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2019年4月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沈长云在上古史探究中说:周人的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如异姓封国有商的遗民、夏的后代、尧的后代等。这一现象A. 有利于华夏族形成B. 导致了不同族群的混战C. 造成了军阀割据现象D. 使周控制的地域减少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西周分封制造成不同族人混居现象。根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促进了文化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选项A正确;西周分封制在西周前期扩大了西周疆域,巩固了统治,选项B、D错误;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现象,但不属于军阀割据,选项C概念误用,排除。【点睛】西周分封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有影响,应当全面掌握。2.公元前627年,秦军准备偷袭郑国,正好碰到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外出卖牛,弦高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赶了十二头牛去犒赏秦军,并说是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前来。秦军以为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这就是“弦高救郑”的故事。这一故事反映出郑国是个强大富庶的诸侯国弦高是代表郑国的官商弦高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弦高是很有实力的私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郑国商人弦高使用计谋,用牛犒赏秦军,使郑国免遭秦军进攻一事可见弦高是一名有较强的的经济实力的私商,而且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郑国并非强大富庶诸侯国,错误,选项A、D排除;【点睛】组合型选择题首先选择明显错误组合项,可以提高解题速度。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A. 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B. 两宋政权的官方哲学不同C.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D. 政局变化对学者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之后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D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与正统问题之争无因果联系,选项A排除;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故B排除;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选项C错误。【点睛】历史评价问题要将所评人事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语境下。4.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早在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形成。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体现了A. 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B. 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C.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D. 士人阶层追求享乐之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茶事过程中贯穿了儒家“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说明儒家思想对饮茶生活的渗入,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选项A排除;材料强调饮茶过程中体现的理念,与道家养生理念无必然联系,选项C排除;材料中“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未特指士人阶层,选项D排除。5.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的国旗,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图是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产生于1911年,图是大清国龙旗,1888年确立形制;图为五色旗,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出现于1912年;图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上确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6.1919年9月5日,傅斯年赴英国留学之前,在新潮上发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文中写道:“我觉得我一生最有趣味的际会是在北大的几年,最可爱的是新潮社,最有希望的是北大的文化运动。傅斯年所说的“文化运动”使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发展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傅斯年主编的新潮和北大的文化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政治革命基础上思想文化革命的延续和发展,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正确,选项B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运动,但材料未体现出使学习西方成为思想主流,错误,选项A、C排除;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不准确,新文化运动只是在知识分子阶层的表现,没有深入到工人和农民运动中,错误,选项D排除。【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提到:“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促使中国经济坚持下来的原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措施民族企业家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经营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时民族资本家的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正确,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29可知这是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排除,选项A、C排除;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投资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不可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排除,选项B排除;8.以下歌曲均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出自抗日战争时期的是A. 赤潮曲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B. 秋收暴动之歌当兵就要当红军苏维埃农民耕田曲C. 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D. 解放军大反攻人民战士英雄汉两个部队不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等歌颂了抗日战争,出自抗日战争时期,故C为正确选项;从“赤潮”“国民革命”“工农兵联合起来”“秋收暴动”红军“苏维埃”等字眼中可以看出A和B出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选项A、B排除;解放军大反攻应出自解放战争时期,选项D排除。9.雅典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后确立了民主制,但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认为,实际上雅典仍是由少数富人掌权的国家,支撑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公民大会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B. 议事会成员由抽签产生C. 公职人员义务工作没有薪酬D. 法庭陪审员有年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之后伯利克里在位期间,向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在雅典程度上缓解了“财产因素”对政治的影响,由此推断造成材料中所说的“雅典仍是由少数富人掌权的国家”是因为公职人员义务工作没有薪酬,选项C正确;公民大会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不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选项A排除;议事会成员由抽签产生在梭伦改革时期就已制定,选项B排除;陪审法庭陪审员年龄限制与富人掌握雅典政权无关,选项D排除。 10.下图描绘了十四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的情景,它促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从而引发了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启蒙运动D. 自然科学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文字说明和图片可知黑死病的蔓延冲击了宗教的权威,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对人性重视,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特点,选项A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人依然在上帝之下,选项B排除;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干不符,选项C排除;自然科学革命材料未体现,选项D排除。11.美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可由三分之二的两院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或由三分之二州议会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修正案。1917年国会在第18条修正案时规定:宪法修正案如果在规定的七年内未能得到四分之三州的批准,该修正案便自动消失。第18条修正案的规定体现了A. 议会至上原则B. 三权分立原则C. 地方对中央的制衡原则D. 民主共和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18条修正案的规定涉及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征,体现了地方对中央的制衡原则,选项C正确;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选项A不符合美国政治特征,排除;材料涉及中央地方关系,而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机构间的关系,选项B排除;民主共和原则强调的是民选政府,材料未体现,选项D排除。【点睛】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应当熟悉其内涵。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共同做法是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 不断调整经济体制C. 放弃了凯恩斯主义D.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后来进行了政策的调整,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七八十年代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选项B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选项A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选项C排除;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选项D排除。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13.博物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122019.3,国家博物馆以“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为主题,展出了河北省满城汉墓的149套722件精品文物(出土文物共6000余件、套)。