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复习精简.doc_第1页
遗传复习精简.doc_第2页
遗传复习精简.doc_第3页
遗传复习精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学复习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 突变率 转换与颠换 染色体组 近交系数简答题:四题选二道!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基本特征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有哪些不同和相同地方简述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何谓平衡致死品系,如何利用平衡致死来检染色体的突变缺失: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所含有的基因一起丢失而引起的变异的现象。重复:指染色体因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的变异现象。倒位:一个染色体同时出现两处断裂,中间的片段扭转180度,重新连接起来饿日胡斯这一片段的基因的顺序颠倒的现象。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的交换抑制效应,可以保有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分别带有两个等位纯合致死基因,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易位: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某个区段的转移。*染色体组:正常配子所包含的染色体数,有时也称基因组。单倍体:指体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或组织或细胞。即只含有配子的染色体数。同源多倍体:指同一个体或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加倍而成。异源多倍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物种的个体杂交,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成。非整倍体:指在整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细胞、组织或个体。单体:缺少一条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缺体: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结构蛋白或酶的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生长率等性质的改变。*转换:指DNA 分子中的嘌呤为另一种嘌呤或嘧啶为另一种嘧啶所取代而引起的突变。*颠换:指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嘧啶被嘌呤取代而引起的突变。移码突变:指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对或少数几对邻接的非3倍数的核苷酸,使整个阅读框改变而引起的突变。形态突变:或称可见突变,是泛指能造成外形改变的突变。致死突变:是指能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可分为致死突变、亚致死突变、半致死突变、弱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而在其他条件下可以存活的突变。生化突变:指没有形态效应,但导致某种特定生化功能改变的突变。同义突变:指虽然基因已发生突变,大仍编码同一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密码子有兼并性。无义突变:是指由于突变而使其某一编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GA、UAG、UAA)错义突变:又称歧义突变,是指由于突变而导致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改变,大多数突变属于这三类。雄性不育:是指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表现为花药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但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可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籽。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定义: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基因学。遗传: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变异:是指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的亲代。基因:是DNA分子(少数生物是RNA)上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一个区段,携带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着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基因型:指个体或细胞的遗传组成。表现型: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显性性状:杂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杂合体不表现,而只在纯合体才表现的性状。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形式不同的基因。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染色体的核型:是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数目。*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所含基因顺序相同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表现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基因型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表现程度外显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的预期表型在该基因型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数。伴性遗传: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表现的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限性遗传: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但只限于某一种性别受累。从性遗传:同样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病。但在两性中得到表现程度和频率不同。连锁遗传:是指处在同一染色体上邻近位置的许多非等位基因作为一个行动单位而共同传递到一个配子而遗传的现象。染色体图距: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1%的重组值定义为一个图距。重组值:指交换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转导:利用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去的过程。普通转导:指噬菌体能传递供菌体的任何基因,即供体细胞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进行转导的过程。特定转导:噬菌体只能传递供菌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基因转导。*质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界限分明,非此即彼,其中不存在中间过度型,表现为质的差异性的性状。*数量性状:生物体的同一性状间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而有着一系列的过渡类型,性状间只有数量差别,而无质的差别,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突变频率:是指生物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频率,也就是一定时间内突变可能发生的次数。烷化剂:一类带有一个或几个不稳定的烷基,可与核酸中的碱基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碱基类似物:指与DNA分子中碱基结构十分相似的化学物质。*细胞质遗传:即子代的性状是有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遗传现象,也称核外遗传。母性遗传:又称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在卵子中的核基因的产物所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类型与母本表型相同的现象。