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九年级物理第16章1-2节 (精选80题).doc_第1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九年级物理第16章1-2节 (精选80题).doc_第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九年级物理第16章1-2节 (精选80题).doc_第3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九年级物理第16章1-2节 (精选80题).doc_第4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九年级物理第16章1-2节 (精选80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1-2节 (精选80题) 1.(2011湖北武汉)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乙.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1.C 解析:气体物质分子排列极度散乱,分子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甲图学生排列整齐,联系紧密,有一定的形状,类似于固体,显然不对;乙中学生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类似于液体;丙中学生极度散乱,联系不密切,没有一定形状,类似于气体。本题答案为C。2(2011湖南湘潭)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没有空隙 B水分子间没有引力C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D水分子间存在斥力2.D 3.(2011广州)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3.B 解析: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故选B。点评:当分子之间距离较小时,分子间会存在引力,由于分子数较多,所以多个分子的引力会产生一定的宏观上的效果。4(2011湖北潜江、天门、仙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校园里花香四溢 B湖面上柳絮飘扬 C公路上大雾弥漫D工地上尘土飞扬4.A5(2011湖北宜昌)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桂花飘香 B尘土满天 C烟雾缭绕 D柳絮飞扬5.A6(2011湖南长沙)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6.C7.(2011湖南省株洲)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A.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7B 解析: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8(2011江苏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8.D 解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红墨水滴入水中是因为墨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D正确。10(2011河北)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10.B 解析:此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由于分子之间距离大于分子引力的作用范围,选项B对观象的解释不正确。11(2011重庆)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 )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分子间存在引力C灰尘在空中飞舞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1.A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生活现象的认识。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正确;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磁场间的力;C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现象,不属于分子运动;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2(2011黑龙江绥化)“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间存在斥力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2.D13.(2011福建龙岩)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A.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13.D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所以本题表述的现象充分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说明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点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是理解本题所述现象的核心14.(2011福建泉州)从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这主要是考虑到即使在空气不流通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4D 解析: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5(2011湖北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15.D 解析: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是小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的分子分别运动到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该选项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故“满屋飘香”,此选项符合题意。16(2011湖北宜昌)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16.A17(2011山东威海)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容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17.C 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不符合题意;B、物体放热时温度可能不变,比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C、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符合题意;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18(2011辽宁大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做饭时,香气扑鼻 B下雪时,雪花飘飘C扫地时,尘埃飞舞 D烧水时,白气升腾18.A 解析: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只凭人眼是看不到的,所以选项BCD都不是,只有选项A,“做饭时,香气扑鼻”属于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9(2011广东河源)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19.D 解析: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不过有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有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选项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为D。20(2011福建福州)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0.D 解析: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桧木芳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才引得远在十几米外的人们闻香而去。答案为D。21.(2011海南)端午节,小明给奶奶剥粽子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B. 分子间有空隙C. 分子由原子组成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1.D 解析:剥粽子时,粽子发出的香味分子不停地运动,逐渐扩散到周围空气中,所以小明才闻到香味,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本题答案为D。22.(2011浙江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22.A 解析:选项A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3(2011广东清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23.B解析:扩散现象是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可以发生在同种物态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态之间,选项A错误;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内能,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B。24(2011广西钦州)小明妈妈正在厨房忙着晚餐,小明刚进门就闻到了糖醋的味道,这是因为( )A.糖醋分子之间有引力 B.糖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糖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糖醋由分子组成24.B 解析:因为糖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扩散到周围空间,所以小明刚进门就闻到了糖醋的味道,选项B正确。25.(2011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下雪时,漫天的雪花飞舞 B.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玫瑰花盛开时,香气袭人 25.D 解析: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结果,而分子的尺寸很小,我们无法用人眼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发生的现象来认识,所以能用人眼直接看到的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题中“雪花”、“粉末”和“米粒”都是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宏观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而玫瑰花香袭人,是“香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本题答案为D。26(2011山西省)“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下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26.B 解析:人吸烟时,烟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久便扩散到整个房间,使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本题答案为B。