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doc_第1页
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doc_第2页
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doc_第3页
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doc_第4页
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子,灵隐教及张良,徐福来自:霍森布鲁斯老爷2012-03-17 09:58:49首先讲明,这不是吹水,不是戏说,是我根据文献资料所写出的简略短文。最近有网友发给我一部中原墨学研究的电子书,01年出版,但查看书城及购书中文的风站,此书从未入过货,非常难得。书中记录了已故学者罗其湘的一篇文章墨学宗教传承的民间轶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可以解开墨家的流传及徐福东渡的迷题,其实我本未深究徐福东渡,只因多年研究墨学及墨家历史,线索涉及墨家历史,所以我才特别有兴趣。 已故学者罗其湘教授多年研究徐福东渡及徐福故址,在84年于光明日报刊登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的发现与考证,据说此文在当时似乎没有受到国内学术界重视,但却轰动了海外学者,不过此文刊登之后,罗其湘教授收到一位民间学者的来信,信中说他看过两份墨家末代钜子的遗语与及一封作者不详的家书手抄本,当中涉及许多墨家流传与徐福东渡的秘闻。此信震惊了罗其湘教授,罗教授马上联系这位民间学者,希望能与其合作研究此线索,比较可惜的是这位学者说手抄本原书在七五年当地的一次水灾中遗失,现今只传他当年所写的摘要,而且当中涉及一些所谓的迷信,不方便在当时举办的墨学研讨会公开,而且内容也不易令人信服。 墨家自秦汉统一后默默无闻,战国时弟子众多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在西汉神秘消散的原因何故?至今学术界仍未有一致的定论,不过以我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因墨家的选贤的民-主制度,墨子说只要有贤有德,既使奴隶出生一样可以立为天子,这种在当时过于前卫的学说,自然成了秦汉统治者的眼中钉,而且墨家在当时提主以法治国,而法律是要维护百姓利益,并非维护统治者统治,在儒墨道法各家中,最能代表百姓的亦只有墨家,而且墨家当时传有墨子的兵法,在劝说侵略者无效的情况下,会带着守城器械为受侵略国义务打防守战,其精神极其动人。但墨子死后,墨者中产生不同意见,有的坚持墨子式的苦行救世,有些想依附贵族生存,墨家分裂为至少六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宋钘之墨、许行之墨、腹(黄享)之墨,前三派是得到墨经真传,但因其对墨经理解不同而分成的三个主要研究事物及哲学的学派,宋钘及许行两个支流以社会活动为主,继承墨子的社会理论带领百姓追求平等及阻止战争,许行与宋钘都为孟子的论敌,展开过激裂的辩论,而腹氏之墨在学术上并不活跃,而是继承墨子兵法的一家,而且这支墨家在当时势力很大,因墨子守城术在当时的闻名,当时兵法家所称“孙吴之才、墨翟之守”,孙即孙膑,吴即吴起,墨翟就是墨子。腹氏之墨西入秦,得到秦惠王重用,但此支墨家并未实行墨子的非攻学说,自墨家入秦,秦国不但未止战,且野心更庞大。今本墨子中的兵法,就是秦国墨家所著,并非纯墨子兵法,而是以墨子兵法融合商鞅变法后秦国法家的严轲法令而成。但秦始王赢政即位后,秦国墨家亦默默无闻,也被秦始皇压制。 