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藏象-五脏_第1页
(医学课件)藏象-五脏_第2页
(医学课件)藏象-五脏_第3页
(医学课件)藏象-五脏_第4页
(医学课件)藏象-五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基础藏象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五脏第三节六腑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2 第一节藏象学说 一 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二 藏象学说的形成三 藏象学说的特点四 五脏 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 一 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 藏象1 出处 素问 六节藏象论 2 含义 藏象的概念含有 藏 和 象 两方面 4 最宝贵的器物 c ng 生理之象 喻指人体的内脏 象 藏象 解剖形态之象 五脏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z ng 藏 狭义 广义 泛指内脏 深藏于内 贮藏 神 精 狭义的脏 应象 表象 形象 病理之象 以象测藏 5 1 藏与象的关系 藏象相通 藏变象变有藏才会有象 藏和象是相通的 有藏的功能改变 才会有象的变化 有诸内必形诸外 司外揣内 以象测藏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6 二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是采用 以象测藏 的方法 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 物质基础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 以及脏腑与体 华 窍 志 液 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学说 7 古代解剖知识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取象类比 整体观察 察外知内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概括 抽象 推理 归纳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的形成 8 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 五脏与六腑阴阳表里配合 构成一个整体 2 五脏与体 华 窍 液联结成一个整体 3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4 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不仅是保证人体平衡的关键 也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协调平衡的关键 9 二 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藏象学说的形成 虽然依据了一定的解剖知识 但主要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下 通过对生理 病理等表象及临床疗效信息的观察分析 生理 病理和诊治相互印证 推导而成 中医藏象理论重在研究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结构关系 而对其形态结构的认识十分粗略 有的甚至难以确定其位置形态 更不研究脏腑器官的物质构成 10 脏腑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11 素问 五藏别论 所谓五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 六府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 藏与泻 五脏主藏 精与神 而兼泻 濡养 不向体外泻 六腑主泻 传化 而兼藏 不能久藏 满与实 五脏藏精气的状态 精气呈弥漫状态充满五脏 王冰 精气为满 六腑汇聚水谷的状态 水谷在六腑中虚实更替 完成消化 王冰 水谷为实 12 第二节五脏五脏 即心 肝 脾 肺 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 心包络也作为脏 故又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 五液 五时等的关系 13 心 肺 肝 脾 肾 中医藏象学 五脏系统 14 15 一 概述位置 位于左胸腔 两肺之间 膈膜之上 外有心包 形态 心脏尖圆 形如倒垂之莲蕊 生理功能 主血脉 主藏神 一 心 16 外在联系 在体合脉 开窍于舌 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 在志为喜 为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别称 心为 君主之官 生之本 五脏六腑之大主 特性 喜清静内守 恶热属性 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太阳 五行属性为火 经络 手少阴心经 