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美丽留驻 实物 图像 图像采集和处理的过程 最基本的是要把实物尽量真实地反映到虚拟的图像上 如何准确地描述一幅图像 感光芯片的设计思想 就是分割被描述区域 用相应的灰度填充 实物 图像 数字量 光子 模拟量 电压 电荷 实物 图像 数字量 光子 模拟量 电压 电荷 光源 显示设备 A D转换 光电转换设备 放大设备 实物 图像 光子 模拟量 电压 电荷 日光 监视器 光电转换设备 放大设备 模拟相机 监视器 实物 图像 数字量 光子 模拟量 电压 电荷 光源 PC存储处理 模拟采集卡 光电转换设备 放大设备 模拟相机 模拟采集卡 实物 图像 数字量 光子 模拟量 电压 电荷 光源 A D转换 光电转换设备 放大设备 PC 数字采集卡 数字相机 数字采集卡 由于光电转换设备和放大设备都是针对微观的电荷进行量化操作 就需要一个精密的器件来完成这两个过程 我们常用的是CCD和CMOS 光电转换 电路放大 A D 光子 电子 电压 数字信号 CMOS芯片可以在像素上同时完成这两个步骤 CCD与CMOS的光电转换示意图 由上图可看出 CMOS和CCD最大的区别是CMOS的电荷到电压转换过程是在每个像素上完成的 CCD 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CD与CMOS比较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 CCD在图像的质量上更有优势 而常见的高速相机则会采用CMOS芯片 CCD图像传感器 概述 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CoupledDevices 简称CCD 是贝尔实验室的W S Boyle和G E Smith于1970年发明的 由于它有光电转换 信息存储 延时和将电信号按顺序传送等功能 且集成度高 功耗低 因此随后得到飞速发展 是图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 广泛应用于科学 教育 医学 商业 工业 军事和消费领域 CCD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下的MOS元表面 一 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 MOS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光敏元阵列电荷耦合器件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作成百上千 万 个光敏元 在半导体硅平面上光敏元按线阵或面阵有规则地排列 MOS电容 CCD是由规则排列的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MOS 电容阵列组成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OS电容器的形成方法 在P型或N型单晶硅衬底上用氧化办法生成一层厚度约为100 150nm的SiO2绝缘层 再在SiO2表面按一定层次蒸镀一金属电极或多晶硅电极 在衬底和电极间加上一个偏置电压 栅极电压 即形成了一个MOS电容器 2 电荷耦合器件的工作原理 CCD 光信息 电脉冲 脉冲只反映一个光敏元的受光情况 脉冲幅度的高低反映该光敏元受光照的强弱 输出脉冲的顺序可以反映一个光敏元的位置 完成图像传感 特点 以电荷作为信号 CCD基本工作原理 信号电荷的产生 信号电荷的存贮 信号电荷的转移 信号电荷的检测 CCD的基本功能是存储与转移信息电荷 光电导效应 1 信号电荷的产生 信号电荷的产生 示意图 金属电极 氧化物 半导体 e e e e e e e 光生电子 入射光 MOS电容器 当金属电极上加正电压时 由于电场作用 电极下P型硅区里空穴被排斥入地成耗尽区 对电子而言 是一势能很低的区域 称 势阱 有光线入射到硅片上时 光子作用下产生电子 空穴对 空穴被电场作用排斥出耗尽区 而电子被附近势阱 俘获 2 信号电荷的存储 电极上所加的电压越高 势阱越深 电荷留在阱内量越多 只要电压存在 电子就能储存在势阱里 由于绝缘氧化物层使得电子不能穿过而到达电极 因此存贮在势阱里的电子形成了电荷包 其电荷量的多少与光照强度及照射时间成正比 于是所有电极下的电荷包就组成了与景物相对应的电荷像 信号电荷的存储 示意图 e e 势阱 入射光 MOS电容器 UG e e e e e e Uth e e 势阱 入射光 MOS电容器 UG e e e e e e Uth UG Uth时 UG Uth时 光滴 小桶 光敏元 CCD的工作过程 1 有一个光电转换装置把入射到每一个感光像素上的光子转化为电荷 CCD的工作过程 2 这些电荷可以被储存起来 