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doc_第1页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doc_第2页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doc_第3页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doc_第4页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设计 学生姓名 朱小朋 学 号 08220126 专业班级 自动化一班 指导教师 王君 学 院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 2012.06.12 摘 要目前大部分的锁采用的都是机械式的,其最大的缺点是利用简单工具就能很容易地把锁打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红外遥控密码锁,而一般设备都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其制作简单、容易,但由于特定功能的限制,只适用于专用的电器产品,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设计由红外接收头hs0038(红外接收频率为38khz)和AT89C51控制的接收部分构成。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电路结构清晰。整个设计具有遥控开锁,本机控制开锁,密码修改等功能,可在密码外泄的情况下及时修改密码,具有保密性好、安全可靠、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特别适合家庭,宾馆,仓库,私家车库等场所。关键词: 红外遥控、红外接收、单片机、密码修改ABSTRACTMost of the lock is adopted, the largest of the mechanical faults are using simple tools can easily open the lock.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designed a kind of infrared remote locks, and general equipment adopts remote coding and decoding the special-purpose integrated circuits, its production is simple, easy, but due to the particular function limit, applies only to the product, its special electrical application scope is limited.This design by infrared receiving head hs0038 (ir) and 38khz receive frequency for receiving part of AT89C51 control. On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adopt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design, flexible, circuit structure is clear. The design has the remote control of the lock, lock, the password revision and so on the function, may in the circumstance timely leaked password revision password, have good secrecy, safe and reliable, low cost, simple, easy-to-use, and wide application scope, and special features for family, hotel, warehouse, private garage and etc.Keywords: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 infrared receiving, MCU, password revisio 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设计背景11.2 市场前景21.3 设计依据21.4 设计任务21.4.1 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功能21.4.2 技术指标3第二章 方案设计42.1 设计思路42.2 系统结构42.2.1 遥控发射部分42.2.2 主机接收部分52.3 红外通信原理52.3.1 红外通信简介62.3.2 红外信号编码62.3.3 遥控信号接收82.4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92.4.1 串行通信基础92.4.2 串行通信中串行I/O和数据的实现102.4.3 串行口的选择及波特率的计算11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133.1 系统硬件原理图133.2 单片机系统143.2.1 主要特性153.2.2 管脚说明153.2.3 振荡器特性173.2.4 芯片擦除173.2.5 复位电路173.2.6 振荡电路183.3 红外发射电路193.4 红外接收电路203.4.1 HS0038概述203.4.2 特性213.4.3 工作原理213.5 矩阵键盘223.5.1 矩阵键盘原理223.5.2 矩阵键盘按键识别方法233.5.3 设计键盘说明233.6 显示电路243.6.1 LCD1602引脚连接243.6.2 指令集263.7 看门狗电路273.8 开锁电路283.8.1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93.8.2 电磁式继电器的主要参数293.9 报警电路293.10 电源电路30第四章 软件设计324.1 遥控发射部分程序设计324.1.1 主程序流程图324.1.2 中断服务程序324.1.3 按键子程序334.1.4 判键闭合子程序344.1.5 延时10ms子程序354.1.6 键值判别子程序流程图364.1.7 脉冲发射子程序流程图374.2 主机接收部分程序设计384.2.1 主程序设计384.2.2 中断服务程序384.2.3 解码子程序404.2.4 密码识别子程序414.2.5 显示子程序424.2.6 报警子程序434.2.7 修改密码子程序44第五章 总结46参考文献48致 谢49附录50附录1 程序清单50附录2 英文资料及其翻译67 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 绪论1.1 设计背景现代社会盗窃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因为传统的机械锁具结构简单、制作工艺落后,无法阻止技术手段的破坏。面对这一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这些高科技锁有机械锁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结合电子技术、通信技术、遥控技术为一体,具有编码量多、安全性强、可修改密码、密码错误报警、低功耗等优点,同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能为保卫系统提供极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电子密码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设备。现在应用较广的电子密码锁是以芯片为核心,通过编程来实现的。其编码数量巨大,随机开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性能和安全性已大大超过了机械锁。