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前言12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2.1勘察目的和要求12.2勘察依据12.3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3.1气候、气象23.2区域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33.3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43.4岩土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44水文地质简况5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5.1建筑场地类别及地震烈度65.2地震液化性、地基稳定性及建筑的适宜性评价75.3特殊性岩土评价75.4岩土分层评价86基础方案建议86.1基础方案适宜性评价96.2基础建议96.3成桩可行性分析106.4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116.5地下水对桩基础施工影响:117岩土设计参数建议118结论及建议12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2.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标贯测试成果统计表(附表2)3. 岩土层层厚、层顶深度、层顶标高一览表(附表3)附图部分附图1、图例附图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4、钻孔柱状图附件部分附表1、土工试验报告附表2、水质分析报告附表3、易溶盐试验报告1 前言表1.1 拟建项目一览表拟建建筑结构形式层数占地面积拟用基础形式室外地坪标高(栋)/()/(m)生产车间钢结构24860.00摩擦桩基础43.50活动中心框架结构31031.83摩擦桩基础43.50宿舍楼框架结构61100.80摩擦桩基础43.50办公楼框架结构41455.36摩擦桩基础44.80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 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1 勘察目的和要求本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要求查明拟建场地区域各岩土层的类型、埋深、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的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按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布设勘探点39个,钻孔编号ZK1ZK39,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摩擦桩基础设计要求编制。2.2 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2、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DBJ15-31-2003)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4) 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4-2013)5)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9)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3、未尽事宜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2.3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采用全取芯钻探、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钻探采用北探XY-1型油压钻机,迴旋钻进,用89mm口径岩芯管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及试样的采取均按规范严格执行,采取土试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质量等级为级,采取岩石试样采用岩芯钻头,符合规范要求,勘察工作布置按序进行。外业工作于2015年12月4日12月17日进行,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孔39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3个,一般性钻孔26个。勘探总进尺1244.00m,标贯测试365次,取土试样29件、水试样2件、土的易溶盐试样2件。本勘察工作中采用云浮市统一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钻孔位置及高程由委托方提供的A1点(X=2537501.889,Y=524724.194,H=43.80)、A2点(X=2537549.097,Y=524700.853,H=43.00)采用全站仪进行测放。勘探孔主要数据详见“附表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气候、气象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内主要河流罗定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低山地貌海拔250450m之间,低丘陵海拔100250m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云浮市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水量1546.5mm;年日照时数1478.2小时。云浮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开汛偏晚、年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多;前汛期降水时段集中,降雨频次高,雨量分布不均;后汛期台风影响严重;入冬寒潮早、造成异常低温。3.2 区域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云浮地区位于区域新华华夏第二隆起带与沉降带西南段邻接区,场区断裂主要以北东南西组的吴川四会断裂带、罗定悦城断裂带、郴州怀集断裂带等一系列构造形迹组成。吴川-四会断裂带:吴川该断裂是一条斜贯广东省中,西,北部的挤压破碎带.在广东境内全长超过800km,宽1520km.总体呈20o一40o,方向延伸.断裂带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于英德犀牛一带,与仁化一英德断裂会合,在韶关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一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城一庐江断裂带相连.西南段也明显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人吴川1后,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在海康乌石港附近插入北部湾,另一支沿阳江织簧断裂下海而进入大竹洲岛.