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找道理.docx_第1页
为生命找道理.docx_第2页
为生命找道理.docx_第3页
为生命找道理.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為生命找道理 作者:林火旺人生充滿矛盾,許多人往往在顛沛流離、歷經風霜之後,才體悟到生命的道理,從而更懂得珍惜生命;而一個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人,反而常常覺得生活無趣、無聊。不論個人的生存條件存在多大差異,認知人類共同的特質及處境,似乎是為生命意義找到合理定位的先決條件;就像你得先知道你有多少錢,才能決定買得起什麼價位的衣服。 任何一個進行深度思考的人都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有共同特點:無常、無奈、渺小、孤獨、死亡,這些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共同命運。 無常 當人們碰到突如其來的變故,常常會有人生無常的感嘆,但是這種感慨通常只是一時的,事過境遷之後,一般人都會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型態,彷彿世界宇宙從此就會配合他的步伐,不會再有意外。其實人生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是由於人們沒有嚴肅體認到這個生存特點,反倒把它當成了意外。 想思索人生的人,都必須用心體會人類存在的無常,才不致於對人生產生不必要的幻想。我常對學生說:你們比我年輕,但不一定比我晚死。試想,你住的地方明天有可能會發生七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誰能保證自己在明天過後還是活著?颶風來襲,誰知道它要帶走哪些無助的生命?用中國人的說法:一切都是命,地震、颱風不會分辨年齡、膚色、體力、智商、貧富、族群的差異,它們對待所有人一視同仁,即使年輕力壯的生命也無法倖免。 豈止大自然的力量難以抵擋,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也超出人類的掌握。每天打開報紙,都可以看到因溺水、車禍、凶殺而死亡的人,他們早上可能還神采奕奕,下午就命喪黃泉。在他們死前一天,誰想過明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呢?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發生大地震,隨台灣山富旅行社到當地旅遊的11名團員,天搖地動時正搭乘都江堰的纜車,纜車卡在50公尺的高空。隔日救難隊進行救援時,56歲的王民權不幸墜地身亡。這些人絕對想不到出去旅行會碰上地震,即使碰上地震,也想不到會正在搭纜車;即使正在搭纜車,也想不到會摔死;即使有人摔死,也不應該會是自己。然而,死神的降臨存在太多的偶然和巧合,誰會被死神眷顧?沒有人可以掌握,因為誰都有可能! 2000年3月21日,台大土木系的同學張振聲在籃球場打球,突然昏迷倒地,原因至今不明,經搶救後仍然變成植物人。2009年2月23日傍晚,清華大學計量財經金融系學生葉昊定和同學到體育館打籃球,為了撿界外球而鑽進角落的鐵椅下,遭到電擊而不治身亡。這兩位同學發生事故時都只有20歲。 每天校園裡有成千上萬的學子在打球,誰想過會因打球變成植物人或身亡?即使不從事激烈運動,也不能保證安全。2007年6月6日清晨,護士林淑娟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和東興街口,被酒醉駕駛的知名女歌手林曉培撞死。40歲的林淑娟原本在屏東東港鎮的安泰醫院任職,才剛上台北工作就慘遭橫禍,令人不勝欷歔。 在外商電腦公司上班三十六歲的黃國賓,2009年6月2日傍晚,騎著機車載妻子回家途中,經過台北新莊瓊林路附近的河堤時,與一顆流彈擦身而過,但他騎了一公里後才告訴妻子他身體不適,把車停好後隨即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經醫生檢查,發現使他致命的是一顆貫穿右肩、深入胸膛的子彈。平凡的上班族如黃國賓,就是如此命乖運蹇。2010年4月25日下午,國道三號3.1公里處發生嚴重山崩,有三輛車四個人慘遭活埋。從挖掘出來破碎的車體,可見大自然的威力實在驚人。當天既無地震、又無大雨,經過這個路段的人,沒有人想到會發生這樣的災難。有些當時在現場的人事後表示,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 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 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在山崩塌下來那一刻,他們緊急煞住車子,只差幾秒鐘就成為受難者。