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1.ppt_第1页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1.ppt_第2页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1.ppt_第3页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1.ppt_第4页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郭学望 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绪论第1章 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第2章 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第3章 树木的营养生长 基本理论第4章 生殖生长第5章 树木的整体性及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第6章 苗木培育第7章 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第8章 园林树木的栽植第9章 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基本技术第10章 树木修剪与伤口处理第11章 树洞处理与树体支撑第12章 树木的各种灾害第13章 树木的诊断与古树养护,绪论,本章要点: 园林树木:p1 园林树木特点:p1 园林树木栽培 狭义:p1 广义:p1 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p1 园林树木栽培的任务:p2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任务:p5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新进展,1、园林树木栽培(狭义):指从苗木出圃(或挖掘)开始直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的栽培实践活动。 2、园林树木栽培(广义):包括苗木培育,定植栽培,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种灾害的防治等。 3、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园林树木栽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园林树木,特别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自然式或人工式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环境、观赏、游憩和经济生产的综合效益。,4、园林树木栽培的任务:(1)加强对现有树木的管理(2)扩大绿地面积(3)科学配置、合理修剪、精心养护(4)处理好园林树木成活生长与市政建设的关系 5、园林树木栽培的实质:在掌握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树木及其环境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调节与干预,促进或抑制其生长和发育。,6、园林树木栽培的新进展(了解)(1)园林种苗容器化(2)大树移栽机的使用(3)抗蒸腾(干燥)剂的使用(4)施肥新方法和肥料新类型的使用:按胸径施肥按根系分布施肥 干化肥打孔施肥(微孔释放袋)、树木营养钉打入土壤(5)新型材料填充树洞(6)人工机械修剪 化学修剪(7)新型高效低毒农药使用和生物防治,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苗木培育、移栽定植和养护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的研究对象是:主要是城镇、宅院、风景区等正在生长和即将移植的木本植物。 研究内容:(1)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园林苗木的培育;(3)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的理论与技术;(4)定植后树木的环境和树体管理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的任务:是服务于园林树木栽培实践,调控树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大绿地栽植面积,加强现有树木的科学管理,使园林树木适应环境,延长寿命,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游憩观赏和经济生产的综合效益。,第1章 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本章要点:介绍了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与年龄周期。阐述了树木各个发育阶段与年龄时期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栽培实践;还讲述了树木衰老的机理与复壮技术。,重点内容,树木的生命周期(大发育周期):p6生长与发育: p6植物的个体发育: p7树木生命周期中个体发育的概念、特点p7及发育阶段划分的依据与标志p8-9树木生命周期中年龄时期划分标准,实践意义及其与发育阶段的关系。 P14-16树木衰老的机理、复壮的可能性与主要技术措施。 p20-21,了解内容,树木阶段发育分区的机理、方法与实用价值p9-12树木阶段发育所必备的内部条件p13树木衰老的标志p18,树木的生命周期(又称大发育周期):是从种子萌发起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直到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反映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是树木生命活动的总周期。 