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质量手册--PET即饮饮料委托加工_---茶饮料.docx_第1页
OEM质量手册--PET即饮饮料委托加工_---茶饮料.docx_第2页
OEM质量手册--PET即饮饮料委托加工_---茶饮料.docx_第3页
OEM质量手册--PET即饮饮料委托加工_---茶饮料.docx_第4页
OEM质量手册--PET即饮饮料委托加工_---茶饮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OEM质量手册Ready-to-drink Co-manufacturingPET 即饮饮料委托加工-茶饮料First issue date: 年 月(极机密文件,注意保管)核准人签署: 日期: 年 月 OEM 质量手册第 1 版更改一览表( 年 月 发布)文件页码所属条款变动处Table of Contents内容提要第一章 原物料质量控制1、原物料要求概述 2、原物料验收 3、配料管理第二章 热灌注系统关键控制点1、标准工艺流程 2、工艺要求 3、质量控管要项第三章 品质控管要求 1、PET 饮料管制规格 2、PET 饮料管制办法第四章 生产品质管理 1、灌装前准备工作确认 2、灌装时质量控制3、CIP/SIP 管制要求第五章 成品出厂品质管理 1、成品品质控管规格 2、成品抽样及检测要求第六章 不合格品的控制与异常处理 1、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2、异常处理第七章 OEM 产品的库存/出库品质管理 1、OEM 产品的库存 2、OEM 产品出库管理第八章 包装标识第九章 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管理 1、 有害化合物的管理办法 2、 产品的运输安全第十章 制程检测方法第十一章 原物料验收规格及方法第一章 原物料质量控制一、原物料要求概述以下为原物料要求要点概述,原物料的详细要求详见制程标准或原物料验收标准。1处理水: 用于配制产品的水,必须符合统一公司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每半年送外委托进行检验, 结果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2糖 质量必须符合统一公司的糖的验收标准作净化处理。 浊度要求:要求 10糖液浊度6NTU(检测方法同现行茶饮料浊度检测方法,检测糖液浊 度前不用过滤且检测时糖液的温度应保持在 253)。3.茶叶 所有入货之茶叶原料必须符合我司验收标准要求。3.1 入厂验收 3.1.1 由我司调拨之茶叶原料需明确 1)该批原料已经统一公司验收合格; 2)原料供应商、制造商、生产日期、包装均符合我司要求; 3.1.2 直接由供应商入货之茶叶原料需明确 1)原料供应商、制造商、生产日期、包装均符合我司要求; 2)入厂验收合格; 以下情况下,茶叶不得验收入厂并需知会我司处理 a、茶叶微生物检测不合格; b、茶叶风味与标准样存在明显差异; 以下情况下,直接将该批原料退货处理: a、供应商及制造商不符合; b、生产日期过期;c、与化工原料混装或被化工类物质污染。4. 茶粉 必须依验收标准要求之方法与相同日期之标准风味对照样对比品评无差异,方能判定感官风味符合要求;5. 纸箱 1)纸箱外观,国家强制要求之标识内容与标样不符不得验收入厂;2)标准样必须经我司业务、品保单位签字确认;6.瓶子塑盖标签 1)外观标识部分与标样无差异,否则不得验收入厂 2)入厂验收需符合我司验收标准要求7.配料检查:我司提供之小料部分 PE 袋必须以封口机封口,否则拒收;二、原物料验收1.总则 1.1标准依据: 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2)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 3)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GB2762 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2763 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其它相关国家标准。 1.2 原物料安全性要求: 1.2.1 所有到货必须确认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其他相关的法规 设计。