据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统计,断裂带经过的地段及其邻侧发生过4.75级强震8次,34.75级有感地震86次.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断裂带中出露温泉30多处,温度变化在2381oC之间,温度和数量一般东北段偏低,偏少,西南段普遍偏高。罗定一悦城断裂带:罗定一悦城断裂带位于高要,德庆,云浮,罗定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广东境内延长约160km,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压剪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见于罗定盆地西北侧,主要有禄步,六都,大湾,涌坑断裂,东南侧有尖岗顶断裂,单条长在20km以上,有的超过l00km,一般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该断裂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都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断裂东北段被吴川一四会深断裂带裁成数段.主干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罗定盆地北部边界.它的雏形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都有表现.沿断裂带地震活动较少,只是在罗定往悦城方向有小地震分布。郴州一怀集断裂带:郴州一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怀集,阳山,连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南人广西苍梧,岑溪,北进湖南茶陵,郴州,广东省全长300km.该断裂由两组平行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总体走向20o25 o毒,西南段偏转为35 o 45 o。西断裂束一般倾向北西,东断裂束一般倾向南东,呈叠瓦状逆冲断层出现.该断裂带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小地震不断。上述三断裂带均属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勘察场区距断裂带较远,且勘探过程中未发现断层、断裂构造形迹,总体上区域地壳基本稳定。3.3 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场地位处广东省西北部的山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场地及四周均为空地。场地内地面标高约43.5044.20m,施工条件稍好。场地西侧临近砼道路,交通条件较好。根据本次勘察外业调查及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建筑场地内无影响基础施工的各种地下管线、管道。3.4 岩土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地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层(Q4ml)、残积土(Q4el)和华立西期晚古生代花岗岩(4),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填土层(Q4ml):为素填土,褐红色、褐黄色、灰褐色,局部灰黑色,松散,局部稍密或中密,稍湿,由花岗岩风化物砂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粘性土或夹少量微风化花岗岩碎岩块,局部底部为淤泥质土薄层,其中ZK13-ZK15、Z25、ZK38孔底部为0.61.5m的微风化花岗岩块石,填埋时间约为3年。ZK6、ZK7、ZK12-ZK15、ZK18、ZK20-ZK27、ZK35-ZK39孔可见,层厚1.1012.30m,平均6.92m。标贯测试31次,19次实测击数610击,平均8.6击,校正击数5.69.3击,平均7.8击,标准值为7.3击,另12次实测击数1117击,校正击数9.115.0击。取土试样6件,4件为粘性土,2件为砂质粘性土。残积土层(Q4el):为砂质粘性土,褐红色为主,局部褐黄色、灰褐色,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细粒土状态为可塑硬塑,局部坚硬或软塑,含砂量约3555,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为粘性土。勘探孔均可见,层厚1.5019.10m,平均13.29m;层顶埋深0.0012.30m;层顶标高31.5144.12m。标贯测试191次,实测击数1129击,平均20.9击,校正击数9.123.0击,平均16.6击,标准值为16.3击。取土试样11件,6件为砂质粘性土,5件为粘性土。华立西期晚古生代花岗岩(4):褐红色、褐黄色、灰褐色,按风化程度分层描述如下:全风化层:全风化状态,裂隙极发育,散体状结构,岩芯呈土柱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勘探孔均可见,层厚1.9013.10m,平均7.09m;层顶埋深1.5025.00m;层顶标高18.9042.31m。标贯测试101次,实测击数2849击,平均38.4击,校正击数18.437.3击,平均26.5击,标准值为25.9击。取土试样12件,4件为砂质粘性土,8件为粘性土。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强风化层:强风化状态,裂隙很发育,散体状结构,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为硬土状、块状或硬土状夹碎块状。勘探孔均可见,揭露厚度4.5013.00m;层顶埋深9.3033.90m;层顶标高9.9834.51m。标贯测试41次,实测击数5178击,平均61.2击,校正击数29.953.3击,平均39.3击,标准值为38.0击。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见“附表2”, 勘探孔各岩土层层厚、层顶深度、层顶标高一览表详见“附表3”。4 水文地质简况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勘探过程中初见水位埋深为5.506.30m(高程37.5138.52m);勘探结束后测得勘探孔内静止水位埋深5.706.50m(高程37.3138.32m)。场地位于低山丘陵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浅表土层孔隙中,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以蒸发或渗流的方式排泄,水位受季节影响,年变化幅度约1.03.0m。根据土质及本地区经验判定:场地揭露的层素填土属弱透水性,其余岩土层属弱微透水性。场地未见较厚的良好含水层,综合评定场地地下水含量贫乏。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结合本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地层渗透性的影响,场地属湿润气候区,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层素填土直接揭露区段地层渗透性为A类,层砂质粘性土直接揭露区段地层渗透性为B类。