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基本乐理英文名称:Elemental Theory of Music课程编号:04111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56 总 学 分:4 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 开课系部:音乐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基本乐理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的概念及原理,并能熟练地应用于艺术实践和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为学好其它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音及音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产生的原理,明确音的性质、音的分类、音名、音组体系和音律。对于名词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切忌死记硬背。第一讲 音及音名1、音的产生2、音的性质(重点)3、乐音与噪音4、乐音体系(难点)5、音名6、音组(难点)7、标准音和中央C 8、音域、音区第二讲 音律1、复合音与分音列(难点)2、十二平均律(重点)3、五度相生律(了解)4、纯律(了解)5、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习题:练习一、练习二。第二章 音高、音值、音强及记谱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记谱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记记谱法中的各种常用记号,深入理解节奏、节拍的相互关系及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及意义。尤其在第八讲中,要通过让学生反复唱读谱例来体会各种拍子的特征。在第九讲中,要通过让学生广泛做题练习来提高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第三讲 记谱法(一)1、记谱法的概念2、简谱、五线谱记录音的长短(重点)3、简谱记录音的高低第四讲 记谱法(二)1、五线谱记录音的高低2、变音记号(重点)3、休止符第五讲 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1、演奏法方面的记号2、省略记号(重点)3、其它记号第六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1、书写五线谱2、书写简谱3、音符排列的横列式与纵列式4、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格式第七讲 节奏、节拍节奏、节拍、拍子、小节第八讲 各种拍子1、单拍子(重点)2、复拍子3、混合拍子(难点)4、变换拍子5、交错拍子(了解)6、散拍子7、一拍子第九讲 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重点)2、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3、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难点)4、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了解)第十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1、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2、切分音3、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重点、难点)第十一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第十二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1、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2、速度标记3、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4、力度标记习题:练习三至练习十第三章 音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音程命名的原理和音程分类的方法,掌握音程转位、音程识别和构成的规律,从而达到熟练、准确识别和构成音程。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特别注重学生板演教学手段的运用。第十三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1、音程的概念2、音程的写法与读法3、音程的名称与标记(重点)第十四讲 音程的分类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难点)2、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重点)3、单音程与复音程4、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5、音程转位(重点)6、等音程第十五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学生阅读总结习题:练习十一、十二、十三第四章 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和弦命名的原理,掌握和弦转位及各种和弦结构的规律,达到熟练、准确识别和构成各种和弦。同时提高灵活的记忆能力。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应以学生板演做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第十六讲 三和弦与七和弦 1、和弦的概念2、三和弦(重点)3、七和弦(重点)第十七讲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1、原位和弦2、转位和弦(难点)3、等和弦第十八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一)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二)以上两讲,以学生阅读、总结、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习题:练习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第五章 调、调号、调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调、调式、调性、名词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各种调式调号。要通过对大量谱例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读谱实践,具体体验和感悟各种调式、调性的特征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中要避免先人之见和概念式的讲解,坚持师生互动原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十讲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1、调的概念2、升号调与降号调(重点)3、调的五度循环4、等音调第二十一讲 大调式1、调式的概念(难点)2、大调式3、调式音级的名称、标记与特性(重点)4、调与调式第二十二讲 小调式(一)1、什么是小调式2、小调式各音级的名称、标记及特性(重点)第二十三讲 小调式(二)1、关系大小调2、同主大小调(难点)第二十四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一)1、五声调式2、七声调式(重点)第二十五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二)1、五声、七声调式音级2、各调的五声七声调式3、同宫系统各调式(难点)4、同主音调第二十六讲 如何确定调式1、如何确定调2、如何确定调式(难点)第二十七讲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1、调式的多样性(重点)2、各种调式的表现作用习题:练习十八至练习二十四第六章 调式音程 调式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种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并能熟练、准确地识别和构成各种调式音程及调式和弦。