生长:是指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量的积累)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增大和能量积累的量变 发育:是指树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质的变化),是树木的性成熟,是细胞分化中质的变化,一、树木的个体发育,(一)个体发育的概念 个体发育:是指某个体在其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生活史)。 植物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生长形成幼苗、开花、结实、衰老、更新和死亡的全过程。 一年生植物:春播秋实,一生是在一年内完成的,一个生长季节。 二年生植物:秋播夏实,一生是在两年内完成的,跨越两个相邻的生长季。 多年生植物:要经历多个发育周期后才开始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再经历多个年份的开花结实(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最后衰老死亡。完成总发育周期的时间长。,(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正常生命周期的全过程)(1)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 树木的发育周期通常分为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a 胚胎阶段:受精卵 合子 胚种子 b 幼年阶段:种子萌发 幼苗具开花潜能的树体实生苗第一开花是幼年阶段结束的标志 c 成熟阶段:年年开花结实 d 衰老阶段:老化过程,(2)树体发育阶段分区,由于阶段发育的局限性,顺序性及不可逆性的特点,导致树体不同部位器官和组织存在着本质差别。因此,多年生成年树越接靠近根颈年龄越大,阶段发育越年轻;反之,离根颈越远则年龄越小,阶段发育越老。“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幼年区(幼年阶段)-转变区(生长阶段)-成年区(成熟阶段)-衰老区(衰老阶段),2、无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无性繁殖树的阶段发育是原母树阶段发育的继续,所以无性繁殖树的发育特性,要看营养体取自什么起源、什么发育阶段的母树和部位。 (1)取自成熟阶段的枝条:不再经历个体发育的幼年阶段,除枝穗带花芽者成活后可当年或第二年开花除外,一般都要经过短暂几年的营养生长(营养积累)才能开花结实,即很开进入成熟阶段 (2)取自幼年阶段的枝条:直接进入幼年阶段,但幼年阶段比实生树体的幼年阶段时间短,能较快的进入到成熟阶段。 最后成熟时间会缩短、衰老阶段会提前、因而营养繁殖树的寿命要比同龄的实生树寿命短。,(三)树木阶段发育所必备的内部条件,1、树木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生长量(营养储备) 植株达到一定大小是阶段转化的首要条件。2、生长点分生组织要经历一定数目的细胞分裂 是阶段性变化的决定因素3、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物质代谢活性和激素的变化 乙烯利能促进提早开花、赤霉素能延迟开花,二、树木的年龄时期,(一)有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按园林树木栽植养护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树木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和衰老期等5个年龄时期 1、幼年期 时间段: 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 特点:树冠和根系的离心生长旺盛,只有营养生长和营养积累,开始形成树冠和骨干枝,逐步形成树体特有的结构,为首次开花结实做好了形态上和内部物质上的准备。栽培措施:加强土壤管理、充分供应水肥、轻修多留枝、观花观果类树木应促进其生殖生长,可喷布适量抑制剂 2、 结果初期时间段:第一次开花开始大量开花之前 特点:树冠和根系加速扩大、离心生长最快。直至达到定型的大小;树冠的外围或先端开始形成少量花芽,但花芽较小、质量较差,坐果率低,开花结果数量逐年上升。 栽培措施:轻剪、重肥;缓和树势、防徒长,生长过旺,可控制水肥,少N肥,多P、K肥。必要时可使用适量的化学抑制剂。,3、结果盛期 时间段:开始大量开花结实开花结实连续下降的初期 特点:树冠分枝多,花芽发育完全,开花结果部位扩大(内外膛)开花结果多且数量稳定(或大小年波动小),骨干枝离心生长停止,树冠达到最大限度。末端小枝衰亡,内膛开始发生少量生长旺盛的更新枝条。根幅也达到最大范围,须根有大量死亡现象(自疏) 栽培措施:a充分供应水、肥; b细致的更新修建,均衡的配备营养枝、结果枝和结果预备枝;c适当疏花疏果 4、结果后期(结果衰退期)时间段:大量开花结果的状态遭到破坏几乎失去观花观果价值 特点:先端的枝条和根系大量衰亡,向心更新强烈,生长衰弱、病虫增多、抗性减弱。 栽培技术:a大量疏花、疏果为重点b加强土壤管理、增施肥水、促发新根c适当重剪、回缩和利用更新枝条 d小年则促新梢、控花芽 5、衰老期 时间段:骨干枝、根逐步衰亡植株死亡 特点:骨干枝、骨干根大量死亡,结果枝和结果母枝越来越少、枝条纤细且生长量很少,树冠平衡遭到破坏,树冠更新复壮能力很弱,抵抗力显著降低,木质腐朽,树皮剥落,树体衰老逐渐死亡。 栽培技术:对于一般灌木,可以萌芽更新或砍伐重新栽植。对于古树名木:采取各种复壮措施,无可挽救时伐除,(二)无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无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没有胚胎阶段,幼年阶段无或缩短,无性繁殖树生命周期中的年龄时期可划分为营养生长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和衰老期等5个时期。 各个年龄时期的特点及其管理措施与实生树相应的时期基本相似或完全相同。,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树木的衰老是指其生长和代谢逐步减低,它是有秩序的、逐步衰退的变化 (一)树木幼年阶段的特征幼年阶段不开花,生长率指数增加快、营养生长快,叶形、叶的构型、叶序、插条生根难易、叶保持性、茎的解剖构造、刺的有无、花青素的量都与成年阶段有所不同。 