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表层试验总结.doc_第1页
基床表层试验总结.doc_第2页
基床表层试验总结.doc_第3页
基床表层试验总结.doc_第4页
基床表层试验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床表层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为确保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质量,为路基基床表层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参数,项目部在DK547+200+400(长200m)区段进行了路基基床表层填筑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编制依据铁道部颁布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J338-2004);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J161-2002);相关工程施工图;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2 试验段工程概况2.1 试验段地点本路基基床表层填筑试验段在DK547+200+400,全长200m。该段路基设计基床表层0.6m填筑A组料,基床底层1.9m填筑改良土,基床以下填C组及以上填料。路基面设三角形路拱,由中心向两侧设不小于4%的排水坡。2.2 填料来源及技术指标试验段填料来自李庄河道的天然A组细圆砾土,采用孔径7cm的筛子,筛除大于7cm粒径的原料。经检测合格后,由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最大粒径控制在7cm以内,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在7.1%以内。李庄河道的天然A组细圆砾土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试验数据统计如下: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小于某粒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数40mm95.7 20mm76.1 10mm46.85mm24.2 2mm14.9 1mm9.9 0.5mm8.80.25mm8.10.075mm7.1土的定名细圆砾土不均匀系数Cu12.27曲率系数Cc2.67最大干密度dmax(g/cm3)2.27最优含水率opt(%)5.3颗粒密度s (g/cm3)2.582.3 施工人员配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见表2-1。表2-1 施工人员配备情况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备注1柴学宗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2纪飞常务副经理工程师3王利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4张曙光工程部长工程师5蒲志峰安质部长工程师6马大国试验室主任工程师7翁小川工区经理工程师8刘英俊技术主管工程师9段明兵技术负责人工程师10郑秋云测量主管工程师11郑新安施工队长参加试验段施工的工人有25人,包括领工员、机械和汽车司机、普通工人。2.4 机械设备配备情况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2。表2-2 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PC-200 台12振动压路机YZ220C台13推土机TY235,173KW 台14自卸车CXZ18JHL,12t 台45装载机ZL50C 台16洒水车CA10B,8000L 台12.5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见表2-3。表2-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全站仪瑞士Leica TC702套12水准仪南京1002 厂DS3E台13水准尺3m 木尺把14水准尺5m 铝合金尺把15K30平板载荷仪YB-150,300mm套16轻型动力触探仪10kg套17灌砂筒150mm个18案秤AGT-10套19电子天平套13 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法施工,其中三阶段指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指填铺区、整平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指施工准备、施工放线、基底处理、填筑、整平、碾压、检测、边坡整型。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同时碾压成型。填筑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并逐层调整纵、横坡度,在路基基床表层部分填筑完毕前调整出与路基顶面设计坡度相符的纵坡、横坡。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 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合格测量放线施工准备机械选用压实布料、整平不合格填料检验填料运输原材料试验下一层填筑测定各项指标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图3-1 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4 施工要点4.1 施工准备(1)依据施工图纸测量放样,控制水平,放出路基施工中、边桩。(2)配备施工机械、测试设备。(3)填料采用A组料,施工前由试验室提供土工试验报告及击实试验报告。4.2 测量放线测出地面标高,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测出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设标高桩,每10m一个桩,在桩上作出松铺厚度的标记。撒出方格网,方格5m6m。4.3 填料运输与填筑填料检测合格后,由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段,并在车厢顶部覆盖苫布,以保证填料含水率在运输过程中不过多损失。根据每层松铺厚度(按38cm 的厚度进行计算)、松铺系数(初拟按 1.25计算)、车辆装运能力(22m3/车)、路基断面宽度(12m),确定布料时每车填料摊铺后的面积约为58m2,并按布料面积画方格,方格尺寸为6m(路基横向)4.8m(路基纵向),每车填料可摊铺两个方格。按网格卸料以确保摊铺厚度的一致和填料的均匀性,现场派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布料。4.4 摊铺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将成堆的填料分散开并大致整平,并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出排水横坡。整个填筑段粗平完毕后用平地机顺线路方向进行精平。机械整平的过程中专人跟踪进行监控,指挥机械施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填筑层表面应达到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有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横坡。机械整平完毕后,检查填料的松铺厚度和填筑层表面和边坡部位,松铺厚度符合试验段方案预定的厚度,对于粗料集窝的部位补细料后拌和均匀。4.5 含水量调整现场整平摊铺完毕后,经现场试验检测含水量,检测后视填料的干湿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洒水闷料或晾晒,使其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5.3%)。4.6 碾压压实前,由领工员、压路机司机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碾压采用用1台YZ220C型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碾压组合为1遍静压2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最快碾压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直线段先边后中,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两侧路肩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机夯实。施工过程中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碾压完毕后,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路基表面应平整且无明显轮迹。4.7 试验检测压实完成后及时进行效果监测,一是进行压实后标高的测量,确定填料压实后的实际厚度,有效地控制路基填筑标高;二是进行路基试验检测,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检测频率及标准满足验标要求。路基基床表层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孔隙率n控制,压实指标为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45MPa、孔隙率n26%。4.8 路基修整修整内容包括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修整后应满足验标要求。5 数据总结5.1 压实指标检测记录表5-1 孔隙率n检测记录序号检测点压实遍数实测值规定值1DK547+240左1.2m62026%2DK547+245中部213DK547+250右1.2m254DK547+280左1.2m245DK547+295中部216DK547+315右1.2m247DK547+336左1.2m228DK547+350中部259DK547+360右1.2m2110DK547+365左1.2m2211DK547+375中部2512DK547+390右1.2m24表5-2 动态变形模量Evd检测记录序号检测点压实遍数实测值规定值1DK547+240左1.2m673.245MPa2DK547+245中部71.43DK547+250右1.2m65.44DK547+280左1.2m61.45DK547+295中部60.16DK547+315右1.2m58.57DK547+336左1.2m63.58DK547+350中部64.19DK547+360右1.2m80.010DK547+365左1.2m91.811DK547+375中部57.512DK547+390右1.2m51.2表5-3 地基系数K30检测记录序号检测点压实遍数实测值规定值1DK547+245中部6213150MPa/m2DK547+250右1.2m1993DK547+280左1.2m1704DK547+295中部2105DK547+336左1.2m2026DK547+350中部2077DK547+365左1.2m1768DK547+375中部194通过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振动压路机1遍静压2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压实指标均能满足验标要求。5.2 松铺系数记录表5-4 松铺系数记录桩号松铺厚度(cm)压实厚度(cm)松铺系数左5m右5m左5m右5m左5m右5mDK547+250383930.5311.25 1.26 DK547+300373629.5291.25 1.24 DK547+350383830.330.51.25 1.25 DK547+40036372929.51.24 1.25 由以上数据得出平均松铺系数为1.25。6 试验结论及有关填筑参数根据试验路段的试验数据表明,影响压实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及碾压速度等。最佳填筑参数如下:A组料松铺厚度为37.5cm,压实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25,压实遍数为1遍静压2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共计6遍。7 施工注意事项1、路基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提倡文明施工。3、机械要严格按规定行走路线行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相互干扰和碰撞。机械在路肩边作业时,应留出安全距离,防止机械下滑或倾翻。4、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