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和问答、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原则,培养提高学生记忆和快速思维反应能力。第二十八讲 调式中的音程1、调式中的音程2、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重点)第二十九讲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第三十讲 音程的表现作用第三十一讲 调式中的和弦(一)1、调式中的和弦2、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重点)3、大小调式中的七和弦(重点)第三十二讲 调式中的和弦(二)1、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记2、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解决(重点)第三十三讲 和弦的实际应用1、和弦实际应用2、确定和弦所属调式(重点)习题:练习二十五至练习二十九 第七章 调式变音、调关系、转调、移调、装饰音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调式变音的作用及意义,掌握调式中半音阶的构成方法。另外,通过对调关系、转调和移调的教学,结合听、读谱例的实际体验和分析,让学生感悟转调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培养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操作能力。第三十四讲 调式变音1、调式变音2、导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难点)3、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重点)第三十五讲 半音音阶1、大调半音音阶2、小调半音音阶第三十六讲 调关系1、调关系2、近关系调(重点)第三十七讲 转调1、转调的概念2、转调的意义3、转调的类别(重点)第三十八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第三十九讲 移调1、按照音程的移调2、更改调号的移调(重点)3、更改谱号的移调(难点)第四十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重点)第四十一讲 装饰音1、倚音2、波音3、颤音 4、回音(难点)习题:练习三十至练习三十七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基本乐理课在第一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28周,每周两个学时,计56学时。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以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讲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直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做到精讲多练,也是本课程要坚持的重要教学原则。每讲完一知识内容,要有计划地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板演,尔后教师进行讲评和总结。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针对作业批改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下次课前应进行认真地集体评讲。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见下页)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小计第一章音及音律2223第二章记谱法81110810第三章音程40.568第四章和弦41.5810第五章调、调式9211215第六章调式音程 和弦611812第七章调关系 转调9111215机动学时33合 计45745668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基本乐理通用教材,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本教材体系结构科学合理,知识面全,习题丰富,为学生的实践和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参考书目:音乐基本理论,N.斯波索宾著,江启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5月第10版。乐理自学提要与习题,曹理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第2版。音乐基础理论题型解析100例,姚德利、周宏斌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音乐基本理论习题,B.赫伐斯琴科编,江启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8月第11版。执笔教师:常宇杰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视唱练耳英文名称:Solfeggio课程编码:0411102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120总 学 分:8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地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节拍、节奏感、色彩感、结构感以及音乐记忆能力、听辨能力、读谱能力、内心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准确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整体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音程及简单的旋律听写能力;学习2/4拍、3/4拍,并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挥图示视唱;以常规节奏为基础,准备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各种时值的休止符等。内容要点:音程听辨以旋律音程为主: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调内旋律音程听写:以C自然大调的基础扩展上下八度。旋律听写:在C大调和a小调内,节拍为2/4拍,节奏为基本节奏型。视唱:学习C大调a小调,训练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和调式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以及个别抽查的方法训练。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主要运用钢琴弹奏,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听辩、视唱能力。授课时数:24课时。作业与思考:1、将自然音程中的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在音响上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特征。2、加强键盘模唱训练,提高对音高与音响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加强音响色彩感以及音乐记忆力的训练。第二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听辩音程及旋律中变化音的能力;学习4/4拍、3/8拍;并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挥图式视唱;在巩固常规节奏的基础上,加入非常规节奏的训练。