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由于红外线在频谱上位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息的可靠传输来说,后一种方法更好,这就是目前大多数红外遥控器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红外线遥控不具有像无线电遥控那样穿过障碍物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能力,在红外遥控技术时,不必要像无线电遥控器那样,每套要有不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所以同类产品的红外线遥控器,可以有相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也不会出现遥控信号“串门”的情况。这对于大批量生产以及在家用电器上普及红外线遥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再红外光波动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线遥控不会影响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同时反应速度快、传输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可以应用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遥控技术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还可避免人体直接接触危险因素。所以红外遥控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一种通信手段。1.2 市场前景红外遥控是目前家用电器中用得较多的遥控方式,在数字投影机、DVD、VCD、录像机、电视机、车载影音导航系统等被广泛的应用。由于红外遥控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乐意去享受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而红外密码锁恰恰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而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又因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其发展前景可观。1.3 设计依据 出于安全、方便等的要求,许多电子密码锁已经问世。例如磁卡锁、声控锁、指纹识别、IC卡识别等等。但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针对特定有效卡、指纹或声音有效,且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只能适用于保密要求高且仅供个人使用的箱、柜、房间等。本系统是本着在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宗旨,要求在学生已学过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红外遥控技术设计适合家庭使用的具有本机开锁和遥控开锁的电子密码锁,并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4 设计任务1.4.1 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功能设计一个采用红外遥控的5位电子密码锁软硬件。具体功能如下:1)能实现本机键盘开锁;2)能实现遥控开锁;3)能有效保护用户密码;4)若密码意外泄漏,可及时修改密码;5)密码输入错误能立即报警:当密码输入错误时,系统就会报警,由扬声器发出5秒报警声,当连续三次出现密码错误时,由扬声器发出1分钟报警声,此时必须按复位方可停止,且禁止密码输入1小时;6)为防止长时间无效操作,采用90秒定时中断,清除所有显示输出,重新等待输入密码;7)低功耗功能:当系统未使用时,处于休眠状态。1.4.2 技术指标 遥控距离8-10m 。第二章 方案设计2.1 设计思路本次设计一个红外电子遥控密码锁,主要分为遥控器部分和主机部分。当从遥控器输入密码时,键盘向单片机发送外部中断,单片机识别按键号码并且将其编码后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送到主机接收部分。主机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信号,将其整理放大之后通过串行口向单片机发送串行口中断,单片机得到串行中断信号将其解码还原成发射前的信号,之后验证密码,判断开锁还是报警。主机接收部分通过键盘的外部中断得到密码信号,无需红外遥控发射,可直接验证密码。同时主机部分还有修改密码的功能,倘若密码泄露可以及时更改密码。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1所示:编码调制红外发射接收放大输入密码解调解码验证密码 图2.1工作原理图2.2 系统结构 本次设计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由遥控发射部分和主机接收部分组成。以两片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结合矩阵键盘、液晶显示器、电磁锁、报警器以及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等外部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2.2.1 遥控发射部分遥控发射部分由AT89C51单片机、红外发射二极管、矩阵键盘、复位电路以及振荡电路组成,其结构图如图2.2所示: 红外发射器AT89C51矩阵键盘 复位电路振荡电路 图2.2 遥控发射结构框图2.2.2 主机接收部分主机接收部分由AT89C51单片机、红外接收装置、矩阵键盘、液晶显示器、电磁锁、报警器、复位电路以及振荡电路组成,其结构图如图2.3所示:矩阵键盘红外接收器AT89C51 液晶显示器电磁锁继电器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报警器 图2.3 主机结构框图2.3 红外通信原理2.3.1 红外通信简介红外线又称红外光波,在电磁波谱中,光波的波长范围为0.01um 1000um;波长为0.76um 1000um的光波为红外线,红外线遥控是利用近红外光传送遥控指令的,波长为0.76um 1.5um;用近红外作为遥控光源,是因为目前红外发射器件与红外接收器件的发光与受光峰值波长一般为0.8um 0.94um,在近红外光波段内,二者的光谱正好重合,能够很好地匹配,可以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及较高的可靠性。红外线是一种光线,具有普通光的性质,可以以光速直线传播,强度可调,可以通过光学透镜聚焦,可以被不透明物体遮挡等等。特别制造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通过控制二极管的电流可以很方便地改变红外线的强度,达到调制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电子工程应用中,红外线常常被用做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电视机的遥控器。使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的优点很多: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红外通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红外线传输数据。在电脑技术发展早期,数据都是通过线缆传输的,线缆传输连线麻烦,需要特制接口,颇为不便。