1.2.2 添加剂、加工助剂、抽提溶剂及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 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 要求。1.2.3 原料必须采用非转基因原料生产; 1.2.4 其余要求: 1)部分人工成分及致病菌要求如下: 人工防腐剂不得检出或添加任何种类的人工防腐剂人工抗氧化剂不得检出或添加任何种类的人工抗氧化剂人工色素不得检出或添加任何种类的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剂不得检出或添加任何种类的人工甜味剂人工合成香料不得检出或添加任何种类的人工合成香料致病菌不得检出1.3 原物料标准基于供应商当前的生产方法。原物料特性及生产方法的显著改变须事先得 到统一公司的书面认可,这些改变包括但不限于:1.2.1 部分或全部转移生产线到其他公司或地点;1.2.2 影响原料过敏源特性的改变;1.2.3 可能影响使用时感官质量及表现的改变; 1.2.4 引入辐射成分情况; 1.2.5 包装的显著改变;1.4 包装要求:1.4.1 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其溶剂残留、蒸发残渣、脱色试验、细菌指标等 项目需符合国家标准对该包装材料特定卫生项目之规定及我司要求。1.4.2 内包装袋、桶、罐等容器必须密闭,不得渗漏及损坏;1.4.3 外包装必须坚固完好并保持整洁,干燥;1.4.4 包装标签必须不易脱落,并便于识别;1.4.5 进口原料必须加贴中文标示,不得伪造、篡改原包装标示内容;1.5 运输要求:1.5.1 检查运输工具及货物有否异味、不洁、虫害、污染、损坏,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全部拒收或部分拒收,包括: (1)运输工具外表有泥桨、污垢、水、油迹或大量的昆虫痕迹,货物可能被污染。(2)运输工具是未正确遮盖的敞开式卡车;有明显损伤的拖车或货车车厢,货物可能在运 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3)异味表明原料可能已腐烂或与有毒有害溶剂、石化产品、非食品级化学品一起运送, 吸收了有害味道。 (4)食品内包装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卫生要求。 (5)内包装袋、桶、罐等容器必须密闭,不得渗漏及损坏。密封破坏表明货物可能已被污染。1.6标注要求满足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及其它法规规定:1.6.1国产原料的标注项目包含:品名、净含量或数量、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经销商与制造商非同一厂商时,必须同时标示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保存期)、联系方式、国家要求标注QS认证标志的原料需有QS标志, 如白砂糖等。统一公司提供的脱标原料的经销商和制造商信息以代码标示。 1.6.2进口原料的标注项目包含:品名、净含量或数量、配料表、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 和地址(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规定必须注明原产国、地区区名(即产地), 以及国内合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 期(或保存期):进口原料之制造日期应以原制造商所标示的日期为准。 1.6.3其它标注内容:食品的配料表或原料、质量等级产品标准中已明确其等级的、产品标准、储存条件(依验收规格标准书规定实施,未作特殊规定者以常温贮存)、 使用方法、生产批号、特殊标注内容:如辐照食品、转基因 1.6.4有关原料(如添加剂)标示的其它管理规定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法规执行。1.7原料允收期限的规定: 1.7.1保质存期小于18个月(含)的国产原料,其允收期限为自制造日期起,不超过保 质存期之三分之一的时间长度。 1.7.2保质存期大于18个月(不含)的国产原料,其允收期限为自制造日期起,不超过 保质存期一半的时间长度。 1.7.3国产香精类允收期限为自制造日期起,不超过保质存期之三分之二的时间长度。 1.7.4所有进口原料之允收期限规定为自制造日期起,不超过保质存期之三分之二的时间长度。 1.7.5浓缩果蔬汁、白砂糖等季产年销原料,允收期限为14个月,执行本条至少应满足以 下条件:使用单位须确保在保质期内能使用完,方可允收。 