内容要点:调内旋律音程听写:C自然大调,同时加入调式变音(一个升号、一个降号);和声音程(一个升号、一个降号):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和声音程连接:一个声部固定,横向听辩另一个声部,纵向听辩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两个声部都做级进或跳进;旋律听写:在一个升号内,较复杂的节奏音型;视唱:一个升号、一个降号调以内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视唱练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构唱的教学方法。以增强调性变音的听辨及视唱能力。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主要运用钢琴弹奏,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听辨、视唱能力。授课时数:32课时。作业与思考:1、加强变化音级的听辩能力。2、加强运用参考音的方法来提高听辨固定音高的能力。第三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听辨各种变化音程的方法,以调内旋律音程听写为主,调内和声音程听写为辅。听辨大小三和弦、增减三和弦及转位、原位及转位的三和弦连接;掌握复杂的节奏组合。内容要点:和弦听辨:大小三和弦及其转位;增减三和弦及转位;原位及转位的三和弦连接;调式、调性听辨。旋律听写:在两个升号、两个降号调以内,较复杂的节奏组合。视唱:两个升号、两个降号调以内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视唱练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听辨、听写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听觉训练。采用精唱与泛唱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两个升号、两个降号各调式的视唱能力。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听辨、视唱和分析、判断能力。授课时数:32课时。作业与思考:1、加强大跳音程的听辨能力。2、将各种三和弦的结构、音响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的特征。3、加强两个升号、两个降号以内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视唱练习。第四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听辨大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及简单四部和声功能序进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运用指挥图式完成较复杂节拍、节奏的实践活动;具备三个升号、三个降号调以内的视唱能力以及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听写能力。内容要点:和弦听辨:原位大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简单的四部和声功能序进。旋律听写:三个升号、三个降号调以内的旋律听写及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听写。视唱:三个升号、三个降号调及多调号、多声部视唱练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分解及柱式和弦的弹奏方式、分析与比较的方法训练常用七和弦的听辨,采用移调和看谱唱词的方法拓展视唱能力。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强化调式、调性及结构的听辨能力。授课时数:32课时。作业与思考:1、将常用七和弦的结构与音响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的特征。2、加强三个升号、三个降号调以内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听写。3、加强多调号及多声部的视唱练习。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视唱练耳课在第一、二学年开设四个学期,共60周,每周两个学时,共计120学时。本课程采用集体讲授、布置课外作业的授课形式。练耳教学采用模唱、构唱、比较、选择、改错、听辩、听写等方法。视唱教学以精唱为主,泛唱为辅,兼顾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本课程应选用既有师范特点,又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视唱练耳教材,教学中要与其它相近课程如:音乐基础理论、和声等加强横向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见下页)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小计第一讲第14课44第二讲第58课426第三讲第910课426第四讲第1112课426第五讲第1314课426第六讲第1516课426第七讲第1718课426第八讲第1920课426第九讲第2123课336第十讲第2426课336第十一讲第2729课336第十二讲第3033课426第十三讲第34课224第十四讲第3536课426第十五讲第3738课426第十六讲第3940课426第十七讲第41课224第十八讲第4243课426第十九讲第4445课426第二十讲第4647课426第二十一讲第4850课426合 计7743170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孙虹、范建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和声听觉训练,尤家铮、蒋维民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带伴奏视唱曲100首,周温玉、蒋维民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视唱练耳简明教程,孙虹、范建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单声部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教研组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单声部视唱(上下册),姚蒲怀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视唱练耳(一、二、三、四册)许敬行、孙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执笔教师:马氺珍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基础和声学英文名称:Basical Harmony课程编码:0411103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64学 分:4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以和声理论、和声写作、和声分析为主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和弦的构成与连接、和声序进的逻辑及其在作曲初步中应用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传统音乐作品的能力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音乐理论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及原位正三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声、排列法等概念的定义,在各调中能迅速辨别T、S、D正三和弦并能熟练掌握其排列法。1、大小调上的正三和弦及其进行的基本规律2、四部和声的记谱法、声部进行、原位和弦的六种排列法3、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重点:大小调的正三和弦,并掌握其排列法难点:正三和弦的连接方法第二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要求为所给旋律配置和声。内容: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重点:和声配置的步骤难点:为特定旋律配和声第三章和弦的转换理解和弦转换的定义与目的,并能牢固掌握其转换及应用方法。