与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 17 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自明 李梴 医学入门 提出心有 血肉之心 和 神明之心 以来 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 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1 主血脉 1 含义 心主血脉 是指心具有促进血液的生成 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18 化血 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为血主血 运血 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心主运行 诸血者 皆属于心 血脉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 使血流通畅 内经 诸血者 皆属于心 心主身之血脉 19 2 机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 心血脉的关系 脉为血府 血养脉 构成闭合系统 心气鼓动脉搏 心行血 心生血 血养心 心与血 血与脉 心与脉 心的气血阴阳平衡是主血脉的重要条件 心气充沛 血液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脉道通利 血液充盈 多个器官的参与 心气 推动 心阳 温煦 心阴 滋润 心血 濡养 肝 脾 肺 心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形成整体观 气血阴阳平衡促进心脏正常搏动 21 3 意义 生理表现脉象 和缓有力 节律均齐面色 红润光泽舌质 舌体红活荣润胸部感觉 舒畅 22 面色红润光泽 舌体红活荣润 23 病理表现心气虚 行血无力 心悸 气短 胸闷 脉微弱无力心阳虚 血寒则凝 胸闷 胸痛 唇舌青紫 面色晦暗 脉沉迟或细涩 24 面唇舌晦暗 灰黑 唇舌青紫 25 2 主藏神 1 含义 心主藏神 又称心主神明 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心理活动的功能 2 神的含义 人体之神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心所藏之神 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是指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 泛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广义之神 狭义之神 26 3 机理 心主血脉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是血液的功能表现 人们通过实践发现 血少的人精神意识受到影响 意识模糊 昏迷 死亡 灵枢 营卫生会 说 血者 神气也 27 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统帅 调节脏腑形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4 体现 28 主血脉 心生血 行血 主神明 主宰调控人体的精神活动 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物质基础 血养脏 功能表现 神御脏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9 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心具有接受外来刺激 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 灵枢 本神 指出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充分说明了心为心理活动的中枢 对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 30 5 意义 生理表现心主神明正常 精神振奋 神识清晰 反应灵敏 思维敏捷 寤寐正常 病理表现心之气血阴阳不足 心神失养 精神不振 失眠多梦 健忘 思维迟钝 31 三 生理特性1 清静内守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心主藏神 神贵在清静内守 不宜扰乱 故 素问 痹论 说 静则神藏 躁则消亡 32 2 心恶热心为阳脏 为阳中之太阳 有推动血行 温养全身的功能 其在五行属火 与夏季阳热之气相通 同气相应 火热之邪易伤心神 导致心火亢盛 出现心烦失眠 面赤口渴 口舌生疮 舌质红赤 甚则狂躁谵语等症状 故 素问 宣明五气 说 心恶热 33 四 心的系统联系体 脉 脉为血府华 面 面部血管丰富手少阴心经别络通舌心在窍 舌 心行血以濡养舌体舌功能与心主神相关液 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志 喜 喜则气缓 34 1 在体合脉 1 含义 是指全身的血管与心连通 并与心脏配合 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2 机理 解剖上 心与血脉相连生理上 心搏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病理上 心脏有病可表现于脉象诊断上 观察脉象变化可诊断心脏病 35 3 意义 生理表现心功能正常 心气旺盛 心血充盈 