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巷道顶板支护验算及论证.doc_第1页
掘进巷道顶板支护验算及论证.doc_第2页
掘进巷道顶板支护验算及论证.doc_第3页
掘进巷道顶板支护验算及论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掘进巷道顶板支护验算及论证一、锚杆、锚索支护参数计算(按断面宽3.4m*高2.8m计算)按巷道断面为3.42.6进行验算,采用162200锚杆配合砼托板,锚索采用15.244800进行支护。1、按悬吊作用理论锚杆支护参数的计算(1)锚杆长度L的确定:L=l1+l2+l3式中:l1锚杆外露长度,采用托板、垫片支护,l1取160, l2锚杆有效长度。 l2= B巷道跨度。取3400 f普氏岩石坚固性系数,由于直接顶为复合性顶板,取最小值,4.5l2=377.8 l3深入稳定岩层长度,按锚固粘结力(dcl3)等于杆体屈服或拉断承载力()而得的公式估算:l3=392 式中:d锚杆直径,16; t杆体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16螺纹钢锚杆设计抗拉强度为490Mpa。 c锚杆与树脂的粘结强度,螺纹钢取5.0Mpa。锚杆长度:L=l1+l2+l3=160+377.8+392=929.8所以锚杆采用长度2200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2)按锚杆杆体承载力与等抗拉拔力强度原则确定锚杆直径d锚杆锚固力Q等于锚杆杆体承载力P,P=,由P=Q得:式中:Q按我矿现场抗拉拔力试验数据取7t相当于68600N; t锚杆杆体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按普通低碳钢抗拉强度取值420Mpa。所以锚杆直径选择为16大于14.4可满足支护需要。(3)锚杆排间距根据每根锚杆悬吊岩石载荷大小确定锚杆间距(a)与排距(b)(通常a=b),及锚杆悬吊岩石载荷(G=a2l2)等于锚杆的锚固力(Q)。在考虑安全系数(K)的情况下a=0.028d式中:a锚杆间距,取1m; K锚杆安全系数,一般取K=1.51.8,取最大值1.8; 岩石容重,KN/m3。取25.6 l2锚杆有效长度:2.2-0.16-0.392=1.648m。a=0.02816=1.0528m锚杆排间距采用1m1m,能满足支护要求。(4)锚索参数设计根据我矿施工经验,锚索支护使用的钢绞线长度应根据巷道顶板岩性特征来确定,以确保钢绞线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锚索长度的确定 为了加强锚固体的强度,减少煤岩顶板冒落,采用预应力锚索作加强支护,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直径为15.24钢绞线的最低破断载荷为260KN,应用悬吊理论进行参数计算:锚索长度:L=l1+l2+l3L锚索长度;l1锚索外露长度,取0.30;l2巷道顶板潜在破坏范围,取L2=2.5;l3锚索伸入老顶长度,按l3=计算式中 锚索直径为15.24 t锚索钢绞线的抗拉强度,260KN的破断载荷作用在15.24的钢绞线上相当于强度1425Mpa 所以t取1425Mpac钢绞线与树脂粘结强度,取10Mpa代入数据得L3=543。计算得:L=0.3+2.5+0.543=3.343采用15.244800mm锚索能满足支护要求。按悬吊理论验算锚索排间距:为防止巷道顶板岩层发生大面积整体跨落,采用15.244800mm的钢绞线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整体悬吊于稳定岩层中校核锚索排间距,冒落方式按最严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此时,靠锚索发挥悬吊作用,在忽略岩体粘结力和内摩擦力的条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排、间距。L=nF2/BH-(2F1sin)/L1式中 L锚索间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取3.4m; H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2.5m; 岩体容重,25.6kN/m3; L1锚杆排、间距,1m; F1锚杆锚固力,70kN;F2锚索极限承载力,取260kN;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