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摘 要转型升级是事物不断完善、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过程,不论是最初的改革开放,还是这些年来每一届政府为了与时俱进而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都是企业转型升级最有力的见证。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缺乏、产品技术含量低、仅靠低成本优势获取微波的利润、并且这种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将严重影响和威胁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前中国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路径和实施对策,对于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企业来说影响深远,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包括其他地区的企业,采用实地调研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以全球价值链、国家竞争优势和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困境已经威胁到中国企业的生存,加上中国企业对塑造自身品牌的急迫性,追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等都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本文根据对上海、合肥、芜湖、杭州、南京、广州以及深圳等地企业的调研访谈和调查问卷的资料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创新产出能力、研发投入的力度、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品牌推广能力、市场熟悉程度及服务网络的建设等营销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加速企业转型升级;(3)责任感、知识产权和品牌意识等企业家精神可以使转型升级得到保障;(4)质量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的提高可以使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5)政府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园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面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前提下,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为基础,综合分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适合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和实施对策,希望能给正在转型升级或者考虑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一点启示,以实现中国企业稳定、快速、持续的发展。关键词:转型升级 全球价值链 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 精细化管理Research on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ategy of Chinese EnterprisesName: Ni ChengSupervisor: Lu QianMajor: Enterprise ManagementGrade: 2008Research Orientation: Enterprise strategy management Abstract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its intrinsic regular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nd internal rules of things. The history of Chinas enterprises is the histor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process, wheth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n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with development target and strategy, enterprises are the most powerfu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witness. At present,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s fac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such as the unprecedented steep competition, the product added value not high, shortage of independent bran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oducts with low technical content, only to depend on the low cost superiority gain microwave the profit, and this kind of low cost superiority is weakening, it will influence and threaten the who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s and society seriously, if enterprises cant carr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ffectively. Therefore, enterprises carr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pres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o realize healthy steady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The Chinese Enterprise must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idea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advances enterprises reforming promotion steadfastly. Therefore, studies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ing to promote, proposed that has the constructive wa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regarding present was explo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s Chinese Enterprise to affect positively profoundly, regarding realized the Chines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so to have the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mainly take the ZhuJiang Delta area and the long triangle areas enterpris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simultaneously includes other local the enterprise, uses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on the spot the method which the interview and the questionnaire unify, tak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coun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industrial colony and so on correlation theories as the foundation, has done the quite thorough research to the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ion. 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Human resources cost constant rise, raw material price large fluctuation already threatened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survival, in addition the Chinese Enterprise to builds own brand urgent, the pursu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o on urges the Chinese Enterprise for the goal to speed up the step which reforming promotes.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after places enterprises the such as the Shanghai, Hefei, Wuhu, Hangzhou, Nanjing, Guangzhou as well as 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material carries on the reorganization, using the SPSS11.0 statistics softw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 which promotes to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ing carries on the factorial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1) innovates delivers abi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dynam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bility,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so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enhancement to be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ion; (2) brand promotion the ability, market familiar degree and service networks marketing serviceabilitys and so on construction promotion may accelerate the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ion; (3) entrepreneurial spirits and so 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brand consciousness may enable the reforming promotion to obtain the safeguard; (4) quality control ability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bility aspects enhancement may make the step which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es to speed up; (5) the government can promote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reforming promotion to a great extent to enterprises preferential policy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gardens establishment.