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eaders: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work Conference held in XX, which is our concern and love, will greatly promote XX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I am representing XX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extend a warm welcome to the attending leaders! XX has been given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o the province of agriculture,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Office, and expressed heartfelt thanks to all the friends! below, I XX with a brief report. A basic XX of XX municipality located (cities, omitted). One is the superi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XX blue, clear, green, water, air, 70% of land in the territory is covered with forests, grasslands, wetlands and waters, built 7 thousands of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total area of nature reserves. Within major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air quality at the national level, national levels, water quality, soil pollution, pure land reputation, was herald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officials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for human survival. Second, the enrich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5 million mu of arable land (which owned 1.53 million acres), the annual grain output of more than 2 million tons and is loc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gold cattle, there should be more than 400,000 acres of grazing grassland, developing animal husbandry conditions; a total area of 4.1 million acres of forest land, rich in precious wood such as pine, ash, yellow pineapple, standing timber volume of more than 26 million cubic meters. Forest Xia has hundreds of species precious wildlife, more than 200 more species precious herbs, annual Super thousand tons of wild mushroom and reserves Super 100,000 tons of mountain dish; nectar plant throughout, can bee 100,000 group, is China bee of Xiang, and national Northeast black bee reserves and important of bee products production base; can using water 2.5 billion cubic metres, should be fishing water 460,000 acres, rich big salmon, and three spent five Luo, North cold water specialty fish; found and proved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has 36 species. Third, geopolitical advantages. XX open midpoin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along the border, 264 km long border, with national road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 port, built on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has the largest permanent boundary River Bridge, running at full capacity the annual cargo capacity of up to 2.6 million tons. Russia two (HABA and Marina), two cities (Iman and Lesozavodsk) is the Russian Far East in developed areas. Lesozavodsk is only 8 km from XX port corresponding to the port of markovo, Lu Rinuo station is one of three railway marshalling yards in the far East, the far East-Siberian railway and a parallel road runs through the pass. By rail and road, to the North by HABA capital Khabarovsk, the Russian hinterland, radiation in the CIS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o the South through the port of Vladivostok and the nahuo card on the sea, to reach South Korea, Japan and other Pacific Rim countries and regions. Four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XX tourist resources types, many attractions,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Sino-Russian border-river-wusuli River, a famous treasure island, known as the Oriental Maginot line of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y Tiger underground fortress ruins, General Chi宁夏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一章药典概况第一章 药典概况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药典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中国药典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术语和符号;中国药典中对照品与标准品的规定,检验方法中有关限度以及精确度等的规定。