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怎一个“自然”了得【教学设想】知人论世,论世知人,陶渊明无论诗文还是为人,都体现“自然简淡”的风格。我从这点入手,希望为整节课奠定一个基调,直指归园田居的精神内核、陶渊明的精神内核。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追求自然本真的生命,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可以说是怎一个“自然”了得。这种风采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理性,既要铺天盖地,又要环环相扣。于是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一次次走向文本,走向陶渊明,走向他生命的沸点。【教学目标】 读诗品味“自然”风光,把握描写“自然”的艺术技巧,培养诗词鉴赏审美能力。读诗感悟“自然”人生,走进诗人“自然”的生命历程,体悟生命本真的状态美。【教学流程安排】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疆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陶渊明。那我们今天想借归园田居走近陶渊明,走近他的生命历程,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二、教学过程1初读文本,感受“自然”诗意。【活动一】朗读指导。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能初步地传情达意。同时要让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诗人自然、本真的人生情怀。【活动二】教师范读,学生梳理思路。思考:从题目看最重要的字是:“归”, 也是文章的“诗眼”, 围绕“归”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提示:可以分为三节:归因、归景、归情。中间描写归景“田园风光”,属于写景部分,头尾部分是较为直接的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解读“田园风光”,陶渊明笔下的诗歌主题展露冰山一角。2二读文本,品味“自然”风光。【活动一】 思考: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如何?引导:任意选择一个角度鉴赏,但无论赏析任何一点,希望同学们都能从诗歌本身入手,切入意象,体会其意境之美、技巧之美、情感之美。答案提示:从意象上,色彩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简朴的草屋与竞艳的桃李交掩成趣。从角度上,意境上:由近及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手法上,炼字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极平常、极富有农村气息的鸡鸣狗吠,以动衬静,又从听觉的角度给画面增加了一点生气。 “深巷中”表明声音是由远处传来的,鸡鸣的声音也显得深远,因此声音不是那么实。总之,给人一种很虚的感觉,这样就显得更静了。从语言上:清新自然,平易如话,白描的手法。总结: 最质朴的语言,最质朴的形象,表达了最质朴的情感,达到了内容和手法的完美融合。元好问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活动二】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幅质朴真实的画面,想表达什么感情?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质朴真实的田园风光与官场形成对照,强调只有回到田园,才能释放心灵的自由,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活动三】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进一步领悟感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确:可以看到,陶渊明不善农桑草盛豆苗稀,可是他还挺高兴的从事农事,因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但使愿无违”。3三读文本,品味“自然”人生。【活动一】品读开头结尾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答案提示:开头二句表露了作者本性热爱自然,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性本爱丘山”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重要的目的? “拙”诗句中的“拙”即愚拙,拙对应“巧”,呼应了开头的“少无适俗韵”。赏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身在官场,心系田园”。同时意象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用特别热爱自由的动物更能表达这种真切的渴望之情。“误”表现陶渊明强烈的悔恨之情,但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知人论世)答案提示:a.没有人认同他的志气与才气。 一个书生大半生的奔走被否定,实在是道不尽的辛酸。细细品读之后,一声声的叹息和一个失落的灵魂便栩栩然于纸上了。 b.这种感受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参透世情的大彻大悟,这个社会不属于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总结: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 “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因为这特殊的经历,他的诗文更显得“豪华落尽见真淳 ” 可以说,他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也获得一次升华。4、四读文本,深悟“自然”之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无”一“有”写出了宁静闲适的追求。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总结: 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三作业 (拓展阅读)要求:阅读下列名家散文,以“_,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文字(600字左右)。美哉陶公 重山间的田园 走出长安 如水的放逐总结:执子之手,与尔同行,在我们生命之旅,我们需要一些文字来引导我们返璞归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是否给自己的个性留下一些空间?面对尘世的种种诱惑,我们是否守护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活出自我、活出心灵的自由!【教学反思】有人说:“理想的教师应是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其实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更应由扎实的语文知识、较高的语文品位、大的语文境界、温暖明亮的人文精神构成。这节课基本上体现了我的这几点思考。 1、诗词的美和意绪靠发掘和用心体会,深度鉴赏才能达到。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浮光掠影之弊,隔靴搔痒,是造成学生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和热爱的原因之一。陶渊明的诗,似乎人人都能读懂,其实,淡到极处是真味,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进而感悟这种“自然简淡”之味,由文及人,由课内走向课外。“用归园田居教”而不仅仅是在“教归园田居”,这是我本节课思考的着眼点,也是最大的视点和切入点。 2、其次,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个年龄的孩子心胸是一弘泉水,只要找到源头,领悟的泉水就会汩汩长流。如在品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时,学生的解读异彩纷呈,甚至引经据典,联系汉乐府的“狗吠深宫中,鸡鸣高树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来进行赏析。我在“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保洁公司住宅小区物业清洁聘用合同
- 2025版食堂外包服务项目合同
- 2025年度高性能金属制品采购及售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保安外包服务合同样本-临时性安保需求
- 2025年度环保节能打印机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外墙清洗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新能源产业2025年私募股权投资热点:退出策略与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 2025版商标注册代理及品牌维权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墙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合同
-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量预测与城市交通流优化策略
-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管理-课件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新课标学习心得分享
- 小学生元宵中秋猜谜语竞赛题目
- 环保与物业公司合作协议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面条制品-课件
-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知识梳理
- 微观经济学-范里安varian中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