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能写作简单的新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重点、难点:1.掌握新闻常识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给加点注音: 溃退( ) 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解释词语:业已: 锐不可当 二、合作探究: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 反映了_2、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3、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况主要内容: 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_ _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的敌情时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那两方面的评论?详略说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三、当堂检测: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_ 2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_ _4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 _5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