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曾国藩传有感曾国藩在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就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最有影响 力的两个政治家一个毛泽东,一个蒋介石, 都对他推崇备至。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37 岁任礼部侍郎, 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们眼中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呢?我希望能在曾国藩传中寻找到答案。一.读书作为曾子的后人,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半耕半读,有书读天赋的小孩从小就让他以读书为业,目的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会读书的就务农,以供养全家。因此,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 ” ,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立志“ 不考取功名不成家 ”,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生子。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在自己的低位与财富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从书中学习知识,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很难得的品质。二.修身精品资料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并终身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佑铭以自勉。 其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 “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开始“正心”“修身”。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 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 “ 曾国藩人格 ” 魅力。 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诚。敬,静,谨, 恒”五个字看似简单, 但是曾国藩坚持了一生, 也由此造就了其完美的人格。三.用人曾国藩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正因如此, 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只要确有特长, 哪怕此人给他的印象不佳,甚至心存隔阂, 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他认为“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 亦无生知之卓识”, “人才以培养而出, 器识以磨砺而成”。“世上之人,其聪明才力相差不太远,些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当时聚集在曾氏之幕府中有百人之多,有文学、军事、法律、算学、天文、洋务、机器制造等,几乎集举国人才之精华。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 多人。他们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曾国藩功不可没。四.带兵曾国藩自称: “ 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 ” ,他教导士兵 “ 说法点顽石之头, 苦口滴杜鹃之血 ”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 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 他作爱民 歌传唱, 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曾国藩信奉“惟有德者能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所以持“宁 可错杀, 不可轻放”, 谓之“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曾氏带勇之法,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整顿营规, 讲求战守尚在次之。选择哨官营官, 以“朴实稳当”,是第一义。 须重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五.远见在国难当头之时,曾国藩以及他的学生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 他很有创新精神,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 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 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 铁路之父 ” 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没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 ,但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有人说他是屠杀太平军的侩子手,冷血无情; 有人说他是是汉奸, 卖国贼, 坐拥几十万大军而不思恢复汉室, 而是甘做朝廷的鹰犬; 也有人说曾公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 是中国文人之楷模!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必然是有功有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