1.7.6不设定允收期限及其它允许例外的情况:产品国标或行标中已明确规定保质期或保 存期在18个月以上的食品,可免除保质期或保存期的标注,(如白砂糖),但此类 原料若标注保质期或保存期必须是18个月以上的具体期限。1.8 原物料取样: 1.8.1 原物料入仓时,如一种原物料有不同生产日期,为便于取样及遵循“先生产先使用” 的原则,需将该批原物料按不同生产日期分开存放,收集原物料品名、供应商名称、 入货日期、批量及该批原物料的生产日期等信息,通知品保验收。 1.8.2 每批原物料不能超过两个生产日期,大宗原料白砂糖除外。 1.8.3 品保单位接到通知单后,依下表的入货批量确定取样数量,一批原物料中有不同生 产日期的,不同生产日期均需取到(每个生产日期的取样件数不限制,取样总数不 低于下表要求);不同生产日期的原物料不可混装。 袋装原料箱装或桶装原料小包装适用于白砂糖大批量入货之原料适用于原浆等适用于色素、香精等添加剂。每批数量取样数每批数量取样数每批数量取样数20 吨320 件2(3件以下全数取)10 件221100吨521100 件31150件3100 吨7101件以上551件以上每增加50件加验1包1.8.4 包装材料取样数量依其相应之验收标准。总结如下: A:纸箱供货数量抽样数量抽样方式感官检测量物性规格检测量备注5005随机在各个不同捆中抽取全部感官检验3个进行尺寸、抗(边)压检测,2个进行耐折、破裂检验如检测有不合格时,扩大抽样量(以两倍的量抽样,并进行测试),结果以扩大抽样量判定。500320085个进行尺寸、抗(边)压检测,3个进行耐折、破裂检验3200135个进行尺寸、抗(边)压检测,5个进行耐折、破裂检验B:空瓶类别每批抽样方式及数量感官检测量物性规格检测量备注连线瓶不同模号各2只全部感官检测一半空瓶重量、尺寸和抗压检测,另一半进行容量、耐热性和跌落实验检测如检测有不合格时,扩大抽样量(以两倍的量进行测试),结果以扩大抽样量判定备注:连线瓶每4小时为一批,抽样检测一次。C:瓶盖抽样方式及数量感官检测量物性规格检测量备注从每批产品任意3箱中共抽取40只40只塑料盖全部进行感官检测取20只进行物性规格检测如检测有不合格时,扩大抽样量(以两倍的量抽样进行测试),结果以扩大抽样量判定D:标签抽样方式及数量感官检测量物性规格检测量备注每批抽取三至五箱,各一米左右全部进行感官检测取2处进行物性规格检测如检测有不合格时,扩大抽样量(以两倍的量抽样进行测试),结果以扩大抽样量判定。1.8.5 原料的取样方法因种类而异,应避免随意性和人为选择性采样。 (1)微生物检测样:按无菌操作要求取样,原料包装必须完整未开封,取样匙、样品 容器须经过灭菌,避免与外包装材料接触。 (2)袋装原料用取样拔刺沿对角线插入包的另一端取得样品。 (3)桶装及纸箱包装的半固体(预先搅拌均匀)或固体原料,可用取样勺或手伸入内 包装袋中采取有代表性的部分。 (4)对有分层现象或包装内容物可能存在不均匀现象的液体样品,取样前应先摇匀, 用不锈钢长杆取样器,插入包装容器中取样。 (5)原料的色泽、流动性、风味有明显差异时,应分别取样。 (6)取样后易变质的原料,如原汁等,于外箱贴上取样标签,检验合格后通知生产优 先领用。1.8.6 样品的制备: (1)一批原料生产日期相同时,样品经充分混合后作为待检样; (2)一批原料有多个生产日期时,需在样品上标示出不同生产日期及样品代号;(3)样品需依原料验收规格分别做感观品评及理化项目的检测;1.8.7 样品的保存:(1)品封存于样品袋中,易吸潮的原料需在除用样品袋封装外,再装进密封罐中贮存。 (2)液体香精香料需保留 3 批的样品,不同批号的留样针对色泽进行比较。1.8.8 样品的检验:(1)由统一各厂直接配送的原物料,可直接使用。其它原物料由代工厂质量保证部依 我司验收标准予以判定。(2)风味及外观依统一公司提供之标样验收,并有记录,检验的原始记录需经主管签核 确认。 (3)验收规格及方法采用统一公司发行的标准或认可的方法以附件提供 (4)单个样品不合格,整批判定为不合格不可以平均值计算。 (5)符合统一公司原物料验收标准允收/扣款范围时,可以接收否则判定为退货,当出 现扣款或退货时,须及时通知统一公司。 a.代工不代料模式:扣款及退货由代工厂采购通知供应商确认扣款部分由我司相 关人员收到供应商发票后扣除。b.代工代料模式:扣款及退货由代工厂采购通知供应商确认,所扣货款由我司相关 人员在代工厂的代工发票中扣回。 (6)当因退货导致停产时,与统一公司产销单位协商处理意见。 (7)检验结果按附表报告格式(见附件一)填报,复印件传统一品保单位归档作为 供应商资格评审的记录。 (8)使用中发现原物料品质异常:对剩余原物料予以确认如确认不合格退回资材。(9)正常样品保留一周,异常样保留一个月(冷藏或冷冻保存)。 (10)检验周期(指原物料入货资材通知时到检验结果审核完毕,中间间隔的时间) 按下表的相关规定实施。 