幼年阶段和成年阶段可以出现在同一植株上(上部成熟、下部幼年) (二)、树木幼年阶段变化的控制 育种上要加速阶段变化,栽培养护上要保持幼年状态 1、用控制环境条件的方法缩短树木的幼年阶段并诱导其开花 2、采用适当的砧木嫁接来控制幼年阶段的长度 3、重修剪或将成年接穗嫁接在幼年阶段的砧木上,或用赤霉素处理成年植株,使成年植物向幼年类型的转变,(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1、树木的寿命树木寿命的长短因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寿命长 2、树木衰老的标志树木的代谢降低、营养和生殖组织的生长逐步减少,顶端优势消失、枯枝增加、伤口愈合缓慢、心材形成,容易感染病虫害和容易遭受不良环境条件的损害,向地性反应消失、生根活力差,光合组织对非光合组织的比例减少。 3、树木衰老的机理 生殖生长过多、时间过长;根到枝干距离的增加,造成有机物、水分、矿物质和激素在运输上的困难增加;组织或器官老化、活性变差、抗性变差、易染病易风折风倒。裸子植物之所以寿命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抗腐和耐火。高含量的树脂和酚类常可增加抗腐性 4、树木的复壮 衰老进程不可抗拒,但局部复壮可以实现 深翻土壤、修建根系、多施氮肥和有机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回缩树冠等措施可以复壮树木;营养繁殖也可使树木复壮。,思考题,1. 树木完成阶段发育必备哪些内部条件? 2. 衰老树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复壮? 3. 根据树木阶段发育的特性,成年实生树可明显地分为哪几区? 4. 简答有性个体与无性个体年龄时期的主要区别。,第2章 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本章要点:介绍了树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的发育阶段、树木的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实践意义,阐述了树木物候变化的规律、落叶树物候期的特点及其与此相应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重点内容,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p23发育阶段: p23物候变化的一般规律p27落叶树的主要物候期,我们根据物候期的特点应采取的主要栽培措施p29-35,了解内容,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需水临界阶段、嫩枝成熟阶段。春型树木和冬型树木p24物候、物候期、物候相:p25物候形成的原因p25、霍普金斯物候定律p27,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又叫小周期,是指树木每一年随着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 一、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 发育阶段: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所必需的阶段。休眠和生长是年发育阶段中两种区分明显而又相关联的现象。与年发育阶段有关的主要是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一)春化阶段,春化阶段(黑暗阶段) 芽原始体在黑暗状态下通过,所以称黑暗阶段。由于通过黑暗阶段主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所以引用春化阶段这个概念。不同类型的树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不一样,据此可以概括的分为: (1)冬型树木:在小于10的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 (2)春型树木:能够在10 以上的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 不同树种、不同类型、不同起源的品种,通过该阶段所需要温度的高低和所需时间的长短也有相应的差异。 种子阶段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经历避光的一定低温过程,也就是通过了春化阶段。落叶树种子经过低温层积处理后,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加速幼苗生长。 不同树木的休眠深度与其春化阶段所需时间是一致的。一般冬性强的树种,休眠程度较深,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较低,需要经历的时间也较长。,(二)、光照阶段 树木在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必须满足其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再通过光照阶段,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和进入休眠,否则不能及时结束生长、组织不充实,冬季易受冻害。 南树北移-日照时间加长、生长期延迟、易遭冻害北树南移-日照时间缩短、光照不够发育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三)、其他阶段需要水临界期阶段(第三发育阶段) 嫩枝成熟阶段(第四发育阶段)木质化,二、树木的物候,(一)物候的形成与应用 物候: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物候期:与物候现象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或物候出现的期。 物候相:不同物候期树木器官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 树木的物候是其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具有遗传性。 我们通过物候认识树木生理机能与形态发生的节律性变化及其与自然季节变化之间的规律,服务于园林树木的栽植与养护。多年的物候资料可作为指导农林生产和制定经营措施的依据。 (二)、树木的物候特性 1、严格的时间顺序性 2、不一致性(或不整齐性)3、重复性4、重叠交错性,(三)树木物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推移,树木相应地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物候相。