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docx_第1页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docx_第2页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都名城研究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唐亦功(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062)摘 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城市规划理念及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堪培拉城市规划中的民主理念和城市规划中的借助地形和绿化营造的景观多样性,是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的。关键词:堪培拉;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收稿日期:2014-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14)03-0012-03作者简介:唐亦功(1957-),女,吉林梨树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变迁和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是首批来此的欧洲人约书 亚约 翰摩 尔买下此地后 , 认为它形似一个 “ 果 酱 罐 ” 而 称 其 为 “ 堪 培 拉这个在上世纪初才规划建设的新兴城市,是一个“籍澳大利亚人民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建立起来的国家首都”,也是一个“世界上最完美的首都”,是二十 世纪最伟大的城市规划典范。 其先进和优秀的城市 设计在国家首都的规划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堪培拉的历史堪培拉所在的地区原名“恩纳瓦”。 “恩纳瓦人” 是住在这一地区的土著人, 他们大多聚族而居,除 了从事农渔业外, 互相之间亦有商业和贸易交往。 欧洲人初次来到这一地区原是为了寻找一条叫做 “莫里贝治”的河流,他们于 1820 年 12 月抵达了这 一地区,尽管“莫里贝治”河在他们抵达一年以后才 被发现。 首批欧洲的定居者选择了这片石灰岩平原 中的一片土地作为他们的栖息地,这里现在是澳洲一说是早期欧洲人初到此地询问当地(Canberry)”;人这片地区的名字时,当地人称其为“堪培拉”;也有人认为“堪培拉”是白人对土著语发音的一种变 体,堪培拉(Canberra)在当地的土语中,意为聚会点(Kamberre)。 但堪培拉这一地名的最终确定,据说 还要晚至 20 世纪初。 当时的三月在举行“丹蒙女士 节”庆典时,“堪培拉”这一名称才被确定了下来。 最 终,堪培拉被选作这个国家的首都。1912 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建筑师格里芬在130 多位来自澳洲各地、北美和欧洲的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参加的堪培拉规划设计国际比赛中成为 优胜者,其后,便和他同为建筑师的妻子马利安一 起来到了堪培拉。二、格里芬其人和他的规划方案国家博物馆的所在地。1823 年,这一地区出现了第一个欧洲移民建立的农场,自此,欧洲移民和土著 人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之后的数十年间,又陆 续有一批批欧洲的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他们有的是 富有的商人来此购买土地建立农场(如现澳洲皇家 军事学院所在地原来即为一苏格兰富商的私人农 场);有的是宗主国流放的囚犯建立的定居点(如至 今仍在运作并对公众开放的“蓝扬”农场)。“堪培拉”名称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12格里芬生于 1876 年,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建筑,并在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 F.L.赖特的事务所中工作过。 格里芬 1913 年来到堪培拉,1920 年 离开堪培拉,在堪培拉待了有 7 年之久。 之后,格里 芬又在墨尔本和悉尼设计了很多私家住宅和大学 建筑、电影院及办公大楼。1935 年,格里芬应邀来到印度,他在此先后设计了图书馆和一些建筑。格里芬死于 1937 年,他一生最著名的成就当属对堪培1.全城中轴线的绿茵带2.宾夕法尼亚大街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拉的规划与设计。格里芬于 1913 年来到堪培拉时,敞之地和规划中心的首都山地区,布设了国家最重曾被任命为要的立法机构国 会大厦。并以国会大厦为圆 国家首都设计和建设委员会的总监。 一战爆发后,由于经费紧张,致使格里芬的很多设计蓝图都难以 实现,如现在在这一区域中,就少有格里芬设计的 建筑物。格里芬夫妇首先选定了首都山和周围的谷地 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天才的、充满活力的设计。堪培拉大区的地势高低不平,该基地的西北和 东南两个方向分别有黑山和爱斯利山,两座山脉绵 延南伸至一片地势低洼的谷地,谷地的南部又是一 个高丘,整个地区呈一不规则的三角形。格里芬的设计重点是沿着马龙高河(Molonglo River)的河道建一个大湖,以周围的爱斯利山和黑 山作为三角形的两个顶点。 首先,在这一三角形中 心位置最南部的高丘(今称作首都山),格里芬将其 作为了国家最重要的机构澳大利亚国会的所 在地,周围则分布有各类研究院所、大学、市政厅和 一些政府机构等,如堪培拉国立大学、军事学院、澳 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国立图书馆、高等法院、国立美 术馆、国家档案馆及国家博物馆等;其次,在首都山 北部的低洼谷地,格里芬将其设计成了一个连贯东 西的大湖,今称为格里芬湖;最后,在格里芬湖北部 的区域,即西部的黑山和东部的爱斯利山之间的大片区域,则布设了城市的主体(见图 1)。心, 其交通和各类国家重要建筑如堪培拉国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学院等向四周呈放射环状展开。