27.(2011山东东营)今年3月,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从5月l日起,全国将在公其场所实行全面禁烟。公其场所都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人吸烟,多人受害。原因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7.B 解析:“一人吸烟,多人受害”是因为烟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烟味分子会慢慢扩散到周围空气中,使周围的人也呼吸到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烟味。本题答案为B。28(2011广西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28.B 解析:爸爸吸烟,但小明和妈妈都能闻到烟味,是因为带有烟味的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选项B正确;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只不过有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有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选项D的说法也不对。点评:考查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它们的理解。29(2011四川雅安)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汽车开过,路边“尘土飞扬” B天降瑞雪,“纷纷扬扬”C大院中,“墙内花开,墙外香” D操场上,“人声鼎沸”29.C30(2011辽宁阜新)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无间隙B飞机升空是因为飞机受到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C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信息D人潜入水面下越深,呼吸越困难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0.D 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当压缩铁块时,要克服分子间的斥力,所以用较大的力物体可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飞机机翼的上下两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上下两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压力差提供了飞机升空的升力不是飞机受到的空气浮力,故B错误;超声波清洗眼镜,对眼镜上的尘埃做功,此时超声波传递的是能量,不是信息,故C错误;人越下潜,所处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呼吸越困难,故D正确。31(2011湖南郴州)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31.A32(2011湖南郴州)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C冬天晒太阳身体感到暖和 D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32.A33.(2011云南玉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B.物体的温度高,内能一定大C.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 D.分子的内能包含分子的动能和势能33.C 解析: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缺少“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这个前提条件,选项A说法错误;物体的内能是由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在宏观上表现为,内能与物体的分子数、温度、体积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选项B说法错误;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选项C说法正确;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选项D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是基础题,对基本概念要掌握熟练34(2011广东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34.B 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具有内能,选项A错误;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只有存在热传递的时候才有热量这个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物体有无热量”,选项C错误;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但当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增大或不变,如晶体的融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内能在增大,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B。35(2011黑龙江大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由温度高低来决定B0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35.C36(2011年福建宁德)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多年的冰川融化了C用热水袋取暖 D冬天晒太阳会觉得暖和 36.A37.(2011山东泰安)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37.C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ABD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本题答案为C。38(2011年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变热B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C远古时代,人们采用钻木的方式来取火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38.B39(2011浙江湖州)下列民谚俗语与对应的科学知识不吻合的是()A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 B镜中花,水中月光的折射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运动 D磨刀不误砍柴工增大压强39.B 解析:用秤来称量重物,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当与秤砣的重力相对于的力臂大于与重物对应的力臂时,就可以用小质量的秤砣压起大质量的重物;“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光的镜面反射,不是折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本题答案为B。点评:知识源于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对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40(2011广东茂名)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A水响低处流 B玉兰花香四溢C风吹树叶动 D扫地时尘土飞扬40.B 解析:分子的尺寸很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热运动,我们用肉眼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发生的现象来认识,如选项B中的“花香四溢”就是香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换言之,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都不属于分子热运动,如其他三个选项所述。本题答案为B。41(2011四川雅安)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通过搓手,手变暖和B用炉火烧水C阳光照在柏油路上,路面变烫D用热水泡脚,脚感到暖和41.A42(2011湖北荆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B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42.B43(2011广东深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图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压缩气体做功B钻木取火D克服摩擦做功C气体对外做功43.C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如选项ABD所示;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少,如选项C中“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本题答案为C。44.(2011广西钦州)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晒太阳 B.擦火柴 C.冬天搓手 D.滑滑梯44.A 解析:“晒太阳”时热量从太阳传递给地面上的人和物,使其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擦火柴 ”时,火柴头上的易燃物质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然后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搓手”时,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滑滑梯”也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本题答案为A。45(2011山东潍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B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45.CD 解析: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只不过引力大于斥力,整体表现为引力,选项A错误;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而分子的尺寸太小,我们人眼是看不到的,选项B中“尘土飞扬”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选项B错误;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选项C中“锯条发热”是因为锯条要不断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选项C正确;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活塞通过连杆、曲轴带动飞轮转动,使汽车获得动力,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CD。46(2011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7.AC 解析:柏油路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是因为太阳光的温度高于路面,从而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柏油路的内能,故A正确;搓手时感到暖和是因为手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用热水泡脚,热水的能量转移给温度较低的脚,故C正确;流星在大气层中由于受到摩擦力,从而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48(2011江苏无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 48.