大多数树木春季开始发叶生长、夏季开花、秋季果熟、秋末落叶、以休眠状态度过冬季。树木的物候期主要与温度有关,每一物候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量。生长期:树木在一年中生长的日数一般指叶芽开始萌动至落叶为止的日数。生长季节:适合生长的时期,大致与无霜期一致。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物候差异很大,常绿树没有明显的落叶休眠期,落叶树有较长时间的裸枝休眠期。 1、不同树种物候进程不同,不同品种期物候进程也有差异 2、不同年龄时期,同名物候期出现的早晚也有不同 3、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年份(年代)它们的物候也不同。,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差悬殊,夏季则相差无几。一次物候的南北差异也有自己的特点。 1、物候的东西差异主要是受气候的大陆性强弱的影响。各树木的始花期:内陆早近海地迟,推迟的天数由春季到夏季逐渐减少 2、物候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春季树木的开花期,每上升100米约延迟4天。夏季书的开花期每上升100米约延迟1-2天。 3、物候还受气候变迁的影响,即物候的古今差异 4、物候还受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 园林树木栽培中的土壤与树体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水、防寒、病虫防治及修剪等都会引起树木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进而导致树木物候期的变化。树干涂白、灌水会使树体春天增温减缓而推迟萌芽和开花;夏季的强度修剪和多施氮肥,可推迟落叶和休眠;应用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生长抑制剂和微量元素等)可控制树木休眠。,三、树木的主要物候期 (一)落叶树木的主要物候期 1、萌芽期 从芽萌动膨大开始,经芽的开放到叶的展出为止。 萌芽是树木由休眠期转入生长的标志,是休眠转入生长的过渡阶段 萌芽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主要决定于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是萌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土壤过于干旱、树木萌动推迟,空气干燥有利于芽的萌发。 树木的栽植,特别是裸根栽植,一般应在萌芽物候期结束之前进行。 2、 生长期 从萌动之后的幼叶初展到叶柄形成离层开始落叶止为生长期。 这个时期在年周期中占的时间最长,树木在外形上发生极显著的变化,除细胞增多、体积膨大外,还形成许多新的器官。其中成年树的生长期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方面。每个生长期都经历萌芽、抽枝展叶、芽的分化与形成、开花结果等过程。各种树木由于遗传性和生态适应性的不同,其物候期的顺序性、开始的迟早、持续时间的长短均有较大差异。 人们只有根据树木生长期中各个物候期的特点进行栽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萌发前松土、施肥、灌水,以利发根。在枝梢旺盛生长时,对幼树新梢摘心,可增加分枝次数、提前达到整形要求;在枝梢生长趋于停滞时,根部多施磷肥、树体叶面喷肥则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3、落叶期 从叶柄开始形成离层至叶片落尽或完全失绿为止。 枝条成熟后的正常落叶是生长期结束并将进入休眠的形态标志。 树木的正常落叶是叶片衰老所引起的,叶片衰老分自然衰老和刺激衰老。秋季温度下降是引起落叶的主要原因,日照时数变短也有很大影响。恶劣的环境条件如干旱、寒潮、光化学烟雾、极端高温、病虫害、大气及土壤污染、开花结实消耗树体营养过多,土壤水肥状况差,树木光合产物不能及时补充等都会引起非正常落叶。 生长素和乙烯在树木叶片的衰老与脱落控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生长素防止脱落,而乙烯则促进脱落。 树木早期落叶的防治措施: 1)冬季合理修剪,改树盘施肥为放射状沟施。 2)注意树体合理负担,疏花疏果,分批采收。 4、休眠期从叶落尽或完全变色失绿至树液流动,芽开始膨大为止的时期。 树木休眠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不良环境(如高温、低温、干旱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正常的休眠有冬季、旱季和夏季休眠休眠是生长发育暂时停顿的状态,但仍进行着各种微弱的生理活动。 根据休眠期的生态表现和生理活动特性,可分为两阶段,即自然休眠(生理休眠或长期休眠):树木器官本身生理特性所决定的。被迫休眠(短期休眠):自然休眠通过后,外界条件不适宜不能萌发。 休眠期是树木生命活动最微弱的时期,在此期间栽植树木有利于成活;对衰弱树进行深挖切根有利于根系更新而影响下一个生长季的生长。因此,树木休眠的开始和结束,对园林树木的栽植和养护有着重要的影响。栽培实践需要:1)提早或推迟进入休眠2)提早或推迟解除休眠,避免早春寒潮和晚霜危害。,(二)常绿树的物候特点:常绿树各器官的物候动态表现极为复杂,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落叶休眠期。树冠终年保持常绿。常绿树的年周期可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休眠期四个物候阶段。叶片脱落不是一定要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条件,而是叶片老化失去正常机能后,新老叶片交替的生理现象。常绿树中不同树种,乃至同一树种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气候区,物候进程也有很大的差别。 常绿针叶树:松针叶存活2-5年,老叶多在冬春间脱落,刮大风天尤甚。 常绿阔叶树:老叶在萌芽展叶后脱落(23年存活)春4月换叶。,思考题 1. 物候,物候期,物候相 2. 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 3. 