了解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的全称、缩写、现行版次以及基本结构。掌握药典方法的知识结构: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好,如何发展,改进和创新(方法和应用)。掌握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中国药典的内容与发展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药典的性质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和其他法令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作为法,具有权威性(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需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作比较试验)、严肃性和普适性。收载的药物,临床需要,疗效较好,质量稳定;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准确、可靠为前提,具有经典、稳重的特征,但药典方法又是不断前进的。(从历版中国药典分析方法的统计与研究看我国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 1998,18(5) 李玲等,药物分析杂志)药典:(Pharmacopoeia)是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典籍。一般由政府主持编篡,并颁布施行。我国药典收载疗效肯定的中、西药品和制剂,并规定其标准规格和检验方法,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使用和管理的依据。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原由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篡出版,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典委员会编篡,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建国以来,我国1953年出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根据当时规定,中国药典每510年审议改版一次,并根据需要出增补本,中国药典2005版已发行。先后出版了八版药典为: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一 中国药典的沿革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195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 531种,其中化学药 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 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药典出版后,于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第二部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公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196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与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作用与用途”。第三部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1977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第四部中国药典(1985年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48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中药成方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1988年正式出版。第五部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自1991年7月 1日起执行。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共收载品种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含1985年版药典一部移入5种);删去澳种(一部3种,二部22种);对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订。药典二部品种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另组织编著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以指导临床用药。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药典附录内不再刊印。第六部中国药典1995年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这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2375种。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一部新增品种142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编制出版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年版)。 临床用药须知一书经修订,随中国药典1995年版同时出版,经卫生部批准,其中的“适应征”和“剂量”分作为药政和生产部门宣传使用和管理药品的依据。第七部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0年 7月 1日起正式执行。共收载药品 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 992种,二部收载 1699种。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 399种,修订品种 562种。本版药典的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一部新增附录 10个,修订附录 31个;二部新增附录27个,修订附录32个。二部附录中首次收载了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对统一、规范药品标准试验方法起指导作用。现代分析技术在本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第八部中国药典(2005年版)分三部,一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二部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辅料等;三部为生物制品。第九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 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掌握药典方法的知识结构: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好,如何发展,改进和创新(方法和应用)。中国药典的内容:凡例、正文(名称、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类别、剂量、注意、规格、储藏、制剂)、附录和索引,还有配套的药品红外光谱集和临床用药须知。