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建筑电气工程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提出了对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等规范应更加完善、标准、规范化,并且笔者探讨性的将新规范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列出,给广大读者以共享。关键词: 新规范、旧规范、颁布时间相近、严格、精准、完善、标准化、规范化、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 近年来一些新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陆续颁布实行。比如: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智能化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新规范的出台,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要求:更加安全、美观、适用;而且这些新规范陆续颁布,也是对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部分条款予以补充和修改。但是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在部分条款上,存在不明确、相冲突,或解释不清的地方,使工程技术人员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给日常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疑问。笔者抛砖引玉浅谈新规范部分条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给广大读者以共分享。一、新规范颁布时间相近, 给电气安装工程和日常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和疑问。比如: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第4.1.10条规定:当导管敷设下列情况时,中间宜增设拉线盒或接线盒,且盒子的位置要便于穿线。1.导管长度每大于40m,无弯曲。2.导管长度每大于30 m,有1个弯曲。3.导管长度每大于20 m,有2个弯曲。4.导管长度每大于10 m,有3个弯曲。与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第4.3.4.2条规定1.导管长度每超过30m,且无弯曲。2.导管长度每超过20m,且仅有一个弯曲。3.导管长度每超过15m,且仅有二个弯曲。4.导管长度每超过8m,且仅有三个弯曲。读者可从gb505752010和gb506062010规范编号可以看出,这两个新规范都是在2010年颁布的,那么在施工现场低压电气系统应该采用哪种标准 ?这就使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二、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要求更加严格、精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第3.3.7.3规定:明敷接地线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 ;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第5.1.2条规定: 引下线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架应能承受49n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引下线和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表5.1.2的要求。布 置 方 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地面至20m处的垂直导体10001000从20m起往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这两部规范均是防雷接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新规范要求更加严格、精准,符合“安全 适用 美观”的三原则,同时也考虑工程造价经济性,以及可以使接闪器获得最佳稳定性。旧规范虽然在设计、施工安装时选择余地较大,但是支持件间距过小(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0m时左右)即不符合工程经济性,而且经大量的外力作用实验,也没有显示出强有力的稳定性。而支持件间距过大(垂直部分宜为1.53m),就有可能增加一个雷击点,(楼体转角部分,容易造成雷击。)使雷击电流进入到建筑物内或击碎楼体墙角,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现在100m以上框剪、筒体结构建筑物,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建筑物高度均超高,在雷雨季节期间,容易遭受雷击,所以上述建筑物及周边建筑防雷工程,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确保不发生直击、侧击、感应雷等雷击灾害事故发生。笔者在这里愿将所学到的一点经验,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希望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在检查和验收接地装置、防雷引下线、接闪器安装分项工程时,应重点检查防雷装置的圆钢与圆钢搭接倍数6d 以上,做到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倍数(以圆钢为准)搭接倍数6d 以上,做到双面施焊,扁钢与扁钢搭接倍数2b以上,做到三面施焊;接闪器安装应平整顺直、安装牢固,不得出现虚焊现象;支持件间距应均匀、美观。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度30m及以上的部分;第二类建筑物,高度45m及以上的部分;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60m以上的部分,应采用防侧击雷的措施。(将金属窗门框架、阳台金属栏杆以及面积较大的金属装饰物等就近与钢筋网或金属构架连接。)而且如果设计图纸有要求,一、二、三级建筑物需做均压环:一级30m及以上的部分、二级45m及以上的部分、三级建筑物60m以上的部分,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25*4扁铁与引下线焊成一条环形水平避雷带,防止侧击雷伤害。(见图21、22图)图21高层建筑避雷带、均压环与引下线连接示意图图22 金属窗等电位连接图三、新规范、新图集个别条款制定时,应更加完善、标准化、规范化。1.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第4.2.1条规定:潮湿场所明配管或埋地配暗钢导管其壁厚不应小于2mm,换句话说潮湿场所明配或暗配导管壁厚应大于或等于2mm。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14.2条规定:室外埋地电缆导管,其壁厚2mm钢导管不应埋于室外土壤内,因为壁厚2mm钢导管,其抗腐蚀性、抗压性无法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而且会影响保护管内电线使用寿命,所以壁厚2mm钢导管,禁止埋地暗敷设。所以笔者认为gb505752010第4.2.1条是应更加完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并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14.2条规定,和参照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第4.2.1条规定,对钢性绝缘导管的敷设进行检查和验收。2.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图集d80068室内设计要点第17条规定:明敷或暗敷于潮湿场所导管,应采用焊接钢管,且宜采用热镀锌焊接钢管,明配或暗配于干燥场所的导管,可采用电线管;暗配管于楼板内的钢管宜采用焊接钢管。笔者对这条:“明敷或暗敷于潮湿场所导管,且宜采用热镀锌焊接钢管”, 有不同的看法,应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因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