在罗教授的文章中,罗教授所看的手稿摘要记录了西汉初期之前墨家主持的名字,墨子死后墨家主持为孟胜,孟胜依附贵族,帮楚国阳城君守城,楚国吴起变法逐渐恢服强盛,但压制了贵族的利益,任用吴起楚悼王死后贵族叛变要杀吴起,当中阳城君有参与,但后遭追究出逃,封地阳城被收回,孟胜主持的墨家未能守住封地,孟胜觉得对不起阳城君与一百八十弟子集体自杀光,其实孟胜这事早已违反墨子的教条,墨子是要墨家弟子报效天下,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但孟胜所报教的只是他与阳城君的私人交情,有一个在当时为孟胜弟子与孟胜一同自杀的墨者名为徐弱,徐福就是徐弱的五世孙。 孟胜自杀前命两名弟子把符信传给当时在宋国的田襄子,让田襄子继承墨家主持。田襄子本也是反对孟胜过于亲近贵族而出走的墨者,墨子因反对贵族的奢移腐败而建立墨家,孟胜太过于亲近阳城君,必遭众多墨者反对。孟胜希望田襄子能重建墨家,后来有墨家首领腹(黄享)带领墨家入秦国,不过腹子首领之位未必为田襄子所传,而是坚持带领墨家西入秦国才得到墨者钜子之位,田襄子留在宋国,可能就是宋钘及惠施的老师,(惠施是谁?有看过庄子的就知了)当时齐国设稷下学宫论学,田襄子可能让宋钘到齐国稷下讲学宣扬墨学。儒家大师旬子就曾经做过宋钘的学生,荀子又是宋钘的论敌,但书中称其为“子宋子”,其实错子的“解蔽”就是宋钘的“去宥”。 自秦皇赢政即位,秦国奢制墨家,秦灭六国,各派墨家更是遭毁灭性的打击。秦统一的十三年中,秦国墨家以秘密流传,演化为“墨家隐灵教”,隐灵教秘密流传是为了让墨家学说能继续保存,怕墨家再遭毁灭性的打击。隐灵教的宗旨是继承墨家思想,培养济世人才,为社会兴利除害。隐灵教所收弟子有两种,一为外放一为内传,外放弟子不问内务,内传弟子不涉外事。这样,隐灵教可以培养济世人才又能避免遭全部毁灭的悲剧。隐灵教中有二宝三籍四术,二宝为一把寒星剑与指示针,寒星剑应该是隐灵教其中一任主持所南星寒打造,所以称为寒星剑,指示针应该就是今天的指南针。三籍为墨经素书五行记,墨经应该就是今本墨子中的经上经下,并附有经说上经说下解说,另有两篇辩学大取小取,学术界把这六篇文合称墨经或墨辩,五行记就是墨子五行记或称墨子枕中五行记,晋道人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对五行记的特点有这样一段记载”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即方士刘根)未仙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五行记其实是道教的变化术之组,地位很崇高,很多学者都认为是道教徒依托墨子之名所作,不过有此线索,有可能真为墨子所著,道教神仙传云五行记为墨子成后留下的。而素书应该就是传说张良所得的黄石公素书,张良实为隐灵教的外放弟子,隐灵教对外放弟子有严紧规定,一为不能外涉隐灵教秘密,二来必定要功成身退,所以张良自称素书为黄石公所传,刘邦平定天下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税赋,全国实行大节俭,朝庭不得奢磨,历史以来不少学者把此种政策归于黄老道学,但亦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实为墨家的政策,刘邦当年又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盗者治罪“,这实为秦国墨家的墨者之阖,吕氏春秋去私篇就有提及此条,秦墨钜子腹子以此条律令大义灭亲处死了杀了人的独生子,秦惠王重用腹子,念腹子已年老且只有单传一子想赦免其罪,但腹子坚持大义灭亲。刘邦得到天下但却昏庸沉醉于享乐中,张良拒绝了刘邦分封三万户邑地,留言要跟随赤松子游天下而出走。其实神仙传记载墨子八十二岁隐居后曾随赤松子游天下,可见神仙赤松子应该是墨家后学所依托出来的仙人,又载汉武弟求仙,让使者带厚礼聘请墨子出山(当时已离墨子时代两百多年),但墨子拒绝。