脉象和缓有力 病理表现心气亏虚 行血无力 脉微 血行不畅 心血瘀阻 脉细涩心血亏虚 血脉空虚 脉细弱心气暴脱 脉微欲绝 36 2 其华在面 1 含义 华 指荣华 精华 光彩 所谓心其华在面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 可以显露在面部的色泽变化上 37 2 机理 心主血脉 面部血脉丰富 全身气血皆可上注于面 故从面部色泽变化可探知心血的盈亏和心气的盛衰 面部表情反映了心主神志活动状况 38 3 意义 生理表现心功能正常 心血充盈 面得血荣 面色红润光泽 表情丰富自然 病理表现心气亏虚 血行不畅 心血瘀阻 面色青紫晦暗心血亏虚 面失血荣 面色淡白无华心气暴脱 面色苍白或暗滞 39 3 开窍于舌 1 含义 又称 舌为心之苗 是指舌为心之外候 通过对舌的观察 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功能状态 2 舌的生理参与发音感受味觉 刺激食欲搅拌食物辅助吞咽 40 3 机理 经络上 手少阴心经之别络联系于舌舌的血脉极其丰富主血脉生理舌面无表皮覆盖功能上舌主言 舌者 音声之机也主神明舌主味觉 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41 4 意义 生理表现心主血脉正常 舌体红活荣润 柔软灵活心主神明正常 味觉灵敏 语言流利清晰 42 病理表现心阳不足 舌质淡而胖嫩心血不足 舌质淡白心阴不足 舌红瘦瘪心火上炎 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 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心神失常 舌卷 舌强 语謇或失语 43 4 在液为汗 1 含义 又称汗为心之液 是指心与汗有密切的关系 2 汗的生理生成 来源 津液 汗出溱溱 是谓津 动力 阳气 阳加于阴谓之汗 功能 调节水液调节体温滋润排出废物与邪气 44 3 机理 津液入脉化血主血脉汗血同源汗为心津液出于皮肤为汗心之主神明 调节卫气 司汗孔开合液 45 5 在志为喜 1 含义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的情志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 机理 心为君主之官 喜为良性刺激归心 喜悦的心情 可使气血和调 营卫通利 全身舒适 益于健康 46 3 意义 生理表现心功能正常 情志安和 欢喜适度 身心健康 病理表现喜乐过度 心神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 损伤心神 重者可见精神错乱 甚或心气暴脱而亡等如范进中举而疯 心气逆乱 喜笑不休心气不足 令人悲伤 47 二 肺 一 概述位置 位于胸腔 左右各一 为 华盖 形态 肺叶白莹 虚如蜂窠 质地疏松 生理功能 主宣发肃降 主气 司呼吸 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外在联系 在体合皮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 其华在毛 在志为悲 为阳中之少阴 通于秋气 特性 娇脏 肺喜润恶燥别称 肺为 华盖 娇脏 气之本 属性 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少阴 五行属性为金 经络 手太阴肺经 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 48 二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宣发肃降 1 肺主宣发含义 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 向外布散的特点 体现 通过肺的宣发 呼出体内浊气肺主布散脾气水谷精微濡养头面宣发转输的津液滋润皮毛宣发卫气于皮毛温养肌肉皮毛向外周布散血液调控汗孔开合 49 2 肺主肃降含义 是指肺气有向下沉降 向内收敛的特点 体现 通过肺的肃降 吸入自然界清气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和津液肺主向下布散肺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肃降多余水液及代谢产物肃清呼吸道异物 保持呼吸道的洁净使外周血液汇聚于肺有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 50 二者关系 一升一降一出一入相反相成相互协调 在宣肃过程中 肺完成众多的生理功能 病理意义 肺气失宣 则胸闷咳喘 鼻塞 恶寒无汗肺失肃降 则咳喘气逆 咯痰 咯血 3 意义 维持呼吸运动正常辅助心脏推动血行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布散卫气于体表促进水液输布排泄 生理意义 肺失宣降 51 2 主气 司呼吸含义 是指肺主持并调节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内容 1 主呼吸之气 含义 肺主呼吸之气 又称 司呼吸 是指肺主管呼吸运动 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 过程 通过肺的宣肃作用 吸清排浊 吐故纳新 完成呼吸功能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维持生命活动 自然界 全身 肺 外通息道 内朝百脉 浊气 浊气 清气 清气 52 意义生理 肺的呼吸功能正常 呼吸运动均匀和调 生命活动正常病理 肺司呼吸功能异常 气的生成 气血 津液运行异常肺气不足 少气不足以息 