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盐的性质)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盐的性质)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盐的性质)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盐的性质)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盐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盐的性质)学生基本知识情况分析1、 学生在学习过的几节后,对金属的活动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酸、碱的分类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对本单元中盐的分类和化学性质的掌握。2、 学生的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提到的盐和生活中吃的食盐容易混淆。3、 盐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中,盐必须是溶液、金属单质必须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除钾、钙、钠、钡之外是学生较容易忽略的问题。4、 铁元素的变价问题,对于特别是中偏下的同学还需要巩固。5、 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两者都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重点、难点、目标达)一、 一、基本内容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教学要求1、 重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2、 难点:盐的化学性质;爱国主义和辩证观的情感体验与升华;对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学习对比的实验方法。3、 目标: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3)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4)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6)通过铁与硫酸、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树立外因和内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普遍性。重点课时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盐的性质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盐的一些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途;可用盐溶液来制取单质的金属,巩固掌握制酸、制碱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化学计算的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它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依据事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提问一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酸、碱、盐进行分类:干冰、纯碱、氢氯酸、氢氧化钙、碳酸钙、烧碱、食盐、氯化铁、氢硫酸、熟石灰、提问二酸的含义,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指硫酸和盐酸)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提问三碱的含义,碱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指可溶性的碱)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提问四盐的含义。讲解 酸中的H+ 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提问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找出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讲授新课:一、盐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在图示中找出有关盐的化学性质,除盐跟酸、盐跟碱能反应外,根据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启发学生,金属可以置换某些盐溶液中的金属,归纳出盐的三条化学性质(一)盐(溶入水或溶入酸)+ 酸 新盐 + 新酸是常用的一种制酸方法。练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 + HCl BaCl2 + H2SO4CaCO3 + HCl NaHCO3+H2SO4讨论 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小结 盐必须能溶入水或溶入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二)盐(可溶) + 碱(可溶) 新盐 + 新碱是常用的一种制碱方法。练习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OH)2 CuSO4 + NaOH Ba(OH)2+Na2SO4 FeCl3 + KOH 讨论 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小结 盐和碱必须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三)金属 + 盐(可溶) 新金属 + 新盐提问是否金属跟盐一定发生置换反应?演示实验18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铜放入硫酸锌溶液;铜放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铜。铜丝表面无变化。铜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银。板书 Fe+ CuSO4 = FeSO4 + CuCu +ZnSO=(不反应)Cu + 2AgNO3=Cu(NO3)2+2Ag讨论 金属跟盐的反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小结 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金属跟盐不一定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跟金属的活 动性有直接关系。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 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以H为界限)。注意:反复强调“盐溶液”,即盐必须可溶。提问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把排在他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吗?补充实验 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 未见有红色铜出现。讲解 不要用K、Ca、Na、Ba去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例如:Na + H2O = NaOH + H2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小结盐与金属反应的条件:盐必须可溶,单质金属必须比盐中金属活泼,单质金属除K、Ca、Na、Ba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分析从性质(1)可以看出盐中的酸根离子可与酸中的H+ 结合生成新的酸。从性质(2)可以看出盐中的金属离子可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新的碱。从性质(3)可以看出金属可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那么,一种盐溶液的阴阳离子能与另一种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盐吗?演示 实验1、AgNO3 + NaCl实验2、BaCl2 + Na2SO4 观察 实验1、2都有沉淀生成。(独立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盐(可溶)+ 盐(可溶)新盐+新盐讨论 此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小结两种盐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以上所学过的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以及以前学过的中和反应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从以上所学内容可得到:二、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必须要有沉淀、气体或有水生成。板书设计:1、 盐的化学学性质(1)、金属 + 盐(可溶) 新金属 + 新盐Zn + CuSO4 = ZnSO4 + CuCu + Hg(NO3)2 = Hg + Cu(NO3)2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要用K、Ca、Na 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2)盐 (溶入水或溶入酸) + 酸 新盐 + 新酸AgNO3 + HCl= AgCl+ HNO3BaCl2 + H2SO4=BaSO4+ 2HCl(3)盐(可溶) + 碱(可溶) 新盐 + 新碱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FeCl3+ 3KOH = Fe(OH)3 + 3KCl(4)盐(可溶)+ 盐(可溶) 两种新盐AgNO3+ NaCl = AgCl + NaNO3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反应物:必须可溶(包括可溶入酸)(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反馈练习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1、Cu + ZnSO4 2、 AgCl + Hg3、NaCl + KNO3 4、Mg(OH)2 + CuSO45、BaCO3 + HCl 6、Ba(NO3)2 + MgSO4 课内练习书P16、P17附:课外练习:1、 下列物质间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1)硝酸钙与碳酸 (2)氢氧化铁与硫酸铜(3)铜与硝酸汞 (4)氢氧化钾与氯化钡(5)铁与氯化锌 (6)氯化钠与硝酸银2、X、Y、Z三种金属,X与酸不反应,但Y与酸能反应,X能将Z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三者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Z、X、Y C、Y、X、Z D、Y、Z、X3、证明一种无色溶液是硫酸,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B、硝酸银、稀硝酸、铜C、石蕊试液、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稀硝酸、氯化钡溶液4、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或解释: 盐与碱作用制取氢氧化钾 ; 证明敞口放置的烧碱已变质 。5、 下列几组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可以进行的是:A、氯化银和硫酸 B、氢氧化钾和氯化铁 C、硫酸铜和氯化铁 D、碳酸钙和氢氧化钠6、 由铜、空气、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铜,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 ; 。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杂质的最佳方法:(括号内的为杂质) (1)硫酸亚铁(硫酸铜 ) (2)氯化钠(硫酸纳) (3)氢氧化钠(碳酸钠) (4)铜(锌) 。8、 能将锌、铁、铜三种物质的活动性顺序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A、铜、铁、硫酸锌 B、硫酸、铁、铜 C、氯化铜、硫酸锌、铁 D、锌、铁、硫酸铜9、有一种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氯化铁、硫酸镁四种溶质,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滴入稀盐酸冒出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为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10、下列方法中,肯定得不到盐溶液的是:a金属溶于酸、b碳酸盐溶于水、c氧化物溶于碱溶液、d氢氧化物溶于水、e 氧化物溶于酸A、a、b B、d、e C、c、d、e D、c、d、e、f1、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知道工业上可用盐与酸反应可制得酸;可用碱与盐反应来制得碱;可用盐与金属反应来制得金属等。2、 我国劳动人民自西汉时期就发现的关于湿法冶金的材料,以便加深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水法炼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3、 介绍我国用碳酸钙、水、纯碱为原料来制烧碱等资料。作业形式和内容1、 完成作业本、同步中的相应配套练习。2、 结合、模仿课本中关于盐与酸反应的条件研究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探究研究。如:用醋酸来除水垢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