文物摘录如下:材料一 文物名称及用途铭文金缕玉衣保持尸骨不朽;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无五铢钱用于商品买卖五铢铜镬(hu)用于烹煮食物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卌(xi)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错金银镶嵌铜骰(tu)喝酒时用来行酒令,俗称“色(shi)子”酒来、骄注:卅九年九月己酉即中山王39年9月己酉日。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战国、西汉、东汉都有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有8位公(王)。西汉时期中山国有籍可考的10位王当中,刘胜的在位时间是42年,其余的均不到30年。东汉时期有7位中山王,在位时间最长的是34年。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时年11岁),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内,指妻妾)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为汉之英藩”。(1)找出材料一中说明墓主人是刘胜的主要依据并加以解释。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德国特里尔举行了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重开仪式。博物馆推出了名为“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卡尔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持续至今”永久主题展。材料三 重新开放的展览用更多空间展示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更加受到关注的内容。新展出的展品包括马克思的扶手椅,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就是坐在这把扶手椅上睡去,从此再没醒来。共产党宣言(第一版)马克思亲笔信件和一些私人藏书也首次在此展出。(2)结合所学,谈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并影响至今的?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博物馆开设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以下是摘自展览馆的材料:材料四 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83年/1982年1992年2001年2012年2017年中国利用外资911046812111363中国对外投资040718781583材料五 中国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1978年1992年2001年2012年2017年中国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0.82.24.311.112.8中国进口货物占世界比重0.82.13.89710.2(3)利用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对外开放主要历程【答案】(1)依据:五铢钱,西汉时开始制造使用的钱币,战国时期没有这种钱币;铜镬,其上铭文明确指出是“卅九年九月”制造的,在两汉诸王中,只有刘胜的在位时间超过了39年。A.同意刘胜“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刘胜墓中出土了行酒令“错金银镶嵌铜骰”,说明其好酒;金缕玉衣非常贵重,说明其生活奢侈,聚攒了大量财富。据此可以认为他一个好酒不堪任之藩臣。B.同意刘胜是“汉之英藩”。刘胜亲历了“七国之乱”的血雨腥风,经历了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国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央的监视之下。刘胜墓中的“错金银镶嵌铜骰”、金缕玉衣说明其以享受生活的方式,避免皇帝的猜忌,以保留中山国的势力,说明其是个英藩。(2)1918年5月,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在波恩和柏林完成了大学学业,他深入工人中间,关心社会问题,并开始理论创作。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1867年资本论发表,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多次写信,动员各国工人阶级支援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实践,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并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二战以后,东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苏联、中国和东欧各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对解决金融危机、实现社会公正等都具有指导意义。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并影响至今。(答案不唯一,史实正确。空间上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到世界,时间上体现出从十九世纪中叶到当今即可)(3)历程:19781992对外开放的起步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比较少,对外投资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有了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80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9922001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阶段。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都有了较大发展;中国出口货物超过进口货物量。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992年上海浦东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外投资和商品输出的能力。20012017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出口货物大幅度高于进口货物,对外投资额超过了利用外资额,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接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稳定、深化改革方面日见成效;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中国主动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这是中国与世界双赢的壮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墓主人是刘胜的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并影响至今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需结合史料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外开放来解答。【详解】(1)从表中可知,五铢钱,西汉时开始制造使用的钱币,战国时期没有这种钱币;铜镬,其上铭文明确指出是“卅九年九月”制造的,在两汉诸王中,只有刘胜的在位时间超过了39年。A同意刘胜“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刘胜墓中出土了行酒令“错金银镶嵌铜骰”,说明其好酒;金缕玉衣非常贵重,说明其生活奢侈,积攒了大量财富。据此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好酒不堪任之藩臣。B同意刘胜是“汉之英藩”。刘胜亲历了“七国之乱”的血雨腥风,经历了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国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央的监视之下。刘胜墓中的“错金银镶嵌铜骰”、金缕玉衣说明其以享受生活的方式,避免皇帝的猜忌,以保留中山国的势力,说明其是个英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生平,即1918年5月,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在完成学业之后积极深入工人群体,关注社会问题,这些活动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提供了依据。根据所学,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知道思想。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在1867年资本论发表,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根据所学,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起义,马克思多次写信,动员各国工人阶级支援巴黎公社革命。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根据所学,列宁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过程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并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二战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受苏联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苏联、中国和东欧各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今社会,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其政治理想追求社会公平,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解决金融危机、实现社会公正等都具有指导意义。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并影响至今。(3)从表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1992对外开放的起步阶段,经济体制依然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开放区域有限,国家外汇储备较少,因此中国利用外资比较少,对外投资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有了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步形成了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根据所学,19922001是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阶段。表格数据显示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都有了较大发展;中国出口货物超过进口货物量。根据所学可知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992年上海浦东的开发是中国90年代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外投资和商品输出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都有较大提升。20012017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出口货物大幅度高于进口货物,对外投资额超过了利用外资额,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接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稳定、深化改革方面日见成效;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中国主动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这是中国与世界双赢的壮举。14.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从约占人口总数的20%增加到33%。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770年时,英国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是45%,工业的比例只有23.6%;1821年,农业的比例急剧下降到26.1%,工业上升至31.9%;1861年时,农业比例只剩下17.8%,工业则占到将近40%,超过了各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截止到1848年时,英国的棉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煤产量占全世界的2/3,生铁产量甚至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摘编自王明南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关系探究英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城市化的?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