本次勘察于ZK22、ZK38孔处采土试样2组及ZK20、ZK34孔取地下水试样2组进行易溶盐和水质分析试验,根据测试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条文综合判定:场地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判定结果详见表3.5.1及表3.5.2),有关指标详见“水质分析报告”及“土的易溶盐试验报告”。3.5.1 地下水腐蚀性判别表取样孔号pH值Ca 2+(mg/L)Mg 2+(mg/L)K+Na+(mg/L)Cl-(mg/L)SO4 2-(mg/L)HCO3-(mmol/L)侵蚀性CO2(mg/L)总矿化度(mg/L)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长期浸水干湿交替ZK206.554.420.894.185.265.000.2044.4936.73微微微ZK346.6037.026.680.127.9023.821.65922.45183.09微微微表3.5.2 场地土腐蚀性判别表孔号取样深度(m)层序pH值Ca 2+(mg/kg)Mg 2+(mg/ kg)Cl-(mg/kg)SO4 2-(mg/ kg)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ZK220.00-0.205.525.532.2226.3228.82微微ZK380.00-0.205.557.372.2230.7123.05微微5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5.1 建筑场地类别及地震烈度根据岩土名称及性状,结合当地经验,估计场地各岩土层的剪切波速为:层素填土为130m/s,层砂质粘性土为280m/s,层花岗岩(全风化)为350m/s, 层花岗岩(强风化)为520 m/s,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场区勘探孔揭露,场地覆盖层厚度介于9.034.0m,选取ZK2、ZK6、ZK14、ZK18、ZK22、ZK26、ZK27、ZK30勘探孔的资料,算得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se=188377m/s,综合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属类。表4.1.1 场地类别判别表 孔号覆盖层厚度d0(m)等效剪切波速se(m/s)建筑场地类别备注ZK29.3308办公楼ZK626.5209ZK1427.5181生产车间ZK3023.0285ZK1820.4188活动中心ZK2728.6198ZK2227.6192宿舍楼ZK2628.8266备注:覆盖层厚度计算以现地面深度起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提供资料,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建筑物规模、重要性等级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议按标准设防类进行抗震设防。5.2 地震液化性、地基稳定性及建筑的适宜性评价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场地不存在地下岩溶、地面塌陷、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为空地,地形地貌简单,邻近无山体、边坡,不存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场地、地基稳定。依据钻孔岩土层揭露情况场地存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3 特殊性岩土评价场地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为填土、残积土及风化岩,对地面使用功能、基础施工等有一定的影响,现分别评价如下:1、填土:本场地地表堆积的人工填土从其成分及特征划分为素填土,局部分布,松散,土质不均匀,中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填成时间约3年。填土层结构松软,自立稳定性差,开挖时处理不当易产生崩塌,局部孔位见有厚度为0.61.5m的微风化花岗岩块石,预应力管桩成桩困难。2、残积土:为砂质粘性土,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征,施工处理不当易引起承载力降低的现象,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均需注意。3、风化岩:为花岗岩,全风化层及硬土状强风化层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征,施工处理不当易引起桩基承载力降低的现象,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均需注意,如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时,可对桩端进行封底处理或沉桩后灌注素砼封底处理,在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桩侧、桩端岩土软化的措施,以确保桩承载力的发挥,必要时可采取后注浆工艺,以提高单桩承载力。5.4 岩土分层评价层素填土:松散,中高压缩性,土质不均匀,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不应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层砂质粘性土:中压缩性,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力学性质稍好,承载力稍高,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层基岩:为花岗岩,全强风化状态,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是拟建建筑物较好的基础持力层。基础持力层的层层面坡度均大于10,本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6 基础方案建议场地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层的埋深及力学性质变化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现地面标高将场地分为二个工程地质区段(分区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A区:场区中部区域,即ZK1ZK5、ZK8ZK11、ZK16ZK20、ZK26、ZK28ZK34孔控制区域,工程地质特点是层层顶面埋藏较浅,层顶面标高与现地面标高相差不大于2.5m。B区:场区东西两侧区域,即ZK6、ZK7、ZK12ZK15、ZK21ZK25、ZK27、ZK35ZK39孔控制区域,工程地质特点是层层顶面埋藏较浅,层顶面标高与现地面标高相差大于2.5m。6.1 基础方案适宜性评价1、天然地基A区层埋藏浅,力学性质稍好,较适宜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建议以层砂质粘性土作为基础持力层;B区由于层埋藏较深,不适宜采用天然地基基础。