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unifies enterprises actual situation, particularly faces under the premise which in 2008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affects, tak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ory and the industrial colony theory and so on as the foundation, generalized analysis China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es the agen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then proposed that suits concrete way which and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ing promotes, hoped that it can give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which is reforming promotes or wish reforming promotes, and gives the pointed suggesti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able, fas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Global value ch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ustrial Cluste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ine Refinement Management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一、导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3(三)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5二、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8(一)转型升级的界定8(二)全球价值链理论9(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2(四)产业集群理论14三、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17(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来源17(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18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3(一)研究方法与数据23(二)指标的选取及来源23(三)实证分析24五、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施对策29(一)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29(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对策34六、结论与展望41参考文献42附录1 转型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及来源44附录2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调查问卷45附录3 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名单47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9致 谢论文独创性声明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都利于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当时的国情也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当代中国企业能够获得成功,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并取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拥有大量的具有极强替代性的低技能劳动力,中国企业通过获取其低成本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变为规模优势,最终使得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可以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获取成功,赢得利润;第二,中国企业对本土环境相当熟悉,他们将其转化为一种优势,并取得了成功;第三,中国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并充分利用国家的行业政策所带给它们的有利条件。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一直以来,中国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那些以前使企业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也会逐渐消失,这些变化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并且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中国长期以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污染了环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以及能源,并且是以劳动者低廉的劳动价格、恶劣的劳动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其次,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技术含量低,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微薄;此外,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在国家的主导下,开始走上自主经济发展的道路,其显著特点就是重视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且确立自己的持久优势,自主经济发展道路强调的是企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中国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自主知识产权,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家这些年来在环境保护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三高二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下调了出口退税率,使得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缩小,使企业承受的负担变得更大。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对于一些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其利润无疑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拥有众多出口型企业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经营成本压力。此外,国内外市场原油、煤炭等资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新劳动合同法也于2008年元旦正式生效,这使得中国企业的用工成本急剧上升 杜玮:新劳动法下的思考企业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report/workforce/text.htm,再加上中国多数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仍然较低,总体还是处在产业链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程序,即微笑曲线的中间,主要仍以生产成本优势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企业获取的利润也极其微薄,而其低端制造的生产模式也具有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2004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了25宗反倾销事件,2004年9月爆发了西班牙鞋事件,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又遭遇反倾销事件,这些事件显示出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等贸易和技术壁垒,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不利地位。这些都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必须加快升级的步伐,从而改变一直以来在全球产业链处于低端的不利局面。在面临这些压力的同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波及中国,大批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员工失业,关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关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等传统型、低技术和高能耗行业,这些企业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关键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局势,中国可以选择效仿当年的台湾企业,面临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将企业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大陆,继续利用成本优势来获取利润,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即使中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到越南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方去,仍然可以依靠成本优势,但是不久的将来越南等地的劳动力价格也同样会上升,到那个时候再进行转型升级已经为时已晚了,因此,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时不可避免的;中国企业也可以选择维持现状,其后果自然就是最终被市场淘汰;中国企业还有一条路,那就就是企业升级,包括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还包括企业向价值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和推广升级。