树木物候的一般规律 4. 落叶树的年生长动态中,可以明显地分为哪两大物候期? 5. 观察桃树、蜡梅、紫薇、紫叶李、桂花、木槿、紫荆等树种的萌芽、开花、果实(种子)成熟及落叶等物候期。,第3章 树木的营养生长,本章要点:介绍了树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的关系。重点论述了树木根系的分布,生长与土、肥、水管理等养护措施的关系;枝芽特性、树体形状等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整形修剪的关系。,重点内容,树木根系的分布,生长与土、肥、水管理等养护措施的关系;枝芽特性、树体形状等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整形修剪的关系。,营养生长的基本内容:新原生质的形成、新细胞的增生、各组织器官的分化 树木的营养生长指:根、茎、叶的形态建成及其数目和体积的持续增长 树木的生长只限制在具有分生组织的部位:顶端分生组织(根、茎顶端)侧生分生组织(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居间分生组织(节内) 按持续期分为: 有限结构生长:生长到一定大小就停止。叶、花、果。无限结构生长:根和茎依靠分生组织生长,能不断自我补充和更新。 按方向分为:伸长生长、加粗生长 树木(器官、植株体)的生长呈S型生长曲线:缓慢上升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速率下降期有机体成熟期(稳定状态),一、根系的生长,全部根系约占植株总重量的2530%。 (一)、树木根系的起源与结构 1、树木根系的三大起源类型 实生根系:种子胚根发育而来茎源根系:由茎、枝或芽发育而来的不定根根蘖根系:是母株根系的一部分 2、 树木根系的形态构成主根:胚根发育;侧根:主根上的各级较粗大分支;须根:侧根上较细分支。 可分为:生长根及输导根;吸收根;根毛。 骨干根:生长粗大的永久性的根,主要起支持、输导和 贮藏的作用。,(二)、树木根系的分布 1、树木根系形态的类型主根型侧根型水平根型 2、树木根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扩展范围:多为冠幅的25倍。密集范围:树冠垂直投影外缘的内外侧。施肥的最佳范围。.垂直分布扩展范围:可达410m, 一般只有树高的1/51/3。密集范围:一般在2060cm的土层内。吸收根总是靠近地表。 根系分布和土壤 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根系分布。在物理性质良好的土壤中,树木根系发达;反之,则发育不良。树木的根系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三)根颈与特化根根颈:根与茎的交接处。真根颈(实生根系) 假根颈(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很多树木具有特化而发生形态学变异的根系,常有以下几种: 1、菌根:真菌与幼根和根的共生体,又分为外生菌根:松、雪松、杨、柳 内生菌根:扁柏、马褂木、枫香、山茶、竹类 内外兼生菌根:赤松 菌根量多,树木生长良好。 2、嫁接根:即根连生,根的自然嫁接,由植株的亲和力 及生长的压力等条件形成。老树周围栽种同 种小树进行靠接换根可复壮。 3、气根: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常见的有:空中气生根(附着根) 出水通气根 4、根瘤:微生物与根的共生体,具有固氮作用,主要有:放线菌:蔷薇、杜鹃、杨梅蓝藻:苏铁细菌:罗汉松、金钱松根瘤菌:各种豆科树 5、板根:温暖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树木在干基的表层根系和 水平根系发生不均匀的生长形成。,(四)、根系生长的速度与周期,1、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无自然休眠期,只要满足其所需条件,周年均可生长。冬季土温较低,停止生长,被迫休眠。年生长可表现出一至多个生长高峰,且一般与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交替进行。主要与树种(品种)、树龄、气候及栽培有关。包括现有根系的伸长和新侧根的发生(形成)与伸长。 2、根系的生长速度和物质转化一般情况下,最活跃时期一天可伸长0.010.20cm;樱桃可达 1cm/天;刺槐和杨属个别种一天可长5cm。 根的伸长总是夜间比白天大。每天都在不断进行着物质的暂时贮存和转化。,(五)、根系的生命周期,1、 根系生长速度的变化在树木的一生中,根系也要经历发生、发展、衰老、更新和死亡的过程。根系在树体幼时生长很快,一般都超过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这一时间因树种而异。以后减缓,并逐渐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垂直根的生长在前期占优势,水平根的生长在后期占优势。 2、 根系的寿命与更新自疏:在根系的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枝早年形成的弱根、须根,由根颈沿骨干根向尖端衰老死亡的现象。自疏现象贯穿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全过程。须根的寿命一般只有数年。吸收根生长一段时间后,开始木质化,外表变褐色,逐渐失去吸收功能,有的轴根演变成输导根,有的开始死亡。由于受土壤环境影响,更新不规则,常出现大根季节性间歇死亡。树木衰老死亡时,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为萌芽更新提供了可能。,(六)、根系生长的习性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 根系的生长习性(1) 向地性(2)趋适性(东家种竹西家有:趋水趋肥性)(3)可塑性(随土壤环境而改变形状和走向)(4)再生性(断裂和扭伤时能愈合并再生出许多新根) 2、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 树种及树体的营养状况(2) 温度(3) 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4) 土壤营养条件(5) 繁殖方法(6) 栽培措施(7) 密度,(七)、栽培管理与根系生长,1、 根据不同年龄时期根系发育特点,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幼年期:深耕或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矮化密植栽培时,为提早结果,对乔化砧及生长旺盛的品种,须抑制垂直根生长、促进水平根发育,并采用垫根、弯根等方法控制徒长根系;侧施和浅施肥料,诱导水平根的发育。