原物料种类检验周期包装材料通知验收日当日液体香精等各种食品添加剂通知验收日+1天需做微生物及特殊检验的原料通知验收日+4天需做霉菌酵母检验的原料通知验收日+6天需做保温观察之原料通知验收日+7天其他原料通知验收日+2天1.9各类原物料验收基本原则: 1.9.1原物料供应商一天入货数量为一批。下文如涉及扣款均指扣除当批原物料总金额的 百分比。 1.9.2原物料验收基本原则: (1) 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依据统一公司提供的原物料验收标准。 (2) 检验频率:依据统一公司提供的原物料验收标准实施,每批检验。 A 类:每批检验(包括感观品评及包装标示查核)B 类:每批检验(包括感观品评及包装标示查核) C 类:每批检验(包括感观品评及包装标示查核) D 类:由厂商出具检验报告(不在系统中控制) (A、B、C、D 分类详见验收规格标准)(3) 检验方法:依据统一公司提供或者认同的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实施。1.10 原物料索证要求: 1.10.1 原物料型式试验项目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必须包含验收规格中的 D 项,由统一企 业统一索证。 1.10.2 原物料出厂报告单必须包含验收标准中 A/B/C/A检验频率之项目,随货提供。1.11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审核: 1.11.1结果判定为三种情况:合格、扣款及退货。 1.11.2 原料扣款: (注:“入货数量”的单位与发票中“单价”的单位应保持一致) n值依原料所属类别而异,具体如下:n农产品为5%,n香精类为15%,n其它类为10%。 (1) 农产品类:指由农作物直接使用的原料或简单处理后的原料,或具低附加值的一 类 产品,浓缩果汁、白砂糖。 (2) 香精类:液体香精类、固体粉末香精类。 (3) 其它原料类:茶粉等。 注:如类别区分原物料验收标准书中.与总则不一致,以总则为准。1.11.3原料扣款计算方法: (1)当实测值超下限时,规格值为下限规格值,拒收值为下限拒收值。 (2)当实测值超上限时,规格值为上限规格值,拒收值为上限拒收值。 当同一原料同时有两个以上检项不合格时,其扣款累加计算之。扣款不得超 过相应原料所属类别之特裁扣款额上限(农产品扣款:5%;香精扣款:15%; 其它原料扣款:10%;包装材料扣款10%)。 (3)原料取样发现明显异常时,须分别检验,发生不合格需退货或扣款处理时,以最差值计,不可以平均值进行。 (4)除大宗原料-白砂糖、原汁以外,同批原物料超过两个以上生产日期时,以货款的1%扣款处理。 1.11.4包装材料扣款: (1)适用范围:PET瓶、瓶胚、塑料瓶盖、标签、纸箱; (2)备注:在抽样中每个样品都有相同的缺点,就以所抽样不良品的总数判定。(3)B值为不良因数,计算公式::B=(G+M/2+S/4)/N100 N为抽样数,G为严重缺点数(标准书中规定不允许有严重缺点者,G为零),M为主要缺点数,S为次要缺点数,缺点定义见各包装材料验收标准书。 (4)在抽样中每个样品都有相同的缺点,就以所抽样不良品的总数判定。 1.11.5退货原则: (1)检验结果在拒收范围内时,以退货处理。同一个样品有两个及以上检验结果 时,任一结果不合格则整批原料判定不合格。 (2)原物料包装标示、允收期限等不符合标准时以退货处理。(3)入货供应商为非合格供应商时,以退货处理(合格供应商及生产厂商详见各原物料验收标准)。 1.11.6特裁处理原则:因生产急需,需要特裁使用的原物料,由统一公司提供书面签核的原物料特裁使用申请表,代工厂方可使用。1.12原物料异常处理流程: 1.12.1入厂验收异常:代工厂检验发现原物料不符合统一公司的验收标准时(扣款或退货时),应通知驻厂代表,代工厂在当日将原物料检验报告单和相关图片传到统一公司研究品保部,发生退货时,代工厂资材应立即通知统一资材进行处理。 1.12.2 检验结果会审: (1)厂商如对样品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检验结果后一周之内来厂会检。 (2)只能对理化指标复检,并且是对抽过的部分重新取样确认。 (3)取样后分别检验,其中有一个结果不合格,则判定整批原料不合格。 1.12.3使用过程中的异常:代工厂使用过程中发现原物料不符合统一公司的验收标准时,应通知驻厂代表,代工厂在当日将原物料/促销品品质异常呈述单和相关图片传到统一公司研究品保部,同时代工厂资材应立即通知统一资材进行处理。 1.12.4 印有统一LOGO标示包材及原料,入厂验收不合格需退货或生产使用发现不良需退货时,若所退货物不良性质厂商可补救,双方经协商处理方式后,可以不破坏处理,请厂商返工后重新验收。