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象煤矿采区设计变更说明修改.doc_第1页
关于金象煤矿采区设计变更说明修改.doc_第2页
关于金象煤矿采区设计变更说明修改.doc_第3页
关于金象煤矿采区设计变更说明修改.doc_第4页
关于金象煤矿采区设计变更说明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变更煤层开采顺序和采区调整申请百里杜鹃经济能源局:2011年10月17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毕节监察分局组织专家对我矿进行了专家会诊,并出具金象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会诊报告,报告在矿井存在问题中提到:矿井开拓布局不合符2003年安全专篇设计,开采水平和采区划分已发生变化,没有编制采区设计。下山采区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先采M18号煤层,后采51号煤层),矿井未开采M18号煤层,直接回采51号煤层。我矿根据专家意见,已委托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重新编制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二采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9万吨),由于我矿现在采区设计布置是根据2009 年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报告已通过贵州省能源局批复,批准文号黔能源发【2009】76号)进行布置,对2003年开采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但未及时作采区设计,现在二采区系统已经形成并已经回采完51201、51202、51203采面,51204采面正在回采中。二采区只剩下51205、51206未回采,现需对二采进行补充完善设计,希望贵局批准 。 此 致 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2011年11月9日 附件: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变更煤层开采顺和采区调整说明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变更煤层开采顺和采区调整说明2011年10月17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毕节监察分局组织专家对我矿进行了专家会诊,并出具金象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会诊报告,报告在矿井存在问题中提到:矿井开拓布局不合符2003年安全专篇设计,开采水平和采区划分已发生变化,没有编制采区设计。下山采区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先采M18号煤层,后采51号煤层),矿井未开采M18号煤层,直接回采51号煤层。现将情况说明如下:说明:由于2003年设计矿井勘探程度低,对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未能全部查清楚,设计时,把M18号煤层作为首层可采煤层,但在实际生产中,M18煤层为不可采煤层,故改为首先开采M51号煤层。2009年我矿委托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我矿进行生产地质报告编录,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3月对我矿编制了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报告已通过贵州省能源局批复,批准文号黔能源发【2009】76号),报告中对煤层描述如下:一、含煤性本矿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地层,厚度124.66-144.14m,平均厚度127.91m。含煤70余层,已编号煤层9层,含煤总厚6.22-9.02m,平均7.80m,含煤系数5.94%。含可采煤层2层,可采煤层总厚度2.50-4.42m,平均厚度3.63m,可采含煤系数2.76%。全区煤层发育特征见表4-1。表41 矿 区 煤 层 发 育 特 征 表煤层编号间 距(m)全层厚度(m)夹石层数煤层净厚 (m)可采情况对比可靠程度结构复杂程度稳定程度M1至P3c底界平均4.560.68-0.780.74(5)00.68-0.780.74(5)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24.26-36.6230.30M100.49-0.740.62(5)00.49-0.740.62(5)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2.66-10.775.56M180.55-0.740.64(5)00.55-0.740.64(5)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4.20-14.159.96M230.71-0.770.74(5)0-100.48-0.770.70(5)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5.91-14.479.24M511.53-2.131.82(20)0-101.53-1.941.77(20)全区可采可靠简单稳定32.80-42.4936.45M700.67-0.790.73(7)0-100.61-0.790.71(7)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3.55-16.689.28M720.62-0.780.70(7)00.62-0.780.70(7)不可采可靠简单较稳定7.53-16.5310.95M730.82-2.291.81(7)0-320.82-1.761.33(7)全区可采可靠复杂较稳定注: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采用工程点数)二、可采煤层特征(一)M51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约65m,下距M73可采煤层约60m。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控制钻孔5个,可采点5个,井下实测见煤点13个,可采点13个,全区可采。煤层全层厚度1.53-2.13m,平均1.82m,煤层净厚1.53-1.94m,平均1.77m。灰黑色,块状及粉粒状构造,以亮煤为主,夹暗煤细条带,煤层可采性指数Km=1.0,煤层厚度变异系数r=11.6,属稳定的中厚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厚约0.50m的炭质泥岩夹矸。顶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厚度一般0.20m,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二)M73煤层:位于位于龙潭底部,下距茅口灰岩0.37.96m左右,控制钻孔7个,可采点7个,全区可采。煤层全层厚度0.82-2.29m,平均1.81m,煤层净厚0.82-1.76m,平均1.33m。灰黑色,块状及粉粒状构造,以亮煤为主,夹暗煤细条带及少量丝炭透镜体,煤层可采性指数Km=1.0,煤层厚度变异系数r=38.3,属较稳定的中厚煤层。结构复杂,普遍含2层0.100.36m的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顶板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为一层0.37.96m的铝土质泥岩,间接底板为石灰岩。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地质报告中对现有煤层作了统一编号,我矿根据生产地质报告,首先对M51号煤层进行回采,但未及时变更采区设计。 2011年10月,根据专家会诊意见,我矿委托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重新编制了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三采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9万吨),说明书主要对过去(2003年)开采设计方案作 了如下变更修改:金象煤矿原设计方案(2003年)原设计方案可采煤矿为M18号煤层和M51号煤层 ,根据2009年3月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生产地质报告,M18号煤层不可采,现可采煤层为M51号、M73号,首采煤层为M51号煤层。原方案将全矿划分为两个水平,五个采区,其中一水平为一采区,二水平为二、三、四、五采区,由于原方案采区划分过多,不利于井田的开拓布置,增加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因此,为了简化生产过程中的采区接替环节,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开拓工程量,现有生产系统将全矿划分为三个水平,四个采区,即+1450m水平以上为一采区, +1373m+1450m水平为二采区,+1300m+1373m 为三采区,+1175m+1300m水平为四采区。二采区系统已于2008年经形成,并已回采完51201、51202、51203工作面, 51204回采工作面正在回采中,现剩下51205备用回采工作面,51206掘井工作面,本设计主要是补二采区设计,首采区工作面布置在二采区东南翼的M51煤层中,工作面名称为51201(已回采)。在2003年开采设计方案中,只有主井,风井两条井筒, 2008年开采二采区时仍保持原有主斜井、风井及井底车场的主要功能, 2009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高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开设专用回风巷,矿上于2009年新开专用回风井, 将原方案的回风斜井改造为副斜井作进风行人专用,利用现已形成的新回风斜井做专用回风井。主斜井、副斜井及新回风斜井布置在M51煤层顶板岩层中,采用穿层布置。主斜井在M51煤层+1450m标高落平布置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与采区运输下山连通;副斜井在+1456m标高见M51煤层后布置大巷与运输下山贯通形成系统。 现大方县普底乡金象煤矿二采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9万吨)主要变更情况见下表:大方县普底金象煤矿变更煤层开展顺序和采区调整情况表变更项目变更主要内容原设计 现二采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