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19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交流,首先了解学生关于诸葛亮的情况和理解,是学生从心目中给诸葛亮排名,了解诸葛亮的聪明。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谋略和聪明 3 从质疑中激发学生对诸葛亮借箭的计划进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的谋略和聪明。 2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初步了解诸葛亮的计划的周密和细致。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给“智慧”排个序 1、请学生说出中国的四大名著及作者。 2、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可以是小说,可以是连环画,可以是电视连续剧。 2、学生交流(自由举手回答) 3、请学生说说对诸葛亮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有个人物叫诸葛亮,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 4 学生交流 预设 (1)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的军师。 (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助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非常大,被称为“卧龙先生”。(师 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更知人心。) (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师 当然,周瑜之死当然不能全怪诸葛亮,等我们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 5、师 看来同学们对诸葛亮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今天我们学习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同学们,我们学习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是吧? 6、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排排队。 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读完课文以后,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样排呢?生交流 预设:(出示学生的交流) 诸葛亮 周瑜 曹操 鲁肃 1 2 3 4 1 3 2 4 1 2 4 3 1 3 4 2 1 4 3 2 1 4 2 3 7、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心中的排名,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但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诸葛亮排第一) 二、点击诸葛亮的“智慧” 师导入:对,诸葛亮排第一,他是最聪明的,这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觉得这篇课文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呢?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 1、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教师现场巡视。 2、师:咱们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最精彩? 3、学生交流: (1)我觉得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写得最精彩。 (2)请学生朗读七、八自然段。(朗读指导:体会鲁肃的吃惊;诸葛亮的笑,得有笑容,得有笑声啊,发自内心的笑,曹操的下令,见过电视上大将军下令吗?那个威严,那个响亮,那个果断。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 (3)师,来,请曹操下令!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引导: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师:叫一个男曹操,曹操本来就是男的嘛。引导: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继续往下读。 4、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预设(1)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学生读 (2)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提示“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因为他死前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来他非常恨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借口害死诸葛亮。 师提示: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子坏水,你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读出周瑜的心怀鬼胎,试一试。 师提示: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这样说,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预设 (1) 他想到了周瑜肯定是使的诡计,干脆就来个将计就计。 (2)他想到周瑜肯定要给他出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比登天还能。 (3) 我知道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已经观过天象,知道再过三天就有一场特别特别大的雾,也想的周瑜会用这个箭来威胁他。所以他肯定想到了借箭这回事。 3、师质疑:同学们,尽管诸葛亮知道周瑜想要害他,尽管诸葛亮知道三天后这场大雾,将计就计能把这十万支箭借来。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要他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预设 (1)我觉得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死我,我就将计就计,我就和你斗智。 (2)我想是这样,周瑜就是想专门找一个难题难倒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话,正好中了人家的圈套,就证明周瑜比诸葛亮强。 师引导:同学们,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是孙权的都督。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周瑜这样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完全可以回到刘备那里去呀。(3)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想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打打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这样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所以,诸葛亮是从大局来考虑借箭的。 师提示:当时,孙刘两家只有联合抗曹,才能战胜曹操,保住自己的领地。当时,魏、蜀、吴还没有三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所以是孙刘联合,而不是吴蜀联合。 4、请学生朗读 诸葛亮说:“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三、三个“臭皮匠”的“智慧” 师:我们对诸葛亮的智慧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写得最精彩,有的同学认为中间写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学认为后面写得最精彩。其实这些不要紧,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智慧。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多遍了,尽管读了二十多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但我又很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甚至傻想着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你们想知道困扰老师的这个问题吗?师: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仔细的读课文,猜猜困惑老师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1)三天怎能造好10万支箭? (2) 为什么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这件事不能让周瑜知道?(3)诸葛亮的计策妙在哪里?(4)鲁肃是周瑜的下人,为什么不向周瑜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 2师 这些问题老师也想过,不过通过读书,我都已经搞懂了。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同学们,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 生: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 师: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当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啊!因为这个问题事关诸葛亮的身家性命啊! 3、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独自看看书,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四人为小组,一起讨论: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生么呢?4、学生交流讨论预设立军令状之前,他就已经谋略好了后面的计划。他已经计划好了怎样来造这十万支箭,然后他才敢跟周瑜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没有谋略好的话,他就不会冒杀头的危险去立军令状的。师:同学们,老师想继续向你们请教,这个计划当中该有哪些内容啊?预设(1)我认为他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天气的变化,想到了长江上三天之后会有大雾。(2)第二个他想到是曹军会怎样应对。以曹操的为人,他肯定会谨慎用兵。他看见外面有大雾,而且又有鼓声和呐喊声,他肯定不敢轻易出兵,所以他肯定使用弓箭。(3)他还想到了他肯定要有所准备,就是准备草船。而且,他必须考虑到鲁肃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以他对鲁肃的了解,鲁肃肯定会把船借给他,而且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4)诸葛亮他还考虑到二十条船上箭能不能插到最多。因为他一开始先让青布幔子包上,再插上草人。假如是木船前往的话,就插不上多少支箭,可能达不到十万支箭的数量。用青布幔子,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会掉下去。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