(一)凡例部分 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机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部分包括恒重、称量 约若干,精密称定、精密量取;水浴、热水、室温、冰浴的温度;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浓度;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液体的滴的概念;空白试验;试验用水;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 刻)计算,有效数字修改规则;检查项的内容;溶解度分级;含量的限度规定类型等。1名称及编排正文收载的中文药名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英文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品。药品化学结构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有机药物化学名称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化学文摘(CA)系统一致。此条规定保证了药品只有一个法定名,避免药品名称的混乱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问题。2标准规定溶解度测定方法规范化,使同一药品对指定溶剂的溶解度在不同研制单位均能得到相同结果;另外还规定了化工原料作为药用时,必须制定药用的标准,并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批准。3 检验方法和限度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若采用其他方法,应该做检验分析,但在仲裁时应该以药典方法为准。4 标准品和对照品除对标准品、对照品的制备、标定、供应等作了规定外,(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还规定标准品须用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并规定凡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建立或变更其原有活性成分和含量时,应与原标准品、对照品或国际标准品进行对比。标准品是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对照品,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98%5 计量升(L)、毫升(ml)、微升(l)温度以摄氏度()表示水浴温度:98100热水:7080室温:1030冷水:210冰浴:2以下。放冷:放冷至室温。液体的滴,系指20时,以1.0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溶液后记录的(110),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未指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的混合物,品名间用半字线“-”隔开,其后括号内所示的“”符号,系指各液体混合时的容量比例。6 精确度本版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的精密度。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7 试药、试液、指示剂试验用水,除另有规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的乙醇。8 动物实验规定了动物的品系、年龄和性别等内容。9 包装、标签(二) 正文部分 P 67正文(Monographys) 是药典的主要内容,为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三) 附录部分附录(Appendix) 附录部分记载了制剂通则、生物制品通则、一般杂质检查方法、一般鉴别试验、有关物理常数测定法、试剂配制法以及色谱法、光谱法等内容。1制剂通则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制药工业的发展,制剂用途及用药部位的细化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在对原有剂型进行科学修订的基础上,新增了散剂、滴耳剂、鼻用制剂、搽剂、凝胶剂和透皮贴片剂等7种剂型。对原有制剂通则亦作了修订。如将片剂细分为10种,并根据各自特点有不同规定,如口颊贴片要符合缓释片要求;分散片要求在(201)水中,3 分钟内全部崩解,并要检查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此规定与英国药典一致。伴随新剂型的收载及各原有剂型的细化,增加了相应的检项及检验方法,反映了检验方法与手段的提高。如透皮贴片剂,要求检查含量均匀度、释放度、面积差异,其中释放度检查须用特殊的仪器。2分析方法2.1新增的分析方法火焰光度法用于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将电泳技术与色谱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可以分离、分析从离子到中性分子,以及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各种化合物,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及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药物分析中已用来作为多种药物分离、手性药物拆分和血药浓度测定等。将此方法收入药典附录,增加了药物分离、分析的手段。热分析法收载了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用于测定物理常数如熔点、沸点以及鉴别和纯度检查,可准确判断熔融同时分解药品的熔点、分解点,准确地判别结晶水的存在,差向异构体鉴别和晶型确定等。X-射线粉末衍射法,各种晶体都有其特殊的X-射线衍射图,可利用其衍射极大(点或线)间距离及其相对强度,对结晶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粉末衍射用于结晶物质鉴别和纯度检查,单晶衍射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测定,为结晶药物晶体结构与纯度检查提供了分析方法。粒度测定法收载显微镜法、筛分法、光障碍法等三种方法。由于药物粒度的大小与溶解行为和疗效等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粒度检查为保证药品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规定了测定方法与仪器的校正,使注射液、滴眼剂等制剂,准确调节渗透压得到了保证。2.2原方法基础上增加的方法水分测定法增加了库仑滴定法,通过卡尔-费休氏库仑滴定仪测量电量总消耗以测定水分总量,可直接读取供试品中水分的含量,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更客观的反映药物中存在的微量水分。溶液颜色检查法增加了色差计法,通过比较供试溶液与水的色差值是否超过标准比色液与水的色差值,客观的衡量供试溶液颜色是否符合规定,其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有较大提高,也解决了供试液与标准比色液因色调有差异难于判断的问题。溶出度测定法增加第四法(流池法),可使溶出度测定的始终都处于漏槽条件,其溶出情况更接近体内,测定的累计溶出百分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更加相关,同时可根据需要随时取样分析,因此,此法尤其适用于肠溶制剂与缓释制剂的溶出度测定。释放度测定法增加的第三法是适应制剂通则项下新增加透支贴片剂而增加的,对该剂型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指导原则3.1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表达方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由于生物样品的特殊性,在分析方法建立时要求必须建立生物样品的分析质量控制标准,对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标准曲线等均作了具体要求。