因此,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实现转型升级。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不断地尝试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佛山市长陈云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升级与转型占了其中很大的篇幅 许学锋: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模式,/xxf/200712/128451.html;2001年11月,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成立,为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由此成为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先锋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special/C20085/20090203/101862.shtml;郑海涛和周海涛在对佛山市环市镇童装产业、澜石镇不锈钢产业等代表性的区域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后认为,产业集群要想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转型和升级 郑海涛,周海涛.走向高端广东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3-145。但是遗憾的是,直到现在, 国内外对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的研究成果可谓少之又少,很多都是只局限于理论,即便有一些案例式的经验介绍,也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而由案例得出的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是却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在企业面对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自身品牌塑造的紧迫性、原材料价格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将整个中国的各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价值链等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为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并提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促进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利于中国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企业升级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关注核心竞争力和动态能力理论开始的。Lee & Chen ( 2000 )提出了代工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模型,并指出了如何从代工开始,构建并逐渐延伸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向ODM和OBM转型,以及转型后的各种业务类型之间如何去进行动态协同。Teece,Pisano & Shuen(1997)强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能力的能力,以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并且不断更新自身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的技能、资源的能力,通过发展动态能力来实现企业升级。20世纪90年代,全球价值链理论(GVC)被引入到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当中,成为目前国外学者研究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理论依据。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指出选择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价值链之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对企业的影响很大;Gereffi(1999)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将企业升级分为企业内部升级、企业之间升级、国家内部升级以及国际性区域升级四个层面;Humphrey和Schmitz ( 2000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出发,将企业升级分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四种方式;Kaplinsky和Morris ( 2003 ) ,Humphrey ( 2004)认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是指产业达到价值链上的各种标准,并不断地使产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进入能力得到完善,最终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Gibbon(2001)通过全球商品链理论指出了企业的升级方式,OEM企业可以从购买技术溢出来成为行业内的主要的供货商,而这些供货商又可以将生产过程中那些附加值低的部分转移给其他企业。关于升级路径的研究,Amsden(1989)认为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企业的升级路径主要是从最初的简单委托代工(OEM)到研发设计(ODM),并由此建立自己的品牌(OBM);Bair和Gereffi ( 2003)对墨西哥一些产业区的出口服装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一个最优的嵌入GVC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Hobday (1995)认为,OEM厂商可以通过代工学习技术,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最终使得业务范围由单纯的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领域延伸。Gereffi ( 2001)在总结东亚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从委托组装(OEA)和委托加工(OEM)到自主设计和加工(ODM)到自主品牌生产(OBM)到链条转换的升级路径。也有的学者从产业集群升级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升级,迈克尔波特(1990)的产业集群理论指出了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使得主导产业拥有优势并由此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进而推动企业升级;Humphrey和Schmitz等(2000)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国家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集群,可以获得进入市场、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全球利益重新分配的机会,使地方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并促进企业升级。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价值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张辉(2004,2006)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的研究思路,并对如何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提出了建议,对目前理论界普遍认可的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创新。张文宣(2007)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进行研究发现,居于垄断性质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发达国家企业实际上主导和控制着整个全球价值链,进而主导着不同价值环节的利益分配。 对于转型升级的研究,国内关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的研究较多,杨慧(2005)认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以使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利用外部条件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有利于解决沿海地区“遍地开花”所带来的一系列监管方面的问题,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上的研究,张燕生(2004)认为,要扩大加工贸易的领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提升“世界加工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功能,通过和跨国公司深层次合作提升外贸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档次;加工贸易主体要由外商投资转为逐步向国内,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转变。周敏,王世进(2006)认为,江苏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需要建立适应其发展的高效监管体系,鼓励提高配套率以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并认为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选择垂直产业内分工的方式,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盛学峰(2009)等人,认为转型升级是黄山市旅游业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需要,是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要求,也是整个旅游业纵深发展的需要,并提出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完善旅游设施,营造优良环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创新等措施来加以保障和实现;李冀平(2007)认为,要从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连接配套、对外投资现代服务四大发展战略和构建良好发展环境等角度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戎雪梅(2009)认为,要通过抓创新促产业层次和功能提升,并培育特色竞争优势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田中伟(2009)在对长三角地区湖州等五个次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提升、优化外资引入的质量和结构以及培育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等措施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吾东明(2009)认为,工业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在于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的发展现状,要素制约等共同推进的,并提出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指出从统筹规划上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从增量上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最后从存量上促工业转型。