于是后来就有了了红外、蓝牙、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红外线的特征:红外传输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由于红外线的直射特性,红外通讯技术不太适合传输障碍比较多的地方。因此,红外通讯技术多数情况下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不高。2.3.2 红外信号编码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载波信号) ,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调制(PWM)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两种方法。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脉宽调制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遥控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ms、间隔0.565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4所示。 图2.4 红外遥控码波形图二进制码的调制由单片机来完成,它把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调制成频率为38khz(周期约为26 us)的间断脉冲串,此脉冲串即是用于红外发射二极管发送的信号。如若想发送二进“0”则发送20个脉冲,制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2.5所示。 图2.5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遥控器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有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2.6为发射波形图。 图2.6 遥控连发信号波形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引导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按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果码(2.25ms)组成。 引导码和结果码波形如图2.7所示: 图2.7 引导码和结果码2.3.3 遥控信号接收 接收电路可以使用一种集红外线接收和放大于一体的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二进制信号的解调也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来完成,它把接收到的信号经内部处理并解调复原。接收头的解调可理解为:在输入脉冲串时输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红外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电路进行放大,限幅放大电路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又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滤除中心频率外频率的噪声,出来的信号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二进制信号波形。二进制的解码由单片机来完成,它把红外接收头送来的二进制编码波形通过解码,还原成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解码在于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0”、“1”均以0.56ms的低电平开始,不同的是高电平的宽度不同,“0”为0.56ms,“1”为1.68ms,所以必须根据高电平的宽度区别“0”和“1”。如果从0.56ms低电平过后,开始延时,0.56ms以后,若读到的电平为低,说明该位为“0”,反之则为“1”,为了可靠起见,延时必须比0.56ms长些,但又不能超过1.12ms,否则如果该位为“0”,读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电平,因此取(1.12ms+0.56ms)/2=0.84ms最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即可。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程序应该等待9ms的引导码和4.5ms的结果码完成后才能读码。在发送字节的开始先通过单片机发送20个脉冲宽度(每个脉冲周期26us)的高电平作为传输的开始,接着发送8位二进制数据(高位在前,低位在后),最后发送10个脉冲宽度的低电平作为传输的结束,如图2.8所示: 图2.8 字节传输解码2.4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2.4.1 串行通信基础在实际工作中,CPU与其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的交换,一台计算机与其他的计算机之间有时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均可称为“通信”。通信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本设计选取串行通信,如图2.9所示为串行通信的示意图。而按照串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类,本设计选取异步传送方式,如图2.10所示为异步通信的字符帧格式。 图2.9 串行通信的示意图第n个字符第n+1个字符起始位停止位停止位起始位8位数据奇偶校验数据0/10/10/10/10/10/10/10/10/10/10/100110/10/1 图2.10 异步通信的字符帧格式 由图2.10可见,异步传输方式中的每个字符由4个部分组成: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一个字符由起始位开始,停止位结束。这4个部分组成异步传输中的一帧,即异步传输以帧为单位进行。 2.4.2 串行通信中串行I/O和数据的实现数据的串行转换通常都是用硬件手段 一种称为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来实现的。硬件UART由3部分组成:接收部分,发送部分和控制部分,它既能进行到串行的转换,又能进行串行到并行的转换。同时接收和发送都具有双缓冲结构。(1)接收部分接收时,由RXD送来的串行数据先进入接收移位寄存器,变成并行数据后传送给接收数据缓冲器,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并行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给CPU。在UART处于工作状态时,接收部分始终检测着RXD线,一旦发现线路上出现低电平信号,便开始一个字符数据的同步过程。UART使用外部时钟CLOCK来同步接收的字符,外部时钟周期Tc和数据Td之间的关系为: Tc = Td /K ( K=16或64)若K=16,意味着在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采样RXD线,若发现低电平,再连续采样8次(一个CLOCK采样一次),如果都是“0”便确认起始位开始,这样便从第9个CLOCK开始,每隔16个时钟周期采样一次数据线作为输入数据位。接收部分在对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进行了处理,有效的字符数据被装入接收数据缓冲器。如图2.12所示。(2)发送部分UART的发射过程由发送数据缓冲器接收CPU送来的并行数据,然后并行送至发送移位寄存器,并在发送时钟和发送控制电路控制下通过TXD线一位一位的发送出去。起始位,停止位是由UART在发送时自动添加上去的。