汉武弟当时所请的未必是墨子,可能正是隐灵教的传人。 秦统一天下,实行暴政,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中,当时的墨家隐灵教主持为黄靖庭,共有弟子三百多人,学有所成的弟子以房字为号,称为灵子,外放灵子有:君房-徐福,正房-孙仲远,英房-黄天琼(为黄靖庭之子),子房-张良,内传灵子有:宗房-凌琛,玉房-梁枫,云房-狄莹,成房-南星寒,异房-王飞。燕国水师大将军狄琨,燕国被灭后他率军逃到瞎眈罗洲(韩国济洲岛),探知东北方有三神山蓬莱(日本九洲岛),方丈(日本四国岛),赢洲(日本本洲岛),当时隐灵教反对秦皇暴政,但又不希望挑起战事,狄琨便劝隐灵教渡海立国,建立一个博爱平等的国家,隐灵教便派使外放灵子徐福、陈仲远、黄天琼等人计划芳渡,当时秦始皇得到天下,又想长生不死,于是徐福便以方士的身份向秦始皇请求东渡求仙,得到秦皇支持。船队先到眈罗洲安营整休,之后东渡三岛,最后在赢洲建立国家。 当秦政已灭,西汉初年时,在赢洲的徐福与黄天琼有很大的分岐,徐福主张与当地土著和平共处,但黄天琼认为当地土著民风朴素(其实当时当地人依然过着近于原始的生活,徐福东渡,过中原的各种生产技术传给土著),可以以三十年时间训练出十万精兵,回中原夺取江山。隐灵教主持黄靖庭得知其子黄天琼有帝王之心,怕会挑起战争,使百姓又活在水深火热中,便以隐灵教的名义要黄天琼远船寂廖洲,永远不得回归故土。 隐灵教一直传承至明朝末年,最后一代主持只有两个弟子,一外一内,后来让我外放弟子去异域立业,让内传弟子保存秘籍自封于隐灵洞府,主持写下遗书数言,就是民间学者所见的遗言。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徐福就是第一代神武天皇,但徐福是否神武天皇,很取决于一个因素。隐灵教教律要弟子功成身退,而且墨家又最反对宗族世袭制,主要禅让的民-主制度选天子,墨经中有一答卷“君,臣民通约也”,墨家只视君主为与臣民有契约的一个职业,如果君主违反法例,臣民是可以要求其下台的。日本皇室历来都是宗族世袭,而且日本历来尊奉徐福为一位神仙,如果神武天皇就是徐福,日本人历来又为何另尊徐福为神仙?如果徐福严守墨家隐灵教教秫,功成身退,那徐福就不是日本第一代神武于皇,而神皇天皇就是另外一人。就如传说大禹治水有功,舜禅让帝位给禹,禹本想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皋陶,但皋陶早于禹逝世,禹又把帝位传给同样治水有功的伯益,禹死后,禹之子启起兵抢夺伯益的帝位,建立了宗族世袭的夏朝。 罗其湘教授与那位民间学者都不能肯定手稿所记之事为事实,但我认为其记载与后来不少历史都有很多吻合之处,其实这一线索还能证明墨家与道教很多的密切联系,但在此就不详谈。 - 从罗其湘教授的文中与近年学者们到墨子晚年隐居之地河南鲁山县的考究,墨家流传大既有几种情况,墨家组织最大的一支是隐灵教,以罗教授文中所记自墨子创立墨家至汉朝的钜子传承看,此支墨家应该是墨家分裂后的秦墨隐于民间后演化而来,战国中前期带领带领墨家入秦的钜子是腹(黄享),受秦惠王重用,但秦国并没因墨家入秦而实行其兼爱非攻的精神,反而加大对外扩张,墨家精神基本并没有融入于秦制,但墨家其守城技巧器械技及其节用意识却使秦国国力增加,墨子中书后的兵法是墨家技城技融入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法令写成,出于秦墨,蒙文通提出此说,后来出土秦简也印证了蒙老此一说法。兵技是墨家的兵技,但法令却是秦国的法令,已非墨子本意。后来秦墨亦默默无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后来秦墨亦受到秦统治者打压,最终只能隐于民间,而过去有学者认为腹(黄享)之后的墨家钜子是吕氏春秋去宥篇中所记为争秦惠王之宠排斥东方墨者谢子的唐姑果,但以罗教授文中内容所示,下一任钜子并非唐姑果,而是缠弦子,应该就是缠子,艺文志墨家书中有缠子,书已佚,佚文中缠子与儒者董无心辩墨家明鬼,近年出土楚简鬼神之明徐华先生认为是缠子与董无心辩鬼神不明的佚文。