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_第1页
2020年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_第2页
2020年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_第3页
2020年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_第4页
2020年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现状,探析了双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笔者采取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摸索出递进教学方法:运用联想方式一词多译;利用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方式,正确认知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面。在专业教学中,有针对性给学生穿插引入企业工作必需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教学方法专业英语 1研究背景 从xx年起,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要求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且,在本科教学评估时,一些专业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课程比例10%才能评为A等1。开展双语教学,教师和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被认为是成功实施全外文教学的必要条件2。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如果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优秀(以上)的成绩或者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就可以从双语教学中受益3。有学者提出比较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且操作性强的双语教学模式有4:第一,逐步渗透型。这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加入英语,如常规的课堂用语用英语,用英语解释名词术语或标注英语翻译,增加英文的案例分析或辅助阅读材料等,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步加大英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并最终达到全英语授课的目标。第二,穿插型。这是指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第三,开设选修课型。这是指用纯英语开设专业或非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各自的英语水平和爱好选择学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渐进型。这是指在低年级主要以强化英语能力为主,在高年级逐步开设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专业课。 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通过双语教学和双语人才的培养,可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影响力和创造力,最终在国际舞台上直接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平等对话和交流5。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而非局限于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人才6。那么职业院校是否可以查遗补漏承担起这份培养任务呢? 2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的运用现状 我国高校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方面,应该考虑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能过四六级的寥寥无几,所以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似乎不具备,但职业院校到底需不需要双语教学呢? 笔者曾在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了20多年,后因人才引进进入职业院校做教师,本校隶属于医药局,学生就业单位大部分是和医药有关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销售企业,专业针对性很强。中国有许多原料药生产企业,经常有境外企业购买国内的原料药。出口原料药到美洲的生产企业,就涉及美国官方FDA的定期审计;出口到欧洲的,需经过欧盟官方的定期审计;官方审计通过后,这些原料药的海外购买企业每年或不定时还要对国内生产厂家进行客户审计。审计官员会深入企业各岗位,会问询职工。笔者在药厂工作时是菌检组组长、高级工程师,遇到一些微生物学方面的专业词汇,随行翻译有时翻译得不恰当或不知如何翻译时,本人会帮忙翻译,审计官员审核检验记录、检验操作规程(SOP)、验证报告等迎检文件时,也会需要专业人士在一旁解释与翻译。虽然在大学时英语也先后过了四六级,但在工作中还是感觉捉襟见肘,特别缺乏一些专业词汇,因为工作需要,经常翻看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以及一些英文材料来增加专业英语词汇量。 所以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要想就业后更好地进入角色,更需要专业英语学习,职业院校应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3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实例探析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底子薄,专业课接受能力弱,应采用穿插型授课方式。笔者这些年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摸索出一些双语教学经验。 3.1运用联想方式,一词多译 有些日常英语用词,也可用作专业英文词汇。有的和专业词汇的意思接近,有的在意思上看似不同,细想起来也有一定关联,相互比较地学起来,能记住一个单词的多种译法与用途,学生兴趣盎然。 笔者在校主要从事药学微生物基础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等科目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工作。 讲到认识微生物这一章节时,关于微生物的群体形态,会学到一个名词“Colony(菌落)”,指的是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个体堆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一个群体,叫菌落。即微生物的群居单位是菌落。 而“Colony”在人文科学中的含义,指殖民地、群体、聚居地、聚居人群等意。想当初欧洲国家将过剩的劳动力移植到人烟稀少、地大物博的美洲和大洋洲,这些被移植者由个人到形成家庭、聚居地、社区等,人口由少到多形成人的聚居地“Colony”。正如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单个的人、房屋,他们看不到,而大的聚居地、建筑物才看得到。肉眼看不见微生物个体(大小是微米级的),把微生物个体移植到培养平板上,待它们生长繁殖成子孙聚集体时(大小变为毫米级的),就肉眼可见了;微生物学上的菌落概念和人文学上的殖民地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Colony”在人文科学和微生物学中意思相近,一词多用。 再比如,讲到微生物的人工培养章节,会学到一个名词“Culturemedium(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基质。 “Culture”在人文科学中是文化、教养等意,生物學上指微生物的培养,异曲同工的是,文化在人文科学中正是起着以文化人,教化大众的作用。“Medium(singular)、Media(plural)”生物学上指营养基质;Media在人文科学中指媒体、介质。异曲同工的是,媒体在人文科学中不正是指传播信息、培养人类美好情操的媒介吗? 学到镜检技术章节,介绍显微镜(Microscope)的结构时,显微镜的镜臂(arm)、镜座(base)、目镜(eyelens)、物镜(objectlens),在人文和生物学上的意思接近,很好理解;载物台(stage),也有“舞台”人文学、“标本展示(舞)台”生物学的意思;镜筒(tube),意思是筒状物,英国地铁可翻译成“underground”,也可称“tube”,地下筒状物,很形象。 