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案例:海洋形成研究证明:大约在50 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 在冷却凝结过程中, 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 45 亿年前完成了。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 随着地壳逐渐冷却, 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 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 空气对流剧烈, 形成雷电狂风, 暴雨浊流, 雨越下越大, 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精品资料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 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 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总之, 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分析: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一个物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海洋是自然界的,它是物质的。自然界是演化的。演化不同于进化。进化是指一种有特定方向的演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而演化则并不必然具有这种上升性,可以是上升的,也可以是下降的,可以是从无序到有序,也可以是从有序到无序,可以是进化的,也可以是退化的,但是是不可逆的。海洋形成的过程是演化的过程。自然演化具有自组织机制。自然界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独立的系统都有熵增的必然性,自发地趋于无序或退化。自然界物质系统要进化就必须与熵增作斗争,进化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实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组织过程。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状态,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内部涨落。海洋的形成就是一个自组织机制。第五讲: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技术案例:围海造田围海造田, 也叫围海造地、 填海造地、 填海造田, 或叫填海、 围海、 围田, 是指用土石、建筑垃圾、工程组件,将陆地、岛屿,甚至岛礁,沿边缘填埋成新的陆地。向大海要地是中国的传统。除去“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根据记载,中国早在两千年前精品资料的汉朝,就已经在进行沿海开发,沿海地区人口逐渐增长,土地不够了,就去围海造地。不仅是在中国,在荷兰、日本、韩国、英国、阿联酋等国家都在向大海要地。为资本作为最佳注脚的填海工程迪拜棕榈岛,这个耗资140 亿美元打造而成的“世界第八大奇迹”自从 2003年以来,中国的围海造地运动正在以数倍于过去的速度高速发展。2003年的围海面积是2123 公顷, 2004 年则达到了5352 公顷, 2005 年以后每年围海的面积都超过1万公顷,相当于这几年每年中国都新增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直到今天仍有人“围海造田”“屯垦”这样的词语来描绘这些工程项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人们确实曾经试图利用海滩来发展种植业,比如1966 年广东汕头的牛田洋,包括李肇星在内的大学生、 解放军官兵和年轻干部曾经在这片海滩上围垦种植水稻,奇迹般地出现了1190 斤的亩产,但1969 年台风登陆时,553 名学生和战士为保护大堤而英勇牺牲。现在的牛田洋仍是水产养殖场, 海滩就是海滩, 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而努力改变它的做法只能宣告失败。造地的原因各自不同,上海、广东是苦于地少地贵,造地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拆迁成本;而山东潍坊是准备建海上新城,创建物流中心; 温州的一个造地项目则是希望像青岛人那样拥有更漂亮的景观大海。更为常见的是企业进行的小规模填海,也许就是要一个小码头,一片海域就消失了。在海滩和浅海上建造围堤阻隔海水,并排干围区内积水使之成为陆地。又称围涂。 中国海域辽阔,有长达18000km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 余个,滩涂资源丰富。海平面以上的滩涂面积约3000 万亩。海平面至水深10m 的浅海滩涂面积约1.17 亿亩。据历史考证, 中国东部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及下辽河平原约有两亿亩的土地都是历史上滩涂淤积和开发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 江苏、 浙江、福建、广东等 10 个省市的围海造田面积将近800 万亩。目前多数已成为农业、工业、交通、外贸和文化建设发达的地区。因此,围海造田曾经是增加陆地,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精品资料围海造地工程并非简单地减少海面面积,而是带来了很多无法预料的后果曲折的海岸线被简单地填成直线,那些能净化海水和养育贝类生物的滩涂湿地被石块制的人工堤岸所 取代,海豚、海牛和候鸟的栖息地都可能遭到破坏。围海还可能使陆地接近海底深槽,上海金山区附近的海底,50 米的深槽离海岸仅仅有数百米远,而且还被怀疑有向陆地移动的趋势。这使得金山无法继续填海。最易出问题的是在河流入海口的围海工程,这种工程往往会使得入海口变得狭窄,易造成海水倒灌、水灾内涝等多种灾害。荷兰曾经是一个热衷于围海造地的国家,荷兰人填出了1/4 的国土面积, 但是改变海岸线扩张国土的同时,海水污染、 生物减少等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几年荷兰人正在在填出来的土地重造湿地滩涂,并把一部分土地归还大海。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调查,1928 年,胶州湾的海域面积为535 平方公里,而目前,胶州湾的总海域面积仅为367 平方公里。 75 年内面积缩小了35% 。如今,在国内很多企业的做法是,一边施工一边等审批,或者批10 亩地填20 亩,或者干脆在完全无证状态下开工,据相关法律规定,50 公顷以上的填海项目要报国家海洋局批准。 但是很多项目在被查处之后,因为要把围海造成的陆地恢复原状,工程浩大,还将会造成新的污染。所以一般是罚款了事。当然也有例外,2004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经就对“填海第一案”做出判决,山东荣城海达造船有限公司在2001 年没有得到威海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填海57 亩,因为不服从国家海洋局处罚,该公司起诉到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缴纳罚款,并把海域恢复原状。该公司抱怨说: “填海花了3000 万,恢复原状还需要3000 万。”中国政府也正在收紧海域管理的口子,在荣城开始围海的2001 年,围海造地项目只需要向市政府申请, 而在现在, 一次填海在50 公顷以上的, 要经国务院批准,50 公顷以下的,精品资料要经省政府批准,市县一级政府已经无权批准了。分析:根据生产和社会两个角度,技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技术是从人能动地改造自然这一 角度, 也就是从生产劳动领域定义的技术,或者从工程学领域理解的技术。在广义上, 人们把一切讲究方法、技能的有效活动都称之为技术活动。技术的本质是: 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或发明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技术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为体现自己目的、是自然界仁化的手段和方式, 从属于劳动过程,世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实现方式,是人类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技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中立性和价值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积累性与跃迁性。技术由此可见,围海造田是一种技术,是狭义上的技术。