从唐姑果争庞排斥谢子此事看,秦墨中可能已经严重分化,部分墨者变质,已离墨子精神甚远,而观在秦诸子的事迹,如尸佼、商鞅、尉缭、吕不韩、韩非,在秦国政客的斗争中,最终都是悲剧收场,墨家在秦遭遇可想而知,秦国只看重墨家的军事力量,根本不会实行墨家的理想,墨家要延续要不离开,要不变质。而墨家在受打压下,要延续就只能隐世流传,墨家隐灵教之名,大概可有点猜测,当时墨家门下弟子学业有成的称为灵子,而墨家要延续只能隐性流传,隐灵教之名可能就是隐世培养灵子之意,灵子分外放与内传两种,外放弟子在外济世,内传弟子研习秘术,外放弟子不涉内事,而弟子在外不得涉露墨家秘密,成员行事事成后必定要功成身退,不使世人有闻。这教规就使两千年来史籍没有直接墨家记载的主因。但此支墨家也只能传承至明末清初便结束,最后一代钜子留下遗书,此位钜子只剩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了此隐灵秘府。 自汉代起,隐灵教定居在鄂西白云顶(我问过湖北的网友,说在湖北宜昌确实有座山叫白云山),另外从此文内容看,墨家内传秘术中有不少医格,古时有部墨子枕内五行记,与墨子枕中五行记为变化术不同,是部医书,后史籍记有神枕方学者疑即枕内五行记。鲁山当地传说墨子晚年隐居常吃松柏子,道教行气法中又有墨子闭气行气法,可见墨子庞大的学识中,还有医术与养生的内容,太平御览卷857引墨子枕中记钞曰:百花醴蜜,在饮食部中,也说明墨子枕中记中有讲述养生的内容,而此墨子枕中记钞是枕中五行记还是枕内五行记就无从考究,又或者枕中五行记与枕内五行记都是墨子五行记的一部分,而文中所述墨家隐灵教之三籍墨经墨子五行记素书,墨经应该就是今本墨子书中经上经下。墨子五行记自宋已夫记载,但此文可证墨子五行记并非后世道教托墨子之名的伪作,而确实为墨家典籍,而素书是否黄石公所传授张良之书,但史记中所述张良所得黄石公之书为太公兵法,而今本流传本素书经不少学者考证都为伪作,素书是什么内容难以考证,神仙传中记墨子遇仙人,仙人称墨子本就仙风道骨又聪明过人,不用拜师,“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此记载中就提及了素书,这段虽是神化的记载,但可能是历史的影子,墨子把事务交托给隐居后著墨经及收集文献研究一些养生/医术及方技,后写成墨子五行记及素书传世。而张荣明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认为墨家有修习气功,而与他家不同,墨家的气功属动气功。 两千多年来墨家除此隐灵教传世外,墨者流传最集中的就是墨子晚年隐居之地,河南鲁山县,至今仍有当年的传承墨家在世,主要通过几种形式流传,成义堂教人读书行善,不敬鬼神只敬墨子,堂匠班是一种互助组织,专为穷人义为修理房子及家具,这种墨家流传并不尊天明鬼,不信鬼神,只教人念善书行善事,与今天的慈善组织非常相像,另外的墨者流传是以道教徒形式流传,在墨子庙里守庙,庙种有其他神像,但主敬是墨子,授徒宣扬墨子救世思想,代代相传至今,此也可证墨学确为道教内容中一重要渊源,可能因历朝禁墨,所以后世道教中往往很少提及墨子,但墨子其天志明鬼的宗教内容及兼爱影神融入了道教教义中。鲁山为墨子晚年隐居之地,亦可称为墨家圣地,末代隐灵教钜子也是隐灵教从鄂西千里远行至鲁山寻找的,而且鲁山有大量墨子隐居及与墨家有关的隐遗,学术价值非常高,但当地学者认为此即墨子故里,我认为论证未足,但可以确定此为墨子晚年隐居之地,已经是学界对墨学研究非常大的突然破。 秦统一后,实行暴政,当时墨家已隐于民间,钜子为黄庭靖,当时门下灵子都以房为号,外放灵子有:子房张良,君房徐福(徐福其实是吕氏春秋上德篇记载墨者徐弱的五世孙),正房孙仲远,英房黄天琼,内传灵子分别是:宗房凌琛,玉房梁枫,云房狄莹,成房南星寒,异房王飞,外放灵子除张良外徐福、孙仲远、黄天琼与内传灵子王飞都东渡。