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鉴赏之北宋三大家0806班韩海瑞2008050604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鉴赏之北宋三大家 早在五代时期,西蜀(891-965)和南唐(937-975)就已经开始设立专门从事绘画的机构-画院。画院由国家直接管理,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这样,国家可以把全国最优秀的丹青妙手汇聚起来。画院要以描绘帝王贵族肖像与生活为主要任务。凡有重大活动,便有画院高手进行描绘记载。所以,这对画家的艺术提高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北宋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建国之初,就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徽宗赵佶时的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北宋画坛上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董源、李成和范宽为其代表。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董源画法平淡天真,朴实静穆,有崭绝峥嵘之势。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大都为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虽 形体细小,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与水墨皴点相衬托,别饶一种秾古之趣。夏景山口待渡图,我们观察这幅名作,即可见江南山水之秀气。观其水是完全不同于北方的水,北方的水要么就是娟娟溪流,耳闻叮咚,要么就是如千军万马声势巨大。而南方的水,从他的画中我们就能体会到,它宛如少女安静而秀丽。观其山,迤逦缠绵,完全不似北方的山,怪石嶙峋,张牙舞爪。它只是静静的伏在那里,慵懒而又别具味道。观其树,颀长而质朴,是完全不同于北方树的枝蔓横生,它们柔软,而又不乏坚强,恰似南方人的性格。潇湘图上内容与夏景山口待渡图相似,都以披麻皴的手法,天真质朴。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生活于北宋前期,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传世作品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溪山行旅图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定是北方的山,观其画中巨峰壁立,怪石嶙峋。山头杂树茂密,似荆棘丛生。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却又不见其水势浩大,似将近干涸。山脚下巨石纵横,似道路错综复杂,灌木丛生,道路坎坷。路上一支行旅的队伍正穿过枝条扭曲交错的树林,伴随着似叮咚作响的水声,艰难前行。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李成,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读碑窠石图,观此图不禁使人感到苍凉孤寂,其中树木极具特点,有枝无叶,尖刺横生,似满树枯枝。而此枯树却又不甘平淡,横生出如此多的枝节。直接环绕中一碑独立。让人不禁新心生荒凉,荒诞,怪异,苦涩,百感交集。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纵观历史,五代、北宋与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产生了无数的山水大家、绘画理论家和传世之作,各种画风流派也层出不穷,这些使得我们今天对于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研究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综观这一时期的山水画风格,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五代到北宋中晚期山水画风格与南宋时期有所不同,这里,我想就北宋风格与南宋及五代时期风格做一比较。从布局上看,五代、北宋山水是一种全景山水,画作气氛庄重,山势雄浑、博大,且画卷尺幅宽,所画之物层次感强、节奏感强。”看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画是在山,树,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山石高大,行旅渺小,初见此画,立即给人一种气势浩大山峰巍峨之感,山与人的对比更突出了北方山的特点。而南宋山水是一种截取式小景山水,它们小巧,有意趣,构图以“平远”为主,艺术性较强,有诗一般的抒情气质,在布局上“经营味较重”。由此可看出,五代与北宋皆“以大观小”。而南宋则以小景的细致之处独到。从笔法来说,五代时期“皴法”初成,笔法大多数为钩而复皴,皴而复染,墨法运用得到了明显的重视,然后,继续发展,出现了“披麻皴”,而董源的的潇湘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我们可以看出丘陵连绵以密集的、小而圆的墨点,以点作皴,所以称雨点皴,同时结合着短线条错落交搭如麻披散的披麻皴法,体现作者对江南植被浓郁、浑厚、茂盛情致的独到感受。披麻皴继续发展,出现了“卷云皴”。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我们观之一二。最后,我们将空间布局和用笔用墨结合起来,不难看出,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作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坦率直白,用笔干练简洁;南宋山水画则布局奇巧,独具匠心,有意趣有意韵,有强烈的抒情性,用笔大胆随意。这两期的差别是绘画发展的正常过程,也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正常演化的过程,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高度民主集中的中央集权和等级森严的君臣制度,使得男中风格的作品得以生存和发展,画家们震慑于君王的威严而在其作画的时候极力描绘北宋的大山大水,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有恰恰是南宋昏君不理朝政,沉迷于诗词书画,导致全社会的尚文风气,让前一种风格毫无立足之地,进而演化成后一种领导此后中国山水画风格的风格,画者皆投君所好,讲究诗意,苦心经营。虽然两者风格不同,但两者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蹈面试必 备:中国舞面试题目及答案全解析
- 知识题库-物业管理师考试题目及答案(填空题、单选题)
- 山西省大同四中联盟体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你的名字讲解版
-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
-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氧气放散率讲解
- 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讲解
- 膝关节结核讲解
-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汇报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社工的劳动合同范本(2025版)
- 2025年中国LCP料数据监测报告
- 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 DB44T 1597-2015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儿童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 全固态高功率超快激光器:放大机制与热透镜效应的深度剖析
- KET教学课件新版
- DGTJ08-2232-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规范
- 中职思政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暑期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