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9(2011年福建宁德)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这表明分子间有 力;风吹荷叶摇晃,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49.运动;引(作用);运动状态50(2011河南)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分子的 现象。50.液化;扩散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液态小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闻到香味,这是花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是分子的运动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是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子扩散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目要知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51(2011湖南娄底)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51.无规则52(2011安徽芜湖)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因水清可鉴,形似圆镜而得名,春日的镜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_传播到人的耳中的;人们闻到“花香”说明_。52.空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解析:“鸟语”是鸟儿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人们能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53.(2011安徽省)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了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 。5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使用电蚊香时,房间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蚊香的气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它属于扩散现象。54(2011甘肃兰州)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54.无规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子运动论的理解。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55(2011辽宁鞍山)温度是表示物体_ 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大量分子_。 55.冷热程度;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56(2011湖北襄阳)妈妈在厨房炖排骨汤,小雪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味,这是一种_现象。妈妈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磨了几下,发现菜刀的温度升高了,这是用_的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56.扩散(分子热运动);做功57(2011重庆江津区)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为100 g、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是5 的冷水,乙杯是80 的热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同时向两个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一段时间后乙杯中的热水温度会降低,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57.温度;热传递58(2011内蒙古杭锦旗)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_(增大减小)58.做功;增大59(2011湖南张家界)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59.做功;热传递60(2011湖南湘潭)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的温度会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热水袋,通过 的方式,减少了 能。 60.热传递;内61(2011江苏苏州)图甲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61.热传递;做功62(2011福建莆田)高档红木家具加工场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檀香,这是 现象,是红木分泌出的芳香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的结果。家具在制作过程中,木头交接处要留有适当的缝隙,因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木头会产生 现象。用布对家具表面进行“磨光”处理,布与家具表面之间的摩擦属于_摩擦。用力“磨”是通过增大 _的办法来增大摩擦的。62.扩散;无规则;热胀冷缩;滑动;压力63(2011福建漳州)春天即将到来时,漫山遍野的青梅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是香气物质在空气中_形成的。如果天气晴暖,香气更浓。因为温度高,香气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加_的缘故。63.扩散;剧烈64(2011甘肃天水)如图甲所示,将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配有 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说明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_增加。64.引力;内能65(2011江苏宿迁)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_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 _ 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汽油机的 _ 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65.热量散失(或热传递);内;做功解析:(1)真空可以避免空气的对流,放置热传递的产生,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2)瓶塞跳起来,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3)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6(2011四川成都)如图(甲)所示,炒菜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如图(乙)所示,在海边沙滩,我们经常发现,沙子滚烫,而海水依旧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_比沙子大。66.内 比热容 解析: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所以沙子滚烫,而海水依旧凉爽67.(2011江苏淮安)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的方式实现的67.增大;增大;做功 解析: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对于这个导弹来说,高度增高,重力势能增大;而导弹上升过程中,会与空气摩擦生热,导弹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内能增大;这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68.(2011陕西省)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68.运动(或无规则运动)69(2011江苏连云港)交警在检查酒驾过程中,首先通过嗅觉感知其是否饮酒,进而通过酒精检测仪进行定量检测。该仪器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Ro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气体密度成反比交警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_。若驾驶员饮酒,检测时酒精检测仪上电压表的示数将_(选填“变大”或“变小”)。69.分子运动(扩散);变大 解析: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饮酒驾驶员的呼吸扩散到空气中,所以交警能闻到酒味。由气敏电阻的阻值与酒精气体密度成反比,得:驾驶员饮酒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结合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可知气敏电阻阻值减小,电压减小;因为定值电阻和气敏电阻是串联在电路中的,所以R0(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与R(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中的总电压故气敏电阻电压减小时,定值电阻电压变大。70.(2011贵州铜仁)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 两种。70.做功;热传递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71(2011江苏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71.做功;热传递 解析: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72(2011年湖北恩施)在吹气球时,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你及时捡起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 (选填“变高”、“变低”或“无变化”)。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气球的叫声或者吹爆裂的声音,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或休息,尽量不让气球发出声音属于在 (选填“声源处”、“人耳处”或“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72.变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声源处 解析: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气体会对外做功,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气球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让气球发出声音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3(2011广东佛山)分子因为发生了 现象使走进公园的同学们感到花香袭人;夜晚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形成了露珠;清晨太阳照射露珠时,露珠吸收 内能增加。73.扩散;液化;热量(能量、光能)解析:“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发生了扩散现象;“露珠”的形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