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doc_第1页
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doc_第2页
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doc_第3页
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doc_第4页
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可行性及意义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两种方法手转胎头对于生产过程中头位难产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86例出现头位难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在征求产妇和家属的同意之后使用手法进行手转胎头,帮助产妇分娩。结果:B组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和二次成功率均要高于A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实施手转胎头之前对产妇和胎儿进行检查,满足以下条件:产妇未出现明显的头盆不称和骨盆狭窄现象,头盆的四项总评分在11分以上;产程中宫颈扩张进入到活跃期4-5cm之后发生延缓和阻滞,检查出现枕后位和延续性枕横位;胎儿的胎心状况较好,没有发生宫内窘迫的现象;产妇的情绪良好,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未出现前置胎盘和早剥的现象。 两组产妇取截石位,对外阴进行消毒,明确宫口的扩张状态,通过触摸掌握胎儿头颅缝以及耳朵,以明确胎位,未破膜的产妇应用人工破膜方式。A组方法:宫缩间歇期间,使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到产妇阴道中,保持与矢状缝平行的位置,左枕后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右枕后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枕横位则旋转45【2】。与此同时,术者的另外一只手可以在产妇的腹壁外耻骨位置帮助胎儿肩部和背部同时旋转,旋转完成之后应当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隐性脐带脱出或胎头位置回旋的现象。在2-3次宫缩之后将胎头固定在枕前位;B组方法:在宫缩间歇期间使用右手伸至产妇阴道,右枕横位产妇朝向顺时针旋转45、左枕横位产妇朝向逆时针方向旋转45、枕后位则采用相同的方式旋转90【3】。在旋转的过程中,助手将双手放在腹壁一侧,适当推动胎肩和胎背,在旋转至枕前位之前手不能放松,在宫缩过程中指导产妇屈膝,将大腿紧贴腹壁、双腿向外展,促进胎头下降。如果胎头的位置过低且与产道的嵌合非常紧,以适当的力度向上推动胎头使其稍微松动,但是不能过大以免超过平面。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现象的可以静脉滴注催产素,而产妇的耐受度较差时可以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胎儿以枕前位通过自然分娩或者助产分娩方式出生为转位成功,以采取剖宫产方式作为转位失败。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两组成功转位的胎儿中没有出现脐带脱垂、胎盘早剥、严重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的现象。产妇产道没有出现严重的裂伤,通过助产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面部出现轻微的压痕,在24h之内均完全消失。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剖宫产率不断上升【4】,这也造成很多中青年医生难以有效的处理头位难产,从而继续增加剖宫产,形成恶性循环。在产程中,头位难产较为常见,因为胎头是在下降的过程中完成内旋转,其成功需要一定的产力,力量不足则不能实现,所以宫缩乏力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法对胎头进行转位非常关键,本组中通过两种手法对胎头进行旋转,A方法只需要医护人员使用两根手指进行操作,对于产妇造成的恐惧和不适更小,更容易接受,其更适合胎先露到到棘下1-2cm的产妇,同时该方式不会对手掌大小以及操作水平的影响,医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关键所在。但是对于胎先露棘下1cm以下的产妇则不适用,因为不能够准确的掌握胎头的枕位,且难以有效的触碰到胎头协助旋转,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造成A组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B方法则不会受到这一限制,使用手将胎头握住,在宫缩间歇期进行操作大多能够保证胎头旋转成为枕前位【5】。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应用该方法的医师手需要小巧,并且需要产钳或者吸引器配合。同时对产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十足的信心坚持阴道分娩,需要有充足的产力,才能够配合操作推动胎头的下降。如果胎头不能够下降到棘下2cm的位置,则还有可能转向原位,因此可以让患者采取胎背侧俯卧位,将床头适当抬高,通过羊水产生的浮力、胎儿本身存在的重力以及宫缩的作用让胎位由原来的枕后位或者枕横位转变成枕前位,然后等待30min-1h左右,对产妇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宫缩。一般来说,只要产妇和家属同意继续进行且胎心正常的情况下,在实施两次转位操作后均能够从阴道分娩。在本组研究中,对产妇采用第二种手法的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通过体位改变和手法配合的方式纠正胎位的异常情况,辅以产钳或吸引器的作用,能够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的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艳辉.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6-28. 2 易翠兰,种翠宁,郭剑影等.手转胎头适宜时机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1):863-865. 3 朱欣敏,于世华.240例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338-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