当时墨庭非常反对秦的暴政,但又怕出来抗争会挑起战争,使百姓更在水深火热中,燕中水师大将狄昆是墨家要员,战败后率军逃至今韩国的济州岛,探知东北有三神山,便劝钜子黄庭靖派墨者渡海立国,建立一个理想国度(其实理想过高但现实残酷,人皆有私心,并非个个墨者都德高望重)于是派徐福骗取秦皇的资源借求仙药为名东渡。当时他们成功到达日本,但以日本流传徐福的传说,是经过重重困难才登陆的,且日本民间视徐福为农耕神,当时日本还在原始时代,是徐福把文明带过当地。 在东渡的墨者中,黄天琼其实是钜子黄庭靖的儿子,灵子中此人文武双全能力最高,当时黄天琼与徐福意见不同,徐福主张与当地土著融洽共处,但黄天琼则想以土著民用三十年时间训练成十万精兵反攻中原,当时中原战争已结束,刘邦得天下。墨家钜子黄庭靖知道此事后,深知其子黄天琼本有帝王之心,且又盖世奇才,怕会在中原挑起战争,所以以钜子身份,命令黄天琼远船寂廖洲(寂廖洲之名如何得来不得而知,寂廖洲即美洲)。开头说南美洲发现汉人村,据考证村民为徐福东渡所带童男童女的后人,也可为此黄天琼传说的一个论证。可能墨家中有人同情黄天琼有盖世奇才,但最终要被逼远船美洲永远不得返回日本与中原,所以写了那部黄天琼传,由此事可见钜子黄庭靖的德高望重与黄天琼虽然野心但对其父依然非常敬重,其实黄天琼身在海外,本可以不听其父命令,但依然顺从其父远船。而黄庭靖的下一任钜子是南星寒,是黄庭靖的弟子,也是内传灵子,而且从罗教授文中所示,当时墨家已发明指南针,在航海起很大作用,这比传统历史记载我国指南针出现的时间要早很多。 说回徐福是否日本第一代天皇的问题,近代学者卫挺生与彭双松最主张徐福即日本第一代天皇,但结合罗教授此文所示,我认为未必。日本民间只视徐福是农耕神,认为徐福与他们的第一代天皇并非一人,不过日本的开国神话,多是杜撰,认为他们的天皇是神不是人。文中所记徐福是主张与原著民和平共处的,而有帝王之心的黄天琼又已经远航美洲,当时徐福为王,但墨家讲的是兼王,要严守墨家教规,要功成身退谦让贤人,战国流行的禅让传说,其实不少出自墨家杜撰,孔子已说三代之事只剩影子不能详述,但战国时的禅让传说却非常详尽,尤其是大禹的事迹(见庄子天下评墨家语),经上又云:君:臣萌(民)通约也,认为君与臣民只是种契约关系,而墨家与儒家虽同祖述尧舜,但儒墨的先王形象有很大差别,虽然当时尊古贱王,墨子也只能改造传说来宣扬自己的学说,墨子提出的三表法上要尊天实行天志,天志其实就是墨子自己的意志,其宗旨是爱民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中要实行先王之道,墨子所说的先王之道与儒家所唱的根本是两回事,实质也是在改造先王之道来为自己的学说宣传,而下要爱民服从民间,墨子的三表法其实第三表才是墨子真正的用意,上与中只不过是墨子的手段而已,而墨子不信天志明鬼,在墨子书中有不少线索,有人问墨子为何行义却没有得到天鬼奖赏,墨子回答如果有两个人,一个有人盯着才干活,一个自觉会自己干活,你会喜欢哪一个,当然回答的是喜欢后者,墨子病了,墨子弟子跌鼻问墨子为何行义也会病,不是做了坏事才会受到处罚致病吗?墨子回答不做坏事只是关了其中一扇门而已,而人在自然生活偶尔也会得病的,墨子弟子曹公子在宋国做官,发了财,但有家丁死了,六畜也不兴旺,自己也病了,回去问墨子祭祀老天爷和鬼神为何得不到奖赏,墨子答曹公子老天爷要人做的事有很多,在高位时要谦让贤人,发了财要帮助穷人渡过难关,曹公子都没做过这些好事,祭祀也只是单单的祭祀而已,可见墨子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回答的,无非就是想用鬼神来约否世人要多行善禁行恶,而明鬼下最后还说就算鬼神不存在,祭祀的贡品也不会倒掉浪费,而是给乡亲们吃顿好的加深邻里感情。 