内容:和弦的转换重点:和弦转换的方法 难点: 利用此方法为旋律配和声第四章 为低音配和声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低音配置和声的目的与意义,牢固掌握其配置方法。内容:为低音配和声重点:为低音配和声的方法难点:旋律声部的创作第五章 三音跳进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高音与次中音声部的三音跳进。内容:为跳进的旋律配置和声重点:跳进声部的特点难点:注意排列法 第六章 终止、乐段、乐句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终止乐句、乐段的定义并掌握各类型终止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内容:不同类型终止的用法重点:终止与乐句乐段的联系难点:完满终止和不完满终止的应用第七章 终止四六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终止四六和弦的定义及其功能特点并掌握其标记与应用方法。内容:终止四六和弦重点:终止四六和弦的结构及功能特点难点:熟练的用其为旋律配和声第八章 正三和弦的转位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三和弦的转位方法及特点,牢固掌握其在旋律配置中的应用。1、正三和弦的六和弦2、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法3、两个六和弦的连接法4、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重点: 掌握正三和弦转位后的结构难点: 掌握转位正三和弦在四部中的连接第九章 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原位和转位属七和弦的应用。1、原位属七和弦 2、属七和弦转位 3、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重点: 属七和弦的结构、预备及解决难点: 属七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十章 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及其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副音级上构成的和弦结构、和声大调特点、弗里几亚进行、模进定义及阻碍终止的定义,并掌握各节内容的用法。1、二级六和弦与三和弦 2、和声大调 3、六级三和弦与阻碍终止 4、二级七和弦 5、导七和弦 7、三级和弦 8、弗里几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 9、自然模进 重点:各副三和弦的结构、和声大调的调式变音、自然模进的特征难点:二级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应用、弗里几亚进行的用法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基础和声学课在第二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周,每周2学时,共64学时。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其主要教学环节应包括和声理论的讲述、习题示范、作业讲评、实例分析及和声效果弹听等。要注意课堂提问、学生上讲台板演、键盘练习等方法的适当运用。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辅导与批改。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小计第一章绪论及原位正三和弦3363第二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1122第三章和弦的转换2242第四章为低音配和声1122第五章三音跳进1122第六章终止、乐段、乐句1122第七章终止四六和弦1122第八章正三和弦的转位55108第九章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3366第十章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及其他10102014机动448合 计32326443六 、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参考书目:和声学教程,桑桐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和声学教程,谢功成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和声学,柏西.该丘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2版 。和声学,辟斯顿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7月第1版 。执笔教师:张星高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英文名称:Music Form and Works analysis课程编码:0411104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4学 分:4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曲式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揭示内在本质,其内容涵盖所有的音乐表现因素与理论基础。曲式分析能力决定一个音乐工作者的音乐修养及业务能力,无论从事音乐工作的哪个领域都需要具备曲式分析能力。本课程通过中外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基本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原则,熟悉各种曲式的结构程式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为从事教学、表演及创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通过本章节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曲式的定义,掌握有关曲式的基本知识,了解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1、音乐表现现中的多种要素的特点及其关系2、曲式的定义及概念 3、主题的概念 4、曲式的结构原则 5、曲式中的结构功能及调性布局 6、音乐的陈述类型重点: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及主题概念难点:曲式结构中的结构功能及调性布局第二章乐段和一部曲式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乐段和乐段以下各次级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地标明乐段以下各结构的基本图式。能用不同的手法进行乐段分类。了解乐段和一部曲式在实际音乐作品用的应用。1、定义和基本特征 2、乐段的内部结构3、一部曲式4、乐段的基本类型 5、方正性乐段6、非方正性乐段7、一句体乐段8、复乐段9、乐段及乐段各部分的反复重点:乐段及一部曲式的定义、乐段的类别难点:灵活应用本章知识对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 第三章 二部曲式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地区分出再现性单二部曲式、非再现性单二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并掌握它们的分析要领,从而领略曲式结构中音乐内容上的对比与统一的辨证关系。1、定义和基本特征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3、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4、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5、单二部曲式的对比及重属部分6、复二部曲式重点:二部曲式定义及其类别的联系与区别。难点: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准确的辨别所学曲式类型。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三部曲式的主要概念,能把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区分开来。