如:纸箱急件紧急进厂太干变脆等,标签卷轴变形或方向卷反等。 1.12.5不可补救或不同意退回厂商的原物料,由统一公司通知供应商,退货品做破 坏处理,请供应商派员处理,以下处理方式提供参考: (1)纸箱:机械切割、打洞、撕毁、用水淋破坏处理; (2)标签:机械打洞破坏。 (3)瓶盖:每月一次到厂商粉碎处理,由统一公司资材人员负责监督。如厂商有条件挑检,可挑检后重新入货检验及使用中确认。 (4)统一公司申请专利的包装材料,作破坏处理。如PET瓶。 (5)以上处理方式由统一公司采购负责与厂商沟通,处理前通知厂商,处理方案通知代工厂,并由统一公司人员监督处理。 1.13原物料信息的传递: 每天代工厂需要提供OEM厂原物料验收报告给统一公司研究品保部,最长的传递期限不超过检验周期+2天内。如果发生改判的,需要根据相关的书面依据及时将判定结果进行更正。 2、仓贮管理: 2.1不合格原物料与合格原物料必须严格区分。 2.2合格/待检/不合格原物料必须贴上明显标志,以识别可用/不可用。 2.3不可用/可用原物料必须有明确的隔离,以防误用。 2.4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原料 2.5过期原料不予使用 2.6原物料储存环境符合要求(且每日进行温湿度记录):原料温度湿度环境白砂糖/常温放置,阴凉干燥处、无异味茶叶/常温放置,阴凉干燥处、无异味小料25湿度65%无异味PET标签25/无异味纸箱/常温放置,干燥处、无异味空瓶/常温放置,干燥处、无异味且12小时以下瓶盖/常温放置,干燥处、无异味三、配料管理: 1.Premix配料均由统一公司进行分装,代工厂对其进行到货的包装进行验收。 2.饮料配料标签格式: 品名: 配料编号:配料批号:配料基准: T 净重: kg贮存温度 25 湿度65%保存期:30天说明: (1)配料编号:为Premix的代号,如书写方式为: Premix No.23。(2)配料批号:为11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前8位为生产日期年月日,后三位为流水号。格式为:,如:20080701001。 (3)追溯方法:由使用单位对每桶所用配料编号进行登记。3.配料保质期规定:3.1粉料: (1)饮料配料:保质期30天。(2)在温度30以下、湿度65%以下条件下贮存。 (3)超过30天未满90天(含90天)的配料均需由驻厂品管人员协助判定。 (4)粉料无结块、变色、吸异味、变质现象可使用;如结块、变色、吸异味、变质等,须报废。 (5)超过90天,一律不可使用。 3.2液体类色素、香精等配料: (1)保存期30天。 (2)配料7天以上未使用,配料存放单位必须每周提报统一公司资材课,给予协助处理。 (3)超过14天未满30天(含30天),如需使用,由驻厂品管人员协助判定。 (4)如无变味、变色、沉淀、分层现象者,可直接使用;如有变味、变色、沉淀、分层现象,则必须报统一公司作处理。 (5)超过30天,一律不可使用。 4.储存环境及运输防护要求: 4.1阴凉干燥处(温度25,湿度65%),特殊原料按照统一公司提供的标示进行 储放。 4.2整洁干净(能做到先进先出)。 4.3外包装:纸箱以香精纸箱为首选,或选择强度相当纸箱。 4.4运输:避光避热防雨,防止包装损坏。 5.库存管理:5.1根据统一公司提供的配料登录表进行库存管理,提供给统一公司的库存报表应反映配料的数量和有效期限,以便统一公司对配料的掌控。 5.2领发料单进行日盘点,盘点差异值标准为耗用量的1%,如超过1%需追查原因,并在日报表上注明;如有误差因分析原因,并在报表上注明,如系配错料者,须及时通知统一公司处理。 5.3每月完成月盘点,并对即将到期的配料定期以书面方式要求统一公司确认处理。 6.生产配料退料:6.1 配料作业后的余料,应及时退回库房,按照要求贮存。 6.2生产因计划变更等因素造成退料者或已配好未领用者,应注明原因,对固体混料应加封以防吸潮等,重新开机生产前应对配料品质进行确认。 第二章 热灌注系统关键控制点饮料工艺流程: 1.绿茶(茉莉花味): 冰红茶 柠檬味: 2.饮料工艺要求: (1)绿茶粉料采用10倍RO水进行预溶完全,要求RO水为常温,先添加RO水后添加粉料;冰红茶粉料P-1需与柠檬酸钠同5公斤白砂糖混匀; (2)绿茶萃茶入水控制时间在6.5分钟以内,整个萃取过程控制11分钟以内;入水完成后萃取水温控制在801,倒茶时间控制在100秒以内; (3)绿茶清净机流量设定不得超出最大流量的1/3值,控制在3-5T/H,排渣频率10分钟/次, 冰红茶清净机流量控制在3T/H;冰红茶生产时每12小时对暂存桶排空一次,对其用RO水进行冲洗。 (4)采用硅藻土过滤时,同时检测硅藻土残留; (5)冰红茶调配时,需在调配桶内预备2000L冷水。