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落l”及新词,认读3个字。2.能用多音字组词。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4.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5.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落l”及新词,认读3个字。2.能用多音字组词。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请你猜一猜,小男孩为什么去收易拉罐?2师:请同学样打开书,我们学习22课收易拉罐的小男孩二、 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朗读、读通、读准字音。2.学习生字:让学生说说记字的办法。如:(1)换偏旁:柳-聊 想-箱 通-涌 (2)加偏旁:欠-饮 危-脆 (3)删部首:增-曾3.用多音字组词。 zh ( ) l( )折 落 zh ( ) lu( )4.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1)同桌互读,看看谁读得好。(2)指名读,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兄弟俩想用卖易拉罐的钱买辆汽车,就利用星期天挨家挨户收集空易拉罐,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从不间断。)5.交流汇报。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四、作业。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实物易拉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读文兴趣。二、读全文,感知大意。1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读后说一说)2 引导说简练你能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得简练一些吗?(打出填空提示,再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兄弟俩想用( )买( ),就利用星期天( ),他们已经坚持( )。(教师及时评价并相机板书:卖易拉罐 买汽车)提问过渡:你觉得他们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课文中的“我”刚一听说小哥儿俩想要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时相信他们能实现吗?后来呢?(相机在负板书写出:不能能) 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的?都在那自然段。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1.请大家认认真真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自然段。2.把你所画的句子和你的理解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3.引导汇报、交流。 师引:你从哪儿感受到开始时“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抓住7、8、9自然段中相应的语句理解)(1)“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易拉罐在美国不会比中国更赚钱。 “这空罐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朋友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儿放进了一个硬纸箱。 (当学生说到这时,相机打出78自然段。)(2)师引导:读读这3个自然段,你是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这种想法不能实现的?(自己读)(指名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边说,相应的句子随机变成红色:“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 )(3)为什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呢?我们可以粗略的算一笔账:按我国算,一个易拉罐可以赚5分钱,买一辆普通型低档汽车大约要4万元左右,也就是4000000分,小哥儿俩就要卖掉800000个易拉罐。800000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地球到月球还远。你们知道吗?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远?大约38万公里,简直太遥远了,可我却认为,小兄弟俩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简直比这个还遥远,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对此,我怎么能相信呢? (随机出示课件: 5分 4万元= 4000000分 800000个 )(4)读读79自然段,该怎么读。(怀疑的语气)(再打出句子,让学生看着有语气读) 师:可是小哥俩儿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你从这句话感受到小哥俩儿是怎样的人?(从小自立自强)过渡:随着朋友的介绍,我对小哥儿俩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从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相信他俩儿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又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儿一定能实现的?(学生接着汇报)(1)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学生说到着,打出上面句子。)引导:怎么从这你就看出我认为小哥儿俩的想法能够实现了呢?(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哥儿俩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说到重点词句时,以下词句“每个星期天”“已经一年多了”“无论”“还是”“次次不落”依次变成红色。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理解后,引导学生有语气朗读出来:就让我们都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小哥儿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吧!(练习读指名读齐读)师:你还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的想法能够实现?(2)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学生说道,随机打出此句话) 师问:怎么从这句话你就能感受到他俩儿的想法能够实现? 如果把“仔细”去掉,你再读读,觉得怎么样?再读原句,感受一下小哥儿俩买车的决心。 师叙述:我们也来算一笔账。你知道我国法定可以驾驶汽车的年龄吗?(18周岁)美国和我们中国差不多一样大。哥哥现在多大?到18周岁还有4年,一年52个星期,4年就是208个星期,而他们兄弟俩已经坚持收易拉罐一年多了,加上这一年,那就是260个星期。260个星期要收大约8000000个易拉罐才够买一辆汽车呢,你觉得他俩能做到吗?为什么? 再回到第6自然段中那句话,打出来:(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师:我们再齐读一下这句话,再一次感受小哥儿俩的精神。 (3)师引读第10自然段,同时打出来:(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弟弟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唧唧喳喳地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请你想一想,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什么?(4)师:看着小哥儿俩的背影,我突然涌上一个念头,于是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打出来:“嘿,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看着屏幕,一起读出来吧。师引:请你回忆一下,刚看到小哥儿俩来朋友家收易拉罐时,称他们什么?读读前面的课文。那时,这两个小家伙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自己读读15自然段,然后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很懂礼貌?给大家读读相关的句子。师:由开始的“小家伙们”发展到后来的“男子汉们”,从这称呼上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