生死真的只有一瞬間! 如何面對人類的共同命運? 誠如楊慎詩中所說的:浪花淘盡英雄,偉人和凡夫俗子一樣,最後都將化為塵土,人生不論得意或失意,每一個人最後的命運都是死路一條,那麼人世的豐功偉業有什麼意義和價值?生命如果沒有意義和價值,人類為何不選擇早點結束生命,而留在人世間受盡折磨和打擊呢?如果選擇繼續活下去是理性的行為,那麼理性人第一個要處理問題的就是:如何對人類生命中的共同命運,提出一個合理的態度。 (一)盡性知命 人生的無常、無奈和渺小似乎是人類永遠無法改變的處境,人應該如何面對?儒家盡性知命的態度可以在這一方面提供我們生命的智慧。 所謂盡性知命用比較通俗的說法是盡人事,聽天命,一個孩子如果懶散好玩,父母可以用鼓勵或懲罰、恩威並濟的方式要求他用功讀書。但是如果他已經很努力讀書了,學業成績還是不理想,代表孩子已經盡了人事,那就不應該受到責難。因為父母可以改變他用功的程度,卻無法改變他的智商不高。盡性就是竭盡一個人的能力,而知命的命指的不是反正一切都是天註定,乾脆什麼事都不做的宿命論,而是指人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凡是人的力量所無法改變的就是命。其實不只是智商,人的美醜、性別、省籍、族裔都是與生俱來,都不是人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是命。對於命中事,儒家的態度是:人必須認知或體悟到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俗語常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個人要花多少時間在他的田地耕種,完全可以由自己決定;然而一個人努力耕耘,就一定會有好收成嗎?那可不。一個颱風或地震就足以讓他一切的心血白費。但是人應該天天擔心天災損.辛勤耕作的果實嗎?這種擔心不但不會影響天氣的變化,也於事無補。一個容易患得患失的人,就是沒有參透儒家的這個道理。得或失,並不是人所能完全掌控的,而是受到許多意外的影響,太在乎得失的人,就是把許多不是自己能夠負責或改變的事,也攬到自己身上。 任何人都難免會有得失心,但是這種擔憂應該適度。過度擔憂命中事的人,負擔太沈重,而且也沒有必要。不妨調整心態,在自己可以努力的部分努力。至於命中事就是老天爺的事,就是你不應該管的事。所以知命的另一種面向就是認命,認命不是消極的人生觀,而是知道人有人應該守的分寸,知道什麼是可以期待、什麼是不可以期待的。 譬如,一個人知道自己醜,就承認醜;知道自己笨,就承認笨,這樣反而心安自在。醜要裝帥、笨要裝聰明的人,其實活得很辛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所有與生俱來的特質,都不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沒有人需要為此負責,也不需要因此而感到得意或愧疚。如果一個人明知自己醜,還去參加選美,一定自取其辱;明知自己笨,卻以獲得諾貝爾獎作為人生目標,一定失敗。其實醜的人可以做和美醜無關的事,不聰明的人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反之,如果有人因為自己長得帥、智商高而得意洋洋,這個人顯然卻缺少智慧。可建議他深入思考一下:現在很帥、很聰明,說不定下次出門會碰上嚴重車禍,立刻就變得醜陋、愚笨。人生無常不就是這個道理?人可以因為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成果而驕傲,但是天生的優越條件,卻一點也不值得驕傲。理由很簡單:你可以因為運氣好而擁有美麗,你也可能因為運氣不好而失去它。 老天爺關了你一道門,一定會替你打開一扇窗,沒有人永遠運氣不好,也沒有人永遠都會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懂得生命無常、無奈的人,只要肢體健全、父母健在,都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人不但無法決定自己的生,也無法決定自己何時死、如何死。即使是生死之間的許多事情,無論是親情、友情或愛情,也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握。如果人能體會人類生命的卑微、渺小,會更懂得謙卑,不會好高騖遠,更不會自我膨脹,生活中受到委屈,也不會懷恨在心,讓自己活得很不舒服。楊慎說得好: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間終會把所有恩怨情仇、成敗得失一筆勾銷,替每一個人討回公道。 有一位很久沒有來打籃球的球友,有一天出現在球場上,原來他的心臟出了毛病,裝上兩根支架,再也不能再打籃球了。