27 of 93 浙江东阳民居和天台民居浙江东阳有大量的民居 它们同样以院落的形式出现 但严谨 规整 左右对称 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 其中较小的有朝南其中较小的 有朝南正房三间 左右两头各两间 东西厢房各一间 称为 九间头 组成三合院 较大有正房3间 东西厢房各5间 称 十三间头 组成三合院 其正 厢房屋全为两层楼房 并有前廊朝向内院 东阳民居中 不乏规模宏大 气宇不凡者 建于明的卢宅 有9进院落 占地9000多m2 房间360间 对称布局 雕绘精美 28 of 93 浙江天井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的 其中的天井 不仅符合气候条件的要求 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29 of 93 徽州地区民居明清徽州 统辖安徽歙县 休宁 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 徽州民居以清代的为多 素以平面布局严整而著称 徽州民居的基本形制是方形内向 总体有正方和长方两大类 按空间序列分 有独立单元式 前后两进式和两进之侧并接单元式 独立单元式常为2层楼房 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正房多为3间 开间较小 天井在明间之前 入口多开于中轴线上 楼梯大多于明间后壁与后墙之间 一跑直上 梯间光线较暗 30 of 93 南方水乡民居苏州古称平江 河道与街巷往往相邻 有 前街后河 的说法 苏州民居以 进 为单元 每一厅 堂 楼前都有一个天井 强调天井的平面与整个空间的关系 31 of 93 福州客家园楼客家园楼是明清民居中的奇葩 闽南龙岩 上柱与永定一带的客家圆楼 是一种聚族而居的堡垒式民居 它夯土筑墙 高度可达5层 直径达70m以上 在中国乃至世界民居中都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形式 3层楼的圆楼 底层供炊事 贮藏和圈养家畜用 不开窗 上两层住人 向外开窗 内侧则为贯穿全楼的走廊 圆楼中央有平房祠堂 是族人祭祀的地方 也是族人活动的公共场所 32 of 93 六园林建筑类 园林建筑业常取院落式 但比一般民居自由 更加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这些院落又封闭型和开敞型两类 前者主要用来创造静态空间 常见做法是用房屋 走廊及粉墙等围成小院 院内适当点缀花木和实景 体现一种宁静的气氛 后者是用来创造动态空间 常见做法是利用空廊 洞门 漏窗等打破院落的封闭感 追求的是院落与外部空间的视觉联系和景观的交融 不论是封闭的还是开敞的 均取不对称布局 33 of 93 颐和园琦望轩小圆 乾隆花园 翠赏楼 34 of 93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 明清室内装饰装修规制区分严格 有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的区分 35 of 93 官式建筑 以北京为中心 流行于华北地区的建筑 包括宫殿 坛庙 园林和王府 甚至包括受其影响民居和店铺 特点 承袭唐宋传统 形成相对稳定 水平极高的体系 民间建筑 民间工匠建造 受传统做法影响少的建筑 包括民间的祠堂 寺观 民居 特点 样式丰富 构图自由 风格质朴 明清建筑还有 大式 小式 的区分 大式建筑一般指有斗拱的高级建筑 小式建筑指没有斗拱的一般建筑 明清室内设计史 1 of 6 36 of 93 明清室内空间分析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 明清时期室内家具 37 of 93 一界面装饰 一 顶棚大式建筑的顶棚做法 井口天花 即在方木条架成的方格中 设置天花板 在板上绘画 雕刻或裱糊 除了大式建筑外 等级较高的小式建筑也用 38 of 93 藻井 有斗四 斗八和圆形多种 多用于宫殿 庙宇的御座和佛坛上 