声低气弱 疲倦乏力病邪犯肺 宣降失常 胸闷 咳嗽 喘促 53 2 主管气的生成 含义 是指肺主持一身之气生成的作用 体现 见下图 54 肺吸入的清气 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 宗气 在肺中 生成 积于胸中 气海 肺主管气的生成 影响一身之气的盛衰 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中贯心脉而行气血下行丹田以资先天之气 宗气的功能 55 意义 肺的呼吸功能减弱 吸入清气不足 气的生成减少 少气不足以息 声低气弱 肢倦乏力 56 3 调节全身气机 含义 是指肺调节一身之气运行的作用 体现 意义 气机宣肃失司 胸闷 咳喘无力 动则尤甚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 呼 升 出 宣 吸 降 入 肃 调节气的运动 57 3 通调水道 1 含义 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 2 机理 头面诸窍肺主布散脾转输的水液肌表宣发输布到肌表之水液汗液肺主向下布散脾转输的水液濡润诸脏肃降将脏腑代谢后的水液转输到肾尿部分水液下输大肠粪便 卫气 三焦 58 津液的代谢图 水液 胃 小肠 主液 大肠 主津 粪便 脾 肺 肾 膀胱 尿液 头面 肌表 脏腑组织 三焦 胆 口鼻呼气 汗液 温煦 水之下源 水之中州 水之上源 肝 59 肺主行水 肺为 华盖 诸脏中最高 主调节水液 故称 肺为水之上源 3 意义 生理 水道通调 水液输布正常 滋养 濡润病理 肺失宣降 行水无力 水液输布排泄障碍 水液停聚 湿 痰 饮 咳喘 咯痰 浮肿 尿少 肺为贮痰之器 60 4 助心行血 1 含义 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运行 2 基础 结构基础 肺朝百脉生理基础 肺司呼吸肺气助心行血 肺通过呼吸运动 调节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运行 全身血液肺 清浊交换 全身肺生成的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 宣发 肃降 肃降 宣发 61 3 意义 生理 肺功能正常 宗气充沛 血行正常病理 肺气虚弱 宗气不足 血行障碍 胸中憋闷胀痛 咳喘无力 心悸 口唇发绀 舌质青紫 中医 肺金反侮心火 西医 肺源性心脏病 62 肺主治节肺可治理调节全身之气 血 津液的代谢 肺主呼吸 肺气肺主全身气机 调控气的升降出入 保证气机调畅 治节血液 辅佐心脏 推动调节血液的运行 津液 肺气 宣发 肃降 维持呼吸 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 调节 肺朝百脉 宣发 肃降 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63 三 肺的生理特性1 肺为娇脏 肺位至高 为脏腑之华盖 通过息道直接与外界相通 肺叶形质娇嫩 其体清虚 性喜温润 不容异物 不耐寒热 肺又外合皮毛 外感病邪 皮毛 口鼻 肺失宣肃 内伤病因 气血津液失调 在体合皮 息道 治节失调 64 2 肺喜润恶燥 肺为清虚之体 性喜清润 在五行属金 通于秋气 燥为秋令主气 内应于肺 同气相求 所以在病理上 燥邪最易耗伤肺津 引起口鼻干燥 干咳少痰 痰少而黏等症状 另外 肺病亦常出现阴液不足 肺失滋润而化燥 65 四 肺的系统联系体 皮华 毛窍 鼻肺在喉为肺之门户液 涕志 悲和忧 时 秋 为阳中之少阴 66 1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1 含义 肺在体合皮是指肺与皮肤有密切的配合关系 肺其华在毛是指肺的功能盛衰可以从毫毛的色泽上得以体现 67 防御外邪 藩篱调节津液代谢 2 皮肤的功能 调控体温辅助呼吸感觉功能 68 3 机理 肺宣发精气津液滋养皮毛温养皮肤肺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助皮肤抗邪皮毛上的汗孔 可宣肺气 助呼吸皮肤受邪 内舍于肺 69 4 意义 生理 肺的功能正常 宣发有力 皮毛得养 皮肤致密柔韧 毫毛柔润光泽 抗邪力强 触觉灵敏 病理 肺气虚弱 卫表不固 畏寒 多汗或自汗易感冒 皮毛憔悴枯槁 触觉迟钝外邪侵犯皮毛 肺气不宣 发热 无汗 气喘 70 2 开窍于鼻 1 含义 是指鼻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 呼吸之门户 主通气 2 鼻的生理功能 司嗅觉助发音 71 3 机理 解剖结构上 鼻与肺相通经络联系上 肺通过手阳明大肠经通于鼻鼻之呼吸是肺主气司呼吸的先决条件生理功能上 肺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养鼻肺气生成宗气是鼻主司嗅觉的物质基础 72 4 意义 生理 肺气调和 呼吸平稳 鼻窍通利 嗅觉灵敏 声音清晰病理 寒邪 鼻塞 流清涕外邪犯肺 肺气不利热邪 鼻塞 流黄浊涕燥邪 鼻干肺气虚弱 宗气不足 嗅觉减低 甚至失嗅 73 4 在液为涕 1 含义 是指肺与涕有密切的关系 2 涕的生理功能 润泽鼻腔湿润吸入的空气吸附异物防御外邪 源于肺宣发之津液 74 3 机理 解剖结构上 鼻与肺相通经络联系上 肺通过手阳明大肠经通于鼻生理功能上 肺津是涕化生的物质基础肺气可控制涕的分泌 75 4 意义 生理 肺气充沛 肺津充足 涕液润泽鼻窍而不外溢病理 寒邪 鼻塞 流清涕肺受邪时涕分泌异常热邪 鼻塞 流黄浊涕燥邪 鼻干肺气虚 涕自出肺阴虚 鼻干 痒 失嗅 76 5 在志为悲 忧 1 含义 悲指悲伤 忧指忧愁 二者均属情感活动 但略有差异 悲自外感 忧自内发 都为非良性刺激 2 机理 外界刺激 精气聚积于肺 发生悲忧情感 77 3 意义 生理 肺气调和 则遇事悲忧适度病理 