依次打入糖液,P1、柠檬酸钠、果葡糖浆的混合液、茶汁,打入完毕后将调配液位调配到8000L,打入酸溶液,并定容至12000L;以保证酸在定容2/3添假,定容后搅拌5分钟后测其理化指标是否合格。 (6)调配桶送料时搅拌叶关闭搅拌,滤网1次/2小时更换清洗; (7)设备故障时,需记录饮料放置时间,回流时间:5分钟,超出标准杀菌及充填机 做排料报废。 (8)充填停机1秒以内,灌装机及星轮未封盖产品需剔除; (9)杀菌机回流量控制在10%以下,回流液冷却温度在25以下; (10)冷却机第一段温度:772,倒瓶杀菌时间40秒; (11)冷却机内产品停留时间:11分钟,超出标准隔离后抽检扭力矩,产品隔离做风味品评; (12)冷瓶前产品滞留时间:5分钟,超出标准产品全部报废; (13)倒瓶前停留时间:1分钟,超出标准产品全部报废; (14)生产中手触到充填头、旋盖头时需用75%酒精进行消毒,充填环境每30min使用20ppm 氯水喷洒消毒一次; (15)调配桶搅拌:调配完毕后关闭搅拌,茶饮料送料时关闭搅拌; (16)产程时间:PET酸性饮料32h以内,低酸性或中性饮料24h以内,其中产程时间不包括SIP/CIP时间; 二、质量控管要项: 1.设备/操作控管: 1.1温度/时间:UHT杀菌温度及保持时间、灌装温度、盖子灭菌的温度和时间符合要求; 1.2密封性:瓶子/盖子密封配合、旋盖机的调整,以确保产品品质;1.3环境卫生:调配液初菌量及耐热菌、充填环境、冷却水的更换; 1.4残余氯:洗瓶水、冷却水残余氯符合要求; 1.5冷却水的质量:水的更换、残余氯控制,符合要求; 1.6瓶口冲洗确保无糖斑; 2.包装:2.1瓶口/盖子的热承受力 2.2瓶口/盖子尺寸的精确性 2.3分隔纸板的质量不能回收使用 2.4盖进气时防盗环的特征 3.质量管理 3.1抗热性微生物检查、环境卫生检查、包装材料检查 3.2饮料用水检查、渗漏检查、产品检查、产品放行原则。第三章 品质控管要求一、PET饮料管制项目及规格: 1.茶汁相关要求: 品项萃茶温度萃茶时间茶汁冷却温度清净机流量绿茶80111分钟153-5T/H冰红茶60108分钟15253T/H2.调配液要求: 品名Brix酸度茶多酚在线浊度PH值温度感官绿茶4.20.10/6107106.5 NTU6.87.125风味正常、无异味冰红茶9.20.100.1700.01024010 NTU3.20.2025风味正常、无异味备注1、 绿茶调配液PH值若不足,可添加适量小苏打提高PH值。(参考:每桶8吨添加200克小苏打可提高pH约0.1),添加前采用适量RO水进行预溶,上限不超出450克。 2、 酸度均以一水柠檬酸(F0.07005)计3.成品要求:品名Brix酸度茶多酚在线浊度PH值净含量g感官绿茶4.20.10/6107106.5 NTU6.30.205427.5风味正常、无异味冰红茶9.20.100.1700.01024010 NTU3.20.305427.5风味正常、无异味备注酸度均以一水柠檬酸(F0.07005)计;净含量按重量法进行控制(*V+瓶重+瓶盖+标签重量,:20标准密度;V:饮料体积+瓶盖按3克计+标签按2克计),检测平均值不得低于中心值,其最小值不得低于国家负偏差485 ml;4.制造过程控管规格: 工艺项目规格备注RO水见软饮料用水(软水,RO水)管制每天进行品评软水杀菌杀菌时间30秒杀菌温度1352绿茶1122冰红茶回流温度30充填充填中心温度88.01绿茶86.01冰红茶洗瓶水余氯2-4ppm洗盖水余氯2-4ppm空瓶余氯残留0.05 ppm封盖扭力1018kgf. cm双片盖820kgf .cm单片盖PAT70PSI保持1分钟单片盖净含量504.57.5ml糖斑比例轻度糖斑5%不得有严重糖斑倒瓶杀菌倒瓶时间40秒冷却第一段冷却水温度772冷却水余氯1-4ppm冷却中心温度3640成品喷码清晰,准确,不脱落标签整齐、无污垢、破损封箱无开胶堆栈整齐,不超高成品理化,风味糖度、PH、浊度、酸度、茶多酚、净含量符合要求,风味正常。二、PET饮料管制项目及频率: 1.项目及频率: 管制项目抽样频率管制说明品管调配用水RO水导电度、pH、感观品评 (RO水调配生产线执行)开机前测一次; 开机后:1次/班查检仪表,或仪器检测(200ml/次),感官品评与生产共同进行,需报表记录软水碱度、导电度、pH、感观品评 (软水调配生产线执行)调配区萃茶汁萃茶水温度、冷却温度、小料添加顺序1次/班报表记录清净后茶汁浊度、茶多酚1次/4小时报表记录溶解溶胶温度、溶果汁温度1次/4h报表记录调配液原料添加量、顺序1次/4h报表记录糖度、酸度、PH、浊度1次/桶200ml/次茶多酚1次/桶200ml/次调配液温度1次/班报表记录感官品评1次/桶200ml/次,品管每桶确认;杀菌UHT杀菌温度开机;1次/2h查检显示表充填区洗瓶空瓶清洁度1次/2h目测清洗效果10瓶以上,要求瓶内无异物,外观与总部标样无明显差异洗瓶/盖水余氯50ml/次瓶内杀菌剂残留1次/周见6.1充填充填后产品中心温度1次/2h2瓶/次净重量1次/2h每次取样与封盖头数量相同,每天累计取样需覆盖每个灌装头封 