这都可见,天志明鬼只是墨子的手段,墨经为何不提鬼神,自胡适先生始不少学者觉得出自扬弃迷信的科学墨家或称后期墨家,其实只要知道天志明鬼只是墨子反对流血抗争而提出用来约束王官贵族实行其主张的手段,墨经中没有天志明鬼的内容其实也不奇怪。而墨子明鬼的另一用意,古时庶民根本没祀祭鬼神的资格,是贵族的特权,墨子是要为庶民争取多一个权利。 而顾颉刚先生著名的论文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中说得是很有道理的,墨子提出只要有德有才谁都能做天子的主张,在当时尊古贱今的风气,只能改造古帝传说去宣扬自己的理想,而有些学者认为该怎么选,如何选,由谁来选,墨子自己也无法回答的,因为墨子此主张仍停留在空想阶段,当时根本是无法实行的,但最起码墨子此理念打破了世袭的传统模式,也已经不容易。 而徐福如果严守墨家功成身退的宗旨与墨家贤者为王的主张,徐福就不会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日本古史记载日本的神武天皇之时有女兵制度,卫挺生先生认为此源自秦制,是很有道理的,而日本君主所传信物的三神器,实为秦朝时的产物,但墨子主张有力相劳,有财相分,有道相教,而日本古时并没文字,卫挺生先生认为日本天皇禁止文字流传就是为了禁止思想文化流传使其易于实行愚民政策,但看回开头说的美洲发现汉人村,村民至今还是写汉字的,证明当时徐福东渡同样把文字带了过去,如果徐福严守墨家主张,他根本就不会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而是被所带去有野心的人获了位废除了徐福起初实行的生张。而此获位之人,非常熟悉秦制,必定也是秦皇派遣东渡的船员之一.。 而张良同时墨者,但罗教授文中对除了提及张良为外放灵子外,没有说过其他,张良对当早历史也有重要的影响,当时四位外放灵子中只有张良没有东渡,看似钜子黄庭靖是给了张良另一项重要任务。秦二世被推倒后,群雄割据,战火四起,百姓的日子甚至比秦暴政之下更苦,而张良入墨门是在刺秦之前还是之后不得而知,又或者张良在刺秦失败后逃难时遇到墨者而入墨门,史记中所述张良遇黄石公之事多出于杜撰,可能张良严守隐灵教教规不得外涉墨家秘密,所以自称遇黄石公所传太公兵法,而此黄石公是谁,黄石公原形,可想而知就是张良之师黄庭靖了。张良又为何把希望寄托在刘邦身上,刘邦阴险,甚至在逃难时为马车可跑快些尽然把自己亲生女儿都能推下车,张良为何臣服于刘邦,我则认为张良并非真心助刘邦得天下,而是在当时战火四起民不了生之时,张良只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张良助刘邦只是无奈下的选择,而刘邦统一天下后,张良不问政事,只是插手过选太子之事。或许张良深知刘邦根本不可能实行墨家的崇高理想,但可以尽早结束战火也算是对天下人一个交待,张良眼看刘邦诛杀功臣,无奈至极,刘邦要封张良三万户食邑,张良婉拒,张良要的也根本并非这些,张良离开汉室留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一来张良对刘邦不抱希望,二来也遵从了当时墨家功成身退的教规。又说张良不问政事修辟谷之术,近年听过一位外籍华人学者的论述,以西方科学论证辟谷术的科学根据,因当人体吃饱时,免疫系统在沉睡状态,而辟谷术就是为了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新调整身体机能。上文说到墨家有医学的内容,而墨家又主张节俭,吃不重味,庄子天下篇又述宋荣子“五升米足矣”,墨子弟子耕柱在楚国做官时,同学去探望,耕柱所给的招待只是一人三升米,吃不饱,看似墨家中人是从节用节食中发现了此种养生术,不过只是推测而已。张良离开汉室去了哪里,历来说法不一,但张良称“欲从赤松子游”此话似乎有点玄机,可试探讨一下。 淮南子齐俗训曰:“夫王乔、赤诵子,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