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编师用)哲学第六课(认识论).doc_第1页
3.(自编师用)哲学第六课(认识论).doc_第2页
3.(自编师用)哲学第六课(认识论).doc_第3页
3.(自编师用)哲学第六课(认识论).doc_第4页
3.(自编师用)哲学第六课(认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案3)(2012-9-10)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一、框架梳理:(略)认识论核心知识点:(主观题必备)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二、考点梳理:【考点】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 实践非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2) 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3)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纯粹的主观世界。 (4)物质性活动表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其过程、结果都要受规律的制约。)(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非纯粹孤立的个人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水平等不同。)3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亲自实践(直接经验),另一个是学习和思考(间接经验)。3实践为什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 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要求;(2) 实践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4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自己的认识与这一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说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为实践服务。【考点】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理解?)(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4真理是有条件的。(理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真理与谬误常常相伴而行。【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要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什么?)(1)从认识的主体(人)看: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知识、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 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什么?)(1) 从认识的客体看:物质世界无限变化着(2)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三、易错易混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纯粹孤立的个人实践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所以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即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当然,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注意:来源途径【5】科学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才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也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6】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8】真理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所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是正确的。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四、典型例题:【考点】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例1】(12全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B. C. D.【例2】 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我国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天神”成功牵手说明人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人的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A B. C. D.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3】(12全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人们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例4】(12江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B. C. D. 【例5】(12上海卷)3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秒。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例6】(12重庆)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考点】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例7】(12全国)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 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B.C.D.【例8】一个女孩在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在纠正谬误中获得真理 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严格界限A B C D【例9】(2011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例10】(12山东)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例11】(12四川)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例12】(12四川卷)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亿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 B. C. D.【例13】(12海南卷)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 B. C. D. 【例14】(12广东卷)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其现实意义。【答案】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缩,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五、课后巩固:1(09安徽)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 2(12苏州高二期末)甘肃、湖南等地校车事故引发全社会对校车安全问题的关注,我国各地政府部门正在参与制定校车规范标准,将形成统一的校车国家标准。从认识论角度材料表明:A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来源 B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最终目的(11会考)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3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2010全国新课标)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5(2010江苏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6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这一观点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7(12全国)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8(12苏州高二期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A B C D9(2011全国)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 10“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