了解中段的不同类型。能独立完成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能区别结构图式中的基本与从属部分。1、定义和基本特征2、单三部曲式的呈式段3、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三段式分类4、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5、单三部曲式与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区别6、单三部曲式的反复7、单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重点:单三部曲式的定义、别及其关系难点:三部曲式在音乐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与分析第五章 复三部曲式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复三部曲式每个结构内部的组成部分,了解中部的不同类型,严格区分曲式结构的基本与从属部分,写出完整、详细的曲式结构图式和严谨的文字分析报告。1、定义与基本特征2、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3、复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4、复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5、复三部曲式的应用重点:复三部曲式的定义及其与单三部曲式的联系难点:复三部曲式的应用及作品分析第六章回旋曲式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和它的变体,了解回旋曲式的来源和特征。准确界定出回旋曲式和变体的复三部曲式,并独立完成曲式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1、定义与基本特征2、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3、小型回旋曲4、典型的回旋曲5、回旋曲的变体6、回旋曲的应用重点:回旋曲式的概念、回旋曲式的特点难点:各种回旋曲式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及其分析第七章 变奏曲式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变奏曲式常见的变奏手法以及它们的区别,准确领略对变奏主题分析的内涵。要求学生能写出曲式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1、定义与基本特征2、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3、装饰(严格)变奏4、自由(性格)变奏5、变奏曲式的从属部分及应用重点:变奏曲式的定义及常见类型难点:变奏曲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与分析第八章 奏鸣曲式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的奏鸣曲式的分析方法,了解该曲式的形成与发展衍变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充分地理解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在形式上的辨证统一关系。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作曲技法、曲式结构、体裁风格等诸多内容。帮助学生完成详尽的文字分析报告和结构的基本图式。1、概述2、奏鸣曲式的呈示部3、奏鸣曲式的展开部4、奏鸣曲式的再现部5、奏鸣曲式的尾声和引子6、奏鸣曲式的应用重点:奏鸣曲式的定义及其结构难点:奏鸣曲的应用及作品分析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在第三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周,每周2学时,计64学时。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课堂讲解、范例分析,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小计第一章绪 论441第二章乐段和一部曲式10105第三章二部曲式884第四章单三部曲式663第五章复三部曲式884第六章回旋曲式884第七章变奏曲式884第八章奏鸣曲式884机动44合 计646429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参考书目: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曲式学,苏斯波索宾著,张洪模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版。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执笔教师:张星高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复调音乐基础英文名称:Initial Polyphony课程编码:0411105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28总 学 分:2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歌曲写作与改编、曲式与作品分析开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复调音乐基础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和声学的进一步发展。具备复调音乐的分析及写作能力通常是音乐修养达到某种高度的标志,而愈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愈是存在着大量的复调因素。通过系统讲授复调音乐理论原则及其写作手法,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复调音乐作品的能力,增强专业基础修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 本章通过对复调音乐的概念、类型及历史沿革的讲授,使学生理解学习复调音乐的目的并掌握其类型与特点。1、复调概念、织体概念2、复调音乐产生的历史沿革3、复调音乐的特点及表现意义4、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联系与区别重点及难点:复调音乐的定义及其表现意义。第二章 单声部写作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并练习复调音乐的旋律及写作规范。1、旋律的一般特点及其节奏。2、旋律的调式、调性、变化音及旋律的结构重点:复调音乐的旋律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难点:调式调性、节奏、调式变音的把握第三章 二声部单对位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声部进行方向及基础对位的写作,并牢固掌握声部对比的手法。1、一般特性及和声基础2、声部进行与调式调性3、声部对比、织体类型和开头、结尾的处理重点: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写作对比复调的整体构思难点: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 及个性化的织体选择与运用第四章 二声部复对位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对位定义,并牢固掌握常用复对位的技法及在作品中的应用。 1、一般特性及八度复对位2、十二度复对位及其他度数的复对位 重点:复对位定义及特性难点:八度复对位、十二度复对位第五章 复对位的变体形式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对位变体的类型 ,牢固掌握复对位变体的形式与方法。1、蟹型对位 2、倒影对位 重点:复对位变体的类型。难点:对其在写作中的应用。第六章 二声部模仿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模仿的定义与原则,并牢固掌握其在作品中的应用。