这样,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既巩固了一些日常英语词汇的记忆,也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的使用,便于他们工作后尽快进入角色,更具有专业水准。 3.2利用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方式,正确认知专业知识 学习微生物限度检查章节时,比如某口服液的细菌的限度标准是1000CFU/ml,真菌的限度标准是100CFU/ml,即微生物的计数单位是CFU/ml,而不是“个/ml”。CFU/ml的英文全称为colonyformingunit/ml,翻译成“菌落形成单位/ml”。为什么呢? 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肉眼能看到的每一个菌落其实是微生物的子孙集合体,因为细菌的个体只有不到一微米至几个微米,而肉眼能看到的最小分度级是毫米级,肉眼是看不见细菌单个个体的,所以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是反推法,先将样品液中的微生物均匀地分散在已融化的无菌固体培养基中,待培养基凝固后,再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天后,每一个分散开的微生物(理想状态下)繁殖成一个它的子孙集合体(内有成千上万个子孙),体积达到肉眼能看到的毫米级,计数菌落数,反推菌落数若干老祖宗,从而推算出培养前每毫升样品液中微生物的含量。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微生物个体之间的黏性(如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常常有多个菌细胞黏连在一起)和操作手法的问题,很难将每一个微生物个体都彼此分散开,所以每一个菌落不一定都是由一个微生物祖宗繁殖而来的,有的菌落很有可能由几个祖宗共同繁殖发展而来。所以为了对数据负责,检验者只能说,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检测到的这些菌落若干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所以用CFU/ml做单位比较科学。 再比如,中国药典(CP)对非规定灭菌制剂(Nonsterileproducts)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检查,霉菌及酵母菌数检查,控制菌检查;而出口的药品需按美国药典进行检查,美国药典(USP)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项目则是总需氧菌检查TAMC(Thetotalaerobicmicrobialcount),霉菌及酵母菌数检查TYMC(Thetotalbinedyeastsandmoldscount),控制菌检查。 本人觉得USP的总需氧菌检查这个概念比CP的细菌数检查更准确与合理。来分析一下,USP微生物限度检查(Microbiallimittest),首先设置总需氧菌检查项目,来控制药品的总染菌量(比如总需氧菌数TAMC1000CFU/g),总染菌量越少,表明药品受到致病菌污染的几率就小;然后再控制总需氧菌中的真菌(即霉菌或酵母菌)含量(TYMC100CFU/g),因为真菌污染的药品不仅可能导致药品变质,还可能因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其各种毒素导致服用者产生急性或慢性的中毒病症;某些真菌毒素,甚至可导致或诱发癌症,故必须对药品中的真菌单独制定染菌限量规定。 其实中国药典中细菌检查所用的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基础培養基,可以培养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绝大多数需氧菌。CP所谓的细菌检查,其实检出的是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在内的所有需氧菌。 CP2000版以前版本中的细菌培养温度都为361,现在已和USP取得一致,改为3035,否则一个既要内销又要出口的药品,仅是细菌或需氧菌检查这一项就需要做两套培养物,配备两套培养箱。所以和国际接轨还是势在必行的。 这样,CP、USP对照着讲课,让学生正确认知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中外药典要求的异同。 3.3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面 学习微生物的命名时,大家知道生物的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属和种是最小分类单位。微生物命名用属和种两个分类单位,采用双名法:使用拉丁语,属名(Genus)+种名(Class)。 第一个词,属名,以名词形式出现,首字母大写;第二个词,种名,以形容词形式出现,首字母小写。 例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为“Staphylocousaureus”,其中“Staphylocous”相当于英文“graperound”,为名词,葡萄球菌属,为属名;拉丁文“aureus”相当于英文“golden”,为形容词,意思是“金黄色的”,为种名。 例2:大肠埃希菌的拉丁文为“Escherichiacoli”,其中“Escherichia”,埃希氏菌属,为属名;拉丁文“coli”,意思是“大肠的”,相当于英文“intestinal”,为种名。 这些菌名都是拉丁文,不好记忆,为什么不用通俗易懂的英文词汇“golden(金黄色)”“intestinal(大肠的)”呢?为了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以及便于学生记忆,先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英语的。英语是一门借词非常丰富的语言,英语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语言的影响,英语与拉丁语属于同语系(印欧语系)的不同语族,超过一半的英语词汇拉丁语。很多英语词汇演变自罗曼诸语言,如法语或意大利语等。而这些罗曼诸语又从拉丁语演变而来(例如:Latin:mercesFrench:merciEnglish:mercy,意思是“怜悯”),有些则是直接由拉丁语演变而来(例如:Latin:serenusEnglish:serene,意思是“安详的”),有些则是未经变化而直接采用(例如:Latin:lrvaEnglish:larva,意思是“幼虫”)。 1676年,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随后各国的医学工作者、科学家纷纷开始发现新的微生物物种。如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是德国儿科医生埃舍里(Escherich)1885年在肠道发现的,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属名就以医生的姓氏命名了;后来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得到统一,就是现在通用的双名法。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首字母大写,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學家命名。种名:拉丁文形容词,字首小写,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如微生物色素、形状、或科学家姓名等。 又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俗称绿脓杆菌)的属名由希腊语“Pseudo”及“monas”组成,意思是虚假的单孢子,“aeruginosa”铜绿(即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产物铜锈,表达了这种细菌所产生的青色色素)。 通过对英语词汇的介绍,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面。 4结论 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双语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现状,探析了双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笔者认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应该量体裁衣,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应该采取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有针对性给学生穿插引入企业工作必需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