肺气不足 悲伤情绪过度悲伤 耗伤肺气 少气懒言 呼吸气短 体倦乏力 悲则气消 78 思考题 1 肺的别称有哪些 2 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3 何谓肺主宣发 何谓肺主肃降 各体现于哪些方面 二者关系如何 4 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5 何谓肺朝百脉 何谓肺主通调水道 6 肺的系统联系有哪些 79 三 脾 一 概述位置 位于膈下 腹腔左侧 与胃以膜相连 形态 形如刀镰 色紫赤 附有散膏半斤 色灰白 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举 主统血 外在联系 在体合肉 开窍于口 在液为涎 其华为唇 在志为思 为阴中之至阴 通于长夏之气 特性 主升 脾喜燥恶湿别称 仓廪之官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属性 阴阳属性为阴中之至阴 五行属性为土 经络 足太阴脾经 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80 二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运化 1 含义 运 即转运 输送 化 即消化 吸收 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 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2 体现 81 运化食物 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并转输其精微 帮助胃肠将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促进胃肠吸收水谷精微转输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 运化食物 脾输精 心肺 气血 脾散精 四肢肌肉 脏腑组织 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 以濡养脏腑组织 促进生长发育 故称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82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吸收水谷精微中的水液 气化为津液 上输于肺 敷布至全身 以滋润脏腑组织器官 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至肺和肾 再通过肺的宣降和肾的气化作用 分别气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运化水液 83 津液的代谢图 水液 胃 小肠 主液 大肠 主津 粪便 脾 肺 肾 膀胱 尿液 头面 肌表 脏腑组织 三焦 胆 口鼻呼气 汗液 温煦 水之下源 水之中州 水之上源 肝 84 3 意义 脾气健运 机体消化功能不良 气血生化有源水液代谢正常 气血生化乏源 精神充沛 肢体强壮 面容红润 生理 病理 脾失健运 精神萎靡 头晕眼花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体倦乏力 气短声低 食少 腹胀 便溏 运化水液失常 运化水谷失常 水湿停留 湿 痰 饮 85 2 主升清 1 内容 包括升清和托举两个方面 86 脾主升举 脾主升清 脾主托举 头面 气血 水谷精微 水液 上输 维持内脏位置恒定 防止其下垂 心肺 脾升胃降以调节中焦气机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87 2 意义 脾主升 清气不升 精微上输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心肺头面五官得养 生理 病理 脾气不升 泄泻 飧泄 中气下陷 头目失养 浊气不降 内脏下垂 阴挺 脱肛 内脏位置恒定 胃主降 升降相因 气机正常升降 饮食物正常消化 胃气不降 腹胀 胀 升降反作 88 3 主统血 1 含义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控制血液在脉内流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2 机理 脾气的固摄作用 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化生充足 气足固摄有权血充脉络得养 89 3 意义 生理 脾气健运 气血充盈 运行正常病理 脾不统血 是指脾气亏虚 血液失去气的固摄 即可导致便血 尿血 崩漏及肌衄等各种出血 90 三 脾的生理特性 1 脾性主升2 喜燥恶湿 1 与自然界湿气相通应 2 外感湿邪易于伤脾 3 脾不健运 易生内湿困脾 91 四 脾的系统联系体肌肉 主四肢华唇窍口液涎志思 思则气结 脾在 92 1 在体合肉 主四肢 1 含义 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 充养肌肉和四肢的功能 93 保护内脏 2 肌肉的功能 抗御外邪进行运动主管运动四肢的功能 支撑身体 94 3 意义 生理 脾气健运 水谷精微充盈 四肢肌肉得养 肌肉丰满壮实 四肢活动轻劲有力四肢肌肉适度运动 促进脾胃运化 95 病理 脾失健运 水谷精微亏乏 四肢肌肉失养 肌肉消瘦 四肢软弱无力 甚至痿废不用治疗 肌肉病变 如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麻痹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等 从脾胃治疗 