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林汉川(2002)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革命的深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支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他认为要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就要建立政府管理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地融资渠道以及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吴金胜在山东省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转型升级能够助推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认为面对着众多复杂的外部环境,转型升级是中小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马晓辉(2009)认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加快中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梅丽霞等人(2005)在研究台湾PC产业集群20年的升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应将全球价值链嵌入我国OEM企业,再逐渐由OEM发展到ODM、OBM,从以往依靠低成本优势到以创新为先导,由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的高端,从而实现由产品升级到功能升级的转变。李济球(2007)在研究宁波仓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时,指出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培养出各自的经营品牌,并建立现代仓储物流服务的新模式。张其翔、吕延杰(2006)在研究电信企业转型时指出,企业要实施观念、机制和商业模式的三大创新,并抓好队伍、网络和支撑系统的三大转型;吴家曦(2009)认为,推动转型升级,既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又是保持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基本途径,指出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为重要方向,并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协作配套与并购重组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王静(2003)认为,随着国内传统行业走向衰退,传统企业的转型也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国家来说,加强对传统行业的转型研究有很强的意义,她指出产品趋向同质化、供给过剩和价格竞争等都是传统行业企业转型的动因,并给出传统行业转型的一些建议;刘志彪(2005)认为,我国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仁家华、王成樟(2005)认为,我国IT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值,即不断提高已控制GVC环节的价值量并沿着GVC升级,最终通过不断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促进集群的升级。3、现有研究评述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全球价值链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都为研究企业得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然而,国外学者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还大多仅仅局限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理论框架层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很少有学者能够指出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混合的转型升级模式。其次,从核心竞争力和动态能力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转型升级,它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升级,却忽视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该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尤其是面临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新格局。国内的部分学者在研究企业转型升级时走出了一些理论的界限,综合运用了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知识来研究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且有些学者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相对来说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但是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对国外一些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理论框架。其次,国内学者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比较基础的层面,一般来说都是强调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总结出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一些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却很少有学者对企业升级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路径选择作出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三)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以全球价值链、国家竞争优势和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以及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实施对策,以期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本文的研究方法将采用调查法,通过文献查阅,并设计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一定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理论基础转型升级的动因与影响因素转型升级的路径OEM转向OBM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升级的实施对策结论与展望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外销转向内销推进精细化管理制造转向服务 图1 本文的技术路线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陈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论并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本部分主要为转型升级作了概念界定,并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及产业集群理论。第三部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本部分主要是在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访谈获得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第四部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在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了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施对策。本部分主要从OEM转向OBM的多种方式、外销转向内销、制造转向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产业集群升级等方面提出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对策,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本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展望。二、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一)转型升级的概念界定这些年来,“转型升级”已经作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出现在各大新闻、报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是公务员考试试题当中。其中,有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题目是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该文大篇幅地介绍了面对金融危机出口转型升级应该处理的几点问题。但是,对于转型升级的概念却没有提及。而在中国知网中搜索的期刊中,也没有文献研究对“转型升级”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首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做出界定。企业转型主要是指企业在面临生存压力或者由于竞争而使得企业利润微薄时不得不在其本质和模式上做出的彻底转变。这里说的本质的转变,是指企业由量变到质变,或者没有经过量变而直接突变,是企业在面临压力时突破现状的一种手段。而模式的转变,则主要指经营模式或组织结构的完全转变,比如商业模式的改变。国外有些学者主要从产业转型的微观角度去研究企业的转型,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是否具有赢利能力,除了由企业所在产业内竞争地位的高低来决定外,还要看其是否处在一个拥有赢利能力的产业。因此,企业在面临困境或者说原有产业已经无法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的时候,企业应该考虑转型。还有的学者从企业再造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转型,认为企业转型是企业在观念上、行动上的全新改变,包括企业文化的改变。Blumenthal(1994)认为,企业转型是在面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的变革,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可以从容应对环境的变化。