UART发送完一帧后产生中断请求,CPU相应后可以吧下一个字符送到发送数据缓冲器,重复上述过程。 图2.12 接收数据的字符同步过程(3)控制部分UART在发送时,电路自动检测发送字符位中“1”的个数,并在奇偶校验上添加“1”或“0”,使得“1”的总数(包括奇偶校验位)为偶数(奇校验时为奇数),UART在接收时,电路对字符和奇偶校验位中的“1”的个数加以检测,如“1”的个数为偶数(奇校验时为奇数),则表明数据传输正确:如“1”的个数为奇(奇校验时为偶数)则表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2.4.3 串行口的选择及波特率的计算(1)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有4种,由SCON中的SM0,SM1定义,编码及功能如表4-1所示,本设计选择串行口工作方式3.表2.1 串行口工作方式SM0 SM10 00 11 01 1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说明移位寄存器8位UART9位UART9位UART波特率由定时器控制由定时器控制fOSC/32或 fOSC/64fOSC/12(2)波特率的设置当串行口工作在方式3时,波特率由下式确定,即其中,fOSC选12,T1的初值为0F4H,SMOD=0,则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硬件系统分为遥控发射部分和主机接收部分两个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由不同电路模块组成。系统能完成开锁、出错报警、超次长鸣、修改用户密码等基本的密码锁的功能,并且能实现遥控、本机键盘开锁、声光提示、定时清除显示输出等功能。3.1 系统硬件原理图遥控发射部分由单片机、矩阵键盘、复位电路、振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看门狗电路组成,其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 图3.1 遥控发射部分硬件电路图主机接收部分由单片机、矩阵键盘、复位电路、振荡电路、红外接收电路、看门狗电路、显示模块、开锁电路、电源电路组成。其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主机接收部分硬件电路图3.2 单片机系统 本次设计的主控制芯片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而且该系列单片机与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兼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广泛引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生产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宇航设备等各个领域。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AT89C51单片机引脚图如图3.3所示: 图3.3 引脚图3.2.1 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3.2.2 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GND:接地。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口管脚 备选功能 P3.0 RXD (串行输入口) P3.1 TXD (串行输出口) P3.2 /INT0 (外部中断0) P3.3 /INT1 (外部中断1) P3.4 T0 (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 (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3.2.3 振荡器特性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3.2.4 芯片擦除整个PEROM阵列和三个锁定位的电擦除可通过正确的控制信号组合,并保持ALE管脚处于低电平10ms 来完成。在芯片擦操作中,代码阵列全被写“1”且在任何非空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以前,该操作必须被执行。 此外,AT89C51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在闲置模式下,CPU停止工作。但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在掉电模式下,保存RAM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3.2.5 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片机开机时都需要复位,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它可以使CPU及其他功能部件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51单片机在开始工作时要求上电复位,断电后要求复位,程序运行故障时也需要进行复位操作,它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两种方式。上电复位,是指单片机一上电就自动进入复位状态。这种方式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本次设计选用按键手动复位方式。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复位按键控制CPU进入复位状态按键复位电路如图3.4所示,该电路是在上电复位电路上外加了一个电阻按键。当按键弹起时,相当于一个上电复位电路;当按键压下时,相当于RST端通过电阻与+5V的电源相连,提供足够宽度的阀值电压完成复位。 图3.4 单片机复位电路图3.2.6 振荡电路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振荡电路和单片机内部的时钟电路一起构成了单片机的时钟电路。这里的振荡电路就是由1个12MHz的晶振和2个33pF的瓷介电容构成的振荡电路。晶振连接芯片的XTAL1和XTAL2两个引脚,2个电容串联后并联在晶振的两端,同时,2个电容还需要接地。振荡电路图如图3.5所示: 图3.5 振荡电路图3.3 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发射模块电路图如图3.4所示: 图3.6 红外发射模块电路图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管压降约1.4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常串有限流电阻。本设计中采用的PH303型号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提高Ip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T,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占空比约为1/3-1/4;一些电器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接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级管。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3.4 红外接收电路 红外接收电路是将遥控发射部分发射的红外光信号接收、放大、检波、整形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电路模块。