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教案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博大,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四首第一课时 1教案 北京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3.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理解望庐山瀑布中夸张写法带来的壮观之美;感悟枫桥夜泊中诗人的愁绪。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幻灯片)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清水秀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登上庐山时,就深深陶醉于庐山瀑布的壮美之中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二、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简介李白生平)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板书:知诗人)(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师: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的注释认真读古诗,谈谈你能读懂什么?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2.遥看瀑布挂前川(1)“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2)“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话的意思。3.飞流直下三千尺(1)(瀑布从高高的山崖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2)“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3)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4)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4.疑是银河落九天(1)“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2)“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使人怀疑是银河的水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师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比作银河,既写出山势的高峻陡峭,又写出瀑布倾泻而下的速度与气势,给人以壮观之美。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师: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板书:明诗意)(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表达诗人对庐山瀑布景色的赞美之情。)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2.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3.试背诵。三、以学法自学枫桥夜泊。(一)学生用以上学法自学(二)汇报交流:1、知诗人:唐代诗人,张继。2、解诗题:夜泊枫桥,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岸边。3、明诗意: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月亮下落,乌鸦啼叫,霜雾弥漫着夜空。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4、 悟诗情:(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齐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佛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汉语口语(二)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级微观经济学(南昌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土建施工员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 中外石油文化知到智慧树答案
- 机修钳工(设备钳工)试题+答案
- 工厂及企业各工种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题试卷及答案
- 高血压试题及答案3
- 2025电子商务电子合同电子合同电子证据采集与固定合同
- 2025年旅游景区停车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
- 酒店会议服务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
-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 第3版 教案 -第12讲 网络防火墙
- 第一响应人应急培训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 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Excel-电子表格教案
- 《认识感官》课件
- 工程伦理课程课件
-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课件
- 055.重症超声在重症相关操作中应用专家共识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复习课件)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