企业转型主要包括产业转型、战略转型及商业模式转型等,产业转型主要是通过将产业调整到和原有产业相关的业务领域或者转向相关新的产业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战略转型主要是通过重塑企业文化或组织结构来优化企业的基因,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商业模式转型则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内容进行转型,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并持久生存。企业转型的目标主要在于构建并不断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竞争全球化的今天继续在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并具有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升级,简单地说是指企业在数量上的增加、规模上的扩大。波特(1990)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产业升级,认为当资本或技术比劳动力及其他资源更充裕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有比较优势。Gereffi(1999)在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升级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赢利能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领域转变的过程。Kaplinsky(2000)认为,企业升级就是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制造更好的产品,或者是从事那些需要更多技能的活动 Kaplinsky R. Spreading the gains from globalis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 , 37 ( 2 ) :117-146。Humphrey和Schmitz(2000)认为,企业升级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并从事高附加值的活动而不断获取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过程。国内学者梁楚云在论企业升级与目标管理一文中认为,企业升级是指我国企业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使物质消耗降到最低并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活动 梁楚云. 论企业升级与目标管理J. 经济问题探索,1991(3):37-39.。Humphrey和Schmitz(2002)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升级分为工艺流程升级、功能升级和产品升级三大类:工艺流程升级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产业竞争力,产品升级则是通过扩大产品范围,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功能性升级则是企业通对价值链中的各价值环节进行重组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可以看出,企业升级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并最终获得竞争优势。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企业转型升级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得较高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围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而对企业不断进行变革的过程,它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终落脚点。(二)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格里菲等学者(1994)在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即全球商品链理论,他们在区分价值链和全球商品链的时候,就明确了“全球”这个特定的范围。格里菲在结合了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商品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 Gereff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37-70.。国外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对全球价值链下了定义,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2000-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中给所给出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将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连接起来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它涉及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以及最终的消费和回收处理 /wiki/%E5%85%A8%E7%90%83%E4%BB%B7%E5%80%BC%E9%93%BE。1、价值链波特(1985)认为,企业通过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技术、人力资源等相关支持性活动协同创造企业的价值,这些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并且由此形成企业创造价值的链条 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5:26-32,而这个链条就是波特所说的价值链。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因为相互联系产生了行业价值链,企业在这些价值环节当中,实际上只有少数特定的环节能够产生价值。企业在其价值链上某一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取得优势,就会取得竞争优势。寇加特(1985)认为,价值链是企业加劳动、原材料以及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包含各种投入环节的一种过程,再将这些环节相互结合最终形成了商品,再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进行交换、消费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了其价值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的过程中,价值链的价值不断增值,但是每一个企业也许只是参加了其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价值增加的过程被企业归入到了企业等级制度之中。寇加特(1985)认为,国家比较优势与企业竞争能力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设定了国际商业战略的形式。当国家比较优势确定在地区或者国家之间将怎样配置价值链上各个具体环节的时候,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就会相应地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加大投入力度。马库森(1997)认为,企业必须首先认识到,要通过利用国外专家或者知识产权交易的价格等途径将知识或技术从一个地区或国家向另一个地区或国家进行转移,而有效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价值链分析 Markusen,A. Trade versus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M. Nota diLavoro 75.97,Milan: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1997:51-57。克鲁格曼(1995)对企业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在配置的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使价值链治理模式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之间的联系成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由此出现了“片段化”、“外包化生产”以及“生产的垂直分离”等一系列新概念,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2、全球商品链20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理论,格里菲等人(1994)对该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认为每一个商品链具体的加工过程基本上都是节点或者节点的集合,它们通过网络关系而相互连接在一起,而投入组织、劳动力供应、运输和最终消费等都是商品链中每一节点的集合的主要内容” Gereffi,G&Korzeniewicz,M.(eds)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M. Westport:Praeger,1994:63-68。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者大都集中于从链条治理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全球商品链,格里菲(1994)利用全球商品链治理的二分法将商品链分为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类型,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是指跨国企业对全球生产的垂直整合,重要技术由发达国家跨国制造商所掌握,处于生产环节的制造商主宰着诸如计算机、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全球化进程;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与“出口导向”有些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南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太原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进展
- 建设银行2025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安徽地区
- 农业银行2025黄山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黄南藏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铁岭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南京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各种轴载换算计算方法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高职)《会展策划》(第三版)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商超类企业抖音代运营方案(综合)
- 海上保险法课堂笔记(国航上课版)
- 精选文档大跨度梁板混凝土浇筑方案
- 数学算24点题目
- 顾问式销售培训(PPT46页)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