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墨竹图题诗 2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二、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1)介绍作者。(2)介绍背景: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三、 重点认知(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2)范读。(听录音)(3)练读。.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指名读(大家评议).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字:衙、斋、 燮、 号、 寒放赈、救济、 遂(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三)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3.介绍诗意。.自练。.小组内练讲。.指名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四、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2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唐代.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宋.陆游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4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竹:人干:细中有强。特立独行叶: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傲然树立阅读伴教锦囊:(课件显示扬州八怪的一些简介。)“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方膺、李鱓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壮哉 少年游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并灵活运用“热衷、掌故、芳菲、栩栩如生、疑惑不解”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给课文分段,总结各段的意思。3明白文章中讲述的游历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4体会逗号、分号和句号的不同用法。5学做读书摘记。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呈现对文本的预习情况。2展开小组讨论,明白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游历的故事。3小练笔,深化对游历的认识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游历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做出自己的打算。重难点分析: 本课结构清晰,故事简练,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文章用词优美,讲究遣词造句,所以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词句是教学的重点。 文章主题突出,学生的经历使然,虽有认同但不一定能够全部理解。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游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旅行中、在生活中长见识,学知识。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自己的旅行经历。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学情。课件展示1指名读课文,并说说通过读文章自己了解到了什么。2教师出示关于基本内容的课堂练习,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汇报预习情况。三、引导学生品读,了解游历故事。1学生小组读3-5自然段,讨论:文章中介绍了哪些关于游历的故事?分别是怎样介绍的?课件展示2教师抓住要点引导学生交流:(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到祖国各地去旅行,为后来撰著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c_VSK6i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写成一部真实记录祖国山水地貌的专著徐霞客游记。(3)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酷爱旅游,吟诗时留下疑点,宋代科学家沈括游玩解疑。注意点:(1)司马迁热爱旅游体现在何处?(2)徐霞客游历范围广,体现在何处 ?(3)白居易有哪些和游历有关的诗篇?3学生阅读第6、7自然段。(1)总结归纳游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课件展示(2)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四字词语和排比的妙用,同时针对体会指导朗读和做读书摘记。(3)第6自然段中逗号、顿号的用法和第3自然段分号用法的对比区别,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课件展示四、激发游历热情,布置扩展活动。1师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游历中的收获,领会游历对生活和学习的作用。2布置学生以“我的旅游故事”为主题,写下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收获。课件展示让文本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交点有联系,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活气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支撑。预习情况的检查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把课堂的效率予以提高。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讨论更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