1、模仿的特性及写作步骤 2、定格模仿、变格模仿及卡农重点:模仿的一般特性难点:对模仿类型的织体处理处理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复调音乐基础课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共14周,每周2学时,计28学时。本课程应采用以集体课理论讲授为主、以课下布置分析作业为辅的教学形式。鉴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实际举例演示的方法。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在课堂演奏作品,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共同分析作品。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章 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小计第一章绪论221第二章单声部写作442第三章二声部单对位443第四章二声部复对位663第五章复对位的变体形式442第六章二声部模仿664合计282815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参考书目:复调音乐,段平泰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复调音乐,斯克列勃科夫(前苏联)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7月第2版。执笔教师:李春俊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and Analysis of Masterpiece课程编码:0411106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4总 学 分:4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先修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 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对中国远古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音乐形态历史演进的讲述,使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古代与近代音乐文化知识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并热爱我国音乐文化传统,增强发展中国民族新音乐的信心。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远古夏商时期1、远古时期的音乐2、夏商时期的音乐 3、欣赏内容原始狩猎图 第二单元 周秦时期1、西周时期的音乐2、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3、欣赏内容楚商(曾侯乙编钟与乐队)、哀鄞(埙与古琴)、流水(古琴独奏)屈原问渡(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第三单元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鼓吹乐2、相和歌3、清商乐4、琴的发展与琴曲5、音乐理论 6、欣赏内容楚歌(埙与乐队)、胡笳十八拍(一、二、十二拍)(琴歌) 幽兰(古琴与编钟)、梅花三弄(古琴独奏)、酒狂(古琴独奏)、广陵散(古琴独奏)第四单元 隋唐五代时期1、民歌与曲子2、燕乐与唐代大曲3、俗乐与散乐4、音乐机构与音乐家5、中外音乐交流6、音乐理论 7、欣赏内容春莺啭(登越调)合奏、倾杯乐(弹拨乐)、撒金沙合奏、霓裳中序第一合奏、阳关三叠(古琴独奏)、菩萨蛮合奏、离骚(古琴独奏)、玉树后庭花(歌曲王昭君(大食调)、春杨柳(平调)、泛龙舟(水调)、剑器浑脱(般涉调)筝独奏、泗胡子(登越调)丝弦合奏、大漠抒怀(筚篥与乐队)、秦王破阵乐(编钟乐队与歌队) 第五单元 宋辽金元时期 1、说唱音乐 2、杂剧与南戏3、器乐的发展4、音乐理论与论著5、欣赏内容潇湘水云古筝独奏、鬲溪梅令合奏、杏花天影词调歌曲、五梅令合奏、惜红妆合奏、醉吟商小品词调歌曲、暗香合奏、扬州慢词调歌曲、凄凉犯 合奏、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黄莺吟古琴 箫 琵琶、窦娥冤古琴 箫 琵琶、诸宫调董解元西厢 凭栏入缠令唱段、九宫大成 风雨像生货郎旦 九转货郎唱段、 潼关怀古山坡羊 元散曲、秋思 离亭宴元散曲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1、民歌、小曲2、说唱音乐 3、歌舞音乐4、戏曲音乐5、器乐6、音乐理论与著作7、欣赏内容洞庭秋思古琴 二胡 箫、阳春古琴独奏、渔歌调琴歌、佩兰古琴独奏、乌夜啼古琴独奏、良宵引古琴独奏、浣纱记 打围醉太平 昆曲唱段、乌夏克木卡姆 第一大斯坦间奏曲歌舞乐、沧海龙吟合奏、平沙落雁古琴独奏、凤凰台上忆吹箫 琴歌、秋风辞双管独奏、行街四丝竹合奏、霸王卸甲琵琶独奏、夜深沉京胡与乐队、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弦索备考 十六板合奏 第七单元 “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音乐文化 1、传统音乐的新发展2、学堂乐歌3、欣赏内容祖国歌古曲、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竹马、春游、送别、早秋中国男儿、勉女权、满江红、苏武牧羊(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音乐文化 1、传统音乐2、刘天华、黄自、王光祈、萧友梅、聂耳、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3、欣赏内容五一进行曲、农友歌、国民革命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盼红军、闹江州、松月绕、绣荷包、秋江、三娘教子、打金枝、平湖秋月(广东音乐)、步步高(广东音乐)、月圆曲(广东音乐)、空山忆故人(琴曲)、苦中乐(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听松(二胡独奏)、病中吟(二胡独奏)、良霄(二胡独奏)、空山鸟语(二胡独奏)、光明行(二胡独奏) (三)解放区的音乐 1、歌剧白毛女2、解放区与国统区的音乐创作3、欣赏的内容采槟榔(独唱)、夜来香(独唱)、夜上海(独唱)、何是君再来(独唱)、香格里拉(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星火曲)、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茶馆小调(长工词、费克曲)、拥军花鼓(陕北民歌)、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古怪歌(宋扬词曲)、红豆词(独唱)、牧羊姑娘(独唱)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在第二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周,每周2学时,计64学时。本课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人物和音乐作品,以讲述为主,并配合音响资料、图片等进行直观电化教学,有条件时,可以组织参观考察。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五、学时分配章 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小计第一单元远古夏商时期33第二单元周秦时期55第三单元汉魏晋南北朝时期44第四单元隋唐五代时期1212第五单元宋辽金元时期1010第六单元元明清时期1010第七单元“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1616机动22合 计6464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中国古代音乐史,金文达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参考书目: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中国音乐词典.续篇,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中国古代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执笔教师:卫 凌 教研室主任:杨永兵 教学系主任:郭 华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