另按普通制剂、缓释和控释制剂对受试者、标准参比、生物利用度计算、生物利用度评价一般要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由于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生物等效性是保证等量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收入该指导原则规范了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操作方法与结果判断,说明新版药典对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混悬剂、色素等影响口服或局部用药制剂活性成分吸收程度的因素作了充分考虑。3.2药物稳定性试验按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规定了应进行的实验,各具体考察条件及有效期确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列表对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作了规定。由于规范了稳定性考察的样品要求、考察条件、考察项目和结果计算等,因此能够科学的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既保证了药品在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过程中的稳定性,又保证了药品有效期的准确性。3.3缓释、控释制剂收载了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与肠溶制剂,并分别对其定义作了规定。为了使体外释放速率能反映释药速率的变化特征和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规定了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的仪器、温度、释放介质、取样时间点和释药模型拟合等。对于体内试验,规定了评价安全性与等效性的原则。对于体内外的相关性,将体内的吸收曲线与体外释放曲线之间各时间点回归,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应符合要求,并规定了体内外相关性的建立方法和检验方法。3.4微囊、微球、脂质体制剂微囊、微球、脂质体为新发展的型剂,它具有改变药物不良臭味、提高稳定性、减少刺激、可将液态药物固化等优点,且可使制剂具有缓释性、控释性与靶向性。该原则对本类制剂除给予了科学的定义外,还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级。对药物载体、辅料作了规定。另对本类制剂控制生产过程与贮藏期间应检查的项目作了明确规定,它包括测定,有害有机溶剂的限度、形态观察与粒径及其分布检查、载药量或包封率的检查和突破效应或渗漏率检查等,其中载药量或包封率的检查是本类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4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的性能特征是否符合预定申报分析要求,证明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规定要验证的内容有,含量测定、杂质及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性能特征分析、鉴别和新的或修订质量标准等;规定验证的参数有,准确性、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度、定量限度、线性、范围、重现性和耐用性等;列表对不同检测项目与不同检测方法规定了应验证的参数;对分析方法验证的资料作了具体要求,须注明新方法的合理性及与原方法比较的优越性;提供其它分析工作者能重复操作的具体技术资料。从以上介绍可见,该草案收载的检验方法保证了原料药与制剂的质量控制,收载的指导原则保证了制剂的质量,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则保证了药品标准的质量。显示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凡例及附录,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较过去已有很大提高,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四)索引部分索引(Index) 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文名称索引。(五)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展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0年 7月 1日起正式执行。1, 共收载药品 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 992种,二部收载 1699种。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 399种,修订品种 562种。2, 本版药典的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一部新增附录 10个,修订附录 31个;二部新增附录27个,修订附录32个。二部附录中首次收载了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对统一、规范药品标准试验方法起指导作用。3, 现代分析技术在本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一部采用TLC法作鉴别的品种已达602种,收载含量测定的品种308种。二部采用HPLC法有282种;GC法44种。4, 配套丛书 与中国药典同时出版的配套丛书有中国药典2000年版药品红外光谱集,以及英文版2000年中国药典。第二节 主要的国外药典简介目前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编订了国家药典。另外尚有区域性药典(北欧药典、欧洲药典和亚洲药典)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国际药典)。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可供参考的国外药典主要有:日本药局方:(缩写为JP)由日本药局方编集委员会编篡,由厚生省颁布执行。分两部出版,第一部收载原料药及其基础制剂,第二部主要收载生药,家庭药制剂和制剂原料,最新版是第十四改正版。第一部包括通则、制剂总则、一般试验法和各医药品。第二部包括通则、生药总则、制剂总则、一般试验法和各医药品,原子量表、附录和索引。原料药标准:日文名、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贮法,少数品种列出有效期。制剂标准:日文名、英文名、含量限度、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贮法。 第一部和第二部均有红外光谱附图,还有配套丛书解说书。英国药典:(BP)不仅在本国使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斯里兰卡等英联邦国家也采用。凡欧洲药典收载的药品,BP只收录其名称,其规格则根据欧洲药典,因此BP必须和EP配合使用。英国药典,目前版本为2000年版,本书以BP(2000)表示。 第一卷为原料药BP(2000)第二卷为药物制剂、血液制品、免疫制品、 放射药物制剂和糖类药物。 红外光谱图、增补内容和索引1 凡例 第一部分内容说明欧洲药典品种;第二部内容为了适用BP正文和附录的,共有31 条,如法定标准,标准的表示,温度,砝码和测定,恒重,浓度表示,水浴,试剂,指示剂,溶解度,鉴别,检查和检定。第三部分为Ph Eur的凡例,如检查和检定项下内容包括,计算,限量,杂质限量的表示,植物药和当量;列出缩写、符号和国际体系的单位。2 正文 BP(2000)收载品种2663个,其中1361个来源于第三版欧洲药典,原料药标准: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CA登记号,化学名称,作用与用途,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最后列出杂质的结构式和名称。制剂标准:英文名,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制剂类别。3 附录 共分24类,如第2类为光谱法:紫外和可见分光光谱法;红外和近红外光谱;荧光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质谱法。第3类为色谱法:TLC法;PC法;GC法;HPLC法;排阻色谱法和电泳法。