成年期:加深耕作层,深施肥料,促进下层根的发育;控制地上部的结实量。衰老期:注意骨干根的更新,多施粗有机肥,增加土壤孔隙度,促发新根,以延缓衰老。 2、根据年周期生长特点进行土壤管理。 春季:注意排水(春旱地区要注意灌水)、松土,以提高土温;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以促进吸收根的发育。 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应采取松土、灌水、地面覆盖等措施。 秋季:秋季和初冬发生的吸收根比春季多,抗性强,寿命长。应深耕土壤,深施多施有机肥。,二、茎的生长,(一)、芽的特性 1、芽的异质性 (1)概念:同一枝条上或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的芽,在形态、性质、生长势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表现:芽的饱满度不同;抽生不同的器官。芽的自剪(自枯) 柑橘、柿树等的新梢长到一定程度时,顶芽自行枯死脱落。顶芽自剪后,其下的腋芽代替顶芽,实为假顶芽。2、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芽的异熟性:芽形态形成后是否经冬天低温阶段才能萌发的特性。 芽的早熟性:芽形成后当年能萌发的特性。分枝多,进入结 果早。柑橘,桃,紫叶李。 芽的晚熟性:芽形成后必须经过冬天低温才能萌发的特性。苹果、梨的多数品种。,3、 萌芽力及成枝力 萌芽力:一年生枝上的芽萌发抽枝的能力。以萌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成枝力:一年生枝上的芽抽生成长枝的能力。一般以具体成枝数或以长枝占萌芽数的百分率表示。因树种、品种、树势而异。 萌芽力成枝力均强的树种(品种),易于整形,但枝条过密,应多疏少剪;如杨柳、紫薇、女贞、桃; 萌芽力强、成枝力弱的树种(品种),易形成中短枝,但枝量少,应适当短截,促进发枝。 萌芽力成枝力均弱的树种(品种),枝条受损后不容易恢复树型塑造也比较困难,要特别保护其枝和芽。如松、杉、银杏 4、 芽的潜伏力 潜伏芽(隐芽):枝条基部的芽或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 芽的潜伏力:潜伏芽(即隐芽)萌动发生新梢的能力。 芽的潜伏寿命:芽保持萌芽抽枝能力的年限。受遗传、营养及栽培管理等影响。 潜伏力强,易于更新,如悬铃木;反之则难,易于衰老,如桃。,(二)茎枝的生长与特性,1、 枝条的生长(1)枝条的加长生长分为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营养来源,节间长短,叶片的特点,芽的特点。 (2)枝条的加粗生长 以树木形成层活动为基础的增粗生长是从芽开始逐步向基推进的。 (3)伸长与加粗生长的关系:加粗生长滞后于加长生长,停止也稍晚;伸长越旺盛,一般加粗生长也越旺盛。2、顶端优势与垂直优势 (1)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抑制其下侧芽发育的现象。 顶端优势在树木上的表现:中强侧弱 上强下弱分枝角度上小下大 造成顶端优势的原因:顶端的生长素和来自根的细胞分裂素作用 (2).垂直优势 概念:枝条着生方位背地程度越强,长势越旺的现象。 形成原因:外界环境;激素种类和含量差异; 应用通过修剪和整形改变枝芽的生长方向来调节枝条的长势,3、茎枝生长的形态类型 (1)直立生长垂直型:形成紧抱的树形。紫叶李斜伸型:易形成开张的杯状、圆形或半圆形树形。梅水平型:易形成塔形、圆柱形树形。雪松扭旋型:枝条生长呈扭曲和波状。龙游梅、龙桑、龙爪柳 (2)下垂生长 有十分明显的向地性,枝条一般纤细,无明显的主干。易形成伞形树冠。有些树种甚至在幼年时都难于形成直立的主干,须通过高接才能直立。龙爪槐、垂柳、垂枝榆 (3)攀缘生长:金银花、凌霄 (4)匍匐生长:常用作地被植物。,(三)树木的层性与干性层性:主枝在中央领导干上分层排列的现象。它是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性:树木的中心轴或主轴保持优势生长的特性。凡中心干(枝)明显,长期保持优势生长者叫“干性强”;反之“干性弱”。 层性、干性与顶端优势的关系:顶芽及其附近数芽发育特别良好,顶端优势强层性和干性明显;顶端优势的强弱及保持年代的长短,可以表现干性层性是否明显。,(四)、树木的分枝方式,1、总状(单轴)分枝 顶芽优势极强,生长势旺;高大通直的树干。大多数为针叶树;属于这种方式的阔叶树,幼年期表现突出,成年期不明显。杨树2、合轴分枝 顶芽优势不强,顶芽冬季枯死或成花芽,由顶端下部的侧芽取而代之,年复如此,形成分枝极多的宽大树冠,大多数为阔叶树,3、假二叉分枝 具对生叶(芽);顶梢不能形成顶芽侧芽萌发的枝条,长势均衡,相对侧生,形似二叉。如泡桐,桂花,梓树,女贞等。4、多歧式分枝 枝条顶端分出3个或3个以上的分枝,顶端优势弱,主干低矮。如苦楝、臭椿、结香 (五)、树型与冠型(略)决定树型与冠型的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方式。,(六)生命周期中枝系的发展与演变,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2、树冠骨架的形成过程 在离心生长及离心秃裸过程中,保存永久性的枝条逐渐形成的。3、主侧枝周期更替的规律 (1)向心枯死: 概念: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主枝自上而下、自外向内不断枯死的过程。 原因:离心生长的有限性: A:运输距离增大; B:生长素的水平降低,顶端优势弱;C:发育阶段的差异(枝老干不老)。枝向的变化:重心外移 (2)向心更新:概念:随着向心枯死,树木失去顶端优势,在主枝弯曲高位处或枯死部位附近,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树冠更新的过程。无潜伏芽或潜伏芽寿命短的乔木,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无向心更新。桃只有顶芽,无侧芽的树木,只有离心生长,无离心秃裸和向心更新。棕榈竹类,三者皆无。灌木向心更新不明显,多以干基萌条和根蘖更新。多数藤木与乔木相似。 (七)、影响枝条生长的因素(略) 影响枝条生长的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方式。