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祭农耕藉之礼无法体现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故B项错误;皇帝笼络士子,不会以“亲耕”为手段,故D项错误。故选C。 2.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 精耕细作B. 男耕女织C. 铁犁牛耕D. 土地私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注重因地制宜,并且认识到深翻的作用,表明此时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BCD项也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3.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 重农抑商观念占主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A C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材料中“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说明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观念仍占主导,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这种观点受到冲击。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4.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其直接目的是A. 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B. 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C. 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D.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彻底放弃的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5.某校高二学生搜集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的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有关三人的共同之处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其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B. 都是在华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家C. 都推动了经济近代化D. 企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在国民政府前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在华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厂家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6.下表有关古代中国城与市的发展,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城市众多城市主要发挥经济职能B西汉长安,有东西“市”共九处九“市”均按时开市、闭市C唐诗汴路即事:“草市迎江货”草市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D宋朝开封,“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宋朝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市坊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B选项符合题意。商周时期,城市的政治职能突出,A选项排除。草市最早出现在南北朝,C选项排除。材料“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体现的是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D选项排除。7.“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 推行了公私合营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 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8.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是在八字方针提出之后,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错误,因此ABD选项排除。9.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分析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 坚持实行改革开放C. 融入区域经济集团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之后,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南巡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及对外开放推动的结果,B选项符合题意。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1956年,A选项排除。融入区域经济集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经济增长大幅度增长与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关系不大,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经济见效慢,D选项排除。10.19世纪70年代,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 洋人发明的火车B. 福州船政局的军舰C. 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 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其中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推动了中国的航运业,C选项符合题意。洋人发明的火车在当时的上海并未推广,A选项排除。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企业,产品不对外出售,BD选项排除。11.能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引擎”。下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A. 电力B. 石油C. 煤D. 核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其主要能源是煤,C选项符合题意。电力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AB选项排除。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D选项排除。12.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A. B. C. D. 【答案】D【解析】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D正确。13.2049,相信中国:“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 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492年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路,发现了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化开始初见端倪。故选C。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表现的是人们认识范围上的变化,并把世界开始链接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之前也不能表明是封闭的;B项错误,只是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之一;D项明显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4.下图为伦敦市地域的扩展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早期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贸易中心转移D. 阶级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01-1851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段是在16世纪至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与材料时间不符,不是1801-1851年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C选项错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D选项错误,阶级对立不能对城市规模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5.下图是一副创作于1901年题为资本的皇帝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A. 工厂制度的出现B.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新工业领域出现垄断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产生最大影响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而材料中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的形象体现的就是垄断组织,D选项符合题意。工厂制度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选项排除。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英国,B选项排除。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C选项排除。16.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A. 苏联农业集体化B. 1929年经济危机C. 第二次世界大战D. 两极“冷战”对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强调的是失业的破坏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人口大量失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集体化是苏联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一种手段,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失业无关,C选项排除。两极“冷战”对峙是在二战结束之后,D选项排除。17.下列经济思想中与罗斯福新政理念吻合的是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C.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D.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政府来综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选项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节,符合题意。ABC选项体现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18.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便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其新政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B.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C. 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D. 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可知罗斯福强调的是社会救济,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金融领域的措施,排除。B选项属于农业领域的措施,排除。D选项属于工业领域的措施,排除。19.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里根政府为了复苏美国经济,采取的是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现的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符合题意。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失灵,无法使美国走出滞胀的状态,B选项排除。CD选项属于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措施,排除。2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的出口状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大危机有利于苏联打开世界市场B. 苏联工业化建设对外依赖性很强C. 苏联的发展为危机中的西方国家提供了市场D. 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工业化的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的出口状况”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进口西方机器设备的比重不断上升,体现的是经济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C选项符合题意。苏联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与世界市场发生的交往较少,A选项排除。苏联工业化建设基本上属于自力更生,B选项说法错误。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工业化的唯一途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21. 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 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通过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来解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做法。这表面看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无产阶级的政权是相互矛盾的,故有了俄共元老的话,本题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2.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A. 新经济政策B. 计划经济体制C. 国家资本主义D. 民主集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信息,在1933年前的三、四年内,正是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可知,B项正确,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时间是1921年,至列宁逝世而中止,AC两项错误;D项与题目无关。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五年计划23.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 列宁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不顾苏联国情,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结果给苏联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破坏,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4.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A. 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B. 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 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 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属于二者最大的区别,排除。25.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B. 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 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 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工业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压榨农村和农民获得的,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的说法无关,排除。26.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B.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C. 消除了各国贸易壁垒D.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B选项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金融体系,与技术援助无关,A选项排除。当今世界贸易壁垒仍然存在,C选项排除。美国的经济霸权的确立与经济全球化无关,D选项排除。27.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到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某国际组织都及时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援助和其他所需援助,包括地震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该国家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开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材料中中国遭受地震灾害,需要进行长期的灾后重建,因此需要长期的贷款,故选择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故排除。CD两项都不涉及贷款问题,故排除。点睛: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是联合国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同时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下属机构。成立于1945年,1946年6月开始营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28.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 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 制度化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欧元的出现,体现的是世界经济朝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欧元不属于世界通用货币,A选项排除。世界银行主要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解决的是贫困问题,C选项说法错误。世界银行属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D选项排除。29.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充分说明A. 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B. 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C. 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D. 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重心的问题,A选项排除。英国与美国结成货币同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D选项排除。30.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A. 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B. 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C. 联合国职能的加强D. 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的推动,D选项符合题意。两极政治格局解体以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就已经加强,排除A项;排他性与全球化和集团化相悖,明显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项;联合国职能的加强与题意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二、判断题。(正确的选正确,错误的选错误,本题10小题,共10分)31.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工业,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组成部分。32.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设置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正确【解析】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本题说法正确。33.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化落后的面貌,并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但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本题说法错误。【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集体经营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我国自土改运动完成后所形成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村土地仍然实行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公有制。35.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中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答案】正确【解析】【详解】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风俗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题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睛】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37.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8.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为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39.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答案】错误【解析】【详解】英国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故判断为错误。40.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寻求发展。【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属于历史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寻求发展。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家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请回答:(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本动力是什么?简要分析对当时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析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手段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变化?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哪些重大的举措适应经济全球化?【答案】(1)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工业革命。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新思想的萌发。(3)资本输出、就地生产和销售。跨国公司。(4)经济全球化。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详解】(1)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2)结合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即可;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需要从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3)根据材料“全世界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可知体现的特点是资本输出、就地生产和销售。根据材料“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家投资的90”可知体现的推动力是跨国公司。(4)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可知体现是经济全球化。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南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太原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进展
- 建设银行2025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安徽地区
- 农业银行2025黄山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黄南藏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铁岭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南京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 公务摄影培训课件
-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诊疗规范
-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中国铅酸电池(铅酸电池)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
- 重晶石矿购销合同
- 服务认证培训课件
- 货物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 验收程序及管理制度
-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报告《垃圾分类的研究与调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