看他難掩沮喪,我半開玩笑地說: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他有點驚訝,我不疾不徐地問他:只要是人都會死,對不對?他當然不可能否認這一點,你認為人要死的時候,是心臟發作三分鐘就不省人事,不到一天就離開過世?還是得了癌病,經過開刀、化療,最後在病榻上輾轉三年痛苦而死?哪一種死法比較好?他選擇了前者的答案,畢竟自己沒有痛苦,家人也免受折磨,這種的死法才叫做善終。 同樣是生病,與其每天都擔心自己的病情,不如換一個方式思考。吃虧就是佔便宜、退一步海.天空這類的俗話,其實就是儒家盡性知命的民間版。雖然人生有限,但是如果你想讓短暫有限的生命活得精彩、發光發熱,這些古老的智慧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與其擔心死亡,不如為生命找一個道理 哲學的智慧來自於害怕死亡,理解死亡是哲學的一個課題,畢竟死亡代表人際關係的完全斷裂和隔絕,是人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但根據古希臘時期的斯多噶學派( stoicism )的看法,世界是一個理性的有機整體,其中每一個部分之間的互動,都是為了整體的利益,而全體的發展則是由神所命定的,人沒有自由,人的命運也是由神決定的,而世界從一個階段到另一階段,都在不斷重複,是一種無止境的循環。 基於這種宇宙觀,斯多噶學派認為死亡只是一種轉變,是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就像稻子成熟終會被收割,表面上稻子消失了,世界卻不曾消失,事實上稻子也不是真正消失,只是改變其存在形式而已。同樣的道理,由於宇宙是永恆的,人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死亡也只是改變存在的形式而已。 斯多噶學派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人來自於自然,終將回到自然,所以死亡是一件極自然的事,沒什麼好怕的。這樣的說法對擔心死亡的人們會因此而感到寬心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然而,人對死亡的恐懼不只是擔心自己的消失,而且也擔心與自己所關心的人天人永別,此外,對於死後的狀態一無所知,也會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 我們必須承認,對於死亡的解釋,哲學絕對不如宗教具有吸引力。譬如基督教給世人傳遞了一個福音:信上帝得永生,只要你相信上帝,按照上帝的指示過活,不但你可以不死,還可以和你所愛的人在另一個地方重聚。這是一個多麼具有吸引力的承諾!你所害怕死後會失去的一切,將會在上帝的國度中重現,唯一的條件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上帝。如果宗教的承諾是正確的,任何理性人都應該相信宗教。 但是令人質疑的是,世界上有那麼多種不同的宗教,每一種宗教都認為自己相信的才是真的。簡單的邏輯告訴我們,不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宗教同時是真的,其中一定有一種是假的,也有可能的是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是假的。說不定宗教只是人類自我慰藉的一種設計,其實是人以自己的肖像創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以自己的形像造人。 如果哲學無法對死亡提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是不是哲學就失去價值?事實不然,死亡是人類的極限,超出人的能力範圍,而哲學則是一種理性的工程,屬於人的能力範圍之內,所以它無法解決超出人類理性以外的事物,這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死亡是人類註定的命運,但是不想死亡卻是人類非常重要的欲望,哲學可以貢獻的是:對一定會死卻怕死的人來說,與其恐懼死亡,不如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最值得活? 十七世紀英國大思想家霍布斯( Thomas Hobbes ),就是以對死亡的恐類最重要的欲望。對他而言,求生是理性人的天性,只要這樣做能夠是人(self-preservation)懼,建構其政治理論。霍布斯的人性論認為,自保換取生命,理性人願意付出相當大的自由做為代價。簡單來說,霍布斯的人性論即是:好死不如歹活,只要能夠活命,怎麼活都比死好。 霍布斯這種視生存為最高價值的主張,不一定會被所有人接受,但是它對大多數人應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