其电路图如图3.7所示: 图3.7 红外接收电路图3.4.1 HS0038概述红外接收电路的主要核心是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也有些红外接收头添加了可以调节解调频率的端口。应用时必须保证发射端调制载波的频率与接收端相应的解调频率之间互相匹配。本次设计采用的是HSOO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HS0038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或其它方面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 ,中心频率为38KHZ,工作电压5V,它的1脚接电源,2脚接地,3脚输出,它把接收到红外遥控信号的遥控码转换后传给单片机的中断口RXD。可改善自然光的反射干扰.独立的PIN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HS0038环氧树脂封装提供一个特殊的红外滤光器,可防止自然光的干扰。HS0038在抗自然光的干扰方面有极好的性能,可防止无用脉冲输出。3.4.2 特性 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对于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电源电压5V,低功耗 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3.4.3 工作原理图3.8 HS0038内部结构图红外一体化接收头HS0038的基本电路结构如图3.6所示,该电路包括红外光电二极管,前置放大电路,限幅放大电路,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图左侧的红外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电路进行放大,限幅放大电路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又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滤除中心频率外频率的噪声,出来的信号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二进制信号波形。3.5 矩阵键盘3.5.1 矩阵键盘原理矩阵键盘是单片机外部设备中所使用的排布类似于矩阵的键盘组,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如图3.9所示。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键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键)。因此,在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理想的。 图3.9 矩阵键盘原理图 矩阵键盘的识别方法比较复杂,上图中,列线通过电阻接正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的I/O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口则作为输入。这样,当按键没有按下时,所有的输入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一旦有键按下,则输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3.5.2 矩阵键盘按键识别方法 为了识别键盘上的闭合键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两种方法,本设计采用行扫描法。按图3.7所示的键盘结构说明行扫描法。先使第0行输出为低,其余行输出为高,并将行首键号“0”存储在某个寄存器中。然后读入列值,看是否有那条列线输入为低。如果有,则表示第0行的该列键被按下,设为低三列,则键值=行首键号+列号,即键值为3;若没有,则说明低0行上没有键按下,则扫描下一行,并且同时存储行首键号。以此类推,循环进行直到找到闭合键为止。3.5.3 设计键盘说明 此次设计的遥控发射部分和主机接收部分各有一个键盘,遥控发射部分采用3*4矩阵键盘,键盘格式如图3.8所示。0至9号键为数字键,5位密码从中产生。“确认”键,“清除”键为功能按键,具有控制开锁,清除已输入密码功能。123 456 78 9 0确认清除图3.10 遥控发射键盘格式主机接收部分采用4*4矩阵键盘,键盘格式如图3.9所示。0至9号键为数字键,5位密码从中产生。“确认”键,“清除”键,“复位”键,“修改”键为功能按键,具有控制开锁,清除已输入密码,单片机复位,修改密码功能。剩余的两个扩展键在本设计中未用,可作为今后的功能扩展键使用。123 456 78 9 0确认清除复位 修改扩展扩展图3.11 主机部分键盘格式3.6 显示电路3.6.1 LCD1602引脚连接LCD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显示模块,它有若干个5*7或者5*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能显示图形 。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16*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显示模块。其引脚连接图及引脚说明如图3.12和表3.2所示。 图3.12 LCD1602引脚连接图表3.2 LCD1602引脚说明引脚符号功能说明1VSS一般接地2VDD接电源(+5V)3V0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4RS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5R/W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6EE(或EN)端为使能(enable)端,下降沿使能。7DB0底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0位(最低位)8DB1底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1位9DB2底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2位10DB3底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3位11DB4高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4位12DB5高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5位13DB6高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6位14DB7高4位三态、 双向数据总线 7位(最高位)(也是busy flag)15BLA背光电源正极16BLK背光 电源负极表3.2 寄存器选择控制表RSR/W操作说明00写入指令寄存器(清除屏等)01读busy flag(DB7),以及读取位址计数器(DB0DB6)值10写入数据寄存器(显示各字型等)11从数据寄存器读取数据 1602液晶模块内部的字符发生存储器(CGROM)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比如大写的英文字母“A”的代码是01000001B(41H),显示时模块把地址41H中的点阵字符图形显示出来,我们就能看到字母“A”。3.6.2 指令集1602通过D0D7的8位数据端传输数据和指令。显示模式设置:(初始化)0011 00000x38设置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接口;显示开关及光标设置:(初始化)0000 1DCB D显示(1有效)、C光标显示(1有效)、B光标闪烁(1有效)0000 01NS N=1(读或写一个字符后地址指针加1 &光标加1),N=0(读或写一个字符后地址指针减1 &光标减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