,三、叶和叶幕的形成,(一)叶片的形成与生长 形成时间短有限结构生长相对稳定,但与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有关 (二)叶幕的形成特点与结构树木的叶幕:叶片在树冠内群集分布的总体。 1、叶幕的形成特点 (1)形成过程与新梢及叶片的生长动态基本一致。 (2)在年周期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形成的速度与强度 因树种、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而异。树势强、幼树、抽生长枝为主的树种(品种),叶幕形成的时间较长,高峰期出现晚。 2、叶幕的结构 即:叶幕的形状与体积。 与树种、年龄、树冠形状、整形修剪方式、土壤、气候、栽培管理水平有关。 (1) 幼年植株: 树冠的形状与体积,是叶幕的形状与体积。(2) 人工整形的植株:树冠的形状与体积,也是叶幕的形状与体积。(3) 自然整枝的成年树:叶幕形状与体积有较大的变化。在密植的情况下,易形成平面形或弯月形叶幕。(三)叶面积的指数叶面积指数(LAI):总叶面积与树冠投影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一般落叶木本植物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为36;常绿阔叶树高达8最适叶面积指数:LAI 4最大净生产力;LAI 为810最大总生产力。,思考题: 1.干性;层性;顶端优势;垂直优势;萌芽力;成枝力;离心生长;离心秃裸;向心枯死;向心更新;芽的异质性;芽的异熟性;早熟芽;晚熟芽;芽的潜伏性;潜伏寿命;向基生长。 2.根据树木根系生长的哪些特性, 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促进根系生长的更新? 3.根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的密集范围。 4.什么是芽的异熟性,它对树冠发育有何影响?,第4章 生殖生长,本章要点:树木花芽分化、开花、结果的过程与规律,开花、结果的状况与观赏的关系,以及花期调节与养护的方法等。,第一节花芽分化,花芽分化:芽内生长点的分生组织,在一定内外条件下发生向花原基转化,并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花芽形成:部分或全部花器官的分化完成。 花诱导:内外部一些条件对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花孕育:花芽生理分化完成的现象。,一、花芽分化期生理分化期 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 (一) 生理分化期 芽内生长点的生理代谢向分化花芽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约在形态分化期前17周(一般4周)。 分化临界期?因为是控制分化的关键。 (二)形态分化期 (1)分化初期(2)萼片形成期(3)花瓣形成期 (4)雄蕊形成期 (5)雌蕊形成期 分化初期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是花芽分化的标志。 (三) 性细胞形成期 有些树种须经过冬春一定低温累积条件,形成花器和进一步分化,再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后至开花前形成性细胞。 有些树种,如一年多次开花的种类,可在较高温度下形成花器和进一步分化,形成性细胞。,二、 树木花芽分化的类型,1. 夏秋分化型绝大多数早春和春夏开花的树木,如樱花、迎春、连翘、海棠类、榆叶梅、玉兰、紫藤、丁香、牡丹等。 2. 冬春分化型原产暖地的某些树种,如柑橘类、荔枝、龙眼。 3. 当年分化型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如紫薇、木槿、槐树、凌霄、刺槐、桂花、苦楝、珍珠梅、荆条等。 4. 多次分化型一年中多次抽梢,每次分化花芽并开花。如茉莉花、月季、枣、葡萄、无花果、三季梨、四季桂等。,夏秋分化型,冬春分化型,冬春分化型-龙眼,冬春分化型-荔枝,当年分化型,多次分化型,三、树木花芽分化的一般规律,(一)花芽分化的长期性与不一致性花芽分化并非绝对集中在一个短时期内完成,而是相对集中而又有些分散,是分期分批陆续分化形成的。导致:同一树上花芽分化的动态不整齐,分化成熟的时期不一致。一般认为,新梢停止生长的早晚是衡量花芽 分化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条件满足,已开花的成年树木几乎可在任何时候进行花芽分化。如花后摘叶、缩剪花后枝等可促进再次开花。树木花芽分化的长期性,除了为多次开花结果 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控制花芽分化数量、克服大小年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花芽分化的相对集中性和相对稳定性 各种树木花芽分化的开始期和盛期,在不同年份有差别,但并不悬殊。通常多数果树在新梢停长后和采果后各有一个分化高峰。有些树木在落叶后至萌芽前利用贮藏的养分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分化。 意义:为制订相对稳定的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花芽分化临界期对环境高度敏感易于改变代谢方向。控制花芽分化数量的措施应在此期进行。 (四)一个花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因树种而异 (五)花芽分化早晚与树体状况关系密切1.树龄:成年树早,幼年树晚;2.部位:一般停长早的枝分化早,但花芽分化多少与枝条长短无关;3.枝条类型:短枝比中长枝、长枝早;短果枝花芽比腋花芽早;4.结实大小年:小年早。,四、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素,(一)内因1.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必备条件:(1)更丰富的结构物质; (2)所需要的能源、能量贮藏和转化物质;(3)调节物质(内源激素,酶);(4)有关的遗传物质。2.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与花芽分化(1)枝叶生长与花芽分化: 花芽的分化必须以良好的枝叶生长为基础;但是,过旺的营养生长消耗过多的养分,于花芽分化不利树木的花芽分化一般是新梢处于缓慢和停止生长时进行。 (2)开花结果与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前期,GA及IAA等多,幼果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强,抑制果实附近新梢上花芽的分化;果实采收前的一段时间,种胚停止发育,果实对养分需求减少,常导致花芽分化高峰期。 (3)根系发育与花芽分化根系生长(吸收根平均长度)与花芽分化有明显的正相关;原因:吸收根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分裂素。 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因的总结(1)花芽分化的直接因素是营养物质的积累水平。后者取决于新梢生长状态和新梢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所引起的代谢方向的转变。 (2)花及果实对花芽分化的抑制作用属于营养和激素两个方面。 (3)根系的影响主要通过水分、无机养分和细胞分裂素起作用。,(二)影响花芽分化的外部因素 1.光照 主要是光照时间、光量和光质。光周期与花芽分化。光量有很大的影响。 树冠的内外、不同方位和遮光试验;花芽分化有差异。强光下新梢内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是抑制新梢生长的原因。光质。紫外线能钝化和分解生长素,从而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2.温度花芽的分化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树种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有差异。松属、落叶松属及黄杉属等的花芽分化与夏季高温一般表现为正相关。 3.水分 适度干旱有利于成花。适度控水有利于光合产物累积,导致碳氮比增加;使生长点细胞浓度提高,有利成花;能增加氨基酸,尤其是精氨酸水平,有利于成花。 4.矿质 N营养生长;P花芽分化;PN比可诱导成花;元素缺乏,都会影响成花。 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素的总结 形成花芽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1)芽内生长点细胞必须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的状态。(2)取决于有效同化产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时间内的相互作用,以及内源激素的平衡。(3)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日照、温度、水分和矿质营养。关键是第二个条件。,五、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抓住花芽分化长期性,实施相应技术措施。抓住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临界期,实施各种措施。 综合运用下列技术措施: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适地适树;整形修剪;水肥调控;疏枝间伐;使用生长调节剂,第二节开花生物学,一、开花与温度的关系 从芽膨大到始花期间的生物学有效积温是开花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树种的这一指标不同。天气越温暖,达到相应的有效积温所需日数越少,越能提前开花。任何引起温度变化的地理因素及小气候条件都会导致花期的变动。,二、树木的开花习性,(一)花期阶段的划分 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开花始期(5%的花已开放); 开花盛期(50%的花开放); 开花末期(仅留存约5%的花开放)。 (二)花、叶开放先后的类型 1.先花后叶类 春季萌芽前花芽已分化完成,花芽萌动不久即开花,常能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桃、李、梅、杏、迎春、紫荆、木兰、玉兰等。 2.花、叶同放类 花芽分化在萌芽前完成,开花与展叶几乎同时进行。多数能在短枝上形成混合花芽的树种,如海棠、苹果、核桃。 3.先叶后花类 花芽多在当年生新梢上形成并完成分化,一般于夏秋开花,属于开花最迟的一类。刺槐、木槿、紫薇、苦楝、凌霄、槐、桂花等。,1.先花后叶类,2.花、叶同放类,3.先叶后花类,(三)开花顺序 因树种、品种、个体及树体部位而异。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各树种的开花有一定的顺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的开花有一定顺序。雌雄异花树木的开花,有雌雄同开型、雌先型、雄先型及混杂型。同一株树,短花枝一般先开,长花枝和腋花芽后开;向阳面比背阴面先开,(四)花期长短 1.因树种或品种而异。不同树种或品种的花期长短不同; 季节特点:春季和初夏开花的树木,一般花期短而整齐;夏秋开花的,花期较长。 2.因树龄和树体营养而异。青壮龄树,开花整齐,单朵花期长;老龄树开花不整齐,单朵花期短;树体营养状况好,花期长。 3.因天气状况与小气候条件而异。冷凉潮湿天气,花期延长;高温干燥天气,则缩短;阴坡,花期长;阳坡,花期短。(五)每年开花的次数 1.因树种与品种而异 2.再(二) 度开花现象 树木第二次开花有两种情况:(1)花芽发育不完全或因树体营养不足,而延迟到春末夏初才开,如梨或苹果的老枝上的花。(2)秋季发生第二次开花现象。由“不良条件”或“条件的改善”引起,如秋季病虫危害或过早遇大雨或秋季干旱引起落叶再度开花, 如梨、紫红李、紫叶桃等。 树木再度开花在园林生产种的意义?再度开花对园林树木一般影响不大;可加以利用以延长观花期。 三、花期控制与养护 意义:杂交育种的需要;观赏的需要;防止低温对花器的危害。 途径: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和阻滞树体升温而加以控制。,第三节座果与果实的生长发育,一、座果的机制以及落花落果的原因? 二、防止落花落果的主要方法? 三、为使果实着色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思考题,1.根据生理和形态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