这一过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当一个像素聚集过多的电荷后 就会出现电荷溢出溢出的电荷会跑到相临的像素势阱里去 这样电量就不能如实反映原物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方法 A把桶做大些B减少测量时间C把满的水倒出一些D做个导流管 让溢出的水流到地上去 不要流到其他桶里 对应的方法 由此可见 增大像素尺寸是最简单有效的做法 当一个CCD芯片感光完毕后 每个像素所转换的电荷包就按照一行的方向转移出CCD感光区域 以为下一次感光释放空间 3 信号电荷的转移 耦合 为实现信号电荷的转换 1 必须使MOS电容阵列的排列足够紧密 以致相邻MOS电容的势阱相互沟通 即相互耦合 2 控制相邻MOS电容栅极电压高低调节势阱深浅 使信号电荷由势阱浅处流向势阱深处 3 在CCD中电荷的转移必须按照确定的方向 CCD的工作过程 3 电荷可以被有秩序地转移出感光区域 每个光敏元 像素 对应三个相邻的转移栅电极1 2 3 所有电极彼此间离得足够近 以保证使硅表面的耗尽区和电荷的势阱耦合及电荷转移 所有的1电极相连并施加时钟脉冲 1 所有的2 3也是如此 并施加时钟脉冲 2 3 这三个时钟脉冲在时序上相互交迭 三个时钟脉冲的时序 势阱的深浅由电极上所加电压的大小决定 电荷在势阱内可以流动 它总是从相邻浅阱里流进深阱中 这种电荷流动称为电荷转移 若有规律改变电极电压 则势阱的深度就会随之变化 势阱内电荷就可以按人为确定的方向转移 直到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如何实现电荷定向转移呢 下面以三相控制方式为例说明控制电荷定向转移的过程 P1 P1 P2 P2 P3 P3 t CCD芯片的构造 三相控制是在线阵列的每一个像素上有三个金属电极P1 P2 P3 依次在其上施加三个相位不同的控制脉冲 1 2 3 见图 b 当P1极施加高电压时 在P1下方产生电荷包 t t0 当P2极加上同样的电压时 由于两电势下面势阱间的耦合 原来在P1下的电荷将在P1 P2两电极下分布 t t1 当P1回到低电位时 电荷包全部流入P2下的势阱中 t t2 然后 p3的电位升高 P2回到低电位 电荷包从P2下转到P3下的势阱 t t3 以此控制 使P1下的电荷转移到P3下 随着控制脉冲的分配 少数载流子便从CCD的一端转移到最终端 终端的输出二极管搜集了少数载流子 送入放大器处理 便实现电荷移动 三相CCD的电荷转移过程示意图 电荷包转移驱动脉冲 像元Pn 转移方向 像元Pn 1 像元Pn 2 CCD工作过程的第四步是电荷的检测 就是将转移到输出极的电荷转化为电流或者电压的过程 输出类型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电流输出2 浮置栅放大器输出3 浮置扩散放大器输出 4 信号电荷的检测 CCD的工作过程 4 信号电荷输出 转化成电流或电压信号 CCD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半导体 CCD传感器 利用CCD的光电转移和电荷转移的双重功能 得到幅度与各光生电荷包成正比的电脉冲序列 从而将照射在CCD上的光学图像转移成了电信号 图像 由于CCD能实现低噪声的电荷转移 并且所有光生电荷都通过一个输出电路检测 且具有良好的 致性 因此 对图像的传感具有优越的性能 二 CCD传感器的结构类型 按照像素排列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CCD分为线阵和面阵两大类 一个完整的CCD器件由光敏元 转移栅 移位寄存器及一些辅助输入 输出电路组成 CCD工作时 在设定的积分时间内 光敏元对光信号进行取样 将光的强弱转换为各光敏元的电荷量 取样结束后 各光敏元的电荷在转移栅信号驱动下 转移到CCD内部的移位寄存器相应单元中 移位寄存器在驱动时钟的作用下 将信号电荷顺次转移到输出端 输出信号可接到示波器 图象显示器或其他信号存储 处理设备中 可对信号再现或进行存储处理 感光和电荷输出过程是分开的 可避免相互影响 1 线阵CCD 转移次数多 效率低 只适用于像素单元较少的成像器件 转移次数减少一半 它的总转移效率也提高为原来的两倍 转移栅 像敏单元 CCD移位寄存器 像敏单元 转移栅 转移栅 单沟道线阵CCD 双沟道线阵CCD 线阵CCD每次扫描一条线 为了得到整个二维图像的视频信号 就必须用扫描的方法实现 2 面阵CCD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维线阵CCD的光敏单元及移位寄作器排列成二维阵列 就可以构成二维面阵CCD 面阵CCD同时曝光整个图像 Fullframetransfer 全帧转移 芯片的每一个像素都感光 传输时 每一列向单行串行寄存器上相对应的位置转移 同时 串行寄存器向阵列的出口转移 