美国药典:(USP)由美国政府所属美国药典委员会编辑发行。2003年为26版。美国国家处方集(缩写为NF),2003年为21版。USP(26)与NF(21)合并为一册出版,缩写为USP(26)-NF(21)表示。美国药典委员会于1820年成立。1820年10月15日,出版第一版美国药典。1880年开始成为药品的法定标准。1820-1942年,每10年出版1版;1942-2000年,每5年出版1版;从2002年开始每年出版1版。目前2005年版为28版,(USP 28-NF 23)1 凡例(General Notices and Requirements) 分为19项,依次为书名、法定名称及法定品种、原子量和化学式、缩略语、有效数字与允许偏差、附录、药典论坛、增补本、试剂标准、参照试剂、USP参比标准品、效价单位、试剂成分及工艺、检查和含量、处方和配方、保存、包装、贮藏和标签、植物和动物药、重量和度量以及浓度。 2正文USP(24)-NF(19)收载药物品种为世界第一位,收载3777个品种。原料药标准组成为: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与CA登记号,含量限度,包装和贮藏,USP参考标准,鉴别,物理常数,检查,含量测定。制剂标准组成为:英文名,含量限度,包装和贮藏,USP参考标准,鉴别,物理常数,检查,含量测定。 3附录USP(24)附录分为: 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一般要求,所用仪器 微生物试验和含量测定 一般检查和检定 生物试验和含量测定 化学试验和含量测定 物理试验和测定 一般信息 空气溶胶,乙醇测定法,密度,色普法,颜色和消色,溶液澄清度,总有机碳量,水的电导率,凝固温度,物理试验和测定种类 容器等。电泳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X-射线衍射法。原子发射化学合成装置,生物指示剂, 颜色-仪器测定法, 法定品种的杂质, 一般信息 剂型在体外和体内的等效性, 体内生物等效性指导 相-溶解度分析,片剂脆碎度方法的认证, 制药用水欧洲药典(缩写为PhEup)目前版本为第二版,自1980年开始出版,分为两部。二部至1991年已出版至15分册。最新版是第五版。欧洲药典第5版在编排上有较大改变,开始分一、二两册。原排在第4版各论之后的人用疫苗、兽用疫苗、人用免疫血清、兽用免疫血清、人用缝线、兽用缝线和顺势疗法制品的各论,统一移至第一册。第一册排在版首顺序仍为“前言”、“绪论”(introduction)、“欧洲药典委”(包括主席、委员、专家及秘书处高级技术人员名单等)、“第5版内容”、“通则篇”(包括凡例、分析方法、包装容器原材料与包装容器、通用文本)。通用文本包括各论通则与制剂通则等。第二册全部为化学药和天然药各论。国际药典(缩写为PhInt)目前为第三版,分为三卷:第一卷(1977)为一般分析方法;第二卷(1981)和第三卷(1998)均为质量标准规格。有些国家药典在版与版之间逐年出版补遗,如USPXX-NFX Supplement;BP l988Addendum l989国际药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4年,由于当时需要将术语标准化以及明确药物的剂量和成分,从而产生了制订一部国际药典纲要的尝试。第一次会议在1902年由比利时政府在布鲁塞尔组织召开,此次会议在共有有效药物处方上达成了一致协议,该协议在1906年被19个国家批准。这对随后的各国药典的出版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个协议布鲁塞尔协议于1925年起草,并在1929年获批准。该41条协议规定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负责管理制订统一药典的工作,并且应有一国际组织固定的秘书处来协调各国药典委员会之间的工作。该协议条款中包括了草药制剂通则,最大剂量,命名法和偶砷苯类的生物试验。还有77种药品原料和制剂的剂量及性状表格。鉴于不同国家的药学专家多次呼吁要对布鲁塞尔协议进行修订和扩充以涵盖国际药典,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于1937年建立了一个由药典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由来自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瑞士、英国(委员会主席)和美国的7名专家组成。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接管了先前国际联盟的卫生组织承担的药典工作,并建立统一药典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来继续国际联盟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该专家委员会的目标是制订统一药典国际协议草案,修订和扩充现行的共有有效药处方协议。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由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建立的专家委员会,在1951年其改为国际药典专家委员会;随后于1959年变为药品制剂标准专业委员会。它通常被称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典和药物制剂专家咨询小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的第2条指出:该组织的作用之一是“用于发展、建立和促进有关食品、生物制品、药品以及类似产品的国际标准”。国际药典显然属于这个范畴。在此背景下,1950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了创建国际非专利名称(INN)方案的决议,用来在世界范围内清楚地区分药物并且为药典各论提供单一的非专利名。第一版1950年5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批准了国际药典的出版,并且,为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章程的第23条要求,建议“由药典官方机构来考虑是否最终收载其中的条款”。因此建议除非被某国药典官方机构所接受,国际药典不用来作为任何国家的法定药典。从那时起,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永久性的国际药典秘书处。以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统一的药典为目标而出版的国际药典第一版,其出版是依靠各国药典委员会的合作。它出版了两卷(1951和1955)和一个增补本(1959),有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三种语言,并被翻译成了德语和日本语,包括了344个药品原料和183个药物剂型各论(胶囊剂、注射剂、片剂和酊剂),还有84种试验、方法以及通则。在确定国际药典收载的品种时,参考了大量各国药典和官方目录,并得到了国际药学联合会的协助。各论的标题为拉丁语,因其具有作为国际语言的优越性。专家们与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生物标定专家委员会,以及从事于疟疾、母子卫生、心理健康和性病等工作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合作,帮助整理必需的信息。第二版第二版于1967以药物制剂质量标准名称出版,其副标题为国际药典第二版。由于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如红外光谱、色谱(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谱)、非水滴定、以及放射性方法,第二版加入了大量的修订内容而成为第一版的修订版。各论和附录的选择主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参考了当时的制剂水平以及各国药典及其它药物质量标准资料。第二版收载了第一版所没有的162个药物制剂质量标准,基于第一版的反馈,各论删掉了114个,同时增加了新的分析方法。各论中所收载的标准和方法在许多国家的药典和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验室以及不同药典研究单位里进行过测试。在第二版里对英国药典委员会和美国药典委员会表示了特别的感谢。第三版在1975年,人们重新考虑了国际药典的作用。