首都山北依红山, 南有格里芬湖与市区遥遥相望,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设计主题十分突出的场所。 在此可对比一下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设计。 华盛顿城的选址是由华盛顿在美国建国之初亲自选定, 由法国建筑师埃尔夏尔朗方负责进行规划设计。 华盛顿城位于波托马克河和安河之间的三角地带 内,地形较为平坦。 中央有一突出的小丘,叫仁金斯 山。 三角地带北部和西北角,分别有几条小溪穿越其间(见图 2)。图 2华盛顿城市规划朗方 1791 年在对其进行规划时,首先将联邦政府的中心建筑国会大厦布设在仁金斯山上,故仁金斯山亦称国会山。 其次,以国会山为中心,拟定了 全城的中轴线,西起波河东岸,东至安河西岸,全长 约 5 公里半。 该中轴线的西段,就是有名的绿阴广 场,白宫便位于绿阴广场的西北,与国会大厦以一 条大道相连。 美国政府的许多重要的建筑如白 宫、华盛顿纪念堂等都位于这条中轴线附近。 后来 由于将该中轴线西端的沼泽地填平建成了波河公 园,使得中轴线向西延长到了 7.3 公里。至 1922 年, 又在其延长线上的西端起点建起了林肯纪念堂。比较澳洲首都堪培拉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城 图 1堪培拉城市规划三、堪培拉规划的意义(一)城市规划中的民主理念堪培拉作为澳洲的国都,在其城市规划的设计 上充分体现了民主执政的理念。 如占据整个城市高13三 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市规划,我们不难看出,其共同点是非常显而易见 的。 首先,将国家的重要立法机构国会大厦,布 设在整个城市规划的制高 点国 会 山 地 区 ; 其 次,以国会山为中心,四周布设着国家的各类重要 建筑物。 如堪培拉的各类研究院所、大学、市政厅和 一些政府机构等 , 计有 : 堪培拉国立大学 、 军 事 学 院、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国立图书馆、高等法院、 国立美术馆、国家档案馆及国家博物馆等。 而华盛 顿国会山附近则有白宫、高等法院,林肯及华盛顿 纪念堂等。 显示了民主政府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 分立的立国宗旨和民主理念的具象意义。(二)借助地形设计城市,城市景观多样1.山脉、水体交错,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丰富 城市景观的规划原则。 首先,格里芬将位于基地西 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黑山和爱斯利山作为整个规 划的两个顶点,布设了国家最重要的各类机构。 并在其间的大片区域布设了城市的主体建筑。 其次, 将国会山北部的低洼谷地,开凿成了格里芬湖。 使建起了一个绿化试验园地,这是当时澳洲政府自然保护思想的很好体现。 其后,温斯顿先后被任命为 森林部部长,城市规划师以及国家园林总监。 温斯 顿首先对适于这片区域种植的大量外来和本地树种和灌木进行了评估和研究,制定出了对其进行绿化的最佳方案和计划。首先,在有着 160 公顷土地的阿克顿地区,温斯顿建起了颇具规模的阿克顿植物园。仅在 1914 年1920 年间,这个植物园就成功 地试验培育种植了 45000 棵各类树木。 其次,温斯 顿还对堪培拉北部贫瘠的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了评估和测量。 在 1914 年以后的 10 年间,他对 1000 公顷的公共土地进行了登记造册并为他其后在此 种植大片的松树林奠定了基础。 此后,温斯顿在堪 培拉这个干旱多风的荒原上, 在 1913 年1926 年 间的 14 年中,先后栽种了 200 万棵树木和灌木。 堪 培拉现在之所以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和当年温斯 顿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四、结束语总之,城市规划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和文化 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所体现出的原则和宗旨能够 真实地反映出其所代表的国家或民族的具象形象。 因此, 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科学理性的城市规划, 不仅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同时也是进一 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参考文献:1Lyall Gillespie. Canberra 1820-1913,AGPS,1991.2Alan Fitzgerald.Canberra in Two Centuries,Clareville Press, 1987.3Lyall Gillespie.Ginninderra Forerunner to Canberra,selfPublished,1992.得山脉和水体交相辉映,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景观。 比较朗方对于华盛顿的城市规划,可看出与堪培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在华盛顿仁金斯山上建 造国会大厦,将城市中轴线西端的沼泽地开挖成为 波河公园等。2.建筑和绿化交错,营造温馨宜人的人居环境 堪 培 拉 先进的绿化设计应首先归功于查尔 斯温斯顿,他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园艺学家。 当堪 培拉奠基时,这片终年吹拂着大风的贫瘠的石灰岩 平原上找不到一棵树,周围的山坡也因放牧过度而 变得光秃一片。 1911 年,澳洲政府采纳了温斯顿的 建议,在阿克顿高地(今为澳洲国家博物馆所在地)Canberra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esTANG Yi-gong(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Canberra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eaningof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and stud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