96 2 开窍于口 1 含义 脾开窍于口 是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消化 2 口的生理功能 辅助发音辅佐呼吸产生食欲 97 3 机理 脾开窍于口解剖结构上 口是消化道的最上端经络联系上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 散舌下生理功能上 咀嚼是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98 4 意义 生理 脾气健运 食欲旺盛 口味良好病理 食欲不振脾失健运脾气亏虚 口淡无味口味异常湿热困脾 口甜粘腻热扰心脾 口疮口糜 99 3 其华在唇 1 含义 脾其华在唇 是指口唇色泽形态的变化可反映脾的功能正常与否 100 2 机理 口唇为口腔的起始部分 由肌肉组成 而脾主肌肉口唇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以滋养 3 意义 生理 脾气健运 口唇红润光泽病理 脾失健运 口唇淡白无华 101 4 在液为涎 1 含义 是指脾与涎有密切的关系 涎是唾液中质地较清稀而少沫者 为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 故脾在液为涎 2 涎的生理功能 润泽口腔保护和清洁口腔湿润和溶解食物 102 3 机理 解剖结构上 涎发自口腔 脾与口相通经络联系上 足太阴脾经上达于口生理功能上 脾精是涎化生的物质基础脾气可控制涎的分泌与排泄 103 4 意义 生理 脾气健旺 运化正常 涎液上行润口而不外溢病理 脾气虚弱 气不摄津 涎自出脾阴亏虚 涎液减少 口干 104 5 在志为思 1 含义 思 即思考 思虑 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情志活动 意 即意念 想法 有回想 联想之义 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与思有相通之处 所谓脾在志为思 是指思考 思虑的心理活动为脾所属 赖脾运化提供充沛的营养以维持 2 机理 外界刺激 精气聚积于脾 发生思考情感 105 3 意义 生理 脾气健运 水谷精微充足 气血旺盛 则遇事能够周密思考 病理 脾失健运 气血不足 思维功能减退 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 影响气的正常运行 脾气壅塞结滞 脾失健运 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思则气结 106 思考题 1 脾的别称有哪些 2 为什么说脾为 后天之本 有何临床意义 3 脾主运化的机理是什么 其生理 病理意义为何 4 脾主升清和脾主托举的含义各是什么 5 何谓脾主统血 其机理是什么 何谓脾不统血 6 脾的系统联系有哪些 107 四 肝 一 概述位置解剖部位 位于腹腔 右胁之内功能效应部位 下焦气机升降部位 肝生于左 经络分布部位 环阴器 抵少腹 布胁肋 过乳中 挟咽喉 连目系 达巅顶 108 形态 色赤紫 分叶性器官 五脏中最大生理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外在联系 在体合筋 开窍于目 在液为泪 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 为阴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特性 主升 主动 体阴用阳 喜条达恶抑郁 肝为刚脏别称 将军之官 罢极之本 刚脏 血海属性 五行属性为木经络 足厥阴肝经 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109 二 肝的生理功能1 主疏泄 1 含义 是指肝气具有疏通 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 2 体现 五个方面 110 气行则水行 气行则血行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 脏腑和谐 肝主疏泄 疏调气血 调节情志 促进消化 调理生殖 通利水道 协调脾胃气机分泌和排泄胆汁 维持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和月经 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 气血和调 则精神愉悦 111 2 主藏血 1 含义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 防止出血的作用 2 机理 疏泄气机 气能行血 3 意义 肝主疏泄 贮藏于血海 各脏腑富余血液 各脏腑需求量增大 及时调运 112 3 意义 肝阳上亢不能制约肝阳 肝火上炎肝肝风内动血目失所养 两目昏花 干涩 夜盲亏不能濡筋 筋脉拘急 屈伸不利 肢体麻木虚不能充养冲任 月经量少 闭经 女子以肝为先天 出血 吐血 咯血 衄血 崩漏 113 三 肝的生理特性1 肝体阴藏血且位于膈下 故本体属阴而用阳疏泄气机 以升动为用故属阳2 肝主升肝应东方春季升发之气3 肝主动肝应风 主筋支配肢体运动 114 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 伸展舒畅之能肝主疏泄 保持气的运动正常肝内寄相火 阴中之阳脏 主升主动肝之病症多有暴急猛烈特点5 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类木 性喜舒畅顺达以行其疏泄之性 害怕受到阻遏压抑 以致气滞 血瘀 津停 4 肝为刚脏 115 四 肝的系统联系体筋 肝为罢极之本 华爪 爪为筋之余 窍目肝在 五轮学说 液泪志怒 怒则气上 时春 为阴中之少阳 