2、桩基础本地区常用的桩型有预应力管桩、旋挖孔或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a、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桩身性能好,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较适宜本场地施工环境,但局部区段填土层中存在厚度较大,强度较高的微风化花岗岩块石,人工、机械清除困难,预制桩穿越困难,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b、旋挖孔或钻(冲)孔灌注桩旋挖孔、钻(冲)孔灌注桩稳定性好,桩长、桩径选择灵活,可取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且能有效穿越填土层中的填土层中微风化花岗岩块石段,建议采用该种桩型。c、人工挖孔桩整场地无饱和砂土及软土分布,基岩埋藏不大,地下水不丰富,对拟建的建筑适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但要取得建设管理部门许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且拟建建筑物荷载不大,经济型差,如非必要,不建议采用。3、复合地基或处理土地基通过地基处理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压缩模量,从而满足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要求,本场地填土层层厚度大,部分区域地基均匀性差,不利于地基的变形协调,故本工程不建议采用地基处理方案。6.2 基础建议综合场地和地基条件、环境条件、建筑物荷载、各基础型式特点等因素,对拟建建筑物适宜采用的基础型式分区建议如下:A区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以层砂质粘性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尺寸大小可根据柱荷载大小、地基变形控制要求结合岩土参数及地区经验估算,基础埋深应满足稳定性要求。由于基础持力层的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有差异,设计时应适当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整体刚度,以协调地基的不均匀性;另外,地基岩土层多具遇水软化、崩解特性,当基础开挖至满足设计要求后,应尽快进行后续工序施工,以防止地基土露空太久加剧风化或受水变软而降低承载力。天然地基承载力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初步设计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有关公式估算,设计取值时应结合本地区设计经验。B区建议钻(冲)孔灌注桩或旋挖孔灌注桩基础,以层风化岩作桩端持力层,可根据柱荷载大小选用600mm1200mm桩径,具体的桩径、桩长应根据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结合岩土参数及地区经验估算,由于灌注桩的清渣及成桩质量较难控制,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长宜通过现场试桩确定,初步设计时,可结合岩土参数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有关公式估算,设计取值应结合本地区设计经验。层素填土堆填时间较短,应考虑桩周负摩阻力对桩承载力的影响。6.3 成桩可行性分析通过场地交通条件分析,拟建场地邻近砼道路,交通条件较好;场地现为空地,场地内岩土层满足施工设备的行走和正常作业的要求,有利于桩基础的施工。桩穿越的岩土层为松散素填土、砂质粘性土、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勘探过程中未见土洞、溶洞及强度相差较大的夹层。本场地有中软土、中硬土厚度较大,且桩端持力层埋深适中,但填土层中存在厚度较大,强度较高的微风化花岗岩块石,预制桩成桩困难,预应力管桩成桩条件较差,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或旋挖孔灌注桩基础可有效避免,成桩条件较好。为了核实桩长、桩承载力、施工条件及成桩可能性,在桩基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桩。6.4 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场地内部及四侧均为空地,桩基施工对其内部及周边环境影响不大。采用预应力管桩时,应采用合理的沉桩顺序及控制好沉桩速率等方法以降低挤土作用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到科学施工、文明施工,以人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排出的渣土、泥浆易污染环境,须进行处理。6.5 地下水对桩基础施工影响:地下水对桩基设计与施工的影响主要为静水压力对建筑结构的基础产生上浮作用和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流砂、管涌现象。上浮作用会导致局部基底表面隆起、顶穿,使基础受损;流砂、管涌现象会使基础发生滑移或不均匀下沉,基础悬浮,破坏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发生事故。7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综合分析、统计各岩土层的原位测试及试样室内试验数据并参考地区经验,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qsi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qpa、负摩阻力系数n建议采用表7.1数值(单位:kPa)。表7.1 基础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层序岩土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1255-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周至山茱萸
- 三年级科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展设计师考试模拟试题及备考策略
- DB61T 1142.18-2018 西瓜 西抗4号规范
- 2025年中国无人机航拍摄影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信息技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香道数字嗅觉技术趋势分析与应用模拟题集
- pp共混体系课件
- 2025年乡村文创设计初级考试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解析
- 2025年中国基金业协会招聘面试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 湘少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小屁孩日记阅读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专业能力试卷:就业指导实务操作技能
- 产业园区建设汇报
- 保健公司客户服务流程规定
- 2025 整形外科面部痤疮瘢痕修复外科查房课件
- 赵子龙课件教学课件
- 肾脏先天畸形超声检查
- 软件工程概论第三版课件
- 心理健康与寝室生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