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芳).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芳).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芳).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芳).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芳).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讨的方法,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掌握读书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保持善良的童心,乐观面对生活,踏实走好人生路。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自身经历,体味文中情感。教学难点 1、景物描写的方法; 2、对三味书屋的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结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了作者鲁迅先生;第二件事是根据根据课下注释查字典、词典理解了生字,新词,疏通了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第三件事,就是读懂课文。二、解释题目,披文入情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示)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课文是按地点转换(或空间顺序)来写的。师:还有呢?生:课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师:是的。(边说边板书)百草园那时候却是鲁迅的什么?(乐园)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书中叫什么?(书塾)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两幅图(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空间转换的图)。(百草园很简陋,三味书屋能明显看出是私人家里的学校)生:观察。师:刚才我们从图像上看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空间转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段的哪一句也表明了这种空间的转换,请找出来。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师:(出示该句)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生:好。师:为什么好?生;他读得声音洪亮,很流畅。师:要不要再改变一些?我认为他只是读出来。生:要改进,应该有感情些(他缺少感情)。师:你能不能读一下。生:(有感情地读)师:很好,他把自己的理解融进去了,有种抑扬顿挫的感觉。我们想一想:“读”和“朗读”是不是一回事?(不是)我认为读只是大声地念出来,而朗读则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通过声音传达出来。老师举个例子说一下吧!比如:你送给我一本书。要强调“一本”该怎么读?生:“一本”要重读。(读)你送给我一本书。师:很好!如果要强调“送给我”而不是“送给他”,该怎么读?生:“送给我”要重读。(读)你送给我一本书。师:很好!如果要强调送的是书,而不是别的东西,该怎么读?生:“书”要重读。(读)你送给我一本书。师:老师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同学们明白:重音不同,传达出来的情感就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句子,应该强调哪些重音,并说明理由。生:我认为“为什么”要重读。因为当时鲁迅有一种无奈(不情愿)的心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师:很好!你读懂了鲁迅的心情。还有吗?生:我认为“全城”和“最严厉”都要重读。因为全城是表示范围的词,最严厉是表示程度的词语。师:说的真好!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可见,你的语文功底很深!生:“书塾”要重读。因为鲁迅要从百草园到书塾里读书。所以“书塾”这个表示地点的词很重要。师:好,重音全找到了,请谁来读一遍。生:读。生:挑战读。生:齐读。师:此时此刻,鲁迅多么无奈,多么不情愿地离开百草园啊!3、 重回乐园,寻访童趣(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师:那么,百草园究竟有哪些值得他留恋与不舍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8节,边读边勾画,概括出那里有哪些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开始。生:读书勾画。(师边巡视边指导学习方法)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很好,知道一边读一边画,我们读书时就应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谁来概括地说一说有哪些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生:好看的是景物,好听的是美女蛇的故事,好玩的是雪地捕鸟。师:(总结)说的很完整。(二)品读课文,寻踪美点师:那么,好看的美景集中在哪一段呢?请你来说。生:第二段。师:为了更好的读懂这段文字,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出示:1.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采用了什么特殊句式?有什么样的效果?3.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征?)生:读书,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来看第一段,谁愿意分享一下。生:本段描写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师:(生说师用手指数着到10个没有手指了)怎么办?(无奈地笑了)太多了,在鲁迅眼里,每一个景物都是一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味,所以他说单是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那整个百草园呢?更是趣味无穷了。对吧?还有,说完。生:(生继续说剩下的4种)师:这么的景物,作者鲁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它们有序地列出来?生:鲁迅采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把它们有序的罗列出来的。师:请读一读这个句子,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样的效果?生:突出了百草园的景物之多。这个句式还把百草园的景物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出来。前面“不必说也不必说”是从总体上来说的,都不必要说,其实也都说出来,只是没加具体描述而已。“单是”是从局部来写的,描写的比较具体。师:你读懂了这段话。很了不起!掌声鼓励!生:鼓掌!(生发言更踊跃!)师:请看第二个问题。谁来分享一下。