明清藻井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远高于以前的朝代 紫禁城太和殿 天坛祁年殿的藻井都是典型的佳作 39 of 93 北京天坛龙凤藻井 40 of 93 海漫天花 海漫天花又称软天花 其做法是在方木条架构刚格构下面 满糊苎布 棉榜纸或绢 再在其上绘制井口天花的图案 41 of 93 纸顶 简易的大式建筑 在方木条格构的下面 直接裱糊呈文纸 作为底层 再在其上裱糊大白纸或银花纸 作为面层 纸顶更多的是用于一般住宅 骨架往往不是方木的 而是用高粱杆绑扎的 在一些造型比较自由的廊轩中 有时不做吊项 而是故意将椽 瓦等暴露出 这种做法更显质朴 称为彻上露明造 42 of 93 二 墙面与柱面 内墙面可以是清水的 即表面不抹灰 但多是抹灰 并保持白灰的白色 内墙面可以裱糊 小式建筑常用大白纸 称 四白落地 大式建筑或比较讲究的小式建筑 可糊银花纸 有 满宅银花 四壁生辉 的意义有些等级较高的建筑 特别是高级住宅 可在内墙的下部做护墙板 一般做法是在木板表面作木雕 刷油或裱锦缎 43 of 93 柱子的表面大多作油饰 既是为了保护木树 也是为美观 明清时发明一种油漆层的基底 称为 地仗 明时的做法是先用油灰 白面 生石灰水制成 油满 再掺砖灰 敷于木柱的表面 清初 增加了麻质纤维层 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木材开裂 底层不平等问题 基底做法视建筑的重要程度而定 一般建筑常用 一麻五灰 重要建筑可取 三麻两布七灰 等 柱子的颜色十分讲究 京城一带尚红色 清中期之后 又逐渐按柱的断面形式分颜色 圆柱多用红色 用于住宅及园林回廊的方柱则用绿色 44 of 93 二雕饰 雕饰用于外檐者多 用于内檐者较少 在室内 砖雕 石雕主要用于神坛的须弥座和柱础 明清石雕柱础式样丰富 远远超出宋 营造法式 的规定 明清木雕题材多样 技法纯熟 在室内已经成为分隔空间 文化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 木雕技法与石雕相似 也有线刻 阳活 浮雕 大挖 透雕 等多种 室内木雕主要用于隔扇 罩和梁柱上 隔扇的木雕多在裙板和绦环板 隔心上的长 圆卡子花也属于木雕件 藻井是木雕与斗拱 木作的结合 雕刻题材多为龙云等 45 of 93 46 of 93 梁柱雕刻大都采用比较经济简便的手法 目的是 软化 结构 给本来只有结构功能的构件赋予一种更加美观的形式 明清建筑 匾额颇多 匾指横向者 额指长向者 匾额四周 也常用木雕作装饰 47 of 93 三斗拱 斗拱的变化最能显现传统建筑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与唐 宋 元代相比 明清斗拱的变化主要有四点 一是尺度变小 高度降低 出挑减少 外观由硕大变纤细 二是补间科 宋称补间作 增多 唐代的一朵没有 到宋代的二三朵 此时的最多11朵 檐下斗拱密密麻麻 无疏朗感 三是结构作用失去大半 本来的结构构件几乎成了纯装饰 四斗拱种类 用料和做法高度标准化 制作时省却很多繁杂的计算工作 48 of 93 明清斗拱 49 of 93 四彩画 明清是展示建筑美的高峰时期 手段之一就是大量用彩画 50 of 93 明代彩画特点 一 绘画部位不好以斗拱为重点 而是以梁 檩 枋等柱头以上的部分为重点 斗拱上的彩画 最多只作单色平涂或单色退晕 以前那种满铺花斗已经很少见 二 梁 檩 枋的彩画已有定式 明显的特征是中间一段不画图案 与宋 清做法均不相同 三 所用颜料均为矿物质颜料 如石青 石绿 银朱等 四 不像清代苏式彩画那样大片用白地 也很少用红色 尤其慎用金色 是真正的 点金 而不像清式彩画那样 沥粉贴金 大点金 混金 五 此前的彩画色调偏暖 清代彩画色调偏冷 但多用红色调剂 明代彩画以纯净偏绿的调子为主 故有宁静 淡雅的风格 51 of 93 明代彩画 52 of 93 清代彩画的特点 一 色彩反差大 因而具有华美艳丽的特点 清代彩画往住直接用原色 故常常结人以大红大绿的感觉 但总体并无不和谐之感 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 一是退晕 使色阶变化有层次 