瞳子为水轮 应肾 黑睛为风轮 应肝 白睛为气轮 应肺 胞睑为肉轮 应脾 两眦为血轮 应心 116 1 在体合筋 1 含义 筋即肌腱 韧带和筋膜 膝为筋之府 肝在体合筋是指肝脏具有主管全身筋膜运动的功能 117 连接骨节 2 筋的功能 约束骨节主持运动保护内脏 118 3 机理 肝藏血养筋 肝通过疏泄将其所藏之血输布至筋 保证其营养柔润 119 4 意义 生理 肝的功能正常 肝血充盈 运行通畅 筋则得养 肢体关节活动自如 强健有力 耐受疲劳 肝为 罢极之本 病理 肝不藏血 筋失所养 动之不足 痿证 动之太过 抽搐震颤麻木 120 2 其华在爪 1 含义 爪 即爪甲 爪为筋之余 肝血濡养爪甲 其盛衰可以从爪甲色泽的枯荣反映出来 121 2 机理 肝藏血养爪 肝通过疏泄将其所藏之血输布至爪 保证其营养从爪甲质地 色泽枯荣可推测肝的功能 122 3 意义 生理 肝的功能正常 肝血充盈 运行通畅 爪则得荣 爪甲坚韧 红润光泽病理 肝不藏血 爪失所养 爪甲淡白枯槁 软薄或变形脆裂 123 3 开窍于目 1 含义 是指目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 司视觉 2 目的生理功能 传神 124 3 机理 经络联系上 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生理功能上 目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滋养 125 4 意义 生理 肝气调和 肝血充足 目得所养 视物清晰 眼动自如病理 肝之阴血不足 目失所养 视物不清 双目干涩 夜盲肝经风热 循经入目 目赤痒痛肝火上炎 上灼清窍 目赤肿痛肝阳上亢 上扰清空 头目眩晕肝风内动 目系抽掣 目斜上视肝胆湿热 熏蒸于目 白睛发黄 目为肝之外候 126 目赤肿痛 白睛发黄 目精上视 斜视 127 5 五轮学说 瞳子 水轮 肾黑睛 风轮 肝白睛 气轮 肺胞睑 肉轮 脾两眦 血轮 心 128 4 在液为泪 1 含义 是指肝与泪有密切的关系 2 泪的生理功能 滋润眼睛清洁眼球保护眼睛 129 3 机理 经络联系上 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生理功能上 肝阴是泪化生的物质基础肝气可控制泪的分泌 130 4 意义 生理 肝气充沛 肝阴充足 泪液润泽于目而不外溢病理 肝功能异常 泪液分泌异常肝之阴血不足 泪液分泌减少 两目干涩 131 5 在志为怒 1 含义 怒 即愤怒 恼怒 是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 怒以肝藏血为物质基础 与肝疏泄气机主升发之用密切相关 故说肝在志为怒 2 机理 外界刺激 精气聚积于肝 发生愤怒情感 132 3 意义 生理 肝血充足 肝气调和 遇事怒而不过 有所节制病理 肝之阴血不足 肝阳升泄太过 情绪不稳定 稍遇刺激 随即勃发大怒暴怒 肝气上逆 血随气升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或吐血 呕血 气厥昏迷长期郁怒 肝气郁结 两胁胀满疼痛 两侧乳房或少腹作胀 大怒伤肝 郁怒伤肝 133 思考题 1 肝的别称有哪些 2 何谓肝主疏泄 具体体现于哪些方面 3 何谓肝主藏血 具体体现于哪些方面 4 肝的生理特性有哪些 5 肝的系统联系有哪些 134 五 肾 一 概述位置 位于腰部 脊柱两侧 左右各一 形态 形如豇豆 里白外黑 生理功能 藏精 主水 主纳气 外在联系 生髓主骨 齿为骨之余 开窍于耳和二阴 在液为唾 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和惊 为阴中之太阴 通于冬气 别称 肾为 先天之本 水脏 封藏之本 特性 封藏之本 属性 五行属性为水经络 足少阴肾经 与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 135 二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藏精 1 含义 所谓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摄纳 贮存 封藏先后天之精的功能 2 精的含义 精 又称精气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 精是生命之源 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136 3 精的分类 先天之精 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 与生俱来 藏于肾中 出生之前 是形成生命 胚胎 的重要物质 是生命的构成本原 出生之后 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后天之精 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 4 机理 依赖于肾气的封藏摄纳 也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精的来源 培育充养 活力资助 137 禀受于父母 先天之精 主体成分肾精饮食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脾胃运化 饮食水谷精微 活力资助 培育充养 五脏六腑之精 富余部分 反向调节 肾阳温煦 138 5 肾藏精的体现 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如 素问 上古天真论 见教材 P33 139 经文涵义 肾与生长发育和生殖 140 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 依据肾精之盛衰将生命过程划分为发育前期 