盖扭力(矩),封盖外观连续取样与封盖头数量相同PAT检测1次/8h连续取样与封盖头数量相同瓶口内容物残留1次/4h10瓶/次冷 却区冷却入口第二段冷却槽冷却水余氯1次/2h50ml/次入口第一段冷却水温度检查温度表冷却后产品中心温度1瓶/次制成品糖度、酸度、PH、浊度首末件;1次/2h1瓶/次茶多酚首末件;1次/2h感官品评首件;1瓶/桶品保与生产每班品评1次,需报表记录包 装 区内包装日印、套标首件;1次/2h随机目检外箱日印、封箱胶点首件;1次/包装机.2h2箱/次标签及纸箱标识符合性1次/2h环境洁净区空气质量每年一次生产前QS要求产程时间1次/批/2. 管制要求补充说明: 2.1所有感官异常均需送回统一公司最终判定。 2.2软水导电度标准目前总部暂未制订标准,但各厂必须做检测,出现明显波动时需提供水样及产品做感官判定; 2.3充填线洗瓶后瓶内杀菌剂残留,首次生产、瓶型变更及变更洗瓶水压力时要检测确认,消毒剂残留测试方法见6.1 2.4净含量:根据净含量标准(体积)与密度(20时)值制定净重量规格,以称重方式实施。验证时机:每半年一次及产品配方变更时验证确认。 2.5 生产线卫生状况检查,依照饮料微生物工程检查标准8000-611-1208-0009F。 2.6 绿茶等中性产品异常留样制度:1)目的:发现变质异常时,及时检测调配液留样中是否存在相应微生物,协助判定。 2)执行时机:日常生产期间需执行该留样制度; 3)方法:每班最后一桶以无菌试管(25ml)取样,置冰箱保存(条件:05/14天),直至确认产品无异常。 三、制程异常管制要求: 1.原则:需由统一公司最终进行异常判定,并提供处理意见,代工厂不得擅自处理。 2.管制项目及要求: 管制项目异常状况描述相关产品隔离确认半成品放置第3.1条要求进行安全放置期间半成品不得出现异味、理化指标异常,超出安全放置期间半成品排料处理;糖酸度、pH超出成品规格界限值调配作业员、现场品管、生产主管、品保主管不低于10人三点品评,4人以上判定有差异则成品判定异常,产品作为次级品处理;浊度超出制程规格绿茶浊度8.5NTU以下,感官品评(三点品评)无明显差异,则成品可判定合格品出货,绿茶浊度8.5NTU以上,红茶浊度10NTU以上,产品需做33-36保温7天观察产品外观风味,同步正常品做33-36保温7天对照无明显差异可判定正常出货;茶多酚调配液超出管制规格确认生产能否返工处理,否则对成品做风味品评判定,同时留样保温观察产品外观、茶多酚、风味衰减状况;杂质有肉眼可见明显杂质产品隔离待验,判定是否全检处理沉淀非果肉、天然茶叶沉淀等不正常沉淀产品隔离保温待验,相关单位共同评估处理风味、色泽配料添加错误、添加顺序不正确等造成风味及色泽异常1、调配液组织感官品评,判定为异常时需排放。 2、成品感官品评判定,出货产品需留样保温观察产品风味衰减状况;回流时间超标(参照第3条),致产品色泽异常超出制程要求回流时间,生产必须排料处理,未排料生产之成品判报废处理杀菌温度(*)超出管制上限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验,感观品评判定产品保质期内风味衰减是否正常,无异味;低于管制下限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验,判定产品安全性;热充填中心温(*)温度超出管制上限造成产品变形者隔离待验,或生产返工挑检。温度低于管制下限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验旋盖外观(*)浮盖、裂盖、跟旋等异常品挑检不彻底1.制程发现异常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观察;2.保温翻检时发现异常者,依第4条要求抽样隔离保温,品保翻检不得检出;异常时间产品生产全检;日印不良错误或日印不清产品隔离待验,生产返工处理扭力(*)低于管制规格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验,做跌落实验;高于管制规格扭力高于1.96N.m以上,产品隔离待验。瓶口内容物残留糖斑复检比例超出1/10溯源至合格时间段,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检洗瓶水余氯(*)高于管制规格感观品评判定产品是否正常出货,同时依第4条要求隔离保温待验;低于管制规格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待验;冷却水余氯低于管制规格产品依第4条要求隔离待验;净含量抽样量与封盖头数量一致,抽1015瓶平均值低于标示值产品隔离待验,依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75号令判定被外部抽查不合格的风险,不合格品分插处理、限区出货或作为次级品。