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了,生动的表现了鲁迅在百草园玩耍时所感受到的乐趣,表达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生动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可爱,表达了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鲁迅的童真,童趣。)师:很好!还有吗?生:“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何首乌根比作人形,生动形象地写了何首乌外形特点,表达了喜欢之情。师:是的,吃了可以成仙,多神秘啊,百草园还有这般神秘的植物。生:“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它味道好,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童真,童趣。师:你学会了品析语言,很好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方法。从同学们的解读中,看得出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深情地朗读第二段。“不必说”读!(三)研读课文,复述故事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听故事吧!是什么故事呀?(美女蛇的故事)预习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留个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复述这个故事。谁来试试。生:复述。师:你觉得这个故事听起来怎么样?生:恐怖,害怕,神秘,刺激。师:是的,给百草园增添了什么色彩?(神秘)这么恐怖的故事,为什么鲁迅还喜欢听呢?生:因为刺激,越刺激越好奇,越感兴趣。师:是的,这样写更符合儿童心理。那么,最刺激的是哪一部分?谁能找到。生:读。(半夜里敛在盒子里。)师:不错。我觉得你如果把感情酝酿的再真挚些,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谁愿意来挑战他。生:(挑战读)师:好样的,绘声绘色。最后我们来齐读这段文字。生:齐读。(四)精读课文,体味乐趣师:春夏秋的百草园是如此美的迷人,充满乐趣,那么冬天的百草园怎么样?无味,真得无味吗?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怎么两样的?由无味变有味了是不是?(是的)是香味还是酸味?是趣味!这叫什么写法?(先抑后扬)最有趣味的是哪件事?(雪地捕鸟)师:请谁来读一下雪地捕鸟这段文字。生:读。师:请画出这段文字的连系动词,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生:扫,露,支9个动词,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经过,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师:真棒!你读懂了课文,不愧为是我们班的骄傲。老师为你点赞!让我们来齐读这段文字,注意重音的把握。生:读。师:此时此刻,鲁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收获的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流露的是童真童趣。那么,童真是什么?生:仿写(童真是按斑蝥,看后窍喷烟雾时的快感。)师:同学们真棒!看来真正地读懂了课文。四、回味书屋,感受成长(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师: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024段,看看鲁迅喜不喜欢哪里的生活?说出理由。注意:我们分小组讨论,组长收集信息,然后汇报。好,开始!生:读书,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师:哪一组的组长来先说?生:鲁迅一开始不喜欢,后来喜欢了。从16段的不喜欢,24段的可以看出喜欢。生:不喜欢。封建礼数较严重。师:但是尊敬老师,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不喜欢。从“不知道”、“怒色”可以看出他委婉地批评老师,喜欢的是23段老师读书的样子。生:鲁迅喜欢那里的生活。从17段可以看出来。因为那里有好玩的,从15、16、22段可以看出鲁迅在委婉地批评封建教育制度对人的束缚。师: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师:(总结)同学们读的很深刻,从片段中能读出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虽然是委婉的批评都能够读出来,真了不起!总之,从同学们的解读中,我收获了这样一个信息,鲁迅在三味书屋还是挺快乐的,能苦中作乐。(二)角色对换,抒写心情 师: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了六年书,六年后,他离开了三味书屋,到南京水师学堂去学习。当时,他可能十六七岁了,想一想,此时此刻,他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当一次小鲁迅,写一写他当时的心情。生:写,然后交流师总结。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获取了这样一个信息,无论何时何地,鲁迅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三)结合实际,畅谈童心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鲁迅那样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生:纷说。师:看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还是满丰富。最后,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课下作业。五、作业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句式,表达一下对童年的回忆。附: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快乐老家童 趣 乐园 童 心苦中作乐 书塾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 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诵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掘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对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体会到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也不是苦屋。通过引导学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而发现各有滋味。百草园生活无拘无束,三味书屋生活是有限制的、有安排的、有引导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必须学习和经历的。人由小到大就是要学好、要守规矩的。激发学生认同学校生活,抛弃厌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自己一直在追求一种活泼、踊跃的课堂氛围,也明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因为老师才是激发活力的源头,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