不突然 二是使用黑白色 因为黑白色是中性色 能与任何颜色协调共处 三是使用金色 金色属光泽色 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二 图案纹饰多样 善于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图案 尤其喜欢使用有寓意的吉样图案 三 形制严密 有明确的等级明确的规定 不同等级彩画在内容 格式 设色上有不同的要求 53 of 93 54 of 93 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 即把清代梁 枋彩画分为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大类 55 of 93 56 of 93 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用于宫殿和坛庙的主要殿堂 常用图案为龙 凤和吉样草 后来加了西番莲 灵芝等内容 常用颜色为青 绿 红和紫 主要线条和纹样采用 沥粉贴金 等工艺 以显示金碧辉煌 雍容华贵的气派 和玺彩画还可细分为金龙和玺 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等三种 三种的区别在于图案不同 三者的等级依次下降 57 of 93 旋子彩画始于明代 其时就已成熟 主要用于衙署 庙宇的正殿 不准用于一般的民居 其构图特点是藻头内使用旋涡状的花朵 故称旋子 藻头的长短可以调整 相应地 可在藻头处画一个旋子花或加画两个1 2的旋子花 后者被称为 一整二破 当然也可加画更多的整花或半花 直至出现 两整四破 或更长 旋子彩画可以做得很素雅 也可做得很富丽 其枋心可以素色平涂 也可以画锦纹 草纹或龙纹 58 of 93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也是清代官式彩画 官式彩画中的苏式彩画 乃是借鉴苏州吉样纹样发展起来却又北方化了的彩画 至于苏州的地方彩画与官式的苏式彩画是很不相同的 苏式彩画以清新 活泼 富有生气见长 故多用于园林建筑和住宅 59 of 93 苏式彩画构图特点是将檩子 垫板和额枋联合起来 一起构图 在中间绘一个半圆形的 包袱 外缘作退晕 内部画山水 花鸟 人物或建筑 包袱与箍头之间画卡子及聚锦等纹饰 常见者如下 60 of 93 五明清时期室内分隔物 空间分隔物也属于内檐装修 但明清的室内空间分隔物种类繁多 又极具特色 故专列节 介绍的重点是飞罩 落地罩 栏杆罩 几腿罩 壁纱橱 挂落和帐幕 61 of 93 一 飞罩飞罩 是一种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隔物 它上靠梁底 两侧不沿墙柱下延 因此也称单边罩 多数飞罩为木雕件 轮廓自由 造型华丽 当房间较高时 可在梁与飞罩之间加眉子 62 of 93 二 落地罩罩的上部靠梁底 两侧沿墙柱往下延 底部一般做成须弥座 须弥座落于地面 故名落地罩 落地罩有多种形式 浮雕成花饰各称花罩 两侧做成隔扇者 简称隔扇罩 落地罩四周面积较大 中间只留一个开口 其罩往往根据开口之形而定名 称为叫圆光罩 八方罩 花瓶罩 蕉叶罩等 落地罩 圆光罩 八方罩 63 of 93 三 栏杆罩栏杆罩与落地罩近似 基本特征是在两侧的结构柱之间 再立两根细柱 把结构柱间的范围分成中间大而两边小的三个空当 每个空当的上部分别做飞罩 中间的大空当留作通道 两侧的小空分别在底下做栏杆 乐寿堂内栏杆罩 64 of 93 四 几腿罩几腿罩是罩中造型最为简洁的一种 因立面似茶几的侧面而得名 几腿罩由眉子和花牙组成 花牙子尺度较大 两个立边的垂头常常雕刻成花篮状 65 of 93 五 炕罩也叫床罩 用于炕的外侧 由于要与炕相配 当两侧采用隔扇时 炕帮的高度内应做成裙板和绦环板 也就是说 隔心必须做在炕帮的上部 66 of 93 六 壁纱橱可以理解为室内的隔扇门 是一种能把两侧完全隔开的分隔物 隔扇的数量多为8扇或10扇 中间的两扇是可以开启的 隔扇由边框 抹头 裙板 绦环板和隔心 包叫棂心 组成 隔心大都为棂条类 隔心必须糊纸或糊纱 高级的做法叫 