发育期 壮盛期 衰老前期和衰老期 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在标志 齿 骨 发 肾精化生天癸 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 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的作用 以司生殖 141 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肾中精气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 这一功能是通过肾所藏的肾精 肾气 肾阴 肾阳作用实现的 142 体现 气化 凝聚 肾精 肾气 肾阳 肾阴 肾中精气 温煦 推动 兴奋 气化 相反相成共同调节人体代谢 滋润 濡养 抑制 凝聚 元阳 真阳 元阴 真阴 143 肾之精 气 阴 阳的关系肾中分精气阴阳 肾之精气是其基本物质基础 肾之气 阴 阳均由肾精化生而成 肾阳 元阳 肾气 真气 肾阴 元阴 肾精 真精 摄纳 封藏 滋润 濡养 激发 兴奋 温煦 蒸化 制约阴寒 生殖 成形 濡养和化髓 滋润 制约阳亢 144 6 肾藏精的临床意义 肾精亏虚 生长发育迟缓 解颅 五迟 五软 生殖能力下降 不孕 不育 早衰 健忘 精神呆顿 耳鸣 牙齿松动 脱落 两足痿软肾气不固 小便频数 尿后余沥不尽 遗尿 甚则小便失禁 遗精 早泄 月经淋漓不尽 带下清稀量多 胎动易滑 145 肾阳虚 阳不制阴 阴偏盛 代谢降低 产热减少 虚寒之象 腰膝冷痛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 小便清长 夜尿频数 浮肿 生殖机能衰退肾阴虚 阴不制阳 阳偏亢 代谢亢盛 产热增加 虚热之象 腰膝痠软 形体消瘦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 咽干口渴 舌红少津 脉细数 生殖机能虚亢肾之阴阳为各脏腑阴阳之根本 因此 肾之阴阳失调可致诸脏阴阳失调 反之 各脏阴阳虚损 日久必累及于肾 故 五脏之伤 穷必及肾 146 2 主水 1 含义 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2 表现 肾肾对人体参与水液代谢脏腑 肺 脾 三焦 膀主胱等 的调控作用 水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 升清降浊 液肾的司开合作用 直接调控津液的排泄 由于肾在水液代谢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称 肾为水脏 147 津液的代谢图 水液 胃 小肠 主液 大肠 主津 粪便 脾 肺 肾 膀胱 尿液 头面 肌表 脏腑组织 三焦 胆 口鼻呼气 汗液 温煦 水之下源 水之中州 水之上源 升清 降浊 浊者归肾 浊者归肾 肝 148 3 意义 肾阳不足 气化 推动和固摄作用失常 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 痰饮 水肿小便清长 或遗尿 尿失禁膀胱开合失度 或小便余沥尿少 尿闭 水肿 149 3 主纳气 1 含义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的深度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 机理 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肾的封藏作用助肺的肃降 以保持呼吸深度 足少阴肾经属肾贯肝 膈入肺 类证治裁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150 生成宗气 肺 吸入清气 呼出浊气 营养五脏六腑 肾藏精 水谷精气 富余部分 151 3 意义 生理 肾中精气充沛 摄纳有力 呼吸具有深度 均匀平稳病理 肾不纳气 肾中精气不足 摄纳无权 不能帮助肺保持呼吸的深度 而出现的呼吸表浅 呼多吸少 动则气喘的病理状态 152 三 肾的生理特性1 肾者主蛰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肾肾以保持呼吸深度为主封藏生殖之精 防其妄泄封封固摄冲任 以司月经藏藏固护胎儿之固摄二便 使其藏泻有度本 153 2 肾为水火之宅 阴阳之根人的精气藏于肾 阴阳水火也宅居于肾 以肾为根基 真阴真阳为人身脏腑阴阳之根本 全身水火阴阳失调之病变 常与肾之阴阳失调有关 重视对肾的调理以及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温肾时要固护真阴 泻火时勿伤真阳 154 四 肾的系统联系1 在体合骨 1 含义 是指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的功能 155 软骨 2 骨的构成 硬骨支撑人体骨的作用 保护内脏进行运动 156 3 机理 肾 藏 精 化 髓 骨 养 157 4 意义 生理 肾精旺盛 骨髓充盈 骨得所养 骨骼健壮坚实 肢体强劲有力病理 肾精不足 骨髓空虚 骨失所养 小儿 骨骼发育障碍 囟门迟闭成年人 骨骼软弱无力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治疗 骨骼病变 补肾药物治疗 158 5 生髓通脑 机理 肾 藏 精 化 髓 智力发育 脊髓 骨髓 脑髓 身形发育 159 意义 生理 肾精充盈 脑髓充足 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耳目聪明病理 肾精亏虚 髓海不足 神疲倦怠 耳鸣目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