决定应该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并且只推荐已被证明合理有效的,经典的化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药物应被优先考虑,重点是这些药物的治疗价值。高度的优先权应该给予那些对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计划重要的药物,以及可能含有由于降解或生产中难以避免而引起杂质的药物。分析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经典的方法以便在没有昂贵设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当某处提到一个复杂的分析方法时,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也被提出以供选择。从1979年开始,收载在国际药典中的药物选自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遴选专家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个基本药物目录。对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及其更新版本中的药物,各论中对其鉴别、纯度及含量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国际药典目前有5卷:卷1(1979)为通用分析方法;卷2(1981)和卷3(1988)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中的大部分药物的质量标准;卷4(1994)为有关试验、方法的信息,以及药品原料、赋形剂的一般要求和质量说明,以及剂型。当前为卷5(2003),为制剂通则以及药品原料和片剂的质量标准,这实际上将涵盖目录上的有机合成药物以及一些抗疟疾药物及其最广泛应用剂型的所有各论。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药品检验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一、取样(Sample) 要考虑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 1. 基本原则 均匀、合理 2. 特殊装置 如固体原料药用取样探子取样3. 取样量 设样品总件数为x当x3时,每件取样。当x300时,按 随机取样。当x300时,按 随机取样。二、性状(Description) 性状项下记述药品的外观、臭、味和一般的稳定性情况,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1. 外观、臭、味和稳定性2. 溶解度3. 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构成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测定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例:苯甲酸 性状 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鳞片或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质轻;无臭或微臭;在热空气中微有挥发性;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本品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沸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附录 C)为121124.5。 三、鉴别(Identifcation) 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征,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通常,某一项鉴别试验,如官能团反应,焰色反应,只能表示药物的某一特征,绝不能将其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因此,药物的鉴别不只由一项试验就能完成,而是采用一组(二个或几个)试验项目全面评价一个药物,力求使结论正确无误。例如,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醋酸可的松鉴别项下规定了一个母核呈色反应,一个官能团反应,以及一个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判断已知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采用一组(二个或几个)试验项目全面评价一个药物。 例:苯甲酸 鉴别 (1)取本品约0.2g,加4%氢氧化钠溶液15ml,振摇,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即生成赭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33图)一致四、检查 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及安全性四个方面。纯度要求即药物的杂质检查,亦称限度检查、纯度检查(Detection of Impurities)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可以允许生产过程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微量杂质的存在。通常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限度检查”,有一般杂质检查和特殊杂质检查,以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要求,所以也可称为纯度检查。五、含量测定(Assay) 就是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或理化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规定的含量标准。 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三者的检验结果。 六、检验报告 上述药品检验及其结果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必须真实,不得涂改,全部项目检验完毕后,写出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作出明确的结论。必须有检验人员、复核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由检验单位盖章。 (一)原始记录 完整、真实、具体,清晰1供试品情况(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来源、外观、包装等); 2日期(取样、检验、报告等);3检验情况(依据、项目、操作步骤、数据、计算结果、结论等); 4若需涂改,只可划线,重写后要签名; 涂改方式:划两条细线,在右上角写正确数字,并签名. 记录完成后,需复核。复核后的记录,属内容和计算错误的,由复核人负责;属检验操作错误的,由检验人负责。例 9.6543-8.1270常军民 1.5272 3例 0.10312常军民 05例 消耗22.31ml常军民品名 包装规格批号 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学生地理质量调研试卷
- 天然气工程设计手册
- 工作总结:回顾工作成果
- 职业教育推广方案研究
- 垂直大模型的模型选择与比较研究
- 集团财务合并报表编制规范
- 工业生产质量监控制度
- 通过产品演示视频展示特点
- 网络营销品牌推广策略案例
- 现代企业岗位薪酬结构设计方案
- 2025司法协理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家庭居室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
- 承装修试许可证管理办法
- 2025楼宇平方效益评价规范
- 术后并发症护理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规项目自查记录表
- 粪污清运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动火管理制度
- 孵化基地制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