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doc_第1页
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doc_第2页
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doc_第3页
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doc_第4页
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始数学课堂导入几法安宁市宝兴学校 苏玉叶摘要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那么一节课的好环,开头是关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高效的导入方法却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知识。因此,每节课的导入情况将直接影响当节课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数学课堂 导入 学习兴趣六年前,我走上了数学讲台,恰逢教育新课改,开始了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学,碰到了全新的教材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北师大教材非常注重创设情境,这使我必须钻研怎么样创设情境,怎么样开好一节课的头。随之几年来的潜心教学,一直不变的是每节课的导入,使我对课堂导入有了一定的认识。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那么一节课的好环,开头是关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高效的导入方法却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知识。因此,每节课的导入情况将直接影响当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六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1. 复习导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讲解二次根式时,可先复习算术平方根,然后由此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柱体表面积”时,上课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模型。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1)展开后有哪几部分组成;(2)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3)试用同样方法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这样的几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此时若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活中各种各样圆柱体表面积的求法,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有很大帮助。2. 故事导入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中,我先给学生讲了阿凡提放羊的故事:阿凡提给巴依老爷放羊,羊越来越多,羊圈装不下了。阿凡提向巴依老爷建议扩大羊圈。可小气的巴依老爷却不愿多出做羊圈的栅栏,他让阿凡提自己想办法,阿凡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首先把羊圈由长方形改成正方形,这样羊圈就能把羊装下了。过了一年,羊圈又装不下了,阿凡提又将正方形的羊圈改成圆形的又能把羊装下了。人们都夸阿凡提真聪明。同学们想知道阿凡提这样做的根据吗?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课前准备的三段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围图,测量计算,并且通过比较得出结论。通过故事讲述和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例如,在活动课中,我给学生讲了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它源于生活,是由古代家具演变而来的。宋朝有一个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他为人特别的热情好客,他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成由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这样可以根据用餐人数的不同,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来了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四边形,六人拼成六边形等,这样人人用餐方便,气氛更好。再后来,有人把它缩小为只有七快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的文字,故宫博物馆中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到了19世纪,七巧板传到了国外,立刻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的玩它,并迅速的传播,被称为是“东方魔板”或“唐图”,即来自中国的拼图。据说,拿破仑在战争之余,最喜欢拼七巧板了,英国、芬兰、美国等世界很多国家,让他们的学生都学习七巧板拼图,作为我们则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学好七巧板。那么,我们先看七巧板的制作。既让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来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起到了品德教育的作用。 3. 创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例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一上课就放了这样两个场景:一、有三家农户要在三块菜地间挖一口水井,正在为挖在何处才能离三块地距离相等而犯愁。二、有一人想修复一圆形古物,但无从下手。录像放毕,针对初中生好胜心强,提出让他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顿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抓住这个良机,少而精地加以启发、点拨,学生就能很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设计了本节课的开头部分,设置了如下问题情景:师: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同学的坐位呢?生:只需说明第几排,第几个就可以.4. 实验导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识别二时,先提出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板碎成两块(如图),是否利用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里再配置一块与碎前完全相同的玻璃?为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可按如下的步骤操作:每一个学生用硬纸板剪一个三角形(如图),把三角形纸板撕成两部份,尝试利用其中的一部份能否再剪一个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事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时老师马上点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角边角公理。 例如,北师大七下中在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8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这样教会使学生感到实验带来发现的乐趣。5. 设悬,设疑导入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例如对数概念的导入 对数概念十分抽象,许多教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呕心沥血,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她手拿一张纸条,厚0.1毫米,她把纸条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厚度当然越来越厚,然后她这样告诉同学,这样对折14次,厚度可达同学们的身高;对折27次后,其厚度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对折42次后,厚度超过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接着她问同学们:大家相信吗?如果要使厚度达到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km),需要对折多少次呢?两则设疑,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饶有兴趣地折纸条,折了几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停下来开始动手计算 对折1次,厚度为0.12=0.2 (mm) 对折2次,厚度为0.14=0.122=0.4 (mm) 对折14次,厚度为0.1214=1638.4 (mm)1.6 (km) 对折27次,厚度为0.122713421.8 (m),这个厚度显然超过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8848m) 对折42次,厚度为0.124243.98 (万km),这个厚度的确超过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42万km) 为了能使厚度能达到1.5亿km,我们假设需要对折x次,则应有: 0.12x106=1.5亿km 对折14次、27次、42次,不管有多繁,总可以算出来,现在出现了新问题,x的位置特殊,跑道指数位置上去了,这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问题,用我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已经解不出来了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出结果呢?学生迷惑不解但又渴望知道,这时及时导入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对数问题那么什么叫对数?对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这样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兴趣,从而成功进入新课例如讲 “圆周角”一节时,可首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但都需要尺规,感到无法可解,这时,老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有时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了引新概念的必要性,循序渐进地建立新概念,使之成为学生的自然需求,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更强了。 6. 游戏导入 初中生好奇好动,有时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出示一张某个月份的挂历,并指出挂历说:“请你们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只把它们的和告诉我,老师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几号。”学生们略思片刻,马上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圈出的三个日期之和,没想到老师报出的日期与他们所圈的日期完全相符,于是,他们把惊奇、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师,老师也立即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对的吗?其实,用我们现在初中代数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了。”这样老师就在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中开始讲授新课。 例如,在讲“反证法”时,先做这样的一个游戏:教师拿三顶红帽,二顶黑帽,请甲、乙、丙各戴一顶,这三位同学看不到自己头上的帽,也不能看到剩下的两顶帽子,只能看到其他两位同学头上的帽子,要求同学比一比谁先猜出自己的帽子颜色。此时乙同学见甲戴红帽,丙戴黑帽,而甲犹豫不决,立即回答自己是红帽。乙的分析更是令人信服:若自己的是黑帽,甲肯定会当机立断,甲一犹豫,自己就断定自己的是红色的。不知不觉中学生领略了反正法的基本思路,接着转入到教学中,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学起来有趣。这样能与数学课堂教学联系的故事、游戏有很多。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运用“鸡兔同笼”,讲已知部分求整体时可用“猴子分桃子”,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时从“棋盘设计人的要求”引入。例如在探索规律一节课中我用这样一个游戏导入 小时侯,大家都喜欢唱儿歌,背儿歌,现在我们就随着音乐共同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扑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 学生不由自主地唱起来: 4 只青蛙 4 张嘴,8 只眼睛 16 条腿,4 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在黑板上边听边写: 1, 1, 2, 4, 1 2, 2, 4, 8, 2 3, 3, 6,12, 3 4, 4, 8,16, 4 教师关录音说:那么n只青蛙呢? 学生唱道: n 只青蛙 n 张嘴,2 n 只眼睛 4n 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教师顺势说:大家回答的很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探索规律 通过音乐片段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课堂气氛,触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7教具导入 我的教学中离不开教具,特别是几何课,教具具有直观,操作性强的特征例如,在扇形一节课中,我就在大冬天拿了一把扇子进教室。挂在黑板上方,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扇形。例如,在认识几何体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事先做好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所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它们的构成,最后得出定义。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猜想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