二面夹纱 即隔心为双层 绫纱夹在两层隔心的中间 并征其上题诗或作画 67 of 93 七 博古架又称多宝格 因中间有许多可以陈设古玩 器皿 书籍的空格而得名 博古架是一种与落地罩相近的空间分隔物 但又是一种具有实际功能的 家具 它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为大小不一的格子 下面为封闭的柜子 博古架外观 68 of 93 八 屏板是一组实木板 由4 6 8扇组成 常常位于厅堂的正中 用来组织空间 遮挡视线 充当主要家具的背景 屏板上常有山水 诗文 由于地位突出 大都成为装饰重点 并渲染着环境的气氛 69 of 93 九 挂落挂落与飞罩相近 可以用于室内 也可用于室外 用于室内的做工精细 挂落与飞罩的区别在于 前者多由杆件组成 后者多为木板雕刻 挂落的图案有万字纹 回纹和花鸟枝叶纹等 70 of 93 十 帷幕也称帷帐 是明清宫室 民间都很流行的空间分隔物 宫室的帐幕多悬挂于床炕的外面 目的是增加空间的静密感 寺庙 宫殿的帐幕主要用于渲染气氛 其形式和色彩往往更丰富 明清室内设计史 1 of 6 71 of 93 明清室内空间分析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 明清时期室内家具 72 of 93 明清时期家具与陈设 明清家具 明代和清代前期 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高峰期 人们常说的 明式家具 和 清式家具 并不与 明代的家具 和 清代的家具 相对应 而是按形式 风格和水平划分的 一般看法是 以清代乾隆时为分界线 此前的家具成 明式家具 此后的家具称 清式家具 73 of 93 一 明式家具的特点明式家具继承和发扬了唐代家具的传统 有三大产地 即北京皇家的 御用监 和民间生产中心苏州及广州 明式家具的成就及特点 1 讲究功能 注重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规律 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 造型优美 比例适宜 刚柔相济 外表光洁 干净利落 庄重典雅 繁简得体 统一之中有变化 3 结构合理 符合力学要求 榫卯技术卓越 做工精巧 不用钉 少用胶 连接牢固 4 用材讲究 重纹理 重色泽 质地纯洁而细腻 5 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和中国特色 在选材 加工等方面 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 道法自然的精神 74 of 93 明式家具的种类 A床榻类 架子床 罗汉床 拔步床 B桌案类 高桌 矮桌 几 案和架几案 C凳椅类 椅 凳 墩 D箱柜类 抽屉柜 圆角柜 方角柜 百宝箱和百宝格 F屏风类 明清屏风分落地屏风和带座屏风 G其他类 小型家具 如 衣架 盆架 镜架 灯架 火盆架及脚踏 75 of 93 A床榻类 a架子床四角立柱 顶部加盖 俗称 承尘 顶盖四周装倒挂楣板和倒挂牙子 床板后面和左右两面设围子 前面无围子 是供人上下的地方 76 of 93 b罗汉床无架床 但后面和左右有围栏 左右围栏的前段多呈软圆角 大罗汉床可坐卧两用 习惯中间放炕几 两边铺坐褥 77 of 93 c拔步床也称八步床 是一种高级卧具 其特点是下有一个木平台 伸出床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 并镶木围栏 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 78 of 93 B桌案类 a高桌明式高桌有方桌 长方桌 圆桌 多边桌和组拼桌等多种形式 79 of 93 b矮桌矮桌高度在300mm上下 包括炕桌炕几 榻几 和榻桌 桌与几之分主要在与承面之宽窄 习惯上 将面窄者称几 将面宽者称桌 80 of 93 c案案的特征是面板均成长方形 甚至长条形 案足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