单瓶净含量不符合国标75号令的要求产品隔离待验,全检返工内包装生产批号、标示错误等产品隔离待验,生产可作返工处理外箱、 包装检查生产批号、标示错误与内包装不符,箱体变形损伤及有明显压痕、封箱胶点缺少或开箱检查时不能将胶点上纸层带下等产品隔离待验,生产可作返工处理微生物超标/保温品变质产品胀瓶、内容浑浊、色泽变化依微生物污染事件处理办法执行3.设备停机时处理方式:3.1长时间停机:充填机故障、杀菌机故障、输送带断裂、冷却机故障、套标机故障、封箱机故障、堆栈机故障等,半成品调配液温度保持25以下,低酸性产品调配液存放时间:6h,高酸性产品调配液存放时间:8h;若温度?25,饮料低酸性产品调配液存放时间:4h,高酸性产品调配液存放时间:6h;其它按下述内容处理: 1)杀菌机充填机停机停机时间执行措施产品处理单次停机时间30min以内执行3.2要求执行3.2要求单次停机时间3060min排料做充填系统热水循环不得灌装,已灌装产品直接报废;单次停机时间60min以上杀菌充填系统做SIP不得灌装,已灌装产品直接报废;单次停机时间240min以上杀菌机、充填机进行CIP (三步洗)后进行SIP不得灌装,已灌装产品直接报废;开机后,该产程累积停机时间60min以内,单次停机30min以内正常生产正常灌装开机后,该产程累积停机时间60min以上排料执行一次杀菌充填系统SIP最近一次停机排料,不得灌装,已灌装产品直接报废;2)冷却机停机时,未进入冷却机的成品应及时进行人工冷却,未及时冷却之产品全部隔离保温观察,感官品评判定。3.2 充填机设备短停:(根据实际代工品项,删除不代工之品项相关标准) (1)充填机停机时,产品100%回流到储存缸,最长回流时间要求如下:中性茶饮料:5min; (2)充填机停机时,充填桶应保持较低液位;生产需关闭洗瓶口水阀;无论短停时间长短(超出1秒钟即视为短停),充填阀至封盖间不得滞留产品,否则停留在充填机星轮、输送带上的产品需剔除,若生产现场不能确保短停产品剔除,则短停后开机75瓶产品需隔离保温确认安全性; (3)开机时测量充填温度,如低于标准,不良品需拣出;观察是否有杂质或沉淀,拣出不良品。同时充填缸内的充填物需排放。3.3充填机及杀菌机停机(故障短停或长时间异常停机),当班品管需于报表或工作交接本中记录停机起始及结束时间、停机原因、剔除异常品数量; 4.异常品保温及微生物样总要求4.1说明:本标准中涉及产品保温的要求,均依本条款要求执行; 4.2异常分类: (1)安全性异常:扭力偏低、杀菌温度偏低、调配液放置时间、杀菌清洗液浓度偏低等涉及产品密封性、杀菌、产品初菌数的管制项目偏离管制标准的制程及成品异常;微生物异常:微生物检测超标、保温翻检发现变质、同批持续3件变质客诉等已造成产品变质的制程及成品异常;(2)非安全性异常:感官品评、扭力偏高、杀菌温度偏高、沉淀、理化指标不合格等涉及产品风味、理化指标偏离,可能造成产品货架期内风味、色泽品质劣变的管制项目偏离管制标准的制程及成品异常,; 4.3异常品取样或保温取样要求异常类型取样及保温取样要求非安全性异常异常时间段内1箱/小时,最少取样量3箱安全性异常异常时间段内随机分布取样50箱微生物异常异常时间点前后各5000瓶或异常时间段内随机取样10000瓶4.4保温观察及判定说明异常类型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及判定说明14天21天28天非安全性异常33-36观察异常是否造成产品外观色泽异常,风味做感官品评判定,保温品1瓶/30min取样检测理化指标,判定异常产品是否能出货保温品保留1箱持续观察外观、色泽、风味品质,取2瓶做理化检测持续观察产品外观、色泽、风味品质,取2瓶做理化检测,判定产品销售期品质,如有异常需知会业务特殊处理;安全性异常33-36(低酸性)判断产品外观、色泽、风味及安全性品质,并判定产品是否能出货保温品保留1箱持续保温至28天,每7天观察1次;若14天发现产品微生物异常则依微生物异常取样处理;25-30(酸性)微生物异常33-36(低酸性)统计隔离品微生物异常不良率,检测产品外观及理化指标非重大微生物异常则保留1箱持续保温至28天,每7天观察1次;重大微生物异常依微生物污染事件处理办法标准执行25-30(酸性)4.5微生物样要求(1)非安全性异常:不必取样;(2)安全性异常:1瓶/小时,最少取样6瓶,酸性产品25-30保温5天,低酸性产品33-36保温5天依产品标准检测微生物项目; (3)微生物异常: A、变质样品依微生物污染异常产品分析操作标准8000-640-1202-0001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