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 北师大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 北师大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 北师大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 北师大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 北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 第六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学习目标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知识梳理 社会习俗的演变 剪辫令 康有为 梁启超 劝禁缠足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君 1 下图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与剪辫子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 同步训练 c 2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 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裹起来 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 三寸金莲 这种陋习被政府下令废除是在 a 清朝末年b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d 辛亥革命后3 剪发兴 辫子灭 阳历兴 阴历灭 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 中的 阳历兴 开始于 a 1898年b 1912年c 1919年d 1949年 d b 4 民国十九年 在一个16岁男孩的生活中 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 着中山装到学校读书c 在学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 同学之间以 某君 相称5 有一位新国民 戴一顶自由帽 穿一套文明装 着一双进步靴 走过了交通路 来到了模范街 踏进了公益会 说几句义务话 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c a 6 申报 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 梳一东洋头 披件西式衣 宣读婚约 互换戒指 才一鞠躬 即携手而归 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大众传媒的普及b 男女实现了平等c 西方思想的影响d 封建思想的根除7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有 旗袍西服中山装 穿着舒适又大方 辫子搭肩三尺长 之乎者也说荒唐 禁缠足 倡女权 男女平等新追求 称先生 道某君 人格平等意义深a b c d c a 8 番菜争推一品香 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 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a 饮食习俗的西洋化b 文化娱乐的大众化c 服饰发型的革命化d 称谓礼仪的平等化9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演变 它主要表明 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演变 a c 10 1872年 申报 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 不令轻见男子之面 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 途间或遇相识之人 欢然道故 寒暄笑语 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 甚至茶轩酒肆 杯酒谈心 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 莫能禁止 下列对该报道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 传统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 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 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 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d 1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 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戴鞍钢 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 坐进 20世纪 30年代的汽车里 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 南京路上 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 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 这情形 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终于 吴老太爷大叫一声 昏死过去 茅盾 子夜 能力提升 1 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材料一 想一想 社会习俗的演变是偶然的吗 为什么 2 材料二中 吴老太爷 见到了哪些新鲜事物 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不是 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社会习俗 汽车 电灯 摩天大楼 旗袍 封建旧势力难以接受新事物 言之有理即可 1 1898年 袁世凯为慈禧太后祝寿 进贡一辆汽车 不料 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 原来 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 司机不跪且坐 还坐在慈禧太后的前面 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慈禧太后的盲目自大b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d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2 辛亥革命后 长辫 缠足 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 其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长辫 缠足不便于日常生活c 长辫 缠足不卫生d 辛亥革命冲击了旧制度 改变了社会习俗 强化训练 b d 3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表反映的是 a 大众传媒的发展b 习俗风尚的变革c 交通工具的更新d 通信设施的完善 b 史海拾贝 中山装的式样是完全根据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意思设计的 上衣设有四个明袋 下面的两个明袋比上面两个大 并设计成为可以随着放进物品的多少而涨缩的 琴袋 式样 孙中山先生说 这样的衣袋 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 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 衣袋上再加上软盖和纽扣 以防袋内的物品丢失 配套的裤子前面开缝 用暗纽 左右各一大暗袋 前面一小暗袋 右后臀部挖一暗袋 用软盖 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 也方便携带随身必需品 中山装的设计与寓意 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上装紧收颈部的衣领是一种压力与危机的象征 四个口袋代表礼 义 廉 耻四大美德 门襟的五粒纽扣则代表着国民党五权分立 即行政 司法 立法 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