联会:也称配对,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是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两条侧面紧密相贴并进行配对的现象。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称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形状清晰,称为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遗传率:或称遗传力,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通常以遗传变异占变异的百分数来表示。近交:也称近亲繁殖或近亲交配,是指有亲源关系的个体互相交配的交配方式。*近交系数:指个体在一个特定的基因座位上接受两个遗传上或者说血缘上相同的等位基因的概率。杂种优势: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种的第一代,在生长势、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包含在DNA或RNA分子中具有功能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称为遗传信息。信息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载体:是由在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构成的一种遗传成分,通过实验手段可使其它的DNA片段连接在它上面,而进行复制。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使不育系结籽并保持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产生雄性可育的子代。种群:是指可以互相交配潜在的有教派能力的许多个体的集合体,遗传因子可以从不同的方式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这种可以互相交配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称为“孟德尔氏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所有基因的总和。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在一个二倍体的某特定基因座上某一个等位基因占该座位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位点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载体是由在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分子构成的一种遗传成分,通过实验手段可使其它的片段连接在它的上面,而进行复制,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性能: 分子较小,可携带比较大的片段。 能独立于染色体而进行自主复制并且是高效的复制。 要有尽可能多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但每一种限制酶又要最少的切割位点。 有适合的标记,易于选择。 有时还要求载体要能启动外源基因进行转录及表达,并且尽可能是高效的表达。 从安全角度考虑,要求载体不能随便转移,仅限于在某些实验室内特殊菌种内才可复制等等。 质粒载体: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一般大小约106108D,可自身复制和表达,有的质粒还带有可做为选择性标记的抗药性基因,所以质粒经过适当改选后便可成为良好的载体。 作为载体的质粒大多是由天然质粒经人工适当改造而成的,目前已有多种经改造的良好的质粒载体。伴性遗传的特征 与性别有关 交叉遗传(绞花遗传)白眼雄蝇的白眼基因(w)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这种现象称交叉遗传。女儿再把父亲传来的白眼基因(w)传给它的儿子,也称交叉遗传,或者说,祖父的性状,通过女儿在外孙中表现出来,这种甚因随性染色体的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 隔代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症)F因子结构与特性:结构:大小:环状, 约为细菌组DNA的2%, 94.5kb基因簇: 转移, 复制和插入 (图,结构图)特性:可以单独存在细胞质中, 雄性供体F+(图)相对应如果细胞中没有,雌性受体F-可以整合细菌的染色体中,F因子 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是可逆过程。即整合分离在通常情况下,切除中往往发生错误,分离出一个携带F因子和部分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因子,这种F因子称为F因子。 (三)大肠杆菌F+ 、Hfr、F和F-品系的比较分析 F因子:是指肠杆菌的致育因子(一种研究较多的质粒) 。大肠杆菌的雄性或供体性由F因子决定。 根据F因子的有无和它的存在状态,大肠杆菌有三种雄性菌株和一种雌性菌株,雄性菌株具有附加的遗传单位F因子。F因子能以三种不同状态存在,使大肠杆菌具有相应的三种雄性菌株。F+菌株:具有自主性自我复制的环状F因子。 Hfr菌株(high frequence of recombination , Hfr)高频重组品系: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的一定位置,和细菌色体整合在一起。当F因子重组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时,F因子仍然可以发生转移,此时的转移可推动宿主基因的转移,因此这种菌株称为高频重组菌株。 F因子推动染色体的转移是以F因子的一端开始,沿F因子所处位置的相反方向进行转移,F因子最后才转移。所以染色体在F因子的推动下发生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F菌株:具有携带一个或多个细菌染色体基因的自主性的F因子的菌株。 在Hfr菌株中,F因子易从细菌染色体上切离下来回复成F+菌株,但有时可能发生不准确切离而带有宿主的部分基因,这种游离的F因子称为F因子。 F-菌株:不具有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是大肠杆菌唯一的雌性菌株 F因子的显著特征是能合成性纤毛,以帮助雄性菌株和雌性菌株的接合*数量性状: 两个重要特征:(一)连续变异(二)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变异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多基因假说 Nils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受一系列独立遗传基因所控制(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作用的结果); 这些基因的效应相等,对表现型有累加作用; 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通常不存在,F1为两亲本性状的中间型,F2呈连续变异。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 DNA含量恒定性。配子DNA=1/2体细胞,蛋白质含量是不恒定的。 2. DNA代谢稳定性。 3. DNA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所共有的。 4. UV激发最有效波长是2600Ao,与DNA所吸收的UV光谱是一致的。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 细菌的转化2. 噬菌体侵染与繁殖3. 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包含在DNA或RNA分子中具有功能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是1957年Crick最初提出的。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当连续自交多代时, 后代将逐渐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比例即减少一半, 并逐渐接近于0, 但是存在, 而不会完全消失。遗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大致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体外重组,重组引入受体细胞,克隆转化子的筛选,重组的检测等。 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结构蛋白或酶的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生长率等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突变频率:突变频率是指生物体在每一世代中(单细胞生物以每一细胞)发生突变的频率,也就是一定时间内突变可能发生的次数。突变频率一般是很低的,不同的生物,不同的基因其突变率相关是较大的。如果在人工诱变条件下,突变频率可以大大提高,有时可达几千倍。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在细胞质遗传中,正反交结果是不一样的,杂种只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