使人们为了自身的需求,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过程。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方式,它从诞生之初, 就体现出保障和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技术有其积极作用。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技 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技术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技术也改变着人们的思 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其消极作用自始存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负面效应的存在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技术负面价值存在的必然性;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合理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社会根源;主体认识上的局限性也使技术的负面效应难以 消除;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却是也是导致技术负面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围海造田这一技术解决人类遇到的巨大问题,给人们带来相当大的利益,但是也带来了危害,危害着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自然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应用的双重性,已是不争的实事。如何看待技术的价值是一个实践判定的问题。技精品资料术所带来的伟大进步应归功于人类,同样技术所引发的的负面作用甚至是灾难,也要归功于人类, 而不应迁怒于技术本身。技术的应用在任何时候都既有正面价值又有负面价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分割的矛盾方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纪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牙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且当这两方面发生冲突时,技术的社会逻辑应当高于技术 的自然逻辑;技术的应用应有必要的约束。因此,围海造田这一技术基友正面价值,也有负 面价值, 当我们真正人知道这一技术的这两方面价值时,我们应当合理运用这一技术,正确对待这一技术,使之为人类造福。尽管技术的负面作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能够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充分对技术的应用价值做出评估,必将有利于减少技术的负面效果,使技术更好的服务人类,更好的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所谓的技术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先从各个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技术评估为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技术开发的极坏行和主动性,实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统一。人类在运用围海造田这一技术的时候,没有对其作出评估,使的人们没有正确认识这一技术的影响。才使得当围海造田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才意识到围海造田的负面影响。第六讲: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案例:东海真的无鱼吗?2013 年 5 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通报:春汛后期,浙江沿海大部分地区无鱼可捕,东海渔业资源存在衰竭现象。与此同时,距杭州300公里外的温岭,一场渔民自发的保卫 行为已经展开浙江、福建两地百名船老大联名建议,将禁渔期延长一个月。渔民大规模的自发禁渔行为,在浙江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近年来,东海鱼类资源日益枯竭,以大黄鱼为例,1957 年,浙江的大黄鱼年产量曾经达到近 17 万吨,但是最近的资料显示,2011 年浙江捕捞的大黄鱼仅0.28 万吨,仅为半个精品资料多世纪前的1/60 。然而与此同时,如今捕捞船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数量上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据老一辈的舟山人回忆,上世纪70 年代,由于当时大黄鱼产量太大,并且交通不便,上好的黄鱼堆在码头卖不出去。于是国家号召群众多吃鱼,支援渔民,谁多吃谁就“爱国”。因此大黄鱼还得名“爱国鱼”。然而经过“敲梆作业”灭绝性的捕杀,野生大黄鱼从寻常人家的菜肴成了如今的一道“珍 馐”。近年来,野生大黄鱼屡屡创出天价,2011 年江苏一尾6.3 斤野生大黄鱼拍出16 万,平均一斤超 2 万;偶尔有渔民捕捞到成群的大黄鱼也会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 野生大黄鱼的绝迹并不是东海渔业资源枯竭的结束,四大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占总捕捞量的比重越来越低,1952 年时占 47.8% ,到 1983 年的 39.9% ,在到 1991 年的 27.5% ,而 2011 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仅为18.5% 。据介绍,近十来年,东海渔业资源的整体质量在下降,鱼类的营养级已从3 8 降低到 35。从具体鱼类来说,带鱼、小黄鱼、鳓鱼、马鲛鱼、大黄鱼等在逐步衰退,而营养级较低的鱼类在大量增加,如虾类、蟹类、墨鱼类等。鱼捕完了捕虾,虾捕完了,东海还剩下什么。案例: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一直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即在作为主题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界也离不开人。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型的统一。人与海洋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离不开海洋,从海洋中获取各种价值,海洋也离不开人类,它需要人类促进其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不是纯消费者与被消费的关系,而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因此,人类必须想保护自己的机体一精品资料样保护自然, 而且只有有保护好自然才能保护好人类的机体。人要学会预见自己的行为的长 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真正的人的生产时全面的,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要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只生态保护,而是指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电图基础知识护理课件
- 2025年矿业开采模块项目合作计划书
- 拆迁与补偿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问题课件图片
- 章鱼创意儿童美术课件
- 酒供货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课件适应
- 心理健康课课件教学
- 物业保洁用工协议书范本
- 摄影剪辑合作协议书范本
- 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某矿区银多金属矿勘探及外围普查设计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
- 青海专升本试题数学及答案
- 中国邮政招聘试题及答案
- 检斤员考试题及答案
- 施工单位项目物资管理
- 2025家居装修合同范本全文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 补中益气汤课件
- 202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及素质要求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