转移方式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ADC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ADC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ADC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ADC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FullFrame SerialRegister Preamplifier OutputNode ActiveArray 彩色的形成 利用BAYER滤光片 让相临四个像素分别只能接收一色光 每个像素输出的信息只是相应色光的灰度值 之后通过软件合成为彩色 每四个像素形成一个单元 一个负责过滤红色 一个过滤蓝色 两个过滤绿色 因为人眼对绿色比较敏感 彩色CCD显微照片 放大7000倍 三 CCD传感器发展状况 一 概述自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第一只电荷耦合器件 CCD 以来 依靠业已成熟的MOS集成电路工艺 CCD技术得以迅猛发展 其应用涉及到航空 航天 遥感 卫星侦察 天文观测 通讯 交通 机械 电子 计算机 机器人视觉 新闻 广播 金融 医疗 出版 印刷 纺织 医学 食品 照相 文教 公安 保卫 家电 旅游等各个领域 二 CCD生产厂家 目前有能力生产CCD的国外厂家有 我国的CCD研制工作起步较晚 目前整体落后于日欧美等国 但是发展潜力很大 嫦娥二号携带的CCD立体摄像机 提高分辨率与单纯增加像素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 富士公司对人类视觉进行了全面研究 研制出了超级CCD SuperCCD 三 特殊CCD的发展 1 超级CCD 传统CCD 超级CCD 由于地球引力等因素影响 图像信息空间频率的功率主要聚集于水平轴和垂直轴 而45 对角线上功率最低 根据富士公司发表的技术资料 超级CCD的这种排列方式 感光时可以达到传统CCD两倍的分辨力 45 排列结构 用八角形像素单元取代传统矩形单元 使像素空间效率显著提高 密度达到最大 从而可以使光吸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正八角形的像素外形 超级CCD的性能提升分辨力独特的45 蜂窝状像素排列 其分辨力比传统CCD高60 感光度 信噪比 动态范围像敏元光吸收效率的提高使这些指标明显改善 在300万像素时提升达130 彩色还原由于信噪比提高 且采用专门LSI信号处理器 彩色还原能力提高50 截止2009年2月4日 日本富士公司已研发了8代超级CCD Su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轧制原料准备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锅炉管阀检修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风电行业技术创新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分析报告
- 危险废物处理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乡镇农药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林产化学原料选择研究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能源产业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计算机基础知识月度测试题库
- 行李值班员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12湖北公务员职位表
- 万千教育学前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 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 跨境电商客服(双语) 课件 项目三 售中 1 General Introduction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SPC八大控制图自动生成器
- 杨儒贵版高等电磁